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者》明鏡 明樓 明臺 阿誠 劇中精彩片段集錦

2020-12-05 天鵝影視圈

《偽裝者》是一部可以多次重溫的正午陽光好劇,劇中三兄弟和大姐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情節一波三折,臺詞對白引發人思考,從一個觀眾小白的視角去欣賞這部劇,拋開政治角色,單純從人物性格特點一起欣賞劇中幾個片段。

首先是大姐明鏡,明鏡扮演者在之前《琅琊榜》中的靜妃形象已深入人心,在《偽裝者》精明幹練的形象再次徵服觀眾。明鏡出場地點是在結有世仇的汪家,責備做了新政府高官的弟弟明樓,交代了明鏡十七歲就開始接管明家企業,精明能幹的她始終佔據著上流的社會地位,從明樓對大姐明鏡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大姐明鏡是明氏家族的核心人物。

明鏡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特點,她對明臺的疼愛幾乎達到無微不至,明臺實際上並不是她的親弟弟,而是她一個救命恩人的孩子,她疼愛明臺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寵溺,心疼。以至劇中片段汪曼春抓住明臺,將明臺手指剁下,明鏡幾乎喪失理智,差點將明樓的身份公之於眾,被汪曼春利用,情急之下,一向敬重大姐的明樓狠狠的打了明鏡一巴掌,才將這場風波停息。

明樓,一個擁有多重身份的人,表面上是新政府的高官,實際還有軍統重慶地下黨的身份,兼有延安地下情報組領導身份。明樓的處事冷靜,思維縝密,在各個身份之間切換自如,又不漏蛛絲馬跡。明樓最讓人印象深刻的 一句話是:我多想在陽光下活著,告訴人們我明樓也是一個抗日分子。

明臺,一個聰明又骨子裡有韌性的人,是毒蜂最得意的特工學生。明臺的感情線也抓住了觀眾的心,最先出現的女主角於曼麗,漂亮大方深愛著明臺,而明臺卻從未接受過她的愛,只當她是最親愛的戰友,直到於曼麗死去,很多觀眾棄劇的心都有了。而明臺喜歡的人是在他經常執行任務時碰到的程錦雲,可能她身上確實有吸引人的特點,但作為觀眾的我,沒有get到他們的情感線,可以說在她塑造的這段愛情形象中,對比於曼麗差了些。

阿誠,沒有明樓的嚴謹冷靜,但他像自己的名字一樣,忠誠又勇敢,他出面做了明樓不能出面做的很多事,一直忠心守護著明樓,守護著明家,是明樓能夠掩護身份最有力的一張王牌,是偽裝者中同樣深不可測的主角。

相關焦點

  • 《偽裝者》裡,「毒蛇」下了一道什麼樣的電令差點掀翻了明公館?
    什麼緣故呢,因為於曼麗收到一條電令:「 毒蠍於星期四下午兩點,在梧桐路設伏,襲擊汪偽政府要員明樓座駕,清除明樓。」「毒蠍」是明臺的代號,這條密電如同一顆手雷在於曼麗頭頂爆炸一般,炸昏了她的頭。要明臺親手去殺他大哥這種冷血任務,明臺下得了手嗎?這如何是好?
  • 三線演員主演的這部諜戰劇實力不輸《偽裝者》,豆瓣7.9仍被低估
    這部劇屬於諜戰劇類型,但看過這部劇的觀眾都知道它的實力絕對不輸胡歌、靳東等人主演的《偽裝者》,豆瓣評分雖然只有7.9,但很多觀眾都覺得這個評分低估了,這部劇的質量遠遠超過這個分數。整部劇下來對前線抗日描寫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危機四伏的後方陣地。劇中的人物無論是梁銅還是曾光希,亦或日方國共雙方等人物,他們擁有的都是事業頭腦,演技在線,處心積慮,步步為營,這是觀眾看完劇後最深切的感受。
  • 《偽裝者》胡歌宋秩,挑戰新類型,過足戲癮,劇情跌宕!
    提起《偽裝者》的於曼麗,是宋軼扮演的,她在這部劇的表現可謂非常的經常。宋軼因為在《偽裝者》的精彩表現,讓很多人記住了她,更是讓人記住了她的這個角色,劇中的她,清新脫俗,清純可愛,可又敢愛敢狠,行事果斷,而且她又命運非常的坎坷,讓人喜愛又令人憐憫。靳東在劇中扮演明樓,他一向是以萬千粉絲心中的絕種好男人形象出現。
  • 十首樓臺的古詩詞,一首新詩轉晚晴,樓臺西畔斷霞明
    月色朦朧,李商隱在百尺樓臺幻想遠離喧囂,然而唐詩易寫,紅塵難離。唐代的另兩位詩人也曾寫下有關樓臺的詩篇,孟浩然登高眺遠,「樓臺晚映青山郭,羅綺晴驕綠水洲」;李頻博覽強記,「樓臺獨坐江山月,舟楫先行澤國春。」南唐後主李煜也敘述過有關樓臺的感傷,「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體現了深邃的時空交織藝術。
  • 由《偽裝者》想到的「人權」問題
    《偽裝者》,因為有胡歌王凱靳東,所以才看這部電視劇。胡歌的明臺長得太漂亮但未免孩子氣,靳東的明樓運籌帷幄萬事冷靜顯得有些老謀深算,最喜歡的還是王凱的明誠,冷冷的酷酷的外表下一顆暖暖的心。三個男人一臺戲。明臺刺殺坐著明樓汽車的南田洋子是一個高潮。
  • 老書蟲必看的明穿完結小說:每一本都很經典,不要錯過了
    老書蟲必看的明穿完結小說:每一本都很經典,不要錯過了hello,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給諸位小可愛推書了,今天要強推老書蟲必看的明穿完結小說:每一本都很經典,不要錯過了!最近還在鬧書荒的小可愛們還等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喜歡的就關注吧。
  • 天上月明花滿,人在廣寒宮殿
    十二樓臺今夜半,水晶宮裡鴛鴦怨。《河滿子》天上月明初霽,水晶簾外輕盈。淺碧池塘深處,不知今夕何曾。又是一番風雨,十年舊夢難成。《蘇幕遮》月痕深,雲影去。淺碧池亭,低映鴛鴦浦。一曲闌幹斜照處。綠暗紅稀,簾外風初度。柳陰濃,桃葉渡。小艇輕舟,依舊青山路。十二樓臺春又暮。酒醒花殘,睡起無情緒。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明城牆遺址公園研學旅行在北京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臺座上。臺高12米,底邊長39.45米,上邊長15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磚垣,重簷歇山頂。樓體外側向東、向南兩闊面和向西、向北兩側面均闢箭窗,共4層144孔。樓體內交金柱20根,是角樓的主要承重結構。角樓高大峻拔,形式特殊,是明清城防和城樓建築的獨特例證。
  • 從此虎明不是夢,讓虎明黃的實踐經驗總結,你看不看!!!
    我這虎痴常被家人笑.龍養一隻虎養9隻.虎只是配角怎不龍養9隻虎養一隻.其實我就是喜歡虎那種憨厚.呆呆的個性.剛開始家人一直覺得虎黑黑的都躲在一腳根本看不到(因為我是黑缸).後來不斷改良方法終於有了成就.肯遊出來又不會黑..實在很爽配角也有出頭天的機會啊~~~~ 虎有先天明跟後天明.先天明大多都日行虎(其實也是會黑.只是沒有印尼虎嚴重)而印尼虎大多都先天黑後天明.實驗對象:印尼虎.
  • 心如明鏡臺,自能正衣冠
    明鏡高掛,自照人心。 古時衙門公堂之上就有一張寫著「明鏡高懸」的牌匾,以警示為官這要清正廉潔,嚴明執法。  就連現代社會,也仍會有人家在門窗上掛一明鏡,以祈求保宅平安。心如清鏡莫惹塵埃 有一句禪詩讓人讀後能夠回味很久: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 本周LED圈精彩集錦
    轉眼已到7月底,LED圈精彩連續不斷
  • 東方明 V元素創始人
    經由東方明老師設計出來的V時尚元素的髮型及整體搭配風格飄逸唯美,造型時尚前衛,非常具有超主流感的V元素色彩。  V=《VIVI》的時尚力量縮寫,V=Victory的勝利能量代言  使得東方明老師及其弟子在設計V元素時的適應群更加彈性化。"V"代表了一類追求個性自我、時尚前衛、活出自身"勝利(VICTORY)"生活精神的人群。東方明老師借《ViVi昕薇》推出"V"類人的概念的時機,順應大道及時推出了V元素這一概念,經多年磨礪與市場應用調研分析,一舉將V元素推上了造型時尚業界的巔峰。
  • 華東名貴藥材——明黨參
    其實明黨參雖然也是一種著名藥材,然而和黨參也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類植物。屬於傘形目(Umbelliflorae)、傘形科(Umbelliferae)、明黨參屬(Changium)多年生草本,是我國特有的比較珍稀單種屬物種,下面我們重點介紹。
  • 別對映像研出手:湯淺政明的天馬行空之作,不少人卻被畫風勸退
    不過可惜的是,大多數觀眾喜歡的是美型的人物,所以湯淺政明的很多作品鮮為人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桌球》,這部作品的畫風很魔性,勸退了很多人,其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在一月新番中,湯淺政明時隔6年(不算電影和網絡動畫)再次導演了電視動畫《別對映像研出手》。
  • 《夢幻西遊三維版》法明長老在哪 位置詳細介紹
    導 讀 夢幻西遊三維版法明長老在哪,夢幻西遊三維版法明長老怎麼找,夢幻西遊三維版我們很多小夥伴在做任務的時候找不到法明長老在哪,那麼應該怎麼找到呢?
  • 《心經》中的「無無明」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要「無無明盡」?
    但是,在短短260字的《心經》中,用了很大比例說了這麼一段「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甚至後面還有「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也就是說,後面所有的無,都與「無無明」有關。那麼,這裡的「無無明」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又要「無無明盡」?
  • 貴州:「網際網路+明廚亮灶」確保舌尖安全
    近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你我共創,和諧健康大家共享」食品安全集中宣傳活動走進餐飲企業,了解貴州「明廚亮灶」工程建設情況。在位於觀山湖區的滋粥樓餐廳,大堂旁的一間透明櫥窗裡,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出餐前的操作,在大堂用餐的顧客可以完整看到全過程,而對於後廚的其他環節,則通過攝像頭等設備,完整地呈現在大堂的一個顯示屏上。
  • 自然法師:略釋「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自然法師視頻文字稿初稿 這一句「明妄非他」,不是再去另外體會,明白是妄就不是在依他,而是要你直下擔當,明白妄處從來非二,也非他,就是大覺心體,現妄也是覺。覺可以現妄,但是在妄全然是覺,從來不二,也從來非他,根本就是指大覺心體,但是必定能夠隨緣而明,隨緣處就全然是妄。所以從隨緣處全然是妄處,你就以為從此以後流轉在妄,那所以叫「覺明為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