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精靈與森林》和《精靈與螢火意志》的Switch實體版遊戲正式發售,而兩部遊戲的數字版則分別於2019年和2020年的9月先行登陸了eShop。相信到現在已經有不少小夥伴們在Switch上體驗過了這兩部廣受好評的作品,同時也會有不少小夥伴仍不了解這一系列遊戲,還處於觀望狀態。之前我們也曾經做過這兩款遊戲的評測,但當時《精靈與螢火意志》還沒有來到Switch平臺,所以今天我們也借著這個機會回顧一下這兩款遊戲,看看它們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而在Switch上又帶來了怎樣的表現吧。
操作體驗行雲流水
時間回到2015年,由前暴雪藝術總監Thomas Mahler領銜的由獨立工作室Moon Studios開發微軟發行的《精靈與森林》正式發售,並迅速得到了媒體和玩家的一致好評。彼時在國內,這款遊戲的名字被直譯為了《奧日與黑暗森林》,讓一些不明真相的玩家誤以為這是一部氛圍陰暗沉重的作品。但事實恰恰相反,《精靈與森林》整體的畫風偏向明快鮮豔,遊戲玩法上也選擇了以橫版跳躍解謎為主,戰鬥為輔的類銀河戰士惡魔城模式,用精緻的地圖設計和動作系統帶來了一段風格獨特的冒險之旅。但同時,橫版跳躍為主的模式也帶來了較高的遊戲難度,儘管猛擊等全新元素為跳躍解謎帶來了新的思路,但總體上《精靈與森林》確實勸退了諸多手殘玩家。
在2020年3月,Moon工作室發布了《精靈與森林》的續作《精靈與螢火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了遊戲玩法體驗,尤其是通過全新的武器和技能進一步豐富了動作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和初代走向了不同的體驗方向。玩法的重心從解謎轉向了戰鬥,用流暢明快的動作體驗極大提升了遊戲的上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遊戲的整體難度。
在《精靈與森林》中,戰鬥元素只有自動鎖定一鍵攻擊的精靈之火和偶爾出現的猛擊反彈子彈。而在《精靈與螢火意志》中,開場沒多久我們就會撿起路邊的火把與惡狼展開激戰,通過探索和商人購買,我們一共可以使用2種近戰武器和7種遠程技能以及基於兩大位移手段的諸多地形變種。地圖上的怪物數量也得到了進一步增加,專門準備了固定怪物組合的戰鬥神殿供玩家磨鍊技巧或者大秀操作,這一切也讓真正的Boss戰成為了可能。如果你沒有被Boss戰中的跑酷元素虐到心碎,相信這些精彩的戰鬥一定會讓你大呼過癮。同時這一套動作戰鬥系統也大大提升了遊戲整體的上限看著大神們腳不沾地的戰鬥表演,仿佛這遊戲都成了2D橫版鬼泣。從動作角度來看,《精靈與螢火意志》帶來的暢爽戰鬥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動作遊戲愛好者。
視聽效果美輪美奐
其實,Ori系列最吸引玩家的並不是操作體驗,這兩部作品真正的精髓,在於極度精美的視聽表現。初代《精靈與森林》就用美輪美奐的藝術設計帶來了一座色彩斑斕的尼博爾森林,用密集的視覺要素和飽滿豐富的色彩帶來了張力十足的畫面呈現,讓人難以相信這遊戲竟然是用Unity引擎製作的。
而續作《精靈與螢火意志》則更上了一層樓,全面採用了3D模型渲染2D畫面的模式,給畫面中出現的絕大多數元素都做了充足的物理效果。通常情況下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製作起來是比較取巧的,真正可以和玩家實現互動的元素並不會很多,但相對地,背景畫面上要下的功夫也就更多了。《精靈與螢火意志》也在前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展了地圖,從奼紫嫣紅的光之池,到灰暗衰朽的靜謐林地,從白雪皚皚的鮑爾之觸,到黃沙漫天的狂風荒漠,每個區域都極具特色,共同構成了一個色彩繽紛的奇幻世界。得益於技術的進步,《精靈與螢火意志》在直觀的畫面元素之上還加入了豐富的動態光照系統。如果說《精靈與森林》震撼我們的是午後行走於密林深處時漏過層層樹葉流瀉的陽光,那《精靈與螢火意志》所帶來的就是在一個完整鮮活的世界中歷經寒暑晝夜。精緻的畫面表現和氛圍渲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Ori系列作為"第九藝術化身"的一大支柱。
而另一個重要支柱則是音樂音效帶來的細膩聽覺體驗。在開發初代《精靈與森林》時,Moon工作室音樂總監Andrew Lackey曾說過:"我們需要足夠的音效細節來引起玩家對角色的共情,但同時我們也需要飽滿的感官刺激來驅使他們逃離。簡而言之,我的目標就是為尼博爾山內的所有風景、角色和事件打造一個適宜而富於動態變化的聲音世界"。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為每個場景都打造出符合氛圍的音樂。在所有需要調動玩家情緒的地方強調遊戲主旋律,這一任務,交給了年輕的作曲家Gareth Coker,而他確實交出了一份滿分答卷,光是變奏了十多個版本的主旋律就足以聽出其深厚的編曲功底。
真正讓人嘆為觀止的則是Ori系列對於環境和音樂配器的關聯把握。在經典的銀之樹關卡中,當玩家攀爬巨樹時,聽到的是以木琴為主的輕靈上升音階,映襯著我們沿著銀之樹的內部結構越爬越高。而當玩家恢復了水元素,滾滾洪潮奔湧而來時,則由急促的鼓點引出了遊戲主旋律。在恢弘的管弦樂映襯下,直接將緊張氛圍引向了最高潮。更妙的是,這段音樂暗藏了循環元素。如果玩家未能成功逃脫,音樂也不會重新開始,而是啟動循環。這樣即使玩家在這個難度較高的部分反覆失敗,也會在音樂的鼓舞下再接再厲。同時如果在沒有失誤的情況下一氣呵成順利逃出生天,你會發現音樂也幾乎正好和你攀爬逃脫的節奏一致,在同一時刻抵達終點。
在《精靈與螢火意志》中,類似的技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應用。在鮑爾之觸的雪山上,我們聽到的是寂寥曠遠的長笛和銅鈴,在狂風荒漠中則由中東傳統樂器奈伊笛以阿拉伯音樂特有的四分之三音打造出了滿滿的異域風情。最為玩家稱道的沙蟲逃亡則用管弦和人聲配合,在沙蟲緊追不捨時是急促的大提琴和鼓點,等到沙蟲走遠我們有了喘息之機,音樂也恰到好處地切換到了相對較為緩和的人聲合唱與管弦齊奏。整部遊戲玩下來,就仿佛我們也完成了一場環球旅行,感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風景
劇情故事質樸飽滿
在奉上了精美的音畫表現的同時,Moon工作室也沒忘了給Ori系列配上一個感人的劇情故事。在《精靈與森林》中,我們操控的主角,精靈奧裡(Ori)是尼博爾森林靈樹在風暴中失散的孩子被善良的燕子納魯收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靈樹尋子心切,放出光芒呼喚奧裡,卻不慎誤殺了貓頭鷹黑子的孩子,於是黑子奪走了靈樹的精華,導致靈樹喪失了力量。森林日漸凋零衰朽,而納魯也陷入了飢餓,奧裡獨自流浪即將力竭,此時靈樹將最後的力量也託付給了奧裡,讓我們來尋找隱藏在森林深處的三大元素,恢復尼博爾森林的平衡。整個劇情中幾乎沒有多少文字描述,涉及到的角色也少之又少,但卻成功構成了一個以愛與傳承為主題的故事,講述了一段奇幻的冒險之旅。
到了《精靈與螢火意志》,故事的舞臺也得到了擴展,奧裡和納魯以及前作中結識的夥伴古門一同撫養黑子的幼崽,小貓頭鷹庫庫逐漸長大,並在奧裡的幫助下飛上了藍天,他們一同從空中遊覽了留下過無數記憶的尼博爾森林卻遇到了風暴,失散降落在了陌生的尼文森林。在這裡,奧裡結識了新的夥伴,也接受了新的使命。雖然從模式上看好像相差不大,但在最終結局時卻會發現,一切展開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Ori系列的劇情其實十分簡單,但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情感。我們的旅途中總會得到來自他人、其他生命甚至整個自然界的種種有意無意的美好意志:是愛,是信賴,是歡樂。而我們也不會是這些意志的終點,總有一天還會傳遞給其他人、其他生命,傳達給整個世界。愛與傳承是永恆的美好主題,相信也足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以上種種,從玩法體驗到視聽感受再到劇情故事加在一起最終構成了電子遊戲作為"第九藝術"的一個優秀結晶,它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玩家。
更讓Switch玩家驚喜的是,本作在Switch平臺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幾乎毫無縮水的畫面、流暢穩定的幀數都帶來了不錯的遊戲觀感,HD震動效果更是成為了點睛之筆,為這場奇幻之旅增加了一個新的體驗維度、
但當然,這一系列也不是完美無缺一方面總體遊戲體量不大,很可能會出現剛剛找到樂趣遊戲就接近尾聲的情況。另一方面也正如前面提到的,橫版跳躍玩法存著不小的難度。而且初代《精靈與森林》的手動存檔模式更是讓手殘玩家雪上加霜,好在《精靈與螢火意志》改為了自動存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體難度。
總而言之《精靈與森林》和《精靈與螢火意志》可以說是如今的遊戲市場上難得的將第九藝術發揮到極致的作品,它們在Switch平臺上也都可以得到不錯的體驗。相信看完這期介紹,你會對這兩部作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它們適不適合自己也會有一個更加明確的答案。如果你確實感興趣,那就來一起親身體驗一下這兩部優秀的藝術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