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用來診斷疾病,但也可以用來幫助科學家更好的了解人與人之間是如何親密接觸的。這不,科學家用先進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記錄下了一對男女志願者性愛過程,以探究解剖學上的秘密…………。
早在1999年,四位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在《英國醫療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新穎有趣的論文--《性交及女性性喚起時,男女生殖器官的磁共振攝圖》。
他們首先回顧了達爾文、狄更斯等大師對性交過程中男女性器官變化的富有想像力但又受到局限的猜想,為了使用先進的科學手段來完成大師們未盡的事業,他們找來了志願者,在性交或性喚醒過程中拍攝核磁共振照片。
通過對照片的分析,他們總結出了在使用「傳教士式」體位時,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變化,並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使用核磁共振成像來考察性交時器官變化是可行的,同時這一手段的運用將極大地豐富解剖學的範圍。
這四位科學家榮獲2000年搞笑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知識拓展:
1、何謂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MR)現象,是指處於靜磁場中的原子核系統受到一定頻率的電磁波照射時,將在磁能級間產生共振躍遷,是原子核與磁場發生的共振,所以稱為核磁共振,因為"核"字涉嫌核輻射,所以業內將其改稱為磁共振。
2、磁共振(MRI)圖像是怎樣形成的?
這是一個直觀模型:原子核猶如一個小磁鐵,在沒有外界磁場的情況下,無論任何朝向磁勢能都是一樣的。
但處於外界磁場中的時候,原子核磁矩與外界磁場不同方向時,磁勢能是不一樣的。當向處於磁場中的原子核發射特定頻率的電磁波時,出於低能級的原子核就會發生共振吸收能量,躍遷到高能級上去。
當原子核周圍環境不同的時候,受到的磁屏蔽作用會有差別,從而吸收電磁波的頻率也相應變化。利用一系列的信號變換技術,就能夠推算出被檢測的物體的內部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