天文學和物理學中的5個最巧妙的實驗!

2021-01-08 嘮嘮農村那些事

天文學和物理學中的5個最巧妙的實驗!

Focault的Pendulum揭示了地球在地球軌道下運動的運動。

我們對宇宙的現代理解建立在數百年的數百個實驗之上,所有這些實驗都是由數千名富有創造力,勤奮的科學家設計和實施的。當然,這些實驗中只有少數幾個具有突破性,因為它們改變了我們對事物運作方式的看法。另一個不同的練習是選擇最聰明的實驗 - 那些通過獨創性而不是蠻力發現宇宙中一些簡單事實的實驗。不用多說,這裡是我在物理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巧妙的實驗的五大選擇 - 沒有特別的順序。

第一個系外行星

1992年,冥王星發現已有60多年了,天文學家渴望找到一顆新星球 - 不是在我們的太陽系中,而是在另一顆恆星周圍。他們知道通過仔細觀察來自遙遠恆星的光線,他們可以看到光波長的明顯變化,稱為紅移和藍移,因為任何行星都會在它們的軌道上來回擺動恆星。

太糟糕了,我們沒有足夠敏感的星光觀測來讀取當時軌道行星的痕跡。唯一的例外是脈衝星,它們是在超新星之後從一些恆星的殘骸中形成的。這些物體幾乎不自然的精確信號,是由遠離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噴射的輻射束引起的,可用於探測軌道系外行星的重力影響。引力拖曳以科學家可以測量的方式改變脈衝星爆炸的時間。

但是脈衝星怎麼能成為行星系統?一個明星最後幾天的暴力肯定會破壞任何軌道的穩定,使當地的鄰近地區變得貧瘠。顯然,大自然並不關心這樣的合理問題,因為所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是軌道上的脈衝星PSR B1257 + 12。這是一個聰明的一點:使用由自然界產生的奇怪精確的系統來梳理難以檢測的。

地球的大小

認識到地球是圓的並不需要太多考慮:海上船隻從底部消失 - 首先,月蝕期間地球的陰影是圓形的,在南半球可見的恆星從中看不到北半球,等等。許多古代人(至少那些對這個問題有著深思熟慮的人),包括希臘人,似乎都接受這一事實。但那個巨型球體有多大?

把它留給Eratosthenes,一個聰明的希臘人,生活在公元前250年左右的亞歷山大港,巧妙地測量地球的周長,甚至不必離開他的城市。他知道埃及南部的一個城市Syene(現代亞斯文附近)在夏至時沒有陰影,但亞歷山大卻做到了。

好吧,如果Eratosthenes知道距離Syene的距離,如果地球是完美的球形,如果太陽真的是在冬至期間絕對直接在Syene上方,如果亞歷山大和Syene完美地沿著南北線,那麼他可以使用長度在冬至期間亞歷山大的陰影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角度,並使用這種稱為幾何的新奇技術將其轉換為行星的圓周。事實證明,所有這些條件都足夠接近正確,以允許Eratosthenes測量大約45,000公裡(28,000英裡)的周長 - 僅比正確值減少10%。

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

並非所有實驗都在實驗室進行;有時你可以想像一個想像的場景,讓數學引導你得出結論,並且 -presto-了解宇宙。愛因斯坦當然是這方面的大師。正如愛因斯坦所回憶的那樣,他的第一個「gedankenexperiment」(德語為「思想實驗」)發生在他早熟的十幾歲時期:如果他能夠以光束的速度與光束一起騎自行車怎麼辦?他會看到什麼?

因為光是由電和磁力的波浪構成的,愛因斯坦認為他會看到那些波浪在他瘋狂地踩踏時凍結在他身邊。但我們看不到冰冷的電流和磁力。無處不在。永遠。因此,也許相反,它不可能像光束一樣快速行進。無處不在。永遠。從這個想法開始,做一堆數學,在你知道它之前,你已經發展了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也在以後的生活中提出了類似的伎倆。如果你在一個沒有窗戶的電梯裡有人切斷電線,讓你自由摔倒怎麼辦?你是在直接死亡,還是只是在自由空間的失重中掙扎?愛因斯坦的回答:說出差異是不可能的。慣性質量(物體對作用在其上的任何力的響應)與引力質量(物體對重力的反應強度)相同。採取這個簡單的概念和大量的質量,並彈出廣義相對論。

密立根的油價下跌

這項實驗由物理學家羅伯特·米利肯和哈維·弗萊徹於1909年完成,由於其巧妙的設計或試圖在自己的遊戲中智勝自然而不是聰明,而是因為其簡單的結構和堅定的測量誠實。我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儘管具有歷史意義,它並沒有獲得大量的播放時間。在那個時代,科學家們知道電荷存在,但他們對此並不了解。是否存在基本的電荷?或者可以收集任何費用,因為質量可以?無論如何,電子的電荷是多少?

因此,Millikan和公司製造了一種裝置,可以通過腔室滴下帶電的油滴。很快,下落的下降將達到終端速度,這是由於重力的作用,它們可以通過空氣落下的最大速度。如果您知道空氣密度,油密度和重力強度,測量終端速度可以告訴您液滴的質量。通過施加電場,Millikan可以停止滴水的滴落(或滴水滴,如果您願意)並使它們懸停在原位。通過重力使電力完全平衡,可以測量每個液滴上的電荷。

經過多次重複這樣的測量後,Millikan得出了兩個結論:單個電子上的電荷為負1.6 x 10 ^ -19庫侖,並且該電荷是基本的- 所有電荷必須由大小的單位構建(不要現在談談夸克及其分數收費)。想要收取負1.9 x 10 ^ -19或8.7 x 10 ^ -19庫侖?太糟糕了。你不被允許。

福柯的鐘擺

就像古代地球的曲率一樣,在19世紀中葉,地球的旋轉被人們普遍接受,他們對這些東西有著奢侈的思考,但卻沒有像我們談論的那樣真正地談論或理解。比如,最新真人秀明星的滑稽動作。物理學家萊昂·福柯(LéonFoucault)希望改變這一點,他以適當的方式做到了這一點。如果你將鐘擺放在自己的設備上(即擺動),地球就會在鐘擺下方旋轉,同時鐘擺保持其原始平面。從我們對旋轉地球的看法來看,看起來地面是固定的,擺錘在一天的過程中旋轉。

1851年,福柯在巴黎市中心的萬神殿中設置了這樣一個鐘擺,從而通過順時針方向緩慢改變其方向來展示地球的運動 - 每小時約11.3度。這是一個巨大的奇觀,媒體喜歡它。這個演示變得病毒式傳播(好吧,就像它在1800年代的病毒一樣),很快,福柯的鐘擺成為全世界科學展覽的中流砥柱。

真令人興奮!人們在談論地球的旋轉!這就是聰明的一點:讓科學變得易於理解,值得討論。

相關焦點

  • 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
    物理學與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就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門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領域,所培養的人才也可應用到不同方向的領域。一起去了解下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吧。
  • 伽利略沒有發明天文學,但是他發明了機械物理學!
    實際上,他總結道:即便伽利略從未使用過望遠鏡,這也不會改變天文學歷史上發生的任何事情。伽利略的名聲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發現瞭望遠鏡,以及在公開的辯論和文章裡擊敗了他的對手。但是就算與瑕疵甚多的克卜勒實驗相比,伽利略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重大缺陷:例如,從未意識到行星的運行軌道是橢圓形而並非圓形。然而伽利略在科學方面最大的貢獻可以說並不是這些華而不實的天文學,而是一些更為平凡是東西:將球滾下斜坡。
  • 物理學與天文學之間你所不知道的千絲萬縷
    ATLAS,即超導環場探測器,是位於瑞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之大型強子對撞器(LHC)的七大實驗用偵測器的其中之一。2012年7月,它參與了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粒子一致性的兩個大型強子對撞器實驗之一。這並不意外,因為天文學和物理學是緊密聯繫的。
  • 充滿詩意的物理學,說說物理學和天文學那點事
    從我進入自媒體行業以來,也寫了好多的科普文章了,其中物理學是我寫得最多的內容。當然了為了科學性,使得我的很多內容可讀性都不高,所以流量一直都不怎麼好看。這充分證明了霍金那句話說得對,「多了 一個公式,就少了一半的讀者 」。今天我們還是來聊一下物理學和天文學,不過這次各位小夥伴們不要擔心,本文非但一個公式都沒有,反而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 12本關於量子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科普書籍
    《同時通過兩扇門:捕捉我們量子現實之謎的優雅實驗》,作者:阿尼爾·阿南塔斯瓦米光是波還是粒子?是的,也許不是吧。牛頓假設光是離散的「微粒」,1803年託馬斯·楊的雙縫實驗推翻了牛頓的理論,證明了光的雙重性,光既可以作為粒子,也可以作為波。一百年後,量子力學又一次把現實拋給了大家。阿南塔斯瓦米巧妙地描述了一個至今仍困擾著物理學家的簡單實驗科學和歷史。2.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20年第2期出版「: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2), 024603 (2020) 深部非線性巖石動力學的理論發展及應用 李傑, 王明洋, 陳昊祥, 徐天涵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2), 024604 (2020)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全國第3,世界前50!
    QS世界大學排名橫跨5大學科群和48個學科,評估了全球83個國家地區的1368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共12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進入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前50名,排名世界第48位,位列全國第三。
  • 物理學十大著名經典實驗!你知道幾個?
    科學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基礎,又是檢驗物理學理論的惟一手段,特別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更和實驗有著密切的聯繫。現代實驗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揭示和發現各種新的物理現象,日益加深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的正確認識,從而推動物理學的向前發展。
  • 非晶合金材料科學前沿論壇專題∣《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專題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院士組織,邀請部分活躍在該領域的專家學者, 從材料、力學、磁性、高熵、機器學習相關的實驗和理論方面, 以不同的視角介紹國內非晶合金材料的最新進展、問題、現狀和展望。 編者按 非晶合金材料是近幾十年採用現代冶金凝固技術和合金設計理念開發出的新型高性能金屬合金材料.
  • 問日本「大物理學」實驗之二:引力波探測器
    Nature Video 半個世紀以來,日本處在「大物理學」的前沿,追問著那些關於宇宙運行規則的基礎問題。這一量級的問題需要真正大規模的尖端技術。《自然》記者Davide Castelvecchi 旅行穿越日本,在這個系列視頻中探訪了日本3個旗艦實驗的罕見內部景象。
  • 物理學、天文學等與物質來源和宇宙起源的矛盾
    物理學、天文學等並不是用來揭示物質來源和宇宙起源的,只是人類了解宇宙現象和研究人類自己認知的工具,換句話說,那些學科,都是人類總結現有認知範疇內宇宙的規律等!但是這樣倒著往回推,能不能發現物質來源和宇宙起源?基本不可能!
  • 天文學和緻密物理學的大進步!
    中子星是夜空中最奇怪的星體。他們極度的被擠壓:直徑僅僅只有幾英裡質量卻比太陽還大。測量數據已經顯示有一顆名為MSPJ0740+6620的中子星是第一顆質量至少明確太陽質量兩倍的中子星,這可能是這類星體可以達到的最大質量。
  •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英文版)2018年度優秀約稿及審稿人獎評選揭曉
    優秀約稿專家:蔡榮根、吳嶽良、周宇峰 | 中科院理論所, 中科院大學英文2018年第10期, SCPMA出版「悟空」首個觀測結果英文專題聞海虎、袁輝球、馮世平 |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英文2018年第12期, 2018壓軸專題|過渡金屬化合物中的超導電性和磁性王磊、王曉軍、邱志平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南極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南極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出版北京理工大學80周年校慶力學...
    該專輯由7篇評述論文和5篇研究論文組成,從新型拓撲相與拓撲量子功能材料、光子結構材料設計與光量子調控、等離子體與軟凝聚態物理以及壓縮感知理論在量子精密測量與微弱信號探測應用等方面介紹了北理工物理學科的部分最新研究進展;從軟機械動力學、振動與波動力學、仿生與生物力學、高溫氣體動力學、多場多尺度計算力學和超高速碰撞動力學等幾個方面展示了北理工力學學科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8年度優秀論文獎揭曉
    經編輯部初篩,主編、副主編討論審定,《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英文版)評選出9篇2018年度優秀論文。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
  • 中國青少年最愛天文學
    活動期間發布的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顯示,天文學已成為中國青少年最關注的科學領域。這是騰訊連續兩年與《科學》雜誌共同推出的《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今年,投票參與人數從去年的10萬增至120萬。  今年的榜單涵蓋了天文學、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和化學等4個領域。其中,包括黑洞、月球探測等在內的天文學話題最受中國青少年關注,「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位列十大看點首位。
  • 威廉·吉爾伯特-電力之父,開啟現代電磁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時代
    威廉·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1544年5月24日,威廉·吉爾伯特出生在英國埃塞克斯郡的科爾切斯特鎮。他在英國劍橋的聖約翰學院(St.John's College)接受教育,在那裡他獲得了所有學位、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
  • 2020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物理學與天文學
    物理學專業英國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發布最新世界大學專業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0)下表為與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