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樓前有棵高大的「風景樹皇后」雪松(Cedrus deodara),那「皇后」既高大挺拔,又威武莊嚴,很是惹人注目。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呢,在其西側靠近牆根那裡栽植了一棵絲綿木(Euonymus maackii),它也生得那樣燦爛,只是人們總是會被「皇后」的氣勢所吸引,從而忽略了它的存在。但是沒關係的,它仍然安靜且燦爛地生長在那裡,總有一天,會有人注意到它的獨特之處。冬日裡,曲園中大多落葉木本都已落盡了葉子。即使是未落盡葉子的懸鈴木(Platanus),葉片也變得枯黃,掛在枝頭,毫無生機。因為絲綿木生在角落,我平日裡也很少會注意到它。只是了解它的一些基本特點,它與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icus)同屬衛矛科,葉片也與大葉黃楊很是相似:單葉對生,葉片卵狀橢圓形且邊緣具細鋸齒。只是它的葉片較大葉黃楊會稍柔軟些。
那是在1月3日的午後時光,我與錦洋帶著許多對於蠟梅的疑問前往系樓去諮詢侯老師,途中望見那棵仍然枝繁葉茂的絲綿木。吸引我們的是它葉片那獨特的變紅方式:只見它的葉片邊緣向上捲起,可以吸收陽光的部分變為紅色,而沒有曬到太陽的部分仍然青綠。這使得整株絲綿木呈現出一種漸變色的效果,奇妙又好看。這可真是一件有趣的現象啊!
這棵絲綿木樹下生有它的幼苗,不知道一場大雪過後還能不能見到它生機勃勃的樣子。可喜的是,大雪過後,它們挺過來了,老葉尚未落盡,新芽已經生出。我打心底裡希望它能夠成功地完成自我更新,紮根此地。絲綿木的葉子交互對生,這樣可以充分地利用生存空間,還可以充分地接觸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而且因其交互對生的葉子,它的小枝呈四稜,這些都是它充滿智慧的體現啊。錦洋注意到,絲綿木幾乎所有的葉柄基部都呈紅色,它會由此開始慢慢延伸到葉片,直至全葉都變紅嗎?下次有機會定要好好研究一番。
我常見有人將絲綿木中的「綿」寫作「棉」,但我想它與棉(Gossypium hirsutum)的親緣關係相差甚遠,而它枝條柔韌,是很好的編織原料,其莖皮纖維還可用以造紙,從而得名絲綿木。它還有個我覺得極好聽的名字為「白杜」,大概是與它開出的淡白綠色的小花有關。但衛矛科的植物開出的花並不很好看,小巧又是淡綠色,常常被人忽略。那它們要如何吸引鳥類來幫助他們傳播種子呢?聰明的植物們生出好看的紅色肉質假種皮,吸引鳥類來覓食,幫助它們將後代傳播到更遠處。
我原本一直以為絲綿木也同大葉黃楊一般,為常綠喬木,因此當我1月3日瞧見那枝繁葉茂的絲綿木時,並未有太多疑惑。後來侯老師告訴我們,過不了太久,絲綿木也會落葉,只是落葉時間較晚罷了。這時我才如夢初醒,怪不得它的葉片會變紅呢。1月31日時,從侯老師那裡得知絲綿木的葉子仍為綠色,還尚未落盡呢。今年是暖冬,直至一月底曲園還尚未降落一場大雪,是因為不夠寒冷才使得絲綿木葉子沒有落盡嗎?2月15日,曲園迎來了久違的皚皚大雪,世界變得那般純淨。這下絲綿木就要落盡葉子了吧。而到了3月6日,侯老師發來照片,絲綿木還有少許葉子掛於枝頭,仍是青綠色的呢,可真是有趣啊!這就是所謂的半常綠喬木了吧。
聽侯老師說小蠟樹(Ligustrum sinense)也是半常綠喬木。你看!它枝頭至今仍然掛有許多葉子呢!
2020年3月18日。在植物網上看到侯姨的推文,發現曲園的花兒們都已開得如此繁盛了,我十分想念曲園的花花草草。侯老師發來了絲綿木的近況,這實在是一棵讓我時刻刷新對它固有印象的神奇樹啊!老葉尚未落盡,新葉都已長大了許多,這生命力令我驚喜萬分。你瞧見它的花序了嗎?我們的絲綿木也將要開花啦!
待在角落默默的絲綿木安靜且燦爛地生長著,相信自己終有一日會遇到知己,那個人會發現它的美麗,欣賞它的獨特。
(圖源:侯元同老師 張錦洋 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