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頂洞人」到清純學妹,AVG遊戲的背後承載了多少故事?

2020-12-05 碎碎念工坊

作者:鯨心

冒險,這個簡單的詞語代表著人類對未知的嚮往,也許每個擁有冒險之心的人們都曾嚮往星辰大海,最終卻由於現實的引力止步不前。好在,屏幕另一側那個無拘無束的世界裡,每一位冒險者都可以攀登高山,暢遊大海,破解謎題,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結局。那麼,熱愛冒險的你,又是否了解這些冒險遊戲過去的故事呢?

混沌時期:"山頂洞人"的奇幻漂流

閱讀,對於那些不愛看書的人來說,這個詞想必令他們頭疼不已。一大段文字的矩陣在他們眼中如同催眠的符咒。不過,如果把這些文字放在交互式小說(Interactive fiction)中,情況也許就變得稍顯不同。

從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冒險小虎隊》與《雞皮疙瘩》,再到最近幾年的《忒休斯之船》與《故宮迷盒》系列,這些遊戲書可以讓讀者們在閱讀時做出選擇,進而達成結局。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們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看故事走向,而是作為故事的引路者,指引劇情的發展。

在之前介紹《龍與地下城》的時候,曾談到它作為最經典的TRPG,催生出無數優秀的RPG作品。在1975年,威爾·克羅瑟(Will Crowther)在玩《龍與地下城》的時候,忽然產生一種置身洞穴的奇妙感覺。四十多年後的我們已經無從考究威爾當初遊玩的是哪一個劇本,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感覺讓他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靈感,在結束了這次難忘的跑團之後,他試圖將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威爾在他的PDP-10上開始了創作,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靈感,而另一方面,則是出於父愛,他希望藉助遊戲,來哄自己的孩子開心。

世界上第一款文字AVG《冒險》遊戲畫面

他將自己創作的遊戲取名為《冒險》(Adventure),主角身處在一個無比華麗的巨型洞窟中,在這個三十層樓高的奇異世界內,隱藏著無數自冰河時期就遺留下來的古遺蹟與寶藏......威爾為這個詭秘的洞穴世界設定了一些可供探索的要素,在1977年,他將它重新命名為《巨穴歷險》(Colossal Cave Adventure)

基於這款遊戲的名字,冒險遊戲(Adventure Game,簡稱AVG),就這樣誕生了。

《巨穴歷險》遊戲畫面

在這個絢麗詭秘的地下城內,玩家通過敲出一行行文字代碼進行探索,這種使用純粹文字操縱"山頂洞人"的行為,在如今痴迷3A大作的玩家看來似乎顯得有些可笑,他們卻忽視了想像力的奇妙之處。在那個用文字構成的世界裡,玩家們的腦洞便是遊戲史上最華麗的畫質,而天馬行空的幻想遠比一塊2080ti的顯卡要寶貴得多。

如此看來,最初的AVG遊戲與交互小說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稍許不同,在《巨穴歷險》中,沒有劇情,沒有故事,只有無窮盡的探索與冒險。

除此之外,遊戲史上最早的MOD(Modification)也是出自這款《巨穴歷險》,史丹福大學的一名黑客曾詢問威爾是否可以對遊戲的代碼進行修改,以便加入更多有趣的要素,在獲得準許後,這位名叫唐納德·伍茲的黑客在遊戲中加入了謎題以及陷阱等新玩法。後續的許多廠商都慷慨地為玩家提供遊戲的原始碼,這使遊戲粉絲們可以憑藉自己的想像力構建出一個更加有趣的世界。

這款最早的AVG遊戲很快就就引發了一陣創作熱潮,一時間無數類似的作品開始湧現,時間來到1979年,麻省理工動力模型組的幾個遊戲愛好者終於在DEC PDP-10電腦上完成了他們的創作——《Zork》。

"Zork",這個麻省理工的程式設計師之間流傳的神秘詞語,沒人知道究竟誰才是這個單詞的發明者。據說這個詞來源於一個半途而廢的黑客項目,而如今我們只能通過這一點,依稀推斷出"zork"原本的意思應為"徹底消滅"。但直到這個單詞作為AVG遊戲的名字開始,它有了一個更廣為人知的翻譯——《魔域帝國》。

相比《巨穴歷險》只能接受雙單詞指令的局限,《魔域帝國》擁有更高的可玩性,玩家可以通過多重結構代碼,這使遊戲中出現了裝備與技能。後來,隨著《龍與地下城》中引入HP 等概念的時候,《魔域帝國》也做出相應的改動,現在的玩家很難想像一款40年前的文字遊戲中還會出現debuff或HP的概念,不要感到不可思議,如果你不喜歡閱讀,不妨通過這類遊戲培養下興趣,你甚至能在打怪的同時學英語。

關於《魔域帝國》,有幾件特別有趣的事——《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不僅喜歡DND,他同樣痴迷於《魔域帝國》;在《使命召喚7》中,玩家在刑訊室的電腦裡輸入Zork之後,就會體驗到這款神奇的遊戲。或者,你可以直接在Steam上購買這款遊戲!

沒錯,這款《魔域帝國》的典藏版絕對可以稱得上是Steam上年齡最大的遊戲了,在評論區可以看到一位玩家稱這款遊戲是"你所想像的擁有最好畫面的遊戲"。

MUD遊戲(Multi-User Dungeon)成為了傳統文字AVG最後的狂歡,1996年,在"打假鬥士"方舟子開發的武俠MUD遊戲《北大俠客行》中,許多人都看到了《魔域帝國》的影子,只不過,當初那個深不可測的神秘地下城變成了金庸大師筆下的武林世界。時至今日,我本人依舊作為《北俠》的玩家之一,為日漸衰微的文字AVG延續生命。在敲出一行行技能代碼時,我仍會想到當初那個活躍在巨洞之上的小人,想到他的誕生、傳承、漂洋過海,感慨遊戲歷史的奇妙。

話說回來,儘管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但《魔域帝國》帶來的文字AVG熱潮很快退散,因為一個全新的時代來臨了。

啟蒙階段:為這場冒險塗上色彩吧!

時間來到1980年,一對沉迷《巨穴歷險》的夫婦在爆肝之後也產生了自行創作遊戲的想法。在當時,創作文字AVG的愛好者們數不勝數。於是他們決定,要將文字的界面轉變成圖形,使遊戲變得更加好看。於是,AVG遊戲的一次變革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他們將這款以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無人生還》為藍本的遊戲命名為《迷之屋》,主角身處於一間小屋之中,通過不斷尋找線索來追蹤殺人兇手。從地下城探險變成探案追兇,推理元素的引入讓AVG遊戲的解謎環節得到強化,同時,2D圖形技術的引入更是讓遊戲大獲成功。

《無人生還》的背景設定在荒島,而《迷之屋》則是在一間小屋內

這對夫婦在遊戲製作完成後便創立了一家名為在線系統(On-line System)的遊戲公司,他們以Apple II為平臺發售這款遊戲,穩定增長的銷量讓他們認識到,是時候以圖像來創作AVG遊戲了。於是,他們將公司的名字改為雪樂山(Sierra On-Line),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遊戲公司,就這樣登上了歷史舞臺。

我們不妨感受一下Apple II上的這款《迷之屋》

《迷之屋》作為AVG遊戲歷史上最重要的分界線,改變了AVG遊戲的表現形式。在這之後,雪樂山很快就推出了他們的新作——《巫師與公主》,與《迷之屋》不同的是,遊戲畫面不再是白色線條的堆疊,而是鮮豔的彩色畫面。雖然隨著技術的變革,圖形遊戲的到來都是遲早的事,但卻不妨礙我們向這家充滿傳奇色彩的遊戲公司表達敬意。

《巫師與公主》遊戲畫面,AVG遊戲終於有了色彩

競爭年代:得"黑科技"者得天下

1983年,雪樂山開始為IBM所開發的一款小型電腦PCjr開發遊戲,與預期不符的是,這款電腦並沒有因為雪樂山的努力而聲名大噪,但雪樂山開發的遊戲卻成了遊戲史上的經典。這個名為《國王密使》的遊戲運用了雪樂山開發的新引擎AGI,與以往的2D畫面不同,這次的《國王密使》使用了偽3D技術,這應該是借鑑了1974年發行的一款FPS遊戲《SPASIM》裡的技術,這項"黑科技"使遊戲場景看起來栩栩如生。

《SPASIM》第一次運用了遊戲的偽3D技術

這在AVG遊戲史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這款製作精良的遊戲讓當時許多遊戲公司看到了AVG遊戲的希望,轉而開發AVG遊戲,這也使穩居寶座的雪樂山感受到了一絲威脅。

1984年對於AVG遊戲來說,註定是最不平凡的一年。因為蘋果公司的產品麥金塔(Macintosh)問世了,在機能革新的同時,它將一個當時十分冷門的東西引入了千家萬戶,那就是滑鼠。

其實早在麥金塔問世的二十年前,滑鼠就已經被一個名叫Douglas Engelbart的研究員開發出來,並在1973年應用在Xerox公司的Alto電腦系統中,但當時這個系統僅作為實驗使用,普通的遊戲玩家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項科技,直到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一次受邀觀看Alto系統,這項偉大的科技才被應用到蘋果電腦中。

賈伯斯與這款裝載滑鼠的Macintosh

於是,許多遊戲開發商以滑鼠為核心開發新遊戲,最早的是矽谷軟體開發的《附魔之杖》(Enchanted Scepters),它確立了以點擊特定區域開始調查的遊戲方式,這已經十分接近現代的AVG遊戲了。在《巨穴歷險》的時代,玩家們只能通過不停按下回車鍵推進遊戲進度,而滑鼠的出現,使一切都改變了。

雪樂山意識到,新的時代來臨了,於是他們迅速開發出新的遊戲引擎以便適配滑鼠,同時不斷加強遊戲的畫質。但與此同時,新的問題也來臨了,他們的對手,還具備一種更為強大的"黑科技"。

1977年,電影《星球大戰》以一種華麗的方式讓所有觀眾如痴如醉,當冰冷龐大的帝國級殲星艦掠過群星時,一場視覺盛宴就這樣開始了。

炙手可熱的IP也為遊戲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在雅達利與南宮夢等公司先後推出《星戰》系列遊戲之後,喬治·盧卡斯本人也成立了"盧卡斯藝術公司",由於具有豐富的影視資源作為後盾,盧卡斯藝術先後以電影為藍本開發出新的AVG遊戲——《魔幻迷宮》、《猴島小英雄》等遊戲,這種豐富的資源是雪樂山並不具備的。於是,兩家遊戲公司在AVG遊戲戰場上先後推出不同的作品,雪樂山的遊戲大多具有內涵,而盧卡斯的作品則充滿戲劇性,而這種良性競爭也使AVG遊戲進入了黃金時代。

《猴島小英雄》以詼諧幽默的劇情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而3D以及CG技術的發明更是讓AVG遊戲有了質的飛躍,也讓遊戲開發商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更多新奇的元素來。1989年,卡普空就將逃生、懸疑與恐怖的元素加入到一款名叫《Sweet Home》的遊戲中,這也是恐怖AVG遊戲的鼻祖,日後的《生化危機》系列便是採用這種Metroidvania的探索方式進行設計的。在日後,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AVG遊戲逐漸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可見,AVG遊戲的成長史也是一部科技簡史,而在那個AVG的黃金年華,掌握了科技的人,就等於掌握了全局。

文化轉折:改變歷史的美少女們

與此同時,AVG遊戲也逐漸進入日本,一種與傳統AVG不同的新類型誕生了。

1983年的日本,大多數遊戲玩家仍喜歡以文字為主的AVG遊戲,這是由於日式推理的長期影響,使日本玩家極其喜歡這種推理元素為主的文字AVG。所以,對於日本玩家來說,早期的AVG遊戲大多都是文字推理遊戲。

1986年,日本通訊網絡發行了一款以美少女為主角的AVG遊戲《夢幻戰士》,當身穿比基尼的美少女揮舞大劍斬殺敵人時,許多人對這種Hgame表達出深深的鄙視,因為除以賣肉之外,《夢幻少女》幾乎沒什麼遊戲性。因此,許多玩家用ギャルゲーム(Galgame,意為美少女遊戲)這個詞來貶低這款遊戲。

不過,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Galgame逐漸不再是一個貶義詞,在《同級生》這樣的遊戲中,不僅有Hgame具有的賣肉元素,更重要的,是遊戲中充斥著戀愛與養成的要素。

為何AVG遊戲會演變為戀愛遊戲呢?

究其原因,在於AVG遊戲最初設定的系統,在《巨穴歷險》之後,絕大多數AVG遊戲都遵循這樣的模式——探索地圖、觸發特定事件、繼續探索直至完成某一目標。而日本遊戲開發商將故事舞臺從陰暗的地下城換成充滿青春氣息的校園,探索教室,就可能遇見清純學妹,去逛街,有可能邂逅鄰家小姐姐......如果從表面上來看,任誰都不會想到這樣的遊戲竟然是運用了《巨穴歷險》或《魔域帝國》的核心系統,但從本質上來說,它們竟十分相似。

不得不說,AVG遊戲的這次轉型十分成功,即使放到現在,許多玩家一聽到AVG遊戲,腦中都會浮現起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戀愛AVG遊戲來。與RPG的歷史類似,當遊戲漂洋過海,接受異域文化的衝擊時,總能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迎接未來:AVG是我們對未知的嚮往

有人說,現在的AVG遊戲是一個筐,許多帶有探險要素的遊戲都可以放進這個筐裡。現在的AVG遊戲更像是多種元素的大雜燴——推理、恐怖、戀愛、動作......那麼,在這個遊戲分類逐漸模糊不清的時代,該如何為AVG遊戲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呢?

我認為,AVG代表的是一種不斷探索的精神,是玩家對於更高目標的追求與嚮往。誠然,在如今我們很難找到一款像當初《巨穴歷險》一樣純正的AVG遊戲,但AVG逐漸成為一種理念,一種精神,融合到遊戲的設計當中。我們大可不必說AVG遊戲已經走向末路,因為探索精神本身已經化為遊戲的骨與血,在奔騰翻湧的浪潮中始終伴隨我們不斷前行。

-END-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止是遊戲。

相關焦點

  • 從山頂洞人到清純學妹 AVG遊戲的背後承載了多少故事
    那麼,熱愛冒險的你,又是否了解這些冒險遊戲過去的故事呢?混沌時期:"山頂洞人"的奇幻漂流  閱讀,對於那些不愛看書的人來說,這個詞想必令他們頭疼不已。  從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冒險小虎隊》與《雞皮疙瘩》,再到最近幾年的《忒休斯之船》與《故宮迷盒》系列,這些遊戲書可以讓讀者們在閱讀時做出選擇,進而達成結局。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們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看故事走向,而是作為故事的引路者,指引劇情的發展。
  • 山頂洞人:用紅色埋葬
    雖然山頂洞洞口最下層的堆積與含有「北京人」化石的堆積的頂部相連,1930 年,「山頂洞人」遺址也是因清理尋找「北京人」遺址堆積的界線而發現,但於此安眠的8 個不同性別、年齡的個體,卻與「北京人」有著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年代差距;換言之,「山頂洞人」與「北京人」,不是「鄰居」——測年結果表明,發現有人類頭骨的山頂洞下室文化層,堆積年代為距今2.7萬年左右。2.7 萬年是個什麼概念?
  • 古時代的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屬於晚期智人。(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1930年發現。發現地點:中國北京郊外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中曾發現多具北京猿人化石,但在山的最頂端石鐘乳洞,即山頂洞中,1933年有新人階段的化石人骨出土。
  • 為什麼中國大學生都是「山頂洞人」?
    選了建在郊區的學校,要麼忍受「進城式社交」要麼就基本告別了花花世界;選了建在海邊的學校,可能接下來四年陪伴你的是永遠潮乎乎的被窩;至於選了建在山上的學校嘛,恭喜你,加入「山頂洞人」一族!part.1大學在山上,活脫脫就是四年叢林歷險 中國有許多大學建在山上,這也使得「山頂洞人」一族愈發壯大。
  • 你會變成網絡生活中的「山頂洞人」嗎
    聶昱冰你會變成網絡生活中的「山頂洞人」嗎   前些年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過一個觀點:當一個現代人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待久了之後,很容易出現「山頂洞人」似的生活狀態。文中是用官員舉例:一個幹部在一個位置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周圍的人都熟悉了他,知道他喜歡什麼、厭惡什麼,就開始事事順應著他,通過各種途徑實現每個人自己的目的。
  • 早期的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大家好,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當時北京人生存的地方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氣候溫暖溼潤。這裡常有動物出沒,如梅花鹿、野馬等,也有豐美的水草。北京人用石塊、獸骨和鹿角等製作各類工具。他們製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
  • 晚期智人:山頂洞人,以及河套人
    晚期智人化石發現的數量比早期多,比較重要的標本有山頂洞人、河套人、資陽人、柳江人等。山頂洞人是在1930年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一個洞穴內。據頭骨癒合程度和牙齒生長情況判斷,山頂洞人化石有5個成年人,包括男女壯年和60歲以上的老人,一個少年和一個5歲左右的小孩及一個嬰兒。體質形態特徵比較進步,頭骨最寬處在頂結節附近,牙齒較小,齒冠較高,下頜前內曲,下頰突出,腦量達1300-1500毫升,這些特徵已和現代人基本一致。
  • 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相隔60萬年相遇龍骨山
    不過,因為學術觀點的分化,「北京猿人是中國人直系祖先」的觀點逐漸受到質疑,在今天,歷史教科書裡的表述也改為「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之一」。山頂洞。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山頂洞人,六十萬年後的相遇走進北京周口店遺址,首先遇到的就是龍骨山一號發掘點——猿人洞,也就是北京猿人的發現地點。
  • 相對於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的社會有著怎樣的進步?
    而在北京猿人率先被發現之後,隨著開掘的深入,考古學家們又在北京人遺址的上層發現了距今更近的猿人生活遺址,因為其相對於北京人遺址的位置,而被取名為山頂洞人,那麼和北京猿人相比,他們的生活又有哪些進步呢?而到了山頂洞人時代,他們使用的工具已經變得更加精細,而且每件工具都有被加工過的痕跡,這說明他們對於工具的定位已經十分清晰,並且有了初步的分類。 而且在山頂洞人生活遺址中,還發現了製作相當精細的骨針,這說明他們已經有了製作簡單衣物的能力,這讓他們可以更好地適應逐漸變冷的天氣,也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活動範圍。
  • 好玩的文字冒險avg遊戲推薦--恐怖冒險應有盡有
    ,其故事情節往往是以完成某個任務或是解開一個謎題的形式出現的。它並沒有提供戰術策略上的與敵方對抗的操縱過程,取而代之的是有玩家控制角色而產生一個交互性的的故事。」面對著這些像教科書一樣的文字,大部分剛剛接觸文字冒險遊戲的玩家肯定會有些摸不著頭腦,其實簡而言之這類遊戲並不像其他動作類遊戲那麼考驗動手能力,而更需要的是智商和情商。一個足夠吸引人的入門AVG遊戲將會帶領你開啟一個從未見過的新奇世界。
  • 中國人祖先不是元謀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而更可能是非洲人
    比如我們常聽到的元謀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以及藍田人等等。這些都屬於人科,其中山頂洞人屬於智人,其餘都屬於直立人!其實關於人種起源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爭論的焦點,而教科書相對中立一點,並沒有引入這些爭論點,只是在歷史課本上介紹了遠古中國大地上存在過的古人類而已。但是這卻帶了一個很麻煩的現實問題,由於教科書中沒有直接指出這些「人」是否是現代中國人的直接祖先。
  • AVG到底是個什麼鬼?
    一般指冒險遊戲(Adventure Game,縮寫為AVG或ADV),這是電子遊戲中的一個大類。此類型遊戲採取玩家輸入或選擇指令以改變行動的形式。強調故事線索的發掘,主要考驗玩家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該類遊戲有時候很像角色扮演遊戲,但不同的是,冒險遊戲中玩家操控的遊戲主角本身的屬性能力一般是固定不變並且不會影響遊戲的進程。AVG還有安全軟體、飛虎隊、術語、函數、化合物等義項。
  • 中國人不是山頂洞人、元謀人的後裔,他們早就滅絕了!我們是智人
    有些國人認為,我們中國人一定是山頂洞人或者元謀人或者北京人的後裔!實際上根本就不是!我們在歷史書上學到的這三個人種,早就已經滅絕了!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種,那就是智人。智人是同一個祖先繁衍下來的。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只是膚色是上的差異,在不同的環境待久了的一種自我適應。為什麼我們不可能是山頂洞人或者元謀人的後裔?因為有生殖隔離!我們的基因裡面,沒有山頂洞人或者元謀人的任何基因信息!如果沒有生殖隔離,那麼,人可以和猴子、猩猩結合,生出來的是什麼?
  • 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有什麼不同?
    之前我們對原始人進行了研究,目前在我國境內共發現四類原始人:一是元謀人;二是藍田人;三是北京人;四是山頂洞人。那麼,這四類原始人是如何進化的呢?他們之間又存在哪些不同之處呢?一、時間不同1、元謀人距今170萬年。2、藍田人距今80萬年。
  • 我們的先祖是元謀人、山頂洞人,還是非洲智人?張開嘴你就會明白
    每一個上過學的人,都會對歷史教科書上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等留下深刻印象。他們都是曾經生活在我國境內的原始人類。其中元謀人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藍田人距今115萬年到60萬年,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到20萬年,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
  • 喜馬拉雅驚現「山頂洞女」 身份神秘會說英語
    喜馬拉雅驚現「山頂洞女」 身份神秘會說英語  *** 喜馬拉雅「山頂洞人」  這名女子體形消瘦,一雙綠眼睛,上身穿著破舊的毛皮襖,腰下圍著一塊地板布,腳上套著一雙破爛的要用繩子綁起來的靴子。  她住在喜馬拉雅山高處的一個山洞裡,靠著一個土著人的小村子,離印度旅遊城市德裡10個小時的車程。她依靠到那個村子討一些食物為生。  她是6個月前被當地警察救獲的。
  • 「許昌人」早於山頂洞人 破解非洲起源說(圖)
    一個經拼貼復原後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許昌人」,將為我國古人類進化研究提供重要線索,它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古人類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並有望打破人類「非洲起源說」的觀點。
  • 遊戲角色背後的故事
    有那麼一些遊戲角色,在創建的時候設計師會以現實人物的原型為設計靈感。使得這些遊戲角色成為了小小的彩蛋。而這些角色不單單承載了NPC這麼一個簡單的稱號,而是設計師對於遊戲角色賦予的某種意義,更是記錄了遊戲廠商與玩家們之間的故事。今天,小弟就帶大家來看看,遊戲角色名字背後的那些事。
  • 冒險遊戲AVG的起源
    對於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人來說,這種探索迷霧的不確定性和刺激性非常的引人入勝舉幾個例子,如《生化危機》《塞爾達危機》這種驚險的動作類,還是一些宅男宅女鍾意的戀愛冒險遊戲(如《歌之王子殿下》),或其他的推理、探寶、冒險等等都歸類在冒險遊戲中。而且冒險遊戲出現的時間很早,可以說,冒險遊戲AVG是世界上最早的幾類遊戲之一。
  • 堅守喻家山30年,數代「山頂洞人」接力測出世界最精確G值
    甬道上空的吊燈一旦熄滅,所有人便會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防空洞的深處,是兩間被命名為「山洞測G實驗室」的場所。30年來,幾代被同窗、同行笑稱為「山頂洞人」的科學工作者穿過這條甬道中潮溼並帶著黴味的空氣抵達實驗室,最終測出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G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