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關鍵結論與投資建議
我們對溼電子化學品行業進行了梳理,重點分析了國內市場和公司需求變化。 我們認為隨著溼電子化學品下遊半導體、液晶面板和太陽能產業不斷向大陸轉 移,其國內市場空間將迅速擴大,由此引發的國產化需求將會更加凸顯,加之 政策與資本的不斷推動,進口替代趨勢越發確立。近兩年國內溼電子化學品企 業紛紛登陸資本市場,且技術水平不斷突破,部分拳頭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 水平,我們認為國內溼電子化學品已經達到大規模進口替代的零界點,國內溼 電子化學品步入發展黃金期。尤其需要重視的國內半導體及半導體配套產業鏈 進入國產化加速替代時期,會實質性加速電子化學品認證及替代周期。建議關 注江化微(603078)、上海新陽(300236)、巨化股份(600160)和雅克科技 (002409)。
溼電子化學品不可或缺,進口替代正當時
溼電子化學品是電子行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性材料
溼電子化學品(Wet Chemicals)為微電子、光電子溼法工藝製程中使用的各種 電子化工材料,是指主體成分純度大於 99.99%,雜質離子和微粒數符合嚴格 要求的化學試劑。溼電子化學品包含各種不同的種類,根據組成成分和應用工 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通用溼電子化學品和功能溼電子化學品。
通用溼電子化學品是指在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器、太陽能電池、LED 製造工藝 中被大量使用的液體化學品,主要包括過氧化氫、氫氟酸、硫酸、磷酸、鹽酸、 硝酸、氫氧化銨等;功能溼電子化學品是指通過復配手段達到特殊功能、滿足 製造中特殊工藝需求的配方類或復配類化學品,主要包括顯影液、剝離液、清 洗液、刻蝕液等。
溼電子化學品廣泛用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屏幕、超薄高清晰度液晶顯示器 製造、太陽能電池矽片製備等微電子工業中。它主要起到清洗或蝕刻的兩大功 效,達到清除晶圓等表面殘留的有機汙染物,降低金屬雜質的殘留量的目的。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微電子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從傳統的印 制線路板製作技術、表面組裝技術、分立器件製作技術及集成電路製作技術的 不斷升級換代,到 TFT-LCD 製作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發展速度飛快 的 LED 和 OLED 製作技術、太陽能光伏技術,無不對與之配套的電子化工材 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無論這些技術如何發展以及技術的推陳出新,所需配 套的電子材料的功能分類基本上沒有變化,依舊包括化學試劑、光刻膠、電子 特種氣體及電子塑封材料等。這些材料品質的差異,直接影響著不同製作技術 所形成電子產品的性能及質量的優劣,其中的超淨高純化學試劑、光刻膠和電 子特種氣體依舊是制約上述微電子微細加工技術發展的瓶頸。
以半導體生產為例,大規模集成電路在其生產過程中有幾十道工序,工藝製造 過程中的空氣、水、各種氣體、化學試劑、工作環境、電磁環境噪聲以及微振 動、操作人員、使用的工具、器具等各種因素都可能帶來汙染物,汙染物數量 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使集成電路產品發生表面擦傷、圖形斷線、短路、針孔、 剝離等現象。這會導致漏電、電特性異常等情況,輕者影響電路使用壽命,嚴 重時可導致電路報廢。而這些汙染物都需要相關的超淨高純試劑去除。所以溼 電子化學品是電子行業製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性基礎化工材料之一,它的 純度和潔淨度對集成電路的成品率、電性能及可靠性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超淨」、「高純」是溼電子化學品產品最基本和最嚴格的要求
超淨高純化學試劑在半導體(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平板顯示器、LED 以及太 陽能電池片等製作中應用原理是基本一致。其中集成電路技術作為微電子技術 的核心,發展及升級換代速度更快,對超淨高純試劑的質量要求最高。具體而 言,集成電路生產效率的增長是通過創新的設計、器件的縮小、晶圓尺寸的增 加等來實現。其中,對生產效率增長作出最大貢獻的仍然是減小集成電路線寬 尺寸,提高集成度,以此降低晶片功耗,提高系統穩定性。
集成電路集成度越高,對高純試劑顆粒控制的要求越嚴格。一般認為,產生集 成電路斷絲、短路等物理性故障的雜質分子大小為最小線寬的 1/4,產生腐蝕或 漏電等化學性故障的雜質分子大小為最小線寬的 1/10。因此隨著集成電路線寬 尺寸減小,對專用化學品中的金屬雜質、塵埃含量、塵埃粒徑等指標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超淨高純試劑正是隨著微電子加工技術,尤其是集成電路製造業對 產品純度不斷提出嚴格要求,在通用試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純度最高的試劑,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而同步或超前發展,同時它又對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起著 制約作用,一代集成電路產品需要一代的超淨高純試劑與之配套。
隨著集成電路製作要求的提高,對工藝中所需的溼電子化學品純度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從技術趨勢上看,滿足納米級集成電路加工需求是超淨高純試劑今後 發展方向之一。「超淨」、「高純」是溼電子化學品產品最基本和最嚴格的要求。
為了衡量不同溼電子化學品的「超淨」和「高純」的程度,SEMI(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協會)於 1975 年成立了 SEMI 化學試劑標準化委員會,專門制定、規範超淨高純試劑的國際 統一標準—SEMI 標準,並取得世界範圍內的普遍認可。SEMI 國際標準的關鍵 技術指標包括單項金屬離子,單項陰離子,顆粒數等,另外根據不同產品特點 會相應增加其它一些技術指標。
按照 SEMI 標準,如果給溼電子化學品分級別或檔次的話,那麼用於≥1.2μm 屬於低檔產品(需採用 SEMI G1 等級的溼電子化學品),0.8~1.2μm 屬於中 低檔產品(需採用 SEMI G2 等級的溼電子化學品),0.2~0.6μm 屬於中高檔 產品(需採用 SEMI G3 等級的溼電子化學品)。0.09~0.2μm 和<0.09μm 則 屬於高檔產品(需採用 SEMI G4 等級的溼電子化學品),其中≥1.2μm 和 0.8~ 1.2μm 的矽片主要用於製作分立器件;0.2~0.6μm 和 0.09~0.2μm 的矽片 主要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中。
溼電子化學品關鍵生產技術也在於確保產品的純淨度。溼電子化學品主要採用 蒸餾、亞沸蒸餾等溫蒸餾、減壓蒸餾以及升華、化學處理、氣體吸收等技術, 將產品中的金屬雜質分離出來確保產品的純淨度。溼電子化學品製備的工藝技 術,主要由工藝製備技術、顆粒分析測試技術、金屬雜質分析測試技術、非金 屬雜質分析測試技術、包裝技術等所構成。
溼電子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極易受汙染,所以超淨高純試劑的包裝及供應方式 是超淨高純試劑使用的重要一環。特別是顆粒控制的相關技術,它貫穿於超淨 高純試劑生產、運輸的始終,包括了環境控制、工藝控制、成品包裝控制等各 個環節。
高端產品國外壟斷,國內步入發展黃金期
我們認為隨著溼電子化學品下遊半導體、液晶面板和太陽能產業不斷向大陸轉 移,其國內市場空間將迅速擴大,由此引發的國產化需求將會更加凸顯,加之 政策與資本的不斷推動,進口替代趨勢越發確立。恰逢國內溼電子化學品企業 紛紛登陸資本市場,且技術水平不斷突破,部分拳頭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 平,我們認為國內溼電子化學品已經達到大規模進口替代的零界點,國內溼電 子化學品步入發展黃金期。
溼電子化學品隨下遊產業轉移而轉移
半導體產業正在向中國大陸等地區轉移。半導體產業在 20 世紀 50 年代中起源 於美國矽谷,之後經歷了三次轉移或延伸。第一次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從美 國轉移到了歐洲和日本,造就了富士通、日立、東芝等世界一流的集成電路制 造商;第二次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韓國、我國臺灣地區和新加坡成為集成電 路產業的主力,繼美國、日本之後,韓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半導體產業中心;第 三次是在 2000 年前後,半導體產業鏈向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地轉移,中國 大陸有望成為下一個半導體產業中心。
半導體等產業的轉移也帶動著溼電子化學品產業的轉移。從溼電子化學品的發 展階段來看,基本是跟隨著下遊產業轉移而轉移的。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及 21 世紀初,出現了高端溼電子化學品產品由德、美、日知名企業壟斷的局面, 歐美企業一度佔據全球市場 65%以上的份額。後來隨著平板顯示、太陽能電池 等溼電子化學品新市場的開闢及擴大,韓國、臺灣的溼電子化學品在世界市場 的份額在逐漸提高,歐美溼電子化學品企業市場地位不斷受到衝擊,佔有市場 約 34%的份額。因而,我們認為隨著大陸太陽能、平板顯示市場的成熟以及半 導體市場的崛起,內地的溼電子化學品產業在迅速興起。
電子產業向中國轉移的根本性原因在於龐大的需求和強大的生產配套,具有不 可逆性。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市場,進而成為半導體產 業中心指日可待。2018 年我國共計生產手機 18 億部,佔全球產量高達 90%。 此外,在液晶電視、電腦、手機、家電等電子產品領域,中國大陸也是的最主 要的生產基地,因此,中國大陸是全球半導體最主要的消費市場。2018 年,中國半導體需求位居全球第一,佔比達到 1/3,但是中國半導體產業供需嚴重不匹 配。
政策積極導向有望加快進口替代進程
2000 年以來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撐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同時,國 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的成立更是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帶 來了大量長期資金。政策和資金的積極導向有望加快集成電路等產業進口替代 進程,從而加快大陸溼電子化學品行業的發展。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要加快發展集成電路製造業,抓住技 術變革的有利時機,突破投融資瓶頸,持續推動先進生產線建設,並提出,到 2020 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不低於 20%。同時,《中國製造 2025》明確提 出了 2020 年我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 40%,2025 年要達到 50%的標杆。而工信部的相關實施方案則更提出了新目標:10 年內力爭實現 70%晶片自主保障且部 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基金的成立滿足了半導體產業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的 資金需求,解決了過去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主要靠企業自有資金,民間資本由於 懼怕風險也不敢長期投入的問題。有了大基金後,整個資金撬動效應是十分明 顯的。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地方性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也相繼設立。目前除了北、 上、深一線城市,各省市均有規模不等的集成電路投資基金,總計規模超過 3 千億元,如果加上民間資金很可能已經超過 3500 億元規模,產業融資瓶頸得 到進一步緩解。我們認為中國大陸是世界最主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區域,旺盛的 需求是半導體產業生根發展的土壤,而政策和資金的積極導向有望加快集成電 路等產業進口替代進程,半導體等產業正在向中國大陸等地區轉移,從而加快 大陸溼電子化學品行業的發展。
國內溼化學品市場迎來快速發展
2018 年全世界溼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達到 52.65 億美元,三大市場應用量達到 307 萬噸,其中半導體市場應用量約 132 萬噸,顯示面板市場應用量約 101 萬 噸,太陽能電池領域應用量達到 74 萬噸。預計到 2020 年三大應用市場溼電子 化學品市場規模將達到 58.50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將達到 12.4%。
我國在 21 世紀初溼電子化學品的生產量不足 5000 噸,發展到 2004 年達到了 1.1 萬噸左右。自 2005 年以來,我國華東地區(主要指江陰-蘇州地區)的溼電 子化學品生產規模得到快速發展,國內生產企業獲得我國 6 英寸以下的晶圓加 工需求的主要的溼電子化學品市場。我國溼電子化學品產量在 2005 年以後呈 兩位數年增長率的增長,在 2008 年實際產量已達到了 4.6 萬噸。2009 年~2010 年又因遇到太陽能電池、平板顯示器等新市場需求量增加的機遇,驅動著我國 溼電子化學品業在生產規模上有了大的飛躍。
18、19 年下遊晶圓廠和面板廠大幅擴產的產能落地,18 年國內溼電子化學品 產量增速回升至 10%以上,國內溼電子化學品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根據中國 電子材料協會預測,到 2020 年國內溼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將達到 79.62 億元, 總需求量將達到 90.51 萬噸。
溼電子化學品在半導體中的應用及市場發展
溼電子化學品在半導體晶圓加工中用於清洗和蝕刻:
(1)清洗功效
在集成電路生產過程中,晶圓表面的汙染物通常以原子、離子、分子、粒子或 膜的形式,以物理吸附或化學吸附的方式存在於矽片表面或矽片自身氧化膜中。 而且隨著 IC 向高集成度方向發展,其對雜質的容忍度與其對密集度的要求呈負 相關,要求顆粒和雜質含量減少 1~3 個數量級。
因此,需要對晶圓進行清洗,採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去除矽片表面的汙染物和 自身氧化物,要求既能去除各類雜質,又不損壞套片,這在集成電路生產過程 中大約佔據 20%的工序。不同工序的清洗要求和目的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採 取各種不同的清洗方法和技術手段,溼法化學清洗是較為常用的清洗方法,其 採用的化學品品種情況如表 6 所示。
(2)蝕刻功效
在集成電路的製造過程中,常常需要在晶圓上做出極微細尺寸的圖案,而這些 微細圖案最主要的形成方式,就是使用蝕刻技術,將微影技術所產生的光阻圖 案,準確無誤地轉引到光阻底下的材質上以形成整個電路的複雜架構。
蝕刻技術可以大致分為溼式蝕刻與乾式蝕刻兩種方式,目前溼式蝕刻運用廣泛, 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用時短且具有高可靠性、高的選擇比。溼法刻蝕通 過特定的溶液(溼電子化學品)與需要刻蝕的薄膜材料發生化學反應,除去光 刻膠未覆蓋區域的薄膜,溼電子化學品主要在溼式蝕刻加工過程中發揮功效。
溼電子化學品在半導體中應用中增速加快,隨著我國半導體產業產能提升,規 模量逐漸增加,溼電子化學品產量和行業規模也逐漸提高,2018 年國內半導體 用溼電子化學品需求量達到 28.27 萬噸,同比增長 22%。2018 年多數在建將 晶圓廠建成投產,未來也將帶來巨大的溼電子化學品需求,未來隨著國產替代 逐漸加深,產量和需求量將持續增長。根據中國電子材料協會預測,2020 年國 內半導體用溼電子化學品需求量將達到 43.53 萬噸。
就各個具體類別的溼電子化學品來看,半導體用溼電子化學品中消耗量最大的 是硫酸(佔 32.7%),其他消耗量較大的溼電子化學品還有雙氧水(佔 28.4%)、 氨水(佔 8.3%)、顯影液(佔 6.3%)。
溼電子化學品在液晶面板中的應用及市場情況
溼電子化學品發揮顯影、光刻和清洗功效。溼電子化學品在液晶顯示器(LCD) 生產過程中,主要用於面板製造中基板上顆粒和有機物的清洗、光刻膠的顯影 和去除、電極的刻蝕等,溼化學品中所含的金屬離子和個別塵埃顆粒,都會讓 面板產生極大缺陷,所以工藝化學品的純度和潔淨度對平板顯示器的成品率有 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液晶面板的市場規模穩步提升,溼電子化學品用量配套提升。2019 年全球液晶 面板出貨量達到 2.83 億片,同比小幅下降 0.2%,但出貨面積為 1.6 億平方米, 同比增長 6.3%。京東方的出貨量和出貨面積首次超過韓國廠商 LGD,排名第 一。京東方的 10.5 代線持續爬坡,並達到滿產,2019 年液晶電視面板產能同 比增幅超過 20%,2019 年的總出貨量達到 5330 萬片,同比小幅下降 1.8%, 但是出貨面積達到 2912 萬平米,同比大幅增長 24.6%。
中國內地液晶面板產能不斷擴充,我國液晶面板市場自 2009 年以來的產量情 況,整體呈上漲趨勢,特別是 2010 年,增速超過 40%,從 2016 年開始國內液 晶面板出貨量逐漸成縣上升趨勢,由 2016年的2.5億片,增長至 2018年的2.89 億片,2019 年雖然出貨量有小幅回落,但是產能結構調整帶來尺寸優化,出貨 面積仍然保持增長態勢。
液晶面板規模的擴張也帶動了溼電子化學品需求量的上升,2018 年液晶面板對 溼電子化學品的需求量為 34.08 萬噸,同比增長了 36%,並且從 2015 年以來 增速都保持在 15%以上,預計 2020 年面板行業溼電子化學品需求將達到 69.1 萬噸,增速將顯著加快。此外,在國內液晶面板加工領域中,需求量較大的溼 電子化學品主要是:磷酸、硝酸、MEA 等極性溶液和醋酸。
溼電子化學品在太陽能電池矽片製造中的應用及市場規模
溼電子化學品充當制絨、清洗和蝕刻功效。在太陽能電池矽片工藝過程中,溼 電子化學品充當制絨、清洗和蝕刻功效,也是電池片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在太陽能電池矽片加工過程的三大用途中,制絨加工消耗的溼電子化學品佔比 最大,約為 60-70%。制絨即表面織構化,通過將光滑如鏡的表面腐蝕成凸凹不 平的表面結構,延長光在電池表面的傳播路徑,減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損失,從 而提高太陽能電池對光的吸收效率。同時絨面也能對以後組件封裝的光匹配有 比較大的幫助,可以減少組件封裝的損耗。
目前,晶體矽太陽電池的絨面一般是通過化學腐蝕的方法製作完成,針對不同 的矽片類型,有兩種不同的化學液體系的制絨工藝,單晶矽採用的鹼處理制絨; 多晶矽採用的酸處理制絨。
太陽能電池片增速仍保持在高位。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以及各國對於光伏發電 的重視,光伏市場需求保持較快增長。2019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 103GW,同 比增長 4%,低於 2017 年 29%的增速,增速有所放緩。從國內情況來看,2018 年我國新增裝機佔全球增量的 43%,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 能源第一大國,並且大量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由國內生產滿足全球光伏市場需求。 隨著光伏市場的快速增長,國內太陽能電池片的產量實現了巨大飛躍,其產量 從 2010 年的 10.8GW 增長到 2018 年的 96GW,年複合增速高達 27.5%,且 近年來持續保持 20%左右的增速。太陽能電池片產量的大幅增長為相關溼電子 化學品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具體各類溼電子化學品的應用情況來看,用於多晶矽片制絨加工以及太陽能 電池片加工清洗的氫氟酸,需求量最大,佔總消耗量的 38.7%。其次是專用於 太陽電池多晶矽片制絨加工的硝酸,需求量佔比 31.0%。2018 年我國太陽能用 溼電子化學品需求量為 28.16 萬噸,同比增速達到 21.1%,預計 2020 年該需 求量將達到 34.41 萬噸。
國內溼化學品企業正在加速突破
國際市場格局以歐美和日本為主
世界溼電子化學品仍是歐美企業佔據最大市場份額,約 34%左右,其主要企業 有德國巴斯夫(basf)公司、美國亞什蘭集團、亞什蘭化學公司、美國 Arch 化 學品公司、美國霍尼韋爾公司、AIR PRODUCTS、德國 E.Merck 公司、美國 Avantor Performance Materials 公司、ATMI 公司等。但歐美和日本的市場份額 在逐步減少。緊隨其後的是日本市場,約佔有 28%的市場份額,其大型企業包 括關東化學公司、三菱化學、京都化工、日本合成橡膠、住友化學、和光純藥 工業(Wako)、 stella-chemifa 公司等。
隨著近年液晶顯示市場對溼電子化學品需求的擴大,韓國企業的溼化學品所佔 市場份額,有了一定的提升。此外,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 2004 年約僅為 3~5%, 2017 年已增長至 10~12%,且仍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國內溼化學品下遊供應商內外資兼具
目前國內生產溼電子化學品的企業約有四十多家,產品達到國際標準,且具有 一定生產量的企業有 30 多家。主要企業的產能以及產品種類情況列在表 15 中, 其中,江陰江化微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陰市潤瑪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杭 州格林達化學有限公司、蘇州晶瑞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幾家 溼電子化學品生產企業。它們的市場份額佔總市場量(國內企業產品的總市場 量)的 70%以上。
國內溼電子化學品下遊市場主要包括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和太陽能電池片等, 但為其提供產品的供應商不盡相同。從不同領域的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國內企 業只在太陽能電池、3.5 代線及以下平板顯示市場和 6 英寸及以下半導體市場有 著較高的市場佔有率,而在用量較大、質量要求較高的 8 英寸及以上半導體市 場和 G6、G8 代線平板顯示市場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在我國及全世界,半導體市場仍是溼電子化學品在水平要求最高的市場,是需 要規模最大的市場。這一市場的溼電子化學品國產化進展,在擴展 8 英寸及 8 英寸以上半導體晶圓市場方面,仍很緩慢。目前,我國內資企業生產的溼電子 化學品在國內半導體總體上市場上佔有 25%(按照銷售供應量計)的市場份額。 其中 8 英寸及 8 英寸以上用溼電子化學品的國產化甚低。其中我國內資企業產 溼電子化學品在 6 英寸及 6 英寸以下晶圓市場上的國產化率已提高到 80%。
在平板顯示市場,我國內資企業產的溼電子化學品,我國溼電子化學品平板顯 示器市場多由韓國、臺灣的廠商(韓國的東友半導體藥品有限公司及東進世美 肯科技有限公司,臺灣的鑫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產品佔據。
太陽電池是這些年來發展起的溼電子化學品的新市場。近幾年來由於我國太陽 電池產業迅速的擴大,需求溼電子化學品的性能「門檻」不高,國內有不少溼 電子化學品企業加入了此領域的供應商的隊伍。在太陽能電池用溼電子化學品 市場方面我國內資企業產品佔有 98%以上份額。
打鐵還靠自生硬,國內技術實力加速突破
目前國際上製備 G1 到 G5 級溼電子化學品的技術都已經趨於成熟,國內大部分 企業已經達到了國際 G3 標準,並已開展 G4 標準的研發工作。一些技術領先的 溼電子化學品企業,如江化微公司,目前技術水平已達到 SEMI 標準等級的高 端行列,硝酸純度、氫氟酸、氨水、金屬刻蝕液等均已完成行業頂級(G4 級和 G5 級)品類中試,量產在即。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國內企業純化工藝已經普遍達到面板廠商要求的質量 水平,雖然在混配工藝方面,即在滿足下遊客戶功能性需求的關鍵技術還相對 欠缺,但這部分能力在與下遊客戶關聯性加深的情況下會逐步改善。
以江化微為例,目前公司具備同時為 4 代線、5 代線、6 代線平板顯示生產線 規模化供應溼電子化學品的能力和經驗,且相關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功能性已經 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同時,江化微已開始為 8.5 代線平板顯示生產線供應溼電 子化學品,已在高世代線平板顯示領域溼電子化學品的競爭中取得了先發優勢。 因為高世代線平板顯示生產對電子化學品的技術水平和功能性要求要遠遠高於 低世代線,並且平板顯示產品價值量較大,因此,平板顯示領域客戶非常重視 溼電子化學品供應商過往的經營業績,比如 6 代線的平板顯示廠商會更加傾向 於選擇曾為 5 代線生產線供應溼電子化學品的供應商。我們預計未來公司將會 在高世代線領域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投資建議
江化微(603078.SH)
公司為國內溼電子行業的龍頭企業。江陰江化微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於 2001 年 8 月,是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企,專業生產 適用於半導體(TR、IC)、 FPD 平板顯示(TFT-LCD、CF、TP、OLED、PDP 等)以及 LED、晶體矽太陽能(Solar PV)、矽片、鋰電池、光磁等工藝製程中 的專用超高純溼電子化學品(工藝電子化學品),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品 種最齊全、配套性最強的超高純溼電子化學品專業集成服務提供商。
公司未來產能潛力巨大。目前公司產品等級普遍達到 SEMI G2-G3 等級,公司 IPO 募投項目部分產品達到 G4 水平,當前公司年產 8 萬噸高純溼電子化學品 一期項目 4.5 萬噸/年產能已經投產,一期技改項目 1.6 萬噸/年也已投產,二期 項目 3.5 萬噸/年產能已完工,正在試生產。當前在建項目總產能達到 33.6 萬噸 /年,包括鎮江項目,鎮江項目(一期),四川成眉項目。這些項目都預計在 2020 年 6 月底完工,屆時公司產能將會極大擴充,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下遊客戶分布廣泛。公司產品應用領域按照由低端到高端可分為光伏電池板領 域、平板顯示器領域和半導體領域,公司持續進行產品結構性調整,用於光伏 領域低端等級的溼電子化學品從 2012 年佔比 44.9%降至 2018 年的 13.5%,平 板和半導體領域溼電子化學品的應用將成為公司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上海新陽(300236.SZ)
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化學材料及配套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產品分 為化學品、設備產品和塗料品,其中塗料品產品 2018 年收入佔比達到一半。 公司 2011 年上市積極開拓新的業務和市場,一方面在半導體領域縱深發展,除 了電子化學品之外,還投資進入半導體矽片、半導體溼法製程設備、高解析度 光刻膠產品生產領域。另一方面,向功能性化學材料的其他應用領域積極橫向 拓展,在工業特種塗料、汽車零部件表面處理化學品、平板顯示用光刻膠等一 些新的產品領域進行了積極的布局和開發。
公司晶圓化學品已經進入國內半導體生產主流廠商,主營業務伴隨中國半導體 行業高速發展。當前公司晶圓化學品已經進入中芯國際、無錫海力士、通富微 電等客戶,用於晶圓製程的銅和鋁製程清洗液已實現穩定供貨。從長遠來看, 半導體產業國產替代將成為必然趨勢,公司作為國內半導體產業領先企業,將 會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公司營收穩步增長,盈利有所回升。2018 年公司業績受到商譽減值影響,盈利為負,但是化學產品、配套設備和氟碳塗料主營業務營收仍然實現增長。公司 於 2020 年 1 月 221 日公布了 19 年業績預告,2019 年全年預計歸母淨利潤將 達到 2.05 億-2.15 億元,同比增幅將達到 3000%左右,業績大幅增長主要因為 公司增發股份購買公司持有公司部分股權,將剩餘股權按置換日的公允價值重 新計量產生的投資收益 3.08 億元,扣除所得稅影響後增加報告期淨利潤 2.62 億元。
巨化股份(600160.SH)
公司為最大的氟化工製造業基地。巨化股份是國內最大的氟化工、氯鹼化工綜 合配套的氟化工製造業基地。公司形成了液氯、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烯、 AHF 為配套原料支撐的氟致冷劑、有機氟單體、氟聚合物完整產業鏈。公司核 心產業氟化工及其它主導產品在規模、技術上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引入大基金整合溼化品資源。在溼電子化學品領域,公司原本是通過全資子公 司浙江凱聖氟化學有限公司進行布局,目前擁有螢石-氫氟酸、電子化學品、新 能源材料三大產業板塊,主要產品有無水氟化氫、工業氫氟酸、電子級氫氟酸、 BOE、電子級氟化銨、高純氨水、六氟磷酸鋰、氟氣等。近期公司擬聯合國家 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公司(大基金)以及相關投資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中巨芯 科技,產品主要用於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等製造過程中的乾式和溼式清洗、蝕 刻、成膜及摻雜等工藝。其中巨化持股比例 39%,大基金持股比例 39%。同時, 公司擬轉讓原電子化學品平臺凱聖公司和博瑞公司的股權,而中巨芯科技成立 後將參與凱聖公司和博瑞公司 100%股權掛牌轉讓的摘牌,從而完成大基金的 引進和實現對巨化電子化學材料業務的整合。
風險提示。大基金的引入與電子化學材料整合或不及預期的風險、下遊客戶開 拓與訂單放量或不及預期的風險、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
雅克科技(002409.SZ)
聯手韓企進軍溼化品領域。公司近期與韓國 Jaewon 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在 光刻、清洗、溼法刻蝕等半導體工藝材料領域開展合作。二者及第三方將在中 國宜興設立中國 Joint venture,由雅克控股。中國 Joint venture 將合計投入約 2.6 億美元金額在中國建設三家工廠,用於生產半導體及面板電子化學品,達產 後預計銷售額達到 6.3 億美元。Jaewon 公司的電子化學品廣泛銷售於三星、 SK 海力士、LG 等韓國知名的半導體和面板顧客,與國內大基金的材料平臺雅 克的合作值得期待
大基金擬入股公司,國家意志旗下的新材料平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擬出 資 5.5 億參與此次公司定增,完成交易後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 5.73%股權,從而是雅克科技一躍成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電子材料領域平臺型公司,為 之後優質資產的承接和國內電子材料市場的開發打下堅實基礎,未來發展值得 關注。
半導體材料再布局,新興材料新貴在路上。我國擁有全球最大和增長最快的集 成電路市場,佔全球市場份額將近 60%,吸引著全球集成電路產能伴隨終端市 場而向國內轉移。在市場推動和政策支持下,我國有望成為集成電路產業世界 工廠和創新中心。但由於起步較晚、技術專利、人才短缺以及一些配套產業較 為薄弱等原因,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長期被日美歐壟斷。此次上市公司併購的 標的UP Chemical是全球IC前驅體的主要供應商,其產品廣泛應用於16納米、 21 納米、25 納米等高端製程下 DRAM 以及先進的 3D NAND Flash 的製造工 藝,與世界主要晶片廠商如 SK 海力士、三星電子,世界領先的 IC 設備廠商均 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科美特作為全球高純特種氣體行業的知名廠商, 在含氟特氣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半導體級四氟化碳成功進入臺積電供 應鏈。收購完成後,上市公司、UP Chemical、科美特將在客戶資源和研發實 力上產生較大的協同效應,為上市公司進一步拓展半導體材料市場提供了堅實 基礎。
……
(報告來源:國信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