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腫瘤的時候,人們雖然心裡是很害怕的,但還抱有一絲希望,就是它是良性的。一旦醫生宣判腫瘤是惡性的,突然心態就崩了,也很容易就放棄治療。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要是查出惡性腫瘤,就沒戲了,治療也沒有幾年活頭。其實,人們太過於悲觀了,惡性不代表沒希望,良性也不是就一定安全,從這4點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可以樹立治癒的信心。
第一點是對身體破壞力度不同,腫瘤只是單純地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感,或者是長在器官內部的時候,堵塞一部分通道,破壞力度就在區域,並不會去其他地方,這個就是良性的,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就不會威脅生命安全。而除了本身長腫瘤的地方,被破壞了,旁邊的組織也被腫瘤分泌的一些因子給傷害了,還導致一些好細胞叛變,傷害器官影響功能,這樣的就是惡性的,破壞力很強。
第二點是復發率不同,要知道在發現腫瘤後,一般會選擇切除長腫瘤的部位,還會把周圍一部分組織也切除,就是為了徹底清除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切除過後,注意身體保養,定期做複查,沒有再發現腫瘤蹤跡,就是良性的。切除很大一部分組織,術後還吃清除癌細胞的藥物,預防病毒感染,但是還有癌細胞跑了,到其他組織裡面隱藏起來,又發展成新的癌症,那它就是惡性的,復發率也是非常高的,患者要引起重視。
第三點是分界不同,醫生在判斷腫瘤的性質好不好,也是需要看它們的分界的。就是腫瘤和周圍好細胞區別大不大,要是很明顯能看著這是腫瘤,和好細胞的形態不一樣,是良性的可能性更大。若是癌變的部位,壞細胞偽裝成好細胞,醫生也分辨不出來,這個是惡性的可能性更大,情況也是比較危險的,必須儘早治療,清除癌細胞,把病情控制住了,也能存活久一點,少承受一點痛苦。
第四點是長大需要的時間不同,在查出體內有腫瘤的時候,體積比較小,還不能分辨它是什麼性質的。一般是過一段時間再複查,連續查了幾年或是十幾年,都沒發現它有長大的樣子,就是良性,有的還能自己萎縮消失不見。但要是在知道長了腫瘤,到發現腫瘤變大,這期間只用了幾個月,有的是幾年,很短時間內就長得很大了,就是惡性的,病情比較危急,必須儘快治療,以免腫瘤變得太大,讓周圍組織也癌變了,增加治療難度,也會縮短存活期。
現在雖然還不能治好很多癌症,但在積極治療,控制病症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讓一部分的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長,也能讓家人少一點傷害。良性腫瘤也不能放鬆警惕,要是一直不處理,做好預防癌變措施,它也是有可能變壞的,只是比起惡性的概率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