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工程所在卷式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膜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1-02-23 化工學報

        靜電紡絲是一種製備納米纖維的重要手段,在空氣淨化、電池隔膜和生物醫學方面有重要應用。近十年來,人們嘗試以這種技術製備水過濾膜,主要目標為大通量小阻力的微濾或超濾膜。與傳統的膜技術相比,靜電紡絲所製備的納米纖維結構的膜具有孔徑可控、孔隙率高、孔的連通性好以及通量大的優點。此外,將具有特定配基材料製備成的靜電紡絲纖維膜在兼具常規過濾分離的特點外,還具有親和膜的性質。如果將其用於飲用水的過濾淨化,不僅可以攔截水中的小顆粒、懸浮物、細菌等,還可以有效去除對人體有害的微量重金屬離子,在某種程度上有望同時替代傳統的納濾和納濾預處理的微濾技術,對提高飲用水處理的簡潔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如何通過選擇合適的原材料,使用綠色溶劑進行安全的靜電紡絲,並通過改進材料的組成或者結構來提高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親和膜的性能,並設計相應的應用器件以便於應用,是當前靜電紡絲製膜研發的極大挑戰。針對這樣的問題,楊傳芳研究員的課題組幾年前開始著手研究,以醋酸為溶劑,選擇分子鏈中含有大量羥基和氨基基團的生物高分子殼聚糖為原料,採用針頭式靜電紡絲的方法首先成功製備了平均直徑為75 nm的殼聚糖納米纖維,進一步將這種纖維直接沉積在大孔的PET聚酯無紡布上使其具有足夠大的機械強度,然後將該膜製備成卷式膜組件,用於飲用水中微量Cr(VI)離子的去除。與平板疊式親和膜相比,這種卷式膜的面體比大大增加,堆積密度增大,有利於實際應用。與商品化的納濾膜相比,該卷式親和膜不僅在重金屬離子截留率和操作便利性方面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其能量消耗極小,是現有商業化膜分離技術手段的一種重要補充。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千人計劃專項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506222)和中國科學院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青年基金(LGPE2016YF03)的支持。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7, 544, 333-341)上。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楊傳芳小組以靜電紡絲技術製備水過濾膜—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靜電紡絲是一種製備納米纖維的重要手段,在空氣淨化、電池隔膜和生物醫學方面有重要應用。
  • 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萬能」的薄膜
    原標題: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萬能」的薄膜 納米纖維產品展室 納米纖維防護口罩   文·本報記者 滕繼濮   當李從舉把一大卷一米寬,   這種薄膜就是傳說中的靜電紡絲功能性納米纖維膜,一種功能強大的新材料。有多強?   李從舉笑著告訴記者,有同事隔著它抽菸,發覺香菸沒什麼味道了——這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其過濾效果。   如果用作口罩。這是一種優質的過濾材料,可以很好地過濾PM2.5以及各種病毒、雜質的同時,通氣更容易,這讓人呼吸起來順暢得多。
  • 技術研究: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碳納米纖維
    由於碳纖維具有導電性,其作為複合材料和電極中的增強材料應用於很多方面,將其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可能會提高其性能並開闢新的應用[Mao等2013]。靜電紡絲是紡絲聚合物溶液形成納米纖維的簡單方法,由於碳纖維通常由碳化聚合物製備,因此,靜電紡絲是製備用於碳化的聚合物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
  • 探討靜電紡絲技術的研究進展
    介紹了近年來靜電紡絲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進展,對靜電紡絲的原理、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對靜電紡絲技術在未來的應用提出展望。   關鍵詞:靜電紡絲;納米纖維;進展   引言   納米纖維嚴格意義上是指纖維直徑小於100nm的超微細纖維。它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等特點,因而可廣泛應用於高效過濾材料、生物材料、高精密儀器、防護材料、納米複合材料等領域。
  • 寧波材料所在PVDF油水分離膜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超浸潤分離膜由於具有結構可控性好、分離效率高和分離精度高的優點,目前成為油水分離領域的研究熱點。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富團隊(先進功能膜)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離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1)PVDF瞬時催化及油水分離膜。
  • 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有哪些優點?
    納米纖維屬於一維納米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積和長徑比。而靜電紡絲技術生產的納米纖維涵蓋了包括聚合物、陶瓷、金屬等上百種材料,並且可以實現多種材料複合紡絲,大大提高了納米纖維的多樣性以及拓寬了納米纖維的運用途徑,靜電紡絲所生產的納米纖維直徑在 5nm-10μm 之間,可以通過調控紡絲參數來實現對纖維直徑的控制。
  • 北航趙勇教授、王女副教授課題組:靜電紡絲製備多級結構微/納米複合纖維及其應用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勇教授、王女副教授課題組就靜電紡絲製備多級結構微/納米複合纖維,及其在自清潔、油水分離、乳液分離、有機液體分離、定向集水、液體單向透過和智能相應材料等多種領域的應用作了深入研究,並取得進展。
  • 靜電紡絲製成殼聚糖納米纖維在作為敷料用於傷口癒合展示出潛力
    纖維的平均直徑為460nm(直徑分布範圍為100~1200nm),可以用作組織工程的功能性仿生細胞外基質。為了改進這種細胞外基質,Chen等以HFIP/TFA為紡絲溶劑製備了殼聚糖/膠原蛋白靜電紡納米纖維。
  •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變革,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為滿足可穿戴電子產品的供電需求,新能源存儲技術在高端智能化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應用備受關注。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儘管已有多篇綜述性論文對電紡儲能材料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目前尚缺乏一篇專門綜述SIBs電紡電極材料最新進展的專題綜述。更重要的是,通過非原位結構/價態分析系統地研究了Na0.44MnO2納米線正極材料的潛在反應機理,揭示了整個鈉化/脫鈉過程是高度可逆的(圖5c)。Fu等人通過靜電紡絲和隨後在不同溫度下的熱處理設計了Na0.44MnO2納米纖維(圖5d)和納米棒(圖5e)。
  • 綜述: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的氧還原性能研究進展
    文章系統闡述了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氧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包括雜原子摻雜碳納米纖維、過渡金屬/碳納米纖維複合材料和無碳納米纖維的合成策略、構效關係和反應機理,並總結了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在ORR中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 Commun:靜電紡絲納米纖維上自發形成納米顆粒
    如果沒有低價而高效的製造納米級物體,納米技術的前景就無法實現,而這些納米級物體必須進一步防止其聚集。對於納米顆粒來說尤其如此,與普通顆粒不同,其具有特殊的光學、電子、磁性或催化特性。在電紡絲纖維中加入功能性納米粒子是電紡絲研究的一個熱門課題。
  • 在柔性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員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在多元金屬氧化物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開發出了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相關成果以「聚合物模板法合成柔性BaTiO3晶體納米纖維」(
  • 靜電紡絲產業發展現狀與上海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製備亞微米纖維的方法主要包括拉伸法、模板合成法、海島法、自組裝法和靜電紡絲法等。其中,靜電紡絲是指在高壓靜電場的作用下,聚合物射流形成-高速拉伸-相分離固化成纖的過程。其具有原料來源範圍廣、纖維結構可調性好、製備技術擴展性強、多元技術結合性強等優勢,近年來受到科研人員的高度關注,成為當前高性能纖維製品基礎及產業化應用研究的熱點。
  • 靜電紡絲研究這麼熱,其工業化程度究竟如何?
    靜電紡工藝具有相對低的成本、簡易的維修和加工過程,是實驗室研究和工業化生產納米纖維的主要方法,但溶劑選擇與回收系統仍是制約靜電紡絲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課題。目前已投入市場的靜電紡絲設備大體包括如下 3 個系列。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發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一種新興的能量收集技術,基於摩擦帶電與靜電感應的耦合作用,可以將無所不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能量轉換效率、功率輸出、可靠性和環境友好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然而,無論是作為能量收集器還是自供電傳感器,其輸出功率都有待進一步提高,以達到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或靈敏度,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 盤點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靜電紡絲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
    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佔絕對優勢的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通過靜電紡絲製備成納米纖維,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新型藥物釋放載體以及納米模板材料等領域。目前已經商品化的PGA纖維都是採用熔融擠出的方法獲得,利用靜電紡絲來製備PGA 納米纖維有兩個困難,首先PGA的熔點較高和熱可降解性,使其難以採用熔體靜電紡絲方法製得;其次PGA不溶於常規的有機溶劑,溶液的紡絲溶劑可選擇範圍窄,難以尋找到合適的溶劑。目前,已有研究通過採用特殊的溶劑,如六氟異丙醇,以及其他方法解決了這兩大問題。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生物元素的載體:電紡纖維用作生物分子載體有多種方式。通常將生物分子直接混合到靜電紡絲溶液中。為了將生物分子更牢固地附著到電紡絲纖維基質上,可以使用化學方法,例如共價鍵合或氫鍵合。
  • 南工大陳蘇團隊《德國應化》:微流體靜電紡絲法構築新型硼-碳納米纖維
    其中,二維(2D)硼納米片因具有高於石墨烯四倍的理論比電容,成為超級電容器電極的首選材料。然而,其層間電導差、比表面積小和孔隙率低,嚴重製約電荷轉移、離子擴散及存儲過程,導致FSCs的能量密度難以進一步提高。因此,開發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積和高能量密度的新型二維硼基FSCs仍面臨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