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爾夫球到米粒大小,世界最小光纖陀螺儀或將被應用於行動裝置

2020-11-26 36kr

《自然》雜誌近日刊發來自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光纖陀螺儀領域的最新進展。如下圖所示,該陀螺儀體積與米粒相仿,是當前體積最小的光纖陀螺儀的1/500。

從航海時代演變而來的陀螺儀如今被用在汽車、無人機、便攜設備以及可穿戴設備中,在三維空間指引方向,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和航海時代的慣性自旋陀螺儀不同,現代陀螺儀已根據運行原理演化為多種品類,包括雷射陀螺儀、光纖陀螺儀,以及微機電陀螺儀(MEMS)。

本文討論的光纖陀螺儀運用光的幹涉原理進行定向,其功能實現基於光通過光纖線圈形成的幹涉。

兩束雷射從同一光纖的兩端同時射入光纖中。由於光的速度是固定的,在存在轉動的情況下,其中一束光的光程會比另一束光的光程略短,使兩束光間存在相位差,該相位差可以通過幹涉儀測得,即塞格尼克效應。這樣,角速度的分量就可被轉換成通過光電探測器測得的幹涉模式的變化。

由於需要保證光纖線圈的長度,目前體積最小的光纖陀螺儀也足有高爾夫球大小,限制了其被應用在行動裝置中的可能。此次研究的突破在於,製造出了體積僅為米粒大小的光纖陀螺儀,是此前最小光纖陀螺儀體積的1/500。值得一提的是,體積的減小的同時精度也有所提升,該設備可探測的相位差精度為此前的1/30。

在此前的技術方案中,由於光從光纖的兩端分別射入,受到光纖不同部分質量、熱脹冷縮等因素的影響,信號存在幹擾。此次研究人員創新性地採用了一種被稱為相互敏感度增強(reciprocal sensitivity enhancement)的技術,降低光纖內的信噪比,進而縮短光纖長度,減小設備體積。

由於光纖陀螺儀比當前手機等行動裝置中所使用的微機電陀螺儀(MEMS)更加精確,因此該項研究將有助於提高行動裝置三維定向的準確度。

參考論文:https://authors.library.caltech.edu/88626/3/41566_2018_266_MOESM1_ESM.pdf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小的光學陀螺儀:比一粒米還要小!
    導讀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陀螺儀。這種陀螺儀的尺寸小於目前最先進陀螺儀設備的五百分之一,檢測到的相位移動小於那些系統所檢測到的三十分之一。將同一光源發出的一束光分解為兩束,讓它們在同一個環路內沿相反方向循行一周後會合,然後在屏幕上產生幹涉。當在環路平面內有旋轉角速度時,屏幕上的幹涉條紋將會發生移動,這就是薩格納克效應。薩格納克效應中條紋移動數與幹涉儀的角速度和環路所圍面積之積成正比。
  • ADI 推出戰術級 MEMS 陀螺儀,性能匹敵光纖陀螺儀
    (ADI),全球領先的高性能信號處理解決方案供應商,最近正式全面推出 ADIS16136戰術級 iSensor®數字 MEMS 陀螺儀 ( http://www.analog.com/zh/pr1109/adis16136 ),其典型零偏穩定度為3.5°/小時,採用火柴盒大小的模塊封裝,功耗低於1 W,重量僅
  • 陀螺儀傳感器工作原理_陀螺儀傳感器的應用
    陀螺儀傳感器是一個簡單易用的基於自由空間移動和手勢的定位和控制系統,它原本是運用到直升機模型上,現已被廣泛運用於手機等移動便攜設備。傳統的慣性陀螺儀主要部分有機械式的陀螺儀,而機械式的陀螺儀對工藝結構的要求很高。70年代提出了現代光纖陀螺儀的基本設想,到八十年代以後,光纖陀螺儀就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雷射諧振陀螺儀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光纖陀螺儀具有結構緊湊,靈敏度高,工作可靠。光纖陀螺儀在很多的領域已經完全取代了機械式的傳統的陀螺儀,成為現代導航儀器中的關鍵部件。光纖陀螺儀同時發展的除了環式雷射陀螺儀外。
  • 糾纏光子陀螺儀克服了光纖陀螺儀經典極限!
    光纖陀螺儀測量飛機和其他運動物體的旋轉和方向,在使用普通的經典光時,其精度受到固有的限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家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使用糾纏光子克服了這個經典極限,即所謂的「發射噪聲極限」,並達到了經典光無法達到的精確度。
  • 大疆無人機:MEMS陀螺儀技術完美結合
    那麼,自穩防抖系統 在我們日常的硬體設備中有哪些神奇的應用呢?  根據陀螺力學原理製作而成的陀螺儀被廣泛應用於科研、軍事和民用領域。比如:迴轉羅盤、定向指示儀、炮彈的翻轉、陀螺的章動、地球在太陽(月球)引力 矩作用下的旋進(歲差)等。陀螺儀的種類很多,按用。途來分,它可以分為傳感陀螺儀和指示陀螺儀。傳感陀螺儀用於飛行體運動的自動控制系統中,作為水平、 垂直、俯仰、航向和角速度傳感器。
  • 陀螺儀的「多樣人生」
    航向陀螺儀結構原理圖1976 年,科學家提出了現代光纖陀螺儀的基本設想,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現代光纖陀螺儀就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雷射陀螺儀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校正陀螺儀漂移兩個基準(1)一開始便在設計中使用偏置不穩定性最小的先進 IMU,可以最直接地降低陀螺儀漂移。九自由度 IMU 通常會提供額外的磁力計傳感器——大約三軸。磁力計檢測磁場相對於地磁北極的強度。此類傳感器可以與加速度計數據一同使用,作為另一個外部基準,用來降低陀螺儀漂移誤差對偏航軸的影響。
  • 詳解冷門但很重要的手機陀螺儀
    陀螺儀的前世今生  陀螺儀由1850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研究地球自傳中獲得靈感而發明出來的,類似像是把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放到一個萬向支架上,靠陀螺的方向來計算角速度,和現在小巧的晶片造型大相逕庭。在發明的初期,陀螺儀主要用在航海中,之後逐漸拓寬到飛機和飛彈中,如今已經憑藉出色的制導性能被廣泛應用於航天領域。
  • 光纖陀螺儀技術領導者iXBlue克服高緯度導航挑戰
    法國聖日耳曼昂萊2015年11月12日電 /美通社/ -- 光纖陀螺儀技術在導航史上佔據了獨特的地位。在其它陀螺儀技術達到極限時,光纖陀螺儀繼續突破性能極限。iXBlue超高性能光纖陀螺儀和慣性導航系統(INS)技術具有如高緯度(北緯)導航和核潛艇秘密行動等重大海事應用以及任務關鍵性空間應用所需的出色可靠性能。
  • 陀螺儀傳感器及陀螺儀的原理
    本期為大家介紹的是陀螺儀傳感器。何為陀螺儀陀螺儀傳感器是一個簡單易用的基於自由空間移動和手勢的定位和控制系統。陀螺儀的原理陀螺儀的原理就是,一個旋轉物體的旋轉軸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響時,是不會改變的。人們根據這個道理,用它來保持方向。然後用多種方法讀取軸所指示的方向,並自動將數據信號傳給控制系統。
  • 大疆Phantom 3無人機發布 陀螺儀技術功不可沒
    大疆無人機又一次站到臺前,「會飛的照相機」開始從專業的愛好者走向更為廣泛的受眾和應用領域。作為「會飛的照相機」,自穩防抖技術功不可沒。那麼,自穩防抖系統在我們日常的硬體設備中有哪些神奇的應用呢?自穩定系統有哪些根據陀螺力學原理製作而成的陀螺儀被廣泛應用於科研、軍事和民用領域。
  • 水平井光纖陀螺儀測井技術成功應用
    爬行器配合光纖陀螺儀測井是利用井下爬行器,將光纖陀螺儀推送到井下大斜度及水平段的預定位置,進而測量井身軌跡的一項技術。  光纖陀螺儀由於外徑大、重量重,在水平井段的推送難度大。針對這一問題,該公司地質測井處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改進施工工藝,合理安排儀器串連接,最終成功操作爬行器將光纖陀螺測井儀推送到曲1-3HF井3700米水平段並順利完成測井任務,填補了江蘇測井在水平井光纖陀螺儀測井項目上的空白。
  • 陀螺儀你又知多少?
    【PConline 雜談】手機裡最常被忽略的東西是什麼?音頻晶片?揚聲器?接口?還是傳感器?作為被廠商營銷影響已久的我們,購機時多關注處理器、攝像頭、內存這些大的參數,對一些小的細節卻知之甚少,這其中又以傳感器最為明顯。
  • 陀螺儀除了導航,還有這些關鍵技術會幫助機器人
    乍一聽,陀螺儀,這麼高大上的東西一般不會有人了解,但是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陀螺,其實它們的原理是相似的。其實,無論是手機導航、運動記步、甚至測出你今天爬了幾層樓,VR眼鏡真實再現三維世界,無人機進行空中懸停……這些功能的實現都基於設備內部的一個組件——陀螺儀。它的三維定位準不準,偏差是多少?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 國家授時中心光纖陀螺儀成功監測漢中寧強地震
    09月12日19時06分34秒,漢中寧強發生芮氏5.3級地震,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蒲城陀螺儀站於震後85秒成功監測到此次地震,這也是該站自9月初正式運行以來首次檢測到地球地質活動數據信息。
  • 一文讀懂陀螺儀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的區別與聯繫
    陀螺儀傳感器原本是運用到直升機模型上的,已經被廣泛運用於手機這類移動便攜設備上(IPHONE的三軸陀螺儀技術)。70年代提出了現代光纖陀螺儀的基本設想,到八十年代以後,光纖陀螺儀就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雷射諧振陀螺儀也有了很 大的發展。光纖陀螺儀具有結構緊湊,靈敏度高,工作可靠。光纖陀螺儀在很多的領域已經完全取代了機械式的傳統的陀螺儀,成為現代導航儀器中的關鍵部件。光纖陀螺儀同時發展的除了環式雷射陀螺儀外。
  • KVH高精度光纖陀螺儀產品採用光子晶片技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KVH Industries於近日宣布,公司將光子晶片(photonic chip)技術整合到高精度光纖陀螺儀(fiber optic gyro)產品中,並於去年12月末向選定用戶交付新款光子陀螺儀慣性測量裝置(Photonic Gyro IMU)的原型產品
  • 陀螺儀的工作原理
    當轉子高速旋轉時,若外力矩作用於外環軸,陀螺儀將繞內環軸轉動;若外力矩作用於內環軸,陀螺儀將繞外環軸轉動。其轉動角速度方向與外力矩作用方向互相垂直,這種特性,叫做陀螺儀的進動性。進動角速度的方向取決於動量矩H的方向(與轉子自轉角速度矢量的方向一致)和外力矩M的方向,而且是自轉角速度矢量以最短的路徑追趕外力矩。
  • 讀懂陀螺儀傳感器:導航、無人機以及永不會跌倒的車都離不開它!
    所謂的「轉動慣量」,是描述剛體在轉動中的慣性大小的物理量。當以相同的力矩分別作用於兩個繞定軸轉動的不同剛體時,它們所獲得的角速度一般是不一樣的,轉動慣量大的剛體所獲得的角速度小,也就是保持原有轉動狀態的慣性大;反之,轉動慣量小的剛體所獲得的角速度大,也就是保持原有轉動狀態的慣性小。
  • 適用於大動態啟旋狀態的光纖陀螺儀研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承擔完成的「適用於大動態啟旋狀態的光纖陀螺儀」項目順利通過由中科院西安分院組織的成果鑑定
  • 光纖陀螺儀傳感器的原理、分類以及發展方向
    陀螺儀傳感器主要由光源、探測器等有源器件和光纖耦合器、相位調製器等無源器件以及光纖組成。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9892.htm光纖陀螺儀傳感器的分類方式有多種,依照工作原理可分為幹涉型、諧振式以及受激布裡淵散射光纖陀螺儀三類;按電信號處理方式不同可分為開環光纖陀螺儀和閉環光纖陀螺儀;按結構又可分為單軸光纖陀螺儀和多軸光線陀螺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