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忽然發現一些夫妻之間模樣有幾分相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夫妻相」。那麼,人為什麼會有夫妻相呢?造成夫妻相有哪些原因呢?帶著這個疑問,我給大家說一說,以下這四個方面就可以告訴你,為什麼夫妻之間很容易產生「夫妻相」。
什麼是 " 夫妻相 "?" 夫妻相 " 是指夫妻長得像,而且隨著生活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兩個人越來越像的現象。不僅僅只是容貌上的相似,還包括言談舉止、舉手投足,一顰一笑。" 夫妻相 " 的說法是客觀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已經注意到 " 夫妻相 " 的存在。
1. 擇偶階段:有 " 夫妻相 " 的人容易走到一起。人內心都是自我認同的,人們在擇偶過程中,如果遇到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的人,就更容易產生吸引力,走到一起。
2. 長期生活,潛移默化:穩定和諧的婚姻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進行磨合、碰撞、調和、適應的複雜過程。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經過時間的洗禮,兩個人互相靠近,相互學習,性格氣質產生趨同,包括彼此的表情也具有習得性,例如笑容、皺眉,就會表現出 " 夫妻相 "。
3. 生理狀態:疾病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夫妻在飲食習慣、作息規律、運動習慣等方面基本一致,而這三個因素也決定著機體的生理狀態。如果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夫妻兩人會表現得精力充沛、樂觀開朗,這是一種積極的 " 夫妻相 "。如果生活習慣不好,那麼生理平衡被打破進入病理狀態,導致疾病,很多疾病是具有特殊面容的。例如,長期高鹽飲食、膳食纖維攝入少,而且缺乏運動,情緒容易激動或易怒,那麼夫妻兩人很可能患上高血壓,表現出高血壓面容。
如果長期高熱量膳食,喜靜少動,那麼夫妻兩人就容易體重超標,這種生活習慣也容易患上糖尿病,這就是 " 夫妻病 " 的概念了。
4. 腸道菌群的趨同: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情緒、生理狀態、飲食習慣,甚至智力發育、性格形成。關於腸道菌群,有一些有趣的說法。例如飢餓感,除了低血糖產生進食行為外,還有一個可能原因是因為腸道菌群餓了,不進食它們就會產生脅迫,吞噬腸道上皮細胞。
如果有人的腸道菌群比較貪吃,那麼它們的寄主就會過量攝食,導致肥胖。基於此理論,有學者開展了辟穀實驗,進食人不能吸收而腸道菌群可以利用的多糖,一定期限內,實驗對象的工作生活並沒有因為短暫性斷食而發生明顯影響。
有學者提出腸道菌群可以影響人的情緒,甚至影響人的性格,例如勇敢和懦弱,果斷和遲疑。所以夫妻間接吻,可以大量地交換口腔菌群,進而導致腸道菌群趨同,促進 " 夫妻相 " 的形成。
因為腸道菌群的重要性,網傳的關於 " 夫妻相 " 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腸道菌群如果影響到生理狀態、性格、氣質,當然會導致 " 夫妻相 "。然而,這種說法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這會陷入腸道菌群決定論的誤區。腸道菌群固然重要,但也不是決定性因素," 夫妻相 " 主要說的是氣質,腸道菌群的確會影響氣質,但不會決定氣質。
所以 " 夫妻相 " 客觀存在,也受腸道菌群的影響,不過並不是全部或主要影響。重視腸道菌群,保持有益健康的腸道菌群,對於健康十分必要,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膳食、適當的運動、良好的心態更是健康基石。
看完這些資料,大家肯定感覺對於「夫妻相」的原因,這或許就是比較科學的解釋吧。其實夫妻從擇偶階段肯定是志趣相投,另外二人長期生活在一起,許多生活習慣都差不多,尤其是腸道菌群的趨同,也很容易產生「夫妻相」。不過,對於夫妻相這個問題不必過於糾結,其實夫妻之間彼此關愛,相互理解才能幸福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