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地球「近親」解碼宇宙「日記」 三名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12-04 四川日報

  • 10月8日,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一個屏幕上顯示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記者 和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來自美國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宇宙學相關研究獲獎,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獲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當天在皇家科學院會議廳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為「我們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作出了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說,皮布爾斯對宇宙學的洞見豐富了整個領域的研究,他的理論框架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成為當代宇宙學的基礎。利用皮布爾斯的理論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皮布爾斯在發布會的電話連線採訪中說,他是與各國專注該領域的科學家一起工作才獲得靈感並取得成果,這是「科研團隊的共同貢獻」。他還鼓勵立志投身科研事業的年輕人,「如果你熱愛科學,那麼會在進入科學世界後迷戀其中」。
      馬約爾和奎洛茲1995年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行星,它圍繞銀河系飛馬座中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這個發現引發了一場天文學革命,此後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又發現了逾4000顆行星。
      根據新聞公報,皮布爾斯1935年出生於加拿大,就職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馬約爾1942年生於瑞士,就職於瑞士日內瓦大學;奎洛茲1966年出生,就職於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
      三名科學家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91萬美元)獎金,皮布爾斯獲得其中一半獎金,馬約爾和奎洛茲將共享另外一半獎金。

    解讀
    他們的發現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 茫茫宇宙,我們從哪裡來?宇宙中還有沒有其他類似地球的星球也演化出生命?因為對這兩個基本問題的探索成就,三名科學家分享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發布新聞公報說,皮布爾斯對宇宙學的洞見豐富了整個領域的研究,成為當代宇宙學的基礎。馬約爾和奎洛茲探索了我們宇宙鄰域的未知行星,他們的研究指向一個永恆的問題:地球之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
      許多科學先驅都曾預言,滿天繁星中,一定有許多恆星也擁有繞它們旋轉的行星。然而那些行星距地球太過遙遠,所反射的光又太過微弱,想要「看」到它們並不容易。
      直到1995年,馬約爾和奎洛茲基於恆星會因行星引力變化而產生微小擺動的理論,才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行星。這顆繞著約50光年外飛馬座內類日恆星「飛馬座51」運轉的行星被命名為「飛馬座51b」,它是一顆與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相仿的氣態行星。這項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自然》上。有人認為這顆行星的發現為人類尋找宇宙中的夥伴帶來了新希望;也有人稱馬約爾和奎洛茲為「新世界的發現者」,認為這一發現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飛馬座51b」的發現點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星星之火」。得益於各類觀測技術的突飛猛進,迄今科學家們在銀河系發現的行星數量已超過4000顆。各種各樣的新天體仍在不斷被發現,其大小、形狀、軌道之豐富令人難以置信。它們挑戰了我們對行星系統的已有認識,迫使科學家們修正行星起源理論。
      人類還有一個永恆命題就是「從哪裡來」。正是以皮布爾斯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奠定的基礎,讓宇宙學成為一門現代科學,並迎來了長達50年的「黃金時代」。
      皮布爾斯不斷完善他提出的理論框架,最終幫助塑造了我們對於大爆炸以來宇宙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認知。
      大約140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初是炙熱而密實的。自那以後,宇宙開始不斷擴張、變冷。大爆炸約40萬年以後,宇宙開始變得「透明」,光線得以穿梭其中。就在這早期輻射中,記錄著關於宇宙誕生和演化的秘密。
      利用他創建的理論工具和運算方法,皮布爾斯將宇宙誕生之初留下的「蛛絲馬跡」成功「解碼」。根據他的理論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而我們通常觀測到的普通物質只佔5%。

  • 相關焦點

    • 尋找地球「近親」 解碼宇宙「成長日記」——解讀2019年諾貝爾物理...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茫茫宇宙,我們從哪裡來?宇宙中還有沒有其他類似地球的星球也演化出生命?因為對這兩個基本問題的探索成就,三名科學家分享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來自美國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宇宙學相關研究獲獎,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獲獎,今年的獲獎者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幫助「我們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房琳琳 劉霞 實習記者餘昊原)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以及兩位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LIGO項目使用巨大的雷射幹涉儀,在引力波通過地球時探測到比原子核還要小很多的變化。  10月3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基普·索恩(從左至右)的照片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
    • 因「看到」黑洞摘諾獎,三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6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研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研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10、法國和加拿大的三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取得的突破性貢獻。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探索高光時刻
      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發(魏學超攝)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6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引力波領域有重大發現
      評選委員會成員奧爾加·伯特納說,宇宙中曾有兩個黑洞發生碰撞,所產生的引力波跨越漫長時空,歷時13億年抵達地球,在2015年9月14日被位於美國的LIGO探測器探測到,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引力波。引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如同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
    • 因黑洞研究,三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
    • 聚焦丨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三位科學家分享該獎項
      (原標題:三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北京時間6日傍晚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德、美、英國的3名科學家分享,表彰他們在黑洞等領域的貢獻。分別為Roger Penrose和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
    • 因黑洞研究,三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地球之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為「我們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作出了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說,皮布爾斯對宇宙學的洞見豐富了整個領域的研究,他的理論框架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成為當代宇宙學的基礎。利用皮布爾斯的理論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 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彭羅斯獲得其中一半,根策爾和蓋茲共享另外一半。其中,研究黑洞的理論物理學家彭羅斯獲得一半獎金,另兩位觀測、計算出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分享另一半獎金。黑洞堪稱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這三位科學家如何增進了人類對黑洞的認識?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上海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
      摘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10月8日,2019年度諾貝爾獎第二項大獎——物理學獎揭開面紗,一位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及兩位瑞士科學家共同斬獲這一榮譽。
    • 三位科學家在黑洞方面的研究突破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位科學家由於在黑洞方面的研究突破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David Haviland)說,今年的獎項「慶祝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物體之一」。黑洞是引力非常強的空間區域,甚至沒有光可以從黑洞中逸出。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摘要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黑洞|萊因哈德·根澤爾|宇宙|謝懿|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羅傑...
      那麼,這三位科學家都有哪些貢獻?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四明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謝懿。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戴維·哈維蘭 (David Haviland) 表示:「這些問題不僅包括它們的內部結構,還包括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驗證我們的引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