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榆林訊(記者 高羽瓏 楊虎元)近日,有工人反映,榆林繞城快速幹道西段在施工過程中,用風積沙替代水洗沙,從而減少成本謀取更大利益。據工人們介紹,為避免引人注意,他們不得不在凌晨運輸沙子,所取的沙來自路旁的沙地。
「風積沙含泥量大,不易凝固,工程恐存在質量問題。」業內人士表示。
工人反映:項目部深夜直接從沙地取沙
據了解,榆林繞城快速幹道西段位於榆陽區芹河鄉水掌村,全長8.724公裡,造價約1.2億元,設計為一級公路,施工單位為陝西華通公路工程公司。5月10日,該工程段一工人告訴華商報記者,目前正進行水穩層(水泥穩定碎石層)修建,由於工期緊,項目部竟讓他們使用不合格的沙子。
「根據設計要求,水穩層需用水洗沙,合格的沙子需從神木縣大保當鎮或者其他地方運送。可項目部要求晚上幹活,直接從幹道一側的沙地裡取沙。」這位工人稱,如此施工已有十多天。他們每晚9時開始幹活,幹到次日凌晨1時許結束。從沙地裡挖出的沙,直接被運輸到攪拌機旁的空地上,天亮後混合攪拌。為掩人耳目,他們對外稱一直從外地拉沙。據介紹,如果從其他地方運輸合格的沙子,每立方米的成本為30至40元,而從沙地裡直接取沙,每立方米成本僅十多元。該工程所需數萬方沙子,僅此一項,項目部便可獲利數十萬元。
記者調查:汽車沙地取沙 運到攪拌機旁
連續多日,華商報記者一直在工地附近觀察。華商報記者注意到,每到晚上9時左右,司機便開始從附近沙地運沙,每次出動5輛中型貨車。司機駕車出項目部後,徑直來到快速幹道一旁的沙地裡,待鏟車將沙子鏟上貨車後,便將沙子運到另一側的攪拌機旁,兩地距離不足1公裡。次日,工人又將沙石混著鏟進攪拌機。
5月17日晚10時,華商報記者在對其中兩輛車的行車路線進行跟蹤拍攝時看到,由於施工所用的沙量巨大,路一旁的沙地已被挖出巨大口子,沙地表面植物也被破壞。由於跟蹤距離過近,幾輪過後,其中一輛車的司機似乎發現有人跟拍,便將車扔在路旁,一邊走一邊打電話,直接進了項目部,在沙地裡等候的鏟車也熄了火,長時間未有動靜。
業內人士:水洗沙質量穩定風積沙難凝固
從沙地裡取出的沙子能否用作路面施工?這樣的沙子和水洗沙又有何區別呢?昨日下午,華商報記者詢問了多位業內人士。原來,兩者最大的區別為顆粒和含泥量。水洗沙是河道裡的沙子,分布較廣,顆粒較粗,含泥量小,多用於建築行業,具有流動性好、質量穩定的特點。而榆林城區周邊沙地裡的沙子俗稱風積沙,是被風吹積澱的沙層,這樣的沙子與土混合,含泥量大。「這樣的沙子和水泥混合後,凝固不佳,效果不好,極容易出現『渣子』現象,對路面影響很大。」榆林市一從事公路行業的負責人表示。
另一位業內人士稱,合格的水洗沙需從神木或者榆陽區等地運輸,每立方米沙子價格十多元,但加上運輸成本、人員工資等每立方米就需30多元,而就地取沙的成本極低,如和沙地所有者談好價錢,包括運費在內每立方米僅十多元。
在西安、榆林長期從事公路施工驗收的劉姓高級工程師介紹,根據設計要求,風積沙絕不允許使用,因為該種沙子表面活性很低,難凝固。如果施工方要用其他沙取代原要求的水洗沙,兩種沙子品質必須相近,且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獲取管理部門同意的情況下方可使用。
沙廠說法:項目部的車只來過兩天
陝西華通公路工程公司項目部一位李姓負責人回應稱,他們所用的沙子全部來自榆陽區鎮北臺附近一沙廠。這位負責人說,原本有5輛車拉沙,但近日只有一輛車負責運輸。對於李姓負責人的說法,華商報記者專門前往榆陽區鎮北臺附近的兩家沙廠求證(這裡只有兩家沙廠),對方均回應,沙廠全天候供沙,但榆林繞城快速幹道西段項目部的運輸車只來過2天。
項目部擅自就地取沙的做法,建設管理處、質監站等部門是否知曉呢?華商報記者撥打公告牌上的舉報電話發現 ,公布的0912-3688125的質監站電話為空號。據悉,質監站是榆林市交通局下屬單位,該站劉姓站長並未回應監督電話有誤,其表示,提供材料後他們立即進行調查。
榆林繞城快速幹道西段建設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立即著手調查此事。他還介紹,在鋪設水穩層時,由於水泥、沙子及其他要素的含量不同,出來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且水穩層修好後,不易修整,一旦出現問題,後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