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昱冰你會變成網絡生活中的「山頂洞人」嗎
前些年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過一個觀點:當一個現代人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待久了之後,很容易出現「山頂洞人」似的生活狀態。文中是用官員舉例:一個幹部在一個位置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周圍的人都熟悉了他,知道他喜歡什麼、厭惡什麼,就開始事事順應著他,通過各種途徑實現每個人自己的目的。
久而久之,這位官員覺得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卻殊不知,他已經被身邊的人置於一個狹窄、幽暗的「山洞中」。放眼所及,全是一成不變的巖壁,看不見外面的世界。他以為自己所處的這個小環境安寧、穩定,盡在掌控之中,卻完全看不到也沒想到,在山洞外面,已經是四季變幻、物轉星移。
選取「官員」這個例子,是筆者為了更方便表述自己的觀點。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一直在家庭中接受全體家長無條件、無限制、上不封頂的欣賞和寵愛的孩子。他們也像是終年生活在一個一成不變的固定山洞中的人,以為整個世界都是這麼牢固的,可以肆意依靠。結果當有一天,走出山洞,到了外面的世界,面對從未見過的風雨野獸,就馬上出現了各種不適應,甚至有的永遠都無法適應。
由此可見,成為現代生活中的「山頂洞人」,是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的,比如有一群人願意圍繞著你,出於各種目的,也願意主動替你阻斷掉外面的世界。所以,這是被動型的「現代山頂洞人」。
而現在,由於網絡的發展興盛,出現了一群主動型的「山頂洞人」。
網絡的一個巨大而顯著的特點,就是海量資訊、自由獲取。你只要喜歡一樣東西,就可以隨時隨地從網絡上得到相關內容。例如,你喜歡看美妝類的內容,那網上無窮無盡的美妝視頻、帖子、化妝品推介,就可以鋪天蓋地徹底淹沒了你的生活。
這是因為,各家網絡平臺為了更多地吸引用戶和流量,不斷地把內容的精準投放推向極致。你關注了某一類內容之後,相關內容就會源源不斷推送到你面前來。追星、八卦、美食、各種題材的網絡小說以及英日美韓國產的電視劇……總之你只要喜歡上一樣東西,同類的資源基本是要多少有多少,很容易能讓人越來越沉迷其中。它們也就漸漸形成了一個無形、卻又實實在在存在著的「山洞」,讓你每天看到的,只是山洞中的這一小塊世界。
這些還只是限於個人愛好方面,還有思想方面的「山洞」。在網上說話的人多,五花八門的思想也多,不管你的三觀多麼驚世駭俗,也能從網上找到共鳴,而且每一種共鳴的聲音都挺響亮——沒辦法,中國人口基數大、網民多,所以持任何態度的人都會有。
人,都是喜歡聽順耳之言,願意和思想相同的人交流。而在報紙和電視還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傳播地位的時候,人們多少還得看看不同版面、不同頻道的內容——你不看這個,就沒得看,所以還能經常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聲音。
可在網絡中,所有選擇權都交回到了用戶自己的手上,「這個論調我不喜歡,關閉頁面,不看,我只找自己喜歡的看」。當滿眼看到的,都是和自己相同的思想的時候,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就再也沒有了「錯」這個概念。
毫不誇張,一個願意啃老的人,每天都在看各種解釋「年輕人不啃老就完全活不下去」的帖子,就會覺得「啃老」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
當一個人的思想被桎梏進了一座山洞,成為了思想上的「山頂洞人」,恐怕比生活習慣和愛好上的「山頂洞人」更可怕。
尤其是,被動型的山頂洞人,還有被迫不得不走出山洞的那一天;而主動型的山頂洞人,很可能越來越依賴山洞,再也不想走出來。
網絡帶給這個世界的貢獻,堪比甚至高於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但任何能夠推動社會變革和發展的事物,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的每一個個體來說,都是雙刃劍。
面對這把雙刃劍,每個人的肉體和精神都是極脆弱的,所以就更需要人們經常警醒著自己,從每一次已經成為了習慣的生活狀態中,跳出來,換個角度看一看自己的生活。(聶昱冰)
[責任編輯: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