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朋友圈十大謠言:SB250病毒亮了

2020-12-03 中關村在線

如果說微信朋友圈是如今各種謠言泛濫最為嚴重的地方,恐怕大家都不會有異議。儘管微信官方隨時都在打擊謠言,每個月還會公布當月最熱傳的謠言TOP10,但仍然有各種各樣的謠言此起彼伏,很多還是反覆出現,迷惑人心。

2016年即將過去,微信安全中心從年度熱傳的朋友圈謠言中,選取了流傳最廣、影響最惡劣、最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TOP10。它們或以一類謠言的形式出現,或是某個具有代表性的個案。一起來看看吧。

10、名人「被去世」類謠言(周星馳於2016年5月9日上午在香港因病去世)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輯/製作人/商人XXX 2016年5月9號在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突發心梗,由於搶救無效身亡,享年54歲」

真相:

這些謠言裡名人被去世的相關圖片均為拼湊,被傳謠的名人已經由本人或經紀人進行了闢謠回應。

點評:

今年「被去世」的名人中,還有李連杰、六小齡童、阿寶。這類謠言層出不窮而且大多數都是老舊謠言重複被翻炒。這些別有用心的惡意造謠者,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對他們的套路實在有點難懂,不知道明年又是哪位躺槍......

9、朋友圈流傳「急救貼心提示」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強冷空氣將至,醫生再次忠告50歲以上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住,在睡眠時如果心臟病突發,劇烈胸疼足以把人從沉睡中痛醒,立刻口含十粒複方丹參滴丸,或者硝酸甘油片2片,或者阿司匹林3片(300mg)嚼服!接著立刻聯絡急救中心,然後坐在椅子或沙發上靜候援助,千萬別躺下!心臟科醫師強調,如果每個看到這條微信的人,不要光點讚,請轉發,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搶救回來。」

真相:

果殼等多個科普類網站已進行逐條闢謠:冠心病不會選擇年齡,更不會以50歲作為分界點;不能遇到胸痛就認定是心肌梗死,更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來處理所有病人,藥不對症貿然服用,將有可能加重病情;最後,相比於平躺,堅持坐著更加消耗體力,會使得心臟耗氧量增加,加劇病情。

而醫療專家表明,如果睡夢中突然胸痛驚醒,正確的做法應是:首先要保持冷靜,恐慌的心理對於接下來的求救和病情發展都是不利的。其次,撥打急救電話,向急救人員清楚說明自己的位置、症狀、聯繫方式。之後如果可能的話,打開房門,等待救援人員的幫助。如果自己不能開門,也可以打電話給家人,讓他們火速趕來。

切記,先通知急救人員,再去通知親屬,而且在急救人員到來之前,一定要保證通訊的通暢,千萬不要因為急救人員找不到你或者佔用電話通知家屬耽誤了時間而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機。最後,在沒有明確病情之前,不要輕易用藥。

點評:

這個謠言從年初傳到年末,隨著冷空氣來了又回,打著親情牌,利用子女對家人、老人對自己身體的關心,一時迅速走紅,還不定期重複出現。可所謂」貼心提示」一點也不靠譜:一旦老人真的出現心臟病突發的情況,按照謠言描述的做法,反而會耽誤了病情。

8、抵制日本電影《貞子3D》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上映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請大家12月13號一定別進影院,大家一起為《貞子》票房為零,做努力!中國人拍的《金陵十三釵》在日本小鬼子票房為零。小日本拍的《貞子》3D將於12月1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而12月12日既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誰的群多,轉一下,日本人說中國人是垃圾,不團結,今天騰訊公司和日本人打賭,如果在兩周內轉發超過兩百萬個群的話,日本人就是垃圾。愛國的就轉發。(是中國人就轉,是懦夫的可以不轉)發5個群。你就會連升4級,發完十秒鐘看看你的頭像。」

真相:

這個謠言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即把時間改成5月13日和5月12日。但不管時間如何,消息本身就漏洞百出:首先《金陵十三釵》根本就沒有在日本上映,不存在零票房之說;其次貞子3D在2012年已在日本上映,在中國至今一直未上映過;最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為每年的12月13日而不是12月12日和5月12日。

此外,騰訊公司和日本人打賭的事純屬無稽之談,也從沒有轉發某消息就升級群等級和送Q幣的產品策略。

點評:

網友留言精選:「《貞子3D》這個電影,基本上每年都要上映個好幾次。」

7、兒童用藥類謠言(小孩子發熱用尼美舒利顆粒會致死)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求轉!急急急!!!緊急通知:中心醫院王雲慧主任真心的呼籲:五例小寶貝來退熱治療,發生瑞氏綜合症,四個搶救無效死亡!昨夜又一個小天使離開,希望告訴有寶寶的朋友們,此藥已禁止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使用,小孩發熱不要用「尼美舒5利顆粒」看到的都轉發吧!功德無量......就是那種小條裝,泡起來是黃色的那種!親們,高抬貴手,複製轉發一下!這個必須得轉!家家都有孩子!藥名:尼美舒利顆粒。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核實得知:關於「市中心醫院王雲慧主任」實為虛假不實信息,相關醫院並無「王雲慧」這名醫生,更未收治過因服用尼美舒利顆粒致死的患者。

另外,此消息在北京、山東、湖北、重慶等地都傳過,醫生姓名都是「王曉燕主任」或「王雲慧主任」,只是文中的醫院和醫生的名字不同。

此消息另外一個版本:「小孩發熱服用布洛芬混懸液會致死」,藥物是「布洛芬混懸液(美林)」,網上也已對此情況進行過闢謠。

點評:

現代醫學無論是從藥理學和病理學都發展的相對成熟,「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也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兩個經典口服老藥,大家無須擔心安全性。

孩子是父母的寶,小編充分理解一些爸媽對於任何有可能危及到自己寶寶健康事物的擔憂,但咱們也千萬別因噎廢食,看到說這個有毒就不吃,看到說那個致死就趕快轉出去,儘量先多動動手指求證下,免得上了壞人的當,還延誤了病情,其實網上相關闢謠文章也是滿天飛的。

6、食物相剋類謠言(蘑菇和茄子、小米、大黃米同食會中毒)

謠言類別:生命健康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通知:醫大已經死17人。友情提醒:最近醫院急診的患者比較多,大都是蘑菇中毒,今年蘑菇豐收,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會中毒,在水焯蘑菇的時候放大蒜,如果大蒜變色了,就有毒,不可食用。而且蘑菇和小米、大黃米千萬不要同吃,會產生一種毒素,醫院治不好,後果很嚴重。望大家相互轉告!不要點讚,擴散出去。為了親朋好友及所有認識與不認識的人的安危,請你動動手指頭,別在乎花點流量。」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向醫生求證得知:蘑菇和茄子、小米、大黃米同吃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只有誤食毒蘑菇後才會出現中毒的症狀,所以平時市場上賣的蘑菇香菇等都很安全。此外,醫院也並未接收過吃蘑菇中毒的患者,更無人因此而死亡之事。

經過上網搜索發現:早在2年前就有一樣的傳言,只是「醫大」為「人民醫院」,當時的結果也是查無此事。

點評:

「西瓜桃子同食會致命」、「柿子+酸奶吃了會死亡」、「維生素C+蝦吃了會致命」,這一年,我們見過了太多太多食物相剋提醒的好「轉發」,從某幾種食物同食會的病,已經開始演化成了一起吃就死人,真不知道這麼多年我們是怎麼活過來的,而大部分的食物相剋已經被證明要麼是誇大其實,要麼是子虛烏有。對此,小編就一句話:蘑菇,好吃。

5、偷賣兒童類謠言(從某地來了100多個外地人偷搶孩子,挖器官)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緊急通知:請大家注意,家裡有孩子的大人都要看好,從三亞來了100多個外地人,現已經到了浙江附近,舟山市今天專門偷搶小孩的,一帶已丟了20多個,解剖了7個小孩的胸部,拿走器官。凡是在街上轉來轉去的陌生人,開麵包車,收糧食的車,收舊家電的,帶黑口罩的人,穿黑褲子的人,說不完整普通話的人,其中裡面還有一些年輕婦女,若有問路,腳步千萬別停下,不要理答他們。收到的人都要傳下,這是事實!讓更多的人知道,轉一次可能就能拯救幾個孩子的生命。這是舟山中學學校的老師發過來的,群多的都轉一下!生命可貴!太可怕了。」

真相:

關於「外地人來本地搶小孩」的傳言有多個地點版本,包括重慶、中山、大連、陸豐、陵水等地,而同一事發地也有不同案發版本,如:某地發生搶孩子事件,孩子家人被捅一刀。然而經過各地警方證實,稱從未接到此類警情,也沒發生此類案件。此外,人體器官移植一般人根本做不了,器官的保存、輸送和植入受體需要很苛刻的條件,歹徒很難具備這些條件。

點評:

如今是資訊發達的網絡社會,假如真發生了此類涉及兒童的惡性大案,其實可以有多個方法去求證:比如直接聯繫警方或通過搜索媒體的報導內容進行甄別判斷等。而對這些網絡上流傳的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如果輕信並隨手轉發,只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4、收文件有毒類謠言(公安支隊長稱《微信紅包》圖片有病毒)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在省公安廳經保支隊工作的同學發的。緊急通知公安網監6:00緊急通告,請大家要速傳!如果你收到一張帶有《微信紅包》的圖片,在任何環境下請不要打開它,且立即刪除它。如果你打開了它,你會被盜取你手機裡所有相關信息。這是一個新的病毒,已經確認了它的危險性,而殺毒軟體不能清除它。他的目標是盜取手機聯繫人信息,手機綁定銀行信息。請收到的,馬上轉發給你所有親人和朋友單位同事,為了大家,辛苦一下。這次病毒猛烈僅次於灰鴿子、熊貓燒香,是永遠也刪不了的。緊急通知:各位家人請把信息轉發給自己的團隊,以免遭受損失!現有不法分子在網上傳新版人民幣視頻,不要打開,立即刪除,是病毒,特別是手機上有支付寶,手機銀行等帳號的。這個必須轉,剛剛新聞也在播了,大家都動手轉到自己的每個群裡,別上當!支隊長張齊彬2016年5月26日」

真相:

此為各類借公安網監「緊急通知」名義來傳播不實信息的內容變種之一。今天說某文件含木馬,明天說有某圖片有毒,刻意誇大渲染網絡安全風險。微信官方鄭重聲明:微信紅包圖片有病毒純屬造謠,並保留對造謠者起訴的權利。微信團隊會努力提供各類安全防護技術來保護用戶的社交安全。

點評:

除此以外,今年還有「《女人必看》、《釣魚島開戰啦》、《工資調整方案》、《毛澤東復活視頻》、《歐巴馬死了》」等一波又一波不同文件名的謠言,目的都在於誇大渲染網絡安全風險。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風險沒有錯,但不必通過這種危言聳聽的方式。只要大家養成良好的安全上網習慣,不點擊不明的連結和文件就好。

3、「SB250」系列謠言(吃酸菜魚感染SB250病毒)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四川省巴中市防疫局宣布:昨天凌晨二點二十一分,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死亡,年齡21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經隔離。據悉此女是在市場買草魚回家做酸菜魚吃後發覺嘔吐頭暈送院,中央13套電視新聞已播出,暫時別吃魚肉、酸菜,特別是草魚做的酸菜魚、水煮魚,因巴中市121個魚塘已感染。收到馬上發給你關心的人。」

真相:

此類因食用酸菜魚、大盤雞為感染病毒的傳聞均為謠言,而且當中也有多個病毒名稱和地點的版本,病毒名稱有:「SB250」、「2SB500」、「H7N9」、「SK6」等,涉及的地方有鄭州、大同、成都、瀋陽等地。

經過媒體記者向各地市疾控中心核實得知:根本就不存在所謂「SB250」這種病毒,當地醫院也未收治過感染SB250的患者,更無類似死亡病例,關於病毒名稱,多為惡搞,大家切勿驚慌。

點評:

醫療專家說了,在病毒學分類裡面沒有命名為SB250的病毒。而且大部分病菌都不是耐高溫的,只要保證菜品做熟,能避免大部分的病從口入。但這些包含了「SB」、「二百五」等惡搞詞的謠言,傳謠的同時,還在嚴重挑戰我們的智商,真是太太太可惡。

2、「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會盜號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2016年1月10號晚上,朋友圈有人傳播如下信息:玩了一個打開連結微信公開課PRO版之類的東西,可以看到數據。可是我朋友說這個連結是會盜號的。如果這幾天我的微信發不對勁的信息給你,那肯定是被盜號了。一切以手機號聯繫為準。有事請急call我手機。」

真相:

微信團隊鄭重聲明:「我和微信的2015」是為2016年1月11日微信公開課PRO版準備的官方體驗。這個內容本是微信官方為了微信年度大會「微信公開課pro」做的一個小插曲互動,也是為了紀念2015這一年,但發布時為內測階段,由於訪問量火爆,可能存在打開緩慢的情況,已進行優化解決。但絕不是謠言中所說的病毒或者木馬,更不存在帳號裡的錢被盜的情況。

點評:

這條謠言在今年年初傳得挺火,想必很多小夥伴多少都還有點印象。另外,還有一條謠言「微信綁卡會傾家蕩產」也忽悠了不少人。在這裡,小編再強調一句:微信團隊會盡最大努力保障大家的隱私和安全使用,請大家放心,涉及到微信產品有關的信息,請以官方公眾號公告為主,不要盲目跟風相信不實傳言。

1、兒童守護站類謠言(全國銀行網點成失聯兒童安全守護點)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內容:

「請告訴您的孩子,在外面,找不到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要慌亂,去任意一家銀行坐下,告訴工作人員你找不到家人了,工作人員會為他聯繫。10月1日起,全國銀行正式成為中國失聯兒童安全守護點!銀行就是失散兒童守護人。只要孩子進了銀行,即便暫時與家長失去聯繫,孩子也不會被拐賣或出現意外。真要都接力起來能幫助多少走丟的孩子......」

真相:

經證實,全國銀行系統並未發布此類通知,銀行網點也沒有能力提供相關服務,上述信息為謠言。實際上,早在今年五月份,網絡上就流傳起了各種兒童守護點的版本,比如公交車站、某連鎖企業門店、書店、藥店等,然而最終都被證實為謠言。

警方也表示,讓走失兒童離開原地去尋找特定場所,反而有可能加大走失風險,這種做法並不值得推廣。

點評:

今年,公交車,書店、藥店、快遞公司等公司或機構紛紛被加入了「做好事」的陣容,都被冠以「中國失聯兒童守護站」的稱號。這些兒童守護點的方案在目前看來還不具有可行性,作為家長,平時多教孩子記熟親人的名字和電話,在走丟之後原地等待或學會報警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622/6221160.html report 11120 如果說微信朋友圈是如今各種謠言泛濫最為嚴重的地方,恐怕大家都不會有異議。儘管微信官方隨時都在打擊謠言,每個月還會公布當月最熱傳的謠言TOP10,但仍然有各種各樣的謠言此起彼伏,很多還是反覆出現,迷惑人心。2016年即將過去,微信安全中心從年度熱傳的朋友圈謠言中...

相關焦點

  • 2020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日前,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大蒜水、白酒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 微信公布朋友圈9月十大謠言 包括新型手機病毒出現等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日前,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新型手機病毒出現、颳風下雨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以及吹風機熱風可以治鼻炎等。
  • 謠言熱榜 | 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新鮮出爐!
    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舊謠言和夏天如約而至,新謠言緊跟疫情編故事:「伏天喝熱水逼出深入骨髓的寒氣」、「國外包裹是新冠肺炎汙染物」、「發往北京的快遞停運」……這些都是真的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又看到過幾次呢?
  • 6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信了幾條?
    今天小編為大家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來看看你有沒有見過這些謠言!2謠言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近日,一條題為《李蘭娟院士: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的報導被大量轉發,報導中稱:「新冠病毒特別耐寒,零下
  • 微信官方公布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
    微信官方闢謠平臺謠言過濾器今天回顧了2020年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讓我們一起看破謠言,了解真相。01、糧食短缺,趕緊屯米搶油傳言稱:「受疫情影響,國內糧食短缺,要趕緊囤米搶油。」
  •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謠言,空姐 ——快...
    不知不覺,5月份馬上就要結束了,微信官方也及時整理了本月朋友圈的十大熱傳謠言。雖然微信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闢謠,每個月也都會做這樣的匯總,各種科技、科普媒體為了闢謠同樣不遺餘力,但因為各種原因,各種謠言總是在滿天飛,尤其是朋友圈內,這就需要大家隨時擦亮眼睛,提高防範意識,不要上了別人的套。
  • 微信朋友圈五月十大謠言:吃小龍蝦身體會長蟲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昨天,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2018年5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吃小龍蝦身體會長蟲、空姐遇害真正原因是因拼車人數等。
  • 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不知不覺,五月已到末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來看看你中招過嗎?
  • 微信官方發布年度十大謠言:收文件有毒類謠言上榜
    微信官方發布年度十大謠言以下騰訊微信官方「謠言過濾器」公眾號發布的微信安全中心發布2016年度謠言TOP10內容如下:>2016年即將過去,趕在元旦到來之前,微信安全中心從年度熱傳的朋友圈謠言中,為大家選取了TOP10,它們或以一類謠言的形式出現,或是某個具有代表性的個案,一起來看看吧。
  • 2014年哈爾濱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
    造謠—傳謠—闢謠—新的謠言—再傳謠—再闢謠,不少市民都感慨:微信就是稍微信一點。「H7N9死人」被轉發17歲女孩散播謠言被行拘「賓縣人民醫院醫生昨天凌晨四點二十一分因H7N9死亡,年齡31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
  • 「淨網2018」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今天就開啟11月了感嘆時光的飛快啊(因為有國慶小長假~)但謠言卻絲毫沒有「鬆懈」仍以頑強姿態寄生於各處藉此,網警向大家提醒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快看看這裡有沒你中過招的~朋友圈十大謠言,是病毒,特別是手機上有支付寶,單位也剛通知了,大家都動手轉到自己的每個群裡,別上當!
  • 那些轉發幾億次的朋友圈謠言,你都了解哪些?
    生活中,大家都喜歡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是,朋友圈也充斥著大量不真實的信息,有許多謠言廣為流傳!這些謠言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稍有不慎就會坑害我們。所以,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近幾年流傳甚廣的朋友圈十大謠言,給大家闢謠! 一、地暖輻射竟會導致白血病?
  • 五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公布:別再餵孩子吃活蝌蚪
    【環球網科技記者林迪】近日,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2018年5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吃小龍蝦身體會長蟲、空姐遇害真正原因是因拼車人數、缺維生素B2會致癌、紅衣女子幫砍價被騙50萬上吊自殺、吃活蝌蚪可以治病和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等。
  • 微信公布 2019 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地震躲在 「生命三角」最安全...
    IT之家12月30日消息 今日晚間,微信安全中心公布了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失實類與健康類等部分。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失實類):需要注意的是,地震躲在「生命三角」最安全屬於失實類謠言。
  • 2014年十大科學類謠言,你識破了嗎
    原標題:那些「科學」謠言,你識破了嗎(深閱讀)   2014十大「科學」謠言   1.地暖輻射會致白血病?   有說法稱「地暖會產生供暖輻射,進而導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
  • #淨網2020#【網警闢謠】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新鮮出爐
    來源:微信安全中心八月,伏天過去了,但有的謠言還是過不去:「新冠疫苗開賣」、「糧食危機要來」、「豆漿殺精」……小編梳理的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4月朋友圈最大的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小編為大家總結出四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方便大家能在這個假期,邊玩邊科普,大家一起看看吧~朋友圈十大謠言1要求轉發5個群才能觀看的視頻含有木馬病毒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因為視頻下載了克隆軟體,一但轉發成功就會克隆微信綁定的信用卡等,造成損失財產(目前有很多人上當了)真相:「轉發5個群才能觀看的視頻含有病毒,會克隆微信、綁定信用卡導致洩露隱私」一說法並不屬實,單純分享視頻操作並不存在下載病毒程序的可能性。
  • 【網絡謠言粉碎機】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朋友圈能買新冠肺炎...
    【網絡謠言粉碎機】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朋友圈能買新冠肺炎疫苗?這些謠言你別信…… 2020-12-04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7年朋友圈謠言TOP10:第一條害死人!-朋友圈,謠言,紫菜,塑料...
    現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經成了謠言流言的溫床。微信官方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闢謠打擊,每個月都會定期公布熱點謠言並予以駁斥。今天,微信官方又盤點了2017年度的朋友圈十大謠言,每一條都流毒甚廣,尤其是第一條,一度沉重打擊了整個行業。
  • 微信朋友圈九月十大謠言:iPhone接通陌生Facetime會被盜取ID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昨天,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涉及到食品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