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部科幻片《超體》,故事描述一個從事某種工作的女主角因一次意外,讓自己身上攜帶的某種特殊物品滲入了體內,從而獲得了超乎常人的力量,這些超能力包括而不限於超乎常人的智力、記憶力、體力、心靈感應等等……
當然,這只是個科幻故事,滿足一下人們對超能力的幻想……
其實大腦開發度一直是一個爭議性的話題,在網上你經常會看到一些科普作者的闢謠:大腦使用已經100%,沒有待開發的餘地。理由是根據大腦掃描,人的所有腦區都是激活狀態的,雖然活躍程度不一樣,但通常是此起彼伏的,每一個腦區都會使用到。
不過這種說法往往並不能服眾,最大的槽點就是:為什麼不是所有腦區都同時活躍?因為根據對大腦的掃描顯示,人們在處理不同的問題的時候,活躍的腦區是不一樣的,每時每刻,人的大腦總有一些腦區處在活躍的狀態,也總有一些腦區處在不怎麼活躍的狀態,那假如處理所有問題的時候,所有腦區都同時活躍會怎樣?會不會智商爆表?
理想雖然很豐滿,現實卻又很骨感……我們都希望大腦能勤快一點,用的時候就全負荷運轉,然而我們的大腦卻是分工合作的,不同的任務會由不同的腦區負責,並且通常情況下各個功能腦區是無法相互替代的。
因此我們可能會聽說,有些人由於腦部受損,而失去一些功能,導致大腦處理某些任務時出現障礙。我認識一個人,在一次被飛車黨飛車搶奪中摔傷了頭部,當時昏迷了n久,最終搶救回來了,但大腦的語言功能受到了永久性的損傷,現在說話表達時很困難,跟她交談時我都替她著急……但是她的思路實際上是清晰的,但是用口表達出來的時候卻存在困難,所以每當她很困難都表達不出一個意思時,就會拿起筆來寫,結果就很輕鬆地寫出心裡想說的話。
很顯然她的思維能力並沒有明顯的受損,她的表達能力在口語方面受損了,但書寫方面並沒有受損,假如大腦不同腦區的功能可以互相替代,也就是所有腦區都可以完成同一個功能,那麼她是應該可以正常說話的,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當然例外總是有的,某些時候,受損的功能是會被其他腦區所替代補償的,但功能上是會有差異的,比如上面例子,她依然保留較差的說話能力有可能就是這種替代補償的結果。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中,某些腦區的損傷會導致獲得一些原本沒有的特殊技能,不過這是極其罕見的。
因此,想要任何時候都能被所有腦區運用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全用上不可能不代表我們不能再優化一下啊。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記憶術。看過江蘇衛視的科學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的人應該都會對裡面的眾多參賽選手超強的記憶力印象深刻,其中你一定不會忘記那位曾經是選手,後來作為隊長的王峰,他曾經多次獲得世界記憶大賽的冠軍,而他自稱自己原來記憶力並不算好。(我想這裡說的不好是需要選擇參考系的……)後來他看了一本關於記憶力訓練方面的書並按著訓練後,記憶力大幅提升。
記憶術的原理就是把一些文章、英文單詞、隨機數字等通過對圖案的聯想,並轉化成一個有趣的故事,然後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記下來,由於故事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加上是自己編的,因此在回憶的時候很容易就能記起來。這看起來很複雜,記憶過程比較繁瑣,但眾多的訓練者用事實證明確實能使記憶力大幅提升。(至於這種記憶力是否有意義另當別論)
當你分析它記憶的步驟就發現它使用了不同的大腦功能。首先是聯想,比如把一些隨機數字或英文字母聯想成一些圖案和物品,比如1可以聯想成棍子、2可以聯想成鴨子、3可以聯想成耳朵……這屬於形象思維;然後要把這些想像出來的圖案串連成一個故事,這屬於文學創作;最後把創作的故事記下來,這就屬於記憶。(比如123這串數字可以聯想成用棍子打鴨子,聽到鴨子嘎嘎叫……)而這三者使用的是不同的腦區,它們協同工作,這就相當於至少比直接記憶多使用了兩個以上的腦區。你說這算不算大腦開發呢?……
但無論你怎麼開發,都無法突破我們大腦的物理限制。這個物理限制相當於電腦和手機的CPU,你無論把CPU分成多少個線程同時完成多少個任務,但實際上這個CPU的算力是有限的,這個限制無法突破。對於人體,這個限制可能來自於大腦養分供應。人大腦重量大約1.4kg(其中血液佔了約80%),佔人體重量2%左右,氧氣消耗卻佔了人體的25%左右,而這些氧氣都是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的,大腦的血液供應量大約佔到人體的15%……而這一切是在現有大腦使用情況下計算的,看看上面的大腦成像圖你大概能想像如果所有腦區都全負荷運行會怎麼樣……
對於大腦的開發程度這個話題,我個人並不相信大腦只開發了10%這樣的鬼話,但同時我並不認為人的大腦目前已經物盡其用。人類大腦是在漫長的演化中自然選擇的結果,但是很顯然人類目前對大腦的使用跟1萬年前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更別說跟走出非洲時的智人了。然而我們卻依然在使用著那時的大腦使用模式,我們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更需要記憶大量的邏輯性極強的知識,但記憶時卻依然使用著與走出非洲的智人同樣的腦區,用在同樣的記憶模式……
很顯然我們大腦的演化速度已經遠遠落後於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但我們卻不得不繼續使用著這落後的大腦,更無奈的是我們還不得不繼續使用著這落後的腦區分配方式……
比這些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卻認為我們已經物盡其用了……
看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明白我的意思了,我的觀點是我們的大腦尚有開發的餘地,就是優化對大腦的使用,相當於電腦手機裡的優化算法。我覺得記憶術是一個很不錯的啟發,它給了我們一種讓大腦更高效工作的可能,雖然我並不認為這種記憶術本身的意義有多大,但它給我們對於大腦運用方面的啟發可以是很大的。
也許我們現在還不能改變每個腦區具體能幹什麼,但也許我們能通過「優化算法」使「某個任務」分解成同時使用多個腦區協同處理的「多個任務」。這樣,也許就更能使我們有限的大腦物盡其用。
最後說一下,絕大多數人的大腦實際上是無法多任務同時進行的,只能在多個任務間快速切換,極少有人能真正的做得左手畫圓同時右手畫方。但這樣的快速切換總歸是比閒置一部分時更高效的。
(以上圖片除圖5外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