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對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打鬥場面印象深刻,其中光明頂大戰,是金庸先生小說中非常經典的大戰之一。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是名門正派和明教的一次終極對決,而在危急之時,按照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說法,身為當時武功最高的張三丰應該挺身而出,但是他卻閉關修煉,這實在讓人想不通。另外俞岱巖受傷,癱瘓在床無法行動,張翠山也已經死了多年,最後大師哥宋遠橋率領俞蓮舟、殷梨亭、莫聲谷等其他師弟參與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這個行動。在六派之中,武當派之人還是比較人道,沒有像其他派別對明教咄咄逼人。
當時俞蓮舟與白眉鷹王對決時,難分輸贏,其他圍觀高手們也看不出誰輸誰贏,最後俞蓮舟自覺表示自己多退了半步所以輸了,白眉鷹王聽到他說這話也很驚訝。在宋遠橋這裡的表現更加明顯,他認為白眉鷹王已經受傷,和他比武即使勝了也是勝之不武,所以提議只比招式不用內力。而宋遠橋的提議被其他門派抗議,但宋遠橋直接提議白眉鷹王帶人離開光明頂,畢竟天鷹教和明教已經沒有關係了,白眉鷹王不必在這邊捨身赴死。各位看到這裡,可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武當之人對白眉鷹王如此手下留情呢?
事實上武當派出徵前夕,張三丰是面授過宋遠橋諸俠機宜的,其實他告誡宋遠橋等人保存實力,不要和明教硬拼。而且武當派和明教之間還有沾親帶故的關係,張翠山是白眉鷹王的女婿,張翠山和殷素素又已經去世,對於他的老丈人,武當之人自然沒有狠心對付。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武當派的正義,他們不僅武功高強,而且俠肝義膽,人品很好,在江湖上有很高的威望。而且武當七俠正派又有仁義之心,是當之無愧的正人君子,在光明頂上看到其餘各派和明教的真實面目,自然心中有所顧忌。而且武當掌門張三丰又是重情重義之人,武當七俠自然也敬重他的威望,所以在與明教的對決中,給白眉鷹王足夠的面子,也是情義所在。
說到這裡,各位大俠應該明白武當七俠為何給白眉鷹王「放水」了,而明教能夠和這樣的幫派結成姻親,也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