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摸不到的暗能量居然掌握了宇宙的終極命運?

2020-12-05 騰訊網

已經有138億年宇宙,在孕育我們的同時,卻又像一個老頑童,總是藏著各種秘密,吸引著我們去一一探知,要說最惹人好奇的,暗能量絕對是其中之一。暗能量事關宇宙的歷史,也讓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那麼它為什麼能夠「掌控」強大的宇宙呢?一起來看看吧~

星星初光 加速膨脹 一望鴻蒙萬山寒

圖1:光明與黑暗世界共譜著璀璨星空。

圖源:This image shows the distribution of dark matter, galaxies and hot gas in the core of the merging galaxy cluster Abell 520. Credit: NASA

人類文明的進化史,是一部揭秘世界的探索歷史。其中,人類所創造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奇蹟,便是15世紀至17世紀的全球地理大發現,也被稱為大航海時代。在這個充斥著不斷衝突與擴張、並極具戲劇性的探索歷程中,儘管人類付出了部分種族的文化滅絕、全球性的殖民戰爭等巨大代價,東西方的科學、技術、文化、貿易、政治生態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但人類也在真正意義上認知了自己所生活的這枚藍色星球。

時至今日,歷史的腳步早已走進了21世紀。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通過科學探索逐漸建立了一個可以理解整個宇宙的物理圖像,即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然而,一如過往的歷史再現,人類認知宇宙的徵程也充滿著衝突與戲劇性。其中,最近三十年裡最令人驚嘆的大發現莫過於,1998年兩個獨立的天文觀測小組利用宇宙中的Ia型超新星作為標準燭光,然後通過距離越遠的物體發出來的光越暗淡的基本原理探知到,我們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成為了20世紀天文學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圖2:宇宙的歷史。

圖源:Elrie Bester saved to Space Science from printerest

為何該發現會如此令人關注和出乎意料呢?

我們不妨將歷史定格到1915年。這一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基礎理論,用以描述我們人類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應該遵循的萬有引力行為。這就是廣義相對論。在這個理論框架下,宇宙整體可以通過幾何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簡單來說,我們對宇宙整體的印象不應當是一片被焊接牢固的腳手架,而應該像橡皮膜一樣能屈能伸,能縮小能擴張。或者,打個更直觀的圖像比方,我們不妨把宇宙空間視為蒸屜裡面的一塊正在脹大的發糕,而世間萬物就如同附著在這個發糕裡面的芝麻一樣,跟隨著發糕不斷變大而不斷地遠離其他的芝麻。

圖3:膨脹的宇宙。

圖源:quantamagazine.org

根據廣義相對論,我們這塊「發糕」宇宙的動力學演化是由愛因斯坦給出的引力場方程來描述的。利用已知的物質種類,結合不斷進步的天文觀測技術來求解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我們人類便能夠求索和探尋宇宙的起源以及未來的命運。然而,不幸的是,所有已知的物質種類所給出的宇宙演化結果都無法實現當前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這一天文觀測事實——這對人類所掌握的理論構架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這一現象好比將一枚鉛球拋向空中正等待回落時,卻赫然發現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飛離出去,仿佛存在一種能抗拒萬有引力的黑暗力量將鉛球推開。而在整個宇宙尺度產生這種斥力的神秘起源,被稱為暗能量。暗能量一經發現,就在同一年被美國《科學》雜誌列為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首,此後更是折桂2006年邵逸夫天文學獎和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等一系列國際大獎,成為物理學和天文學一直以來共同關注的焦點。

弱水銀河 真空不空 誰御輕舟過千帆

圖4:宇宙的真空並不空。

圖源:ROBIN DIENEL/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之所以暗能量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是因為它事關宇宙的歷史。通過天文觀測,我們可以推論它不僅存在於宇宙當中,還佔據了大約70%的比例。它與宇宙中的另一個神秘存在,即暗物質,在一起構建了總比分大約95%的黑暗世界。其中,暗能量努力將各個星系推開從而驅使宇宙愈加平坦,而暗物質則致力於將星系吸引在一起從而形成璀璨的大尺度結構。正是二者的完美合作,造就了如今所看到的如此波瀾壯闊的宇宙。

接下來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則是,什麼是暗能量?

一種最簡單的設想就是,在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中引入的一個常數項,被稱為宇宙學常數,也叫做真空能。它的出現告知了人類,宇宙真空實際上並不是真的「空」,而是可以存在能量的,而真空的能量便可以成為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動力。

有趣的是,這一設想最早就是由愛因斯坦本人於1917年提出的,當時在極度缺乏實驗觀測的條件下,人類曾誤認為宇宙是靜態的,因此愛因斯坦引入宇宙學常數是為了得到一個靜態的宇宙解。不過沒多久,哈勃等人發現了宇宙在膨脹,有關靜態宇宙的假定便被天文觀測所排除,愛因斯坦也就放棄了這個常數,並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而在近一個世紀之後,當前宇宙加速膨脹的意外發現讓這個常數重新回到人類的視線當中,並被當作暗能量的有力候選者。

圖5:宇宙學常數——愛因斯坦的意外禮物。

圖源:britannica.com

儘管真空能的想法足夠簡單,並且與大部分天文觀測符合得很好,但它存在一些致命的困難。現階段的物理學中,除了描述引力現象的廣義相對論,人類還發展了一套描述量子世界微觀現象的量子場論,並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同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基於這一理論人們可以對宇宙中的真空能進行一個估算,但不幸的是,這比我們實際觀測到的結果高出120個數量級!這一巨大衝突,也就是著名的宇宙學常數問題,是當今物理學面臨的嚴峻考驗。因此,物理學家們戲謔地稱之為「物理學史上最糟糕的理論預言」。

此外,暗能量約佔宇宙總比分的70%,為了得到這一比例,在極早期的宇宙中暗能量所佔的比例要出奇得小(約為10的負100次方以上),計算機模擬的結果表明,只要極早期宇宙的暗能量比例稍微偏離這一結果,那麼當今的宇宙中暗能量的比分將大大偏離我們所觀測到的結果。這意味著,對宇宙的初始狀態要進行極其精密的微調才能解釋今天的觀測,這也讓我們對真空能的解釋產生了懷疑。

白雲流霞 模型萬千 夢回鶯啼春如畫

圖6:中國宇宙學家發出暗能量之聲。

圖源:Gong-Bo Zhao, NAOC and 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有關廣義相對論,理論學家洛夫洛克(Lovelock)有這麼一個論點,只要我們承認一些基本的原理,並要求理論符合一些自然而恰當的條件,那麼帶有宇宙學常數項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在邏輯上便是唯一的。儘管這限制了我們進行理論構造的自由,但也為我們跳出通常的理論框架提供了指導。也就是說,為了更好地解釋宇宙加速膨脹現象,人們需要跳出標準的愛因斯坦場方程與物質理論的認知框架。

在愛因斯坦理論中,一個只包含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的宇宙只能減速膨脹。而區別於它們的暗能量具備兩大基本特徵:壓強很負,且均勻分布幾乎不結團。基於這兩點科學家提出了各種猜想。此外,宇宙學家還利用暗能量的壓強與能量密度的比值來刻畫它的狀態,也就是暗能量的物態方程參數。為了實現宇宙加速膨脹,我們要求這個物態方程參數必須小於-1/3,考慮到通常物質的能量都為正數,這意味著該物質的壓強需要為負數,從而與我們常見的物質大不相同。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真空能,這個參數的取值正好等於-1。

除了真空能,宇宙學家們指出暗能量也可能是某種未知的動力學場,宇宙恰好在近期開始加速膨脹完全是暗能量場的動力學演化的自然結果。按照物態方程參數與-1的比較關係,這些動力學場的模型可以大致被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叫做精質(Quintessence),所對應的物態方程參數大於-1。有趣的是,這一名稱源自於古希臘哲學的「第五元素」,當時的人類認為世界是由四種基本元素構成的,分別是:氣,水,火,土;而在今天的人類認知中,基本粒子可以分為夸克,輕子和中間玻色子,如果再加上暗物質作為第四種元素的話,那麼暗能量恰好就成了第五種元素,因此而得名Quintessence。

第二類被稱為幽靈(Phantom),所對應的物態方程參數小於-1。這個模型的背後也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該模型的提出者Robert Caldwell是忠實的星戰迷,在受到了星戰前傳的第一部電影《魅影危機》(《Phantom Menace》)的影響下,他在一篇同名學術論文《魅影危機?》(《A Phantom Menace?》)中提出了這一設想。為了實現這種暗能量模型的設想,通俗說來我們需要場的動能項為負,而這與我們日常認知的物質場大相逕庭,因此它被冠以「幽靈」的稱號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類暗能量模型的提出,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宇宙學家突發奇想地將「精質」與「幽靈」這兩個理論設想結合在一起,並各取一個字從而提出了名為「精靈」(Quintom)的暗能量模型。在這種模型中,物態方程參數可以根據模型需要在宇宙演化中自由穿越-1的邊界,從而能給出更為豐富的動力學演化行為。

未完待續

......

參考文獻

[1] 「Astronomy: Cosmic Motion Revealed」,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James Glanz, Science, 282, no. 5397, 2156-2157 (1998)

[2] 「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 and Dark Energy」, P. J. E. Peebles, B. Ratra, Reviews of Mondern Physics, 75, 559 (2003).

[3] 「A phantom menace? cosm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dark energy component with super-negative equation of state.」 R. R. Caldwell, Physics Letters B, 545, 23 (2002).

[4] 「Quintom Cosmology: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nd observations」, Y. F. Cai, E. N. Saridakis, M. R. Setare, J. Q. Xia, Physics Reports, 493, 1-60 (2010).

[5] 「Dynamical dark energy in light of the latest observations」, G. B. Zhao, et al., Nature Astronomy, 1, no. 9, 627-632 (2017).

[6] 「The Effective Field Theory of Dark Energy」, G. Gubitosi, F. Piazza, F. Vernizzi, 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 1302, 032 (2013).

[7] 「f(T) teleparallel gravity and cosmology」, Y. F. Cai, Salvatore Capozziello, Mariafelicia De Laurentis, E. N. Saridaki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79, 106901 (2016).

[8] 「The effective field theory approach of teleparallel gravity, f(T) gravity and beyond」, C. Li, Y. Cai, Y. F. Cai and E. N. Saridakis, 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 1810, 001 (2018).

[9] 「f(T) gravity after GW170817 and GRB170817A」, Y. F. Cai, C. Li, E. N. Saridakis, L. Xue, Physical Review D, 97, 103513 (2018).

[10] 「探測引力波:捕捉時空的「漣漪」——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評述」,蔡一夫,中國科學院《2018科學發展報告》。

作者簡介

蔡一夫,2010年於中科院高能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12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完成第一期博士後;2015年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完成第二期博士後。2015年入選中組部國家青年人才項目。2017年獲得基金委優青資助。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是粒子宇宙學。

主編:石碩

輪值主編:趙公博(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編輯:黃京一、蔡琳、柒柒

相關焦點

  • 宇宙的終極命運,或藏在「暗物質」與「暗能量」之中
    後來,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的形成以及微波背景輻射等方法和理論探測暗物質,最終通過探測的數據得出在宇宙中的確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論。暗物質和暗能量就散步於廣闊的真空宇宙當中,看不見、摸不著,甚至不能透過電磁波進行觀測,亦不與電磁力產生任何作用
  • 生命技術:施一公教授說宇宙中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暗物質
    ,它們是暗物質-->鬼?最近看了一個視頻特別震撼,是關於施一公教授關於生命的研究,發現我們人類能夠感知的物質世界,只有佔宇宙的4%,另外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這96%裡面絕大部分是暗能量,其中23%是暗物質。暗物質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感覺不到。
  • 暗物質、暗能量看不見摸不著,科學家為什麼能確定它們存在?
    據我們目前對宇宙了解進行推測,整個宇宙中大約25%是暗物質,70%是暗能量,這兩個佔據最多的部分,我們是看不見的。我們所感知到的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而暗物質、暗能量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因為我們看不見它們,所以我們也悲催的不知道它們是什麼。那麼暗物質、暗能量是否有可能不存在呢?或者說既然看不見,又不知道是什麼,它倆是怎麼來的?
  • 充斥統領宇宙的暗物質。原來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
    從地球上看,銀河是帶狀的。黑洞在很小的區域內產生很大的引力,周圍星體會繞著黑洞轉,我們一看那些星體的軌道,就知道中間有個黑洞。暗物質是星際間的氣體雲嗎? 也不是。遙遠的星光穿過氣體雲,會受到影響,但我們沒有發現到這種影暗物質有沒有可能是一些散布在空間沒有恆星「主人」的流浪行星呢?這也不太可能。
  • 暗物質暗能量謎團:宇宙中95%是它們,我們卻觀察不到
    暗物質存在的主要證據來自計算,科學家們使用牛頓萬有引力公式計算星系的結構,結果表明,如果它們不包含大量看不見的物質,許多星系會飛散或者它們將不會像它們現在那樣轉動。其他一些次要證據包括在引力透鏡和宇宙微波背景中的觀測,以及對可觀測宇宙當前結構。
  • 熱寂真的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命運嗎?
    熱寂學說,是基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種宇宙終極命運猜想。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也稱為熵增定律,表述為一個孤立系統的混亂程度只會增加或者保持不變。熱力學第二定律建立後,科學家們發現把熱力學第二定律作用於整個宇宙時,整個宇宙的熵會一直增加,宇宙各處的溫度會逐漸趨向於平衡,最終宇宙的其他有效能量全部轉化為熱能,從而達到熱寂狀態,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
  • 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的95%由它們構成,宇宙命運也將由它們決定
    傳統物理學認為宇宙空間中充斥著物質和能量,其實文學家們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4.9%的重子物質(可見物質),26.8%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宇宙中只有物質和能量,還有暗物質和暗能量。
  • 光到底是不是能量?光是物質,而能量看不見摸不著,它又是什麼?
    光就是能量,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光子是能量有著嚴格的理論推導和長達一百年的實踐應用,光就是能量。但是我還是得講細緻一點。很多讀者有這樣的疑問:光由光子構成,起碼它是物質。而能量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物質會變成了能量呢?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宇宙到底是如何構成的?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千百年的時間。按照目前宇宙物理學的理論,宇宙起源於一場宇宙大爆炸。宇宙的形成是目前人類的終極問題,對於宇宙大爆炸的探索,科學家們是否已經有答案了呢?宇宙是如何膨脹的?宇宙有可能還會再爆炸一次嗎?暗物質又如何被發現?人類是否將會陷入永恆的孤寂?
  • 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世界」?多名科學家共同認可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中除了明物質之外,還有暗物質的存在,而且暗物質在整個宇宙中,所佔的組分大約是22%,這意味著,很可能在宇宙中,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暗物質世界」,真的如此嗎?多名科學家猜想「暗物質世界」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也發現宇宙中物質密度要比可以保持宇宙穩定的密度值,整整小了100倍。這意味著,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尚未發現的、看不見的物質,它會是什麼呢?
  • 宇宙正在膨脹,人類的活動區域被「封鎖」,暗能量或是解決的關鍵
    宇宙有多大,人類現在並不清楚,天文學家給出的930億年不過是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在它的外面,還有不可觀測宇宙。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神秘地帶,我們對它一無所知。可觀測宇宙的大小也不是固定的,它還在膨脹。哈勃常數就是宇宙膨脹的速率,科學家在創造它時信心滿滿,建立宇宙標準模型就靠它了。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你們可能都知道,在算錯了的情況下等於3,但是科研工作者並不喜歡這個答案,我們可以給大家另一個答案:1+1,再加上一個看不見的「暗」數字1,那麼也可以等於3。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星系當中所有的可見物質加到一起,不能提供足夠的引力去維持速度幾乎不變的旋轉曲線。怎麼辦?我們就再加一些看不見的物質,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我們叫作「暗物質」。
  • 應該怎麼理解暗物質與暗能量?
    但暗物質研究了幾十年,有幾點是有進展的,知道了這個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夠感知的玩意有幾個特性:1、暗物質有質量,因為它參與了引力相互作用,但單個暗物質粒子的尺度質量還不知道;2、暗物質很穩定,已經存在百億年,在宇宙結構形成的不同階段都有暗物質的參與和作用;3、暗物質基本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即與光子不發生作用,因此基本不發光,就看不到;暗物質也不參與強相互作用
  • 暗物質、暗能量為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科學家說它的的確確存在?
    在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常常會出現一些新詞,比如: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這些概念對於一般人來說,第一次聽到會感到不知道所云。不過,客觀地說,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東西,當你對它們有一定了解時,你會感到宇宙的神奇,同時對於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有更深刻的理解。今天,我們就一組一組地講,首先是物質和反物質,然後是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 暗物質才是宇宙真正的支配者
    這個宇宙中,存在著一個驚人的事實:佔據宇宙大部分的成分,我們是看不見的。科學家把這些看不見的成分,統稱為「暗物質」。
  • 暗物質&暗能量:未知的~95%
    這未知的~95%被物理學家稱之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簡單來說,暗物質就是看不見的物質,但是科學家可以通過暗物質對恆星和星系施加的引力作用推斷它們的存在。另一方面,暗能量則是使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黑手。我們並不確定暗物質和暗能量之間是否存在著關聯,事實上它們兩者很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現象。
  • 科學家若真發現了暗能量,謝文頌把它吃了——立文為據
    謝文頌以為, 在宇宙的架構下,現在的天文學嚴格來說應該稱之為宇宙歷史碎片影像學……什麼也不說了,@所有科學家,你們若真發現了暗能量,謝文頌把它吃了——立文為據。附文:有生於無——空間與暗能量並不存在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兩次寫到——如果放下禮貌、抱以真誠,我想說的是,西方那高高在上的理論物理,讓世界膜拜的不過是一群自以為是的、摸象的瞎子,他們甚至把科幻小說創作的方向都指錯了,更遑論統一理論、窺破宇宙了。
  • 宇宙探索:人類看不見的,暗物質構成的虛空,才是這個宇宙的真身
    二,既然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到暗物質,那麼暗物質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第一,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出:宇宙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5×10^-30克/立方釐米,這樣全宇宙才能保持穩定。後來經觀測得出,宇宙物質密度遠遠小於這個理論值,竟整整小了100倍。這樣就可推導出存在暗物質。
  • 宇宙探索:人類看不見的,暗物質構成的虛空,才是這個宇宙的真身
    一,什麼是暗物質?宇宙中基本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與光子的相互作用超級弱,以至於基本不發光,因此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存在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粒子不屬於我們已知的任何一種基本粒子。三,宇宙中有多少暗物質?觀測表明宇宙總能量的26.8% 由暗物質貢獻,構成天體和星際氣體的常規物質只佔4.9%,其餘68.3%為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