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又一輪旭日東升,
普照著海口羊山地區
千百個用火山巖石建築的村莊。
日落時,
石頭屋在金色陽光照射下
發出「黑金剛」般的色彩,
更顯得黑石頭屋的雄厚剛實。
火山巖嶺下的石頭屋村莊。
千百年來,在這些古老的石頭屋裡,羊山人棲息繁衍一代又一代人。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建設,石頭古屋日益減少,讓每個成長在老屋的子孫都懷著一顆依依不捨的心情。
從2017年4月開始,海口市文聯組織作家、攝影家、音樂家們深入羊山地區開展「百裡儒美我的家」為主題的調研、採風活動。在秀英區的大力支持下,專家們首先來到秀英火山巖區的以儒和美字頭命名的村莊。
億萬年前的火山爆發,地下溶巖噴發流溢,形成了這裡高低起伏的丘陵地貌。東起龍塘鎮,西至石山鎮,北臨海口市區,南至新坡鎮,方圓一百公裡,俗稱羊山地區,居住人口30多萬人。其中,龍華區的龍橋、龍泉、遵潭以及秀英區的永興鎮稱為羊山腹地。這裡是一個山清水秀的綠色王國,俗稱海口氧吧,也有人稱之為海口的後花園。早先,山上珍禽異獸,種類繁多,百年古樹觸目可見,有大片的原生態雨林和溼地,有多處的自然水泊和人工水庫,形成獨特的羊山小氣候。這裡豐富的地下水源,是美舍河的發源地。
用火山巖石壘起的家門和圍牆,村民仍然捨不得拆除。
常年來,石山人就地取材,用火山石打鑿蓋起房舍、村莊,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火山石群落。在綠色環抱的火山群中,坐落著石屋、石圍、石牆、石牌坊、石碾、石磨、石臼、石碑等等。一棟棟的石屋牆體全是根據石塊的大小與稜角相互穿插壘起來,不需用點滴的土、灰原料建築,「相依相靠、相互勾結」搭建而成。這些用火山巖黑石頭營造出的「黑灰」世界,古意盎然,無處不體現出石匠們的巧妙工藝。
2017年7日10日,我們走進秀英區永興鎮美孝村――一個古樸厚重的火山古村落,古色古香、碎石鋪地、石屋林立。一群暑假返鄉的藝校生端坐在不同角度,用手中的畫筆勾勒著這個村莊的原生態之美。這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火山巖石屋村莊了,村裡部分石屋還居住著一些人家,大部分已是「人去屋空」。
保留較完整的美孝村石頭屋。
美鰲村,全村300多間石頭屋,1300餘人。該村2014年部分土地被徵用後,村民分得土地款大多自建3至4層樓房,最少的也建了一層的小樓。這裡大部分石頭老屋已廢棄,部分還有些老人在留守。
美鰲村的羅愛曲今年84歲,生了4男3女,丈夫早年去世。如今,兒女們都有了自己的新家,但她依然不捨生活了一輩子的石頭屋,儘管兒女們勸說其離開老屋和他們一塊居住,但都被拒絕。
美鰲村92號門牌的石屋裡還居住著一位96歲高齡的陳老阿婆。阿婆居住的這間用火山巖石建築的小院子,已有幾百年歷史。房屋每個縫隙都是用火山石壘起來,經受住了風風雨雨無數歲月的考驗。老人說與這祖屋有說不完的情感,將與石屋「共存亡」。
儒道村村民頭頂菠蘿蜜回石頭屋。
儒星村是個多姓氏的小村莊,這裡有一棟石屋改造過外牆體,但內屋依然還是石頭結構。這棟屋居住著一對夫婦和一個殘疾的兒子,丈夫陳在仁84歲,妻子鍾桂妹80歲。他們的兩個女兒已經各自成家。「我們不想隨女兒們去住新房,這石頭屋雖然簡陋,但畢竟是祖宗留下來的,我們捨不得離開。」鍾桂妹說。
在儒星村村前的一棵樹下坐著村民鄧雲靈,今年68歲的他,指著身後那棟石頭屋說,這是他親手建造的,從打石頭,到搬運、砌牆,他都親自參與,這屋到目前已經有20多個年頭。鄧雲靈說,家裡有3男1女,全部參加工作有各自的家,但他不想與孩子們一起住,祖輩們都是住在石頭屋裡,他們老倆口也就一輩子留住石頭屋了,這就是他們的家!
永興鎮儒張村90歲的陳賽金,每天她都圍著村裡的石頭高牆走幾圈。
在海口羊山地區,以儒和美字頭起村名的有百餘個。在這些村裡,用火山石建造的老屋有兩種。一種是用火山巖石磨平砌成的石頭屋,這種屋的臺階和屋門都是整塊大石砌成,從外面看,石頭牆的縫隙雖無粘劑痕跡,但平整密合。還有一種是直接用石頭塊壘起的屋,這種屋從屋裡朝外看,牆壁凹凸不平,室外的光線可穿過石縫直射進來。這些石頭屋的共同特點就是冬暖夏涼。
在這些村莊行走,那些石壘的籬笆、石鋪的村道、石築的堂屋、石磨的盆碗……以火山石為原料的「成品」成了一道道風景。
由於氣候、環境、文化的差別,一個個古村落形成了各自的聚居形態,而每一個古村落也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體現著海南的多元文化。
然而,無論是美孝村、美目村、美鰲村,還是儒豪村、儒成村等等以火山巖石建築為主的古老村莊,都在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當採風團一行行走在鄉間時,一幢幢嶄新且風格不一的小洋房不時出現在大家眼前,這些風格各異、沒有統一規劃的現代建築,顯得突兀刺眼,與沉澱著千百年歷史的古屋形成強烈衝擊。
如今,
鋼筋和混凝土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
該如何保存古村石頭屋
這些獨特的歷史遺存,
這筆不可多得的文化財富,
是留給後人深思的問題。
來源:海口日報
記者:李漢仁
編輯:梁嘉穎
原標題:壯觀!雨林、溼地、神秘石頭屋,海口有座「後花園」,你一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