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國寶中的仙鶴,何以飛躍千年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12月2日起,「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亮相遼寧省博物館,這一跨年度大展被許多觀眾視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重磅展覽之一。

  在多件國寶級展品中,有一件藝術價值極高的畫作,那就是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這幅被視為祥瑞之兆的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罕見的宋徽宗御筆畫

  1112年,北宋都城汴梁在元宵節前舉辦了五天五夜的盛大燈會。正月十六日清晨,街上的彩燈還未摘掉,剛起身的宋徽宗收到一個喜訊。汴梁出現了一道奇觀:一群白鶴在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有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整個皇城內外的官員、百姓都爭相觀望。

  鶴自古被視為延年益壽的標誌。古人用鶴來比喻品德高尚的賢能之士。在皇家,鶴更被視為祥瑞,在吉祥鳥中地位僅次於鳳凰。宋徽宗見到這一祥瑞之兆後,欣然提筆畫了一幅畫,還以其獨特的瘦金體書法記錄了創作此畫的來龍去脈,這幅畫就是《瑞鶴圖》。

  這幅絹本設色畫縱51釐米,橫138.2釐米。宋徽宗用淡石青色渲染天色,18隻瑞鶴翱翔於天空,另有兩隻站於殿脊的鴟吻之上。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汴梁,掠奪了無數書畫珍玩。北宋滅亡後,《瑞鶴圖》散落民間,元末明初時輾轉到了名僧釋來復手中,他在畫上加蓋印章並題寫了跋文。此後,這幅名作被明代大收藏家項元卞收入府中,他如獲至寶,在畫上鈐上了「平生珍賞」印章。清朝乾隆年間,《瑞鶴圖》進入清宮。乾隆、嘉慶、宣統皇帝都在畫上鈐上了鑑賞璽印,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之中。清末,《瑞鶴圖》隨末代皇帝溥儀輾轉流亡。1950年,劫後餘生的《瑞鶴圖》被送入東北博物館即後來的遼寧省博物館,一直保存至今,被視為鎮館之寶。

  宋徽宗趙佶的繪畫才能非常全面,人物、山水、花鳥皆通。其傳世畫作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御筆畫」,另一種是「御題畫」。「御筆畫」就是宋徽宗的親筆,「御題畫」則是他人代筆,宋徽宗題字押款。《瑞鶴圖》是公認的、存世較少的宋徽宗工筆寫實花鳥畫真跡之一。

  中國繪畫史上的特例

  美術史論家徐建融教授認為,趙佶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兩點:追求生活的真實性與追求詩意的含蓄性。《瑞鶴圖》中的鶴群呈現出一種動與靜的美。它們有的顧盼,有的昂首,有的回望,有的矗立,有的展翅,有的收羽……如果沒有對禽鳥長期的觀察力和刻畫能力,是不可能有這樣生動的表現的。尤其是踞於屋頂左右對稱的兩隻仙鶴,一隻低蹲扇翅而回顧,另一隻高立收羽而仰望,幾乎是仙鶴寫生的造型範本。

  在中國文聯副主席陳振濂看來,《瑞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罕見的一個特例。淡石青色的天空均勻地布滿畫面,這種平塗法在古代中國畫作中是很少見的。由於古人作畫所用的多是礦物質顏料,容易參差不勻。因此,《瑞鶴圖》應該是經過反覆慢染細抹,層層覆蓋,才有如此密不透風的效果。

  雲是中國畫中最難畫好的物象之一。此畫建築上的雲彩前後遮襯,輕靈飄逸,氣韻生動,有種朦朧的雅致。雲彩的形狀全靠微染以見深淺厚薄。這種以虛襯實、以動襯靜的手法,極為老到。

  傳統中國畫鮮有方構圖,宋徽宗卻偏偏以最不討巧、無勢可借的方形畫面與自己「為難」。《瑞鶴圖》的取景上下皆不靠,只截中景,並沒有採用傳統繪畫中的「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的架構,而是一個罕見的具有現代審美的平面圖形。

  陳振濂認為,宋徽宗這幅作品的最可貴之處在於他並沒有沿襲當時的「摹古主義」,模仿古人的題材,而是依據當下的經驗,是眼見為實的「寫生主義」。他沒有現成樣板,也不承傳某家某派,所觀所畫,全是獨創。這幅作品不襲前式,不落窠臼,是一種創新的表現。「歷代中國畫要論現代意義上的『創新』,《瑞鶴圖》當為首選。不但對於中國美術史上的各朝各代甚至同朝代的人,是無可置疑的唯一,就是對比宋徽宗自己的十幾件存世作品而言,也是貨真價實的唯一。」

  淡而無為的美學家

  宋徽宗作《瑞鶴圖》時,北宋朝廷正面臨內憂外患,身為皇帝的趙佶篤行道教,內心一直期盼祥瑞之兆預示國運昌盛,宮門上空突現群鶴盤旋,正是他內心期盼已久的吉兆。然而,所謂的吉兆也無法挽回日益衰敗的北宋國運。

  後人常說,宋徽宗趙佶做皇帝不合格,當藝術家卻是一流。這位「文藝皇帝」不僅是一位書畫兼長的大家,還精通金石學、園藝庭院、鑑定收藏、編纂著錄,對於中國藝術史的貢獻頗多。

  在書法上,趙佶初學黃庭堅,後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既有「天骨遒美,逸趣藹然」之感,又充滿個人特點,筆法張弛有度,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工筆畫的創始人。他學習崔白、吳元瑜的技法,又學習黃荃的用色,並力求兩者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

  宋徽宗在位期間,宮廷畫院體製得到完善,他將全國各地優秀的繪畫人才都網羅到宮中,並親自指導、培養。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畫家,如《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千裡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等都是宋徽宗的宣和畫院所培養的,對後世書畫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宋徽宗愛美,稱得上是一位美學家。他的審美觀與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息息相關。北宋採取的是重文輕武的國策,頗具文化鑑賞能力的士大夫階層開始興起。至徽宗時代,北宋社會在經濟、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為一位愛美的帝王提供了大量的外部物質基礎。宋徽宗強調一種無功利的審美心態。無欲、忘心的美學觀,推動了他對淡而無為的極簡美學的熱愛。在種種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宋徽宗在茶道、瓷器等諸多愛好上,也都形成了與詩詞、書畫一致的美學標準。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江濤 )

相關焦點

  • 畫仙鶴的當代畫家 這三位名家的仙鶴國畫作品各有千秋
    鶴自古就是備受人們喜愛的禽鳥,寓意也十分吉祥,它被視為仙家鳥,被稱作是天上的神物,故也被稱作「仙鶴」。鶴壽無量,是人們對仙鶴的第一印象,據《雀豹古今注》中載,「鶴千年則變成蒼,又兩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可見古人認為鶴是多麼長壽了。因而鶴常被認為是「長壽鳥」,更有「千年龜,萬年鶴」之說。
  • 當代名家畫仙鶴 最是經典的吉祥構圖總結
    所以,在中國人心中,鶴是可以飛升到天界的仙禽,乃仙家鳥,故也被稱作「仙鶴」。它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羽毛不嬌不豔,高貴典雅大方,帶給人們優雅祥和的氣息。而且神話傳說中鶴壽可至千年,於是被視為長壽吉祥的化身。所以仙鶴被賦予了長壽、高雅、和平、善良等諸多品性。
  • 倪萍畫的兩隻仙鶴估價1萬到1.5萬,仙鶴脖子畫軟了,缺乏精氣神
    在書畫藝術品市場瀏覽的時候,發現了倪萍創作的一幅中國畫作品,這幅作品的估價是1萬到1.5萬元,但是從質量上來講,個人感覺估價顯得稍微有點高,因為這幅書畫作品的用筆或者是色彩、或者是在形象的刻畫上都顯得有些不成熟,甚至存在一些毛病。為了與大家一起共同探討一下倪萍書法或者繪畫的藝術風格,就把這幅畫了兩隻仙鶴的繪畫作品轉過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討論。
  • 《仙鶴和蜉蝣的愛情故事》
    在凡界有一隻小蟲子,名叫做蜉蝣, 有一天一隻仙鶴,無意碰到了一隻美麗的蜉蝣,並且愛上了她,那一天,他們有說有笑,嬉戲玩鬧很開心,後來仙鶴把蜉蝣當成了自己一生的伴侶。 有一次,仙鶴告訴蜉蝣,他見過世間滄海變成桑田,高山變成花園,水滴匯成大海。
  • 《如果國寶會說話》搭載融媒體時光機 穿越千年
    》中展現出了極具現代感和網感的氣質,成功轉型「網紅」,更因其所散發出的自信,俘獲眾多文博粉。而《如果國寶會說話》本身也因其「短小精煉有內涵」的微紀錄形式,或懸疑、或歡脫、或賣萌的花式風格收穫眾多「來電」。一刷不夠,二刷來湊,該片霸氣承包央視紀錄頻道八點檔,再次引爆「查收國寶留言」潮。
  • 這件文物乃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被獎勵五雙白手套
    有一些珍貴文物經過歷史千年的掩埋,見證了上古時期的歷史,使得人們不得不對這些先輩們的文化肅然起敬。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有的時候並不是以絢麗多彩的面目受到眾人的重視,而是經歷了千年的風雨和沉澱,古樸而看起來極為不起眼。這其中有一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國展覽。
  • 這張1500年前的古畫,疑似出現穿越的仙鶴,畫中的女人更奇怪
    下面我們聊到的這一張作品比較玄幻,可能大家不會相信古代就有會飛的仙鶴。但在這一張距今1500年前的古畫之中,疑似出現了穿越的仙鶴,而且畫中的女人更奇怪。這一張《仙女乘鸞圖》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裡面,圖中所講的是一個傳統的仙女乘仙鶴的故事,而且有一些嫦娥奔月的意思,但此作品之中所講的古典故事卻幾乎很少有人知道,甚至連一些研究古畫的專家也不能解讀這一張作品。首先來聊聊作品的細節,這畫中的一隻仙鶴是正在展翅飛翔,而且它在雲霧之中飛舞的神態非常具有傳統神話的意思。
  • 《國寶大熊貓》病尉遲-協助拍攝
    國寶大熊貓【第1幅圖】此作品由銀川攝影愛好者桓先生在著名的嶽陽地區拍攝國寶大熊貓【第2幅圖】此作品由青海攝影愛好者景先生在著名的江西地區拍攝國寶大熊貓【第4幅圖】此作品由哈爾濱攝影愛好者索先生在著名的南昌地區拍攝國寶大熊貓【第5幅圖】
  • 《國寶大熊貓》沒面目-協助拍攝
    國寶大熊貓【第1幅圖】此作品由佛山攝影愛好者竺先生在著名的海南地區拍攝國寶大熊貓【第2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甄先生在著名的常州地區拍攝國寶大熊貓【第4幅圖】此作品由佛山攝影愛好者袁先生在著名的衡陽地區拍攝國寶大熊貓【第5幅圖】
  • 無師自通|仙鶴的基本畫法
    希望下面這篇「 無師自通|仙鶴的基本畫法」對你有所幫助!仙鶴,又叫丹頂鶴,其形態具備鶴類的三長特徵,即嘴長、頸長、腿長。嘴為橄欖綠色,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長而彎曲的黑色飛羽呈弓狀,覆蓋在白色尾羽上,特別是裸露的朱紅色頭頂,好像一頂小紅帽,因此得名。
  • 有蛇的天敵看守,白素貞怎樣在南極仙翁和仙鶴眼皮下,盜走仙草的
    文學作品裡,蛇被神化也經常出現,比如:人類的始祖、上古福德正神——女媧娘娘,最初的形象,就被描繪為:人首蛇身;而影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和文學作品《白蛇傳》中,天性善良而又不乏正義的千年白蛇與青蛇,因其有情有義,
  • 有蛇的天敵看守,白素貞怎樣在南極仙翁和仙鶴眼皮下,盜走仙草的
    有蛇的天敵看守,白素貞怎樣在南極仙翁和仙鶴眼皮下,盜走仙草的大自然的生物鏈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間萬物中,再怎麼強大的動物,也會有相應的對手或敵人。用中國傳統文化《易經》中的一句話就叫做:陰陽五行相生萬物,會使自然萬物相剋!
  • 這些國寶都曾遺落在民間……
    可能很多讀者還不知道,咱們國家很多文物,甚至是國寶,曾經都在民間被當做垃圾、廢品處理,機緣巧合中最終幸運的被識貨的人發現,這才能夠得以保全。
  • 仙鶴國外寓意愚蠢淫蕩 範冰冰仙鶴裝鬧笑話(圖)
    > 範冰冰當晚所穿「仙鶴裝連續第二年亮相坎城的範冰冰,繼去年轟動一時的「龍袍」之後,今年再以一身唐風漢韻的「仙鶴紅裙」亮相,再次搶足風頭,蓋過前輩鞏俐。  然而,範冰冰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仙鶴」在中國和法國文化中有著巨大的差異。仙鶴在中國文化中是長壽吉祥物,也寓意著和平安寧;但是在法國文化中,仙鶴被視為惡鳥,更是愚蠢和淫蕩的象徵。
  • 畫鳥之仙鶴的畫法,以及仙鶴的優雅多姿的形態畫法
    仙鶴又名丹頂鶴,其特徵為嘴長、頸長、腿長,它的嘴為橄欖綠色。成年後的鶴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身體其餘部分皆為白色,頭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因此取名丹頂鶴。鶴有吉祥、忠貞、長壽的美好象徵,因此自古以來常常出現在有美好寓意的繪畫作品中。
  • 隱藏千年的秘密被揭開,神秘國寶再現人間
    隱藏了一千年的秘密被揭開,神秘國寶再現人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四川樂山大佛又稱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是中國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上世紀,因為當地的雨比較頻繁,當地的河水也經常泛濫成為災害。但這石門封鎖得非常嚴格, 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人們發現後也害怕輕舉妄動,直接向文物部門報告了, 專家趕到後,直接打開這個石門,進去後,他們被眼前的情景嚇了一跳, 因為樂山大佛的體內有很多寶物。
  • 歷史上四大珍貴的國寶第二個曾遭日軍覬覦,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上四大珍貴的國寶:第二個曾遭日軍覬覦,被禁止出國展覽!它吹口沒有那麼講究,是由是仙鶴的翅骨。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
  • 《國家寶藏3》今晚放大招,三位國寶守護人...
    而在兵馬俑中佔據C位的,則是呈左腿下蹲、右膝著地,雙手在腹前作握弓狀的跪射武士俑。為何它能從8000多尊兵馬俑中脫穎而出?既然我們已經確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為何至今還沒有進行挖掘?今晚(12月13日)在央視綜藝頻道進入第二期的《國家寶藏3》,就會給你專業解答。與之對應的則是沈騰、陳建斌、富大龍三位「影帝」將依次出場,分別演繹跪射武士俑、秦陵銅車馬、青銅仙鶴的前世傳奇。
  • 國寶「何尊」今日在成都博物館展出
    本次展覽中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級文物。   何以為尊 我有中國   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塬出土了一件偉大的青銅器——它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禮器,被大家稱為「中國」之源。為何說它是「中國」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