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宇宙有何意義?背後的答案讓人絕望

2020-12-05 騰訊網

提起人類的終極問題,就必然繞不開「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三個最本質、最根源的問題。

其實人類文明近萬年的發展歷程,從本質上看就是不斷提高生產力,然而用生產力再去解答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人類創造出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這個解答的過程。

那麼我們從哪來呢?隨著對宇宙的不斷探索,我們知道了大約在50多億年前,一大團分子雲聚集到了一起,在某種力的作用下它們不斷的膨脹、旋轉,最後變成了原始太陽。

這個原始太陽的質量佔了分子雲的99.9%,而剩下的0.1%則形成了今天熟悉的八大行星以及數不清的隕石、小行星、彗星。

雖然地球是這0.1%中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是它卻擁有其他星球所沒有的東西——生命。從十萬年前第一批智人走出非洲,到今天世界被75億人口覆蓋,地球就像一位溫柔的母親含笑看著人類文明慢慢成長。

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可以說「從哪來」這個問題已經解開了大半,所有解開「我是誰」這個問題自然也就不在話下。

1859年, 英國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人們這才意識到人類其實就是地球上一種普通的生物,只不過和其他生物相比,人類的「適應」能力顯然更強一些。

21世紀初,隨著基因科學的出現和興起,讓人類對於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加透徹的了解,甚至知道了古猿們是如何一步步從樹上到地下、從雨林到平原。至此,「我是誰」這個問題有了初步的解答。

不過,雖然說三個終極問題已經初步解答出了兩個,但是其實最難的問題並不是這已經解答出的兩個,而是「到哪去」這個問題。

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攜帶兩名太空人抵達月球,這不僅僅讓人類邁出徵服宇宙的第一步,同時也讓人類的活動範圍從行星變為了星際。

迄今為止,一共有12位太空人踏足月球,人類在宇宙中的活動範圍被鎖定在了38萬千米。不過,雖然人類的活動範圍只有38萬千米,但是人類的「視野」已經達到了465億光年。

如果一個成年人類想要走一光年的距離,那麼他至少需要走2億2000萬年。按照這個比例,在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的半徑中,人類真正了解的宇宙範圍其實只有1*10的17次方分之一左右。

所以說,其實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程度根本談不上入門,甚至可以說連「門」都還沒看到呢。

而正因為宇宙廣袤無垠,許多人的心中才會出現幾個疑惑:人類能走出地球嗎?在宇宙中人類是孤獨的嗎?

目前通過對太陽系之外的探索,科學家已經確定每一個恆星系都至少有著一顆行星,而整個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大約在1000-4000億,而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在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中至少有1000億個之多,由此大家可以想一下,人類會是孤獨的嗎?

不僅如此,在太陽系內其實也有許多星球可能存在生命,比如大家熟悉的火星、土衛六、土衛二、木衛六等等,因為在這些星球上都發現了液態水的痕跡,這代表他們有孕育生命的基礎環境。

不管怎麼樣,一旦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地方發現了生命,哪怕這些生命是跟藍藻一樣的簡單生命,這就意味著人類肯定不是宇宙中的唯一、人類肯定不是孤獨的,在遙遠的星空彼岸一定也有著跟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

當然了,人類之所以一定要走出地球、探索宇宙,並不是主要為了尋找宇宙中的「同伴」,或者證明自己並不孤單,其實這還隱藏著一個讓人感到絕望的答案,那就是種族和文明的存亡。

無數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故步自封必然會帶來毀滅。按照人類現在的發展速度,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根本無法供人類使用多久,一旦人類在化石能源消耗完的情況下沒有找到替代能源,那麼迎接人類的將是文明倒退這種讓人絕望的結果。

更可怕的是,一旦文明倒退那麼離開地球將會難上加難。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人類的最終結局是可以想像的。

除了工業能源方面的原因,生存資源也是人類必須要走出地球的推動因素之一。因為生活條件的改變,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地球人口呈現的是爆炸式的增長。

而人口一多就會導致對生存資源的尋求量變大,但是地球資源總數是固定的,如此一來勢必會引發頻繁的戰爭。如果能夠在宇宙中找到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那對於整個人類的意義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星球的壽命雖然極長但它卻不是永恆的,太陽和地球都會有「壽終正寢」的一天(大約40億年後),如果人類不早早的探索宇宙尋找可居住行星,那麼等到地球走上末路的時候一切就都來不及了。

所以說人類如果想要永存,走出地球探索宇宙是必然要做的一件事,而這件事越早越好……

相關焦點

  • 宇宙和人類有何存在意義?背後隱藏的答案讓人深思
    ,一個讓人害怕和值得深思的問題便出現了:如果說天體存在的意義在於組成絢爛的宇宙,那麼必須依附天體才能生存的人類,其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可現實是讓人失望的,無論人類怎麼樣的努力,似乎總有一層薄紗阻擋著人類探求宇宙本質的腳步。
  • 人類存在有何意義?宇宙中早就隱藏答案,謎底讓人深思!
    人類存在有何意義?宇宙中早就隱藏答案,謎底讓人深思!複雜的人體是由每一個微小的細胞組成的,而每一個微小的細胞都不可或缺,都有自己的作用,去掉任何一個都不行。而我們的人類社會也是如此,人類社會是由一個個微小的個體組成的,如果個體消失,那麼人類社會的秩序也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傷害,所以就有了法律的存在。宇宙中的巧合這個道理是否可以解釋整個宇宙呢?如果說天體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在於組成宇宙,可是人類只有在地球上才能生存,那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不管是銀河系,天體還是整個宇宙,其實都可以算作巧合。
  • 宇宙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事情?人類對宇宙的終極三問就讓人絕望
    宇宙中有哪些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呢?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和認知還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宇宙中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太多了。我們不必去想宇宙中的一些恆星體積是太陽的多少億倍,也不去想一個星系包含了多少億顆恆星,單單只想人類對宇宙的三個基本問題,就讓人細思極恐、感到絕望。宇宙是怎麼來的?
  • 宇宙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事情?人類對宇宙的終極三問就讓人絕望
    宇宙中有哪些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呢?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和認知還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宇宙中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太多了。我們不必去想宇宙中的一些恆星體積是太陽的多少億倍,也不去想一個星系包含了多少億顆恆星,單單只想人類對宇宙的三個基本問題,就讓人細思極恐、感到絕望。
  • 宇宙若擁有生命,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他又有何目的?
    宇宙若擁有生命,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他又有何目的?文/圓非日月面對波瀾壯闊的宇宙,我們人類所知甚少,雖然憑藉著先進的太空望遠鏡,我們了解到百億光年外的事物,不過這種了解十分的模糊,很多認識我們人類都似是而非,就連科學家也僅僅只是猜測,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 人類和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答案當然沒有這麼簡單,隨著科學家的研究深入,提出了一些顛覆認知的觀點,例如「人存原理」和「熵增定律」在這些理論中,都對人類的存在做出了不同的解釋,或許生命的誕生是宇宙中最美麗的巧合,而生命存在的意義並非只是「繁衍」和「進化」這麼簡單。
  • 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可能會讓人們感到害怕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人類過去的認知有多麼的無知。那個時候的人類相對於宇宙來說就是一群井底之蛙,我們站在地球上,永遠都是坐井觀天,不知天有多大,宇宙有多大。只有當我們真正站在地球之外,才知道地球是如此的渺小,人類是如此的渺小。這個時候,很多人心中不禁會想到一個問題:人類在宇宙中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 人類被困在自己的星系內,對浩瀚宇宙而言,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天真的以為我們總有一天能夠徵服眼前的這一片星空,我們總以為照這樣下去我們就能在整個星辰大海裡遨遊,我們總以為自己能夠洞悉整個宇宙的秘密。可這一切真的會是水到渠成的嗎?我們的意識如何誕生?宇宙的物質又究竟從何來來?這一百多年來,我們才真正在這些終極問題上有所成果,可僅僅只是皮毛。
  • 宇宙的奧秘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篇文章或許將告訴你答案
    愛因斯坦提出的:"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組成"這一觀點在目前看來是最為科學的說法,它也從另一種層面表明我們只要找到關鍵的那個點,穿越時間與空間也並非是不可能,也揭示出了平行宇宙等更多複雜的空間宇宙學說。但宇宙是什麼?天體?還是一個更大的地球?人類存在又有何意義?宇宙是因為人類存在而有意義,還是因為宇宙本身使得人類有意義?
  • 宇宙的奧秘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篇文章或許將告訴你答案
    人類存在又有何意義?宇宙是因為人類存在而有意義,還是因為宇宙本身使得人類有意義?我們的發展又是為了什麼,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之後呢?意義又是什麼?我們自身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人類到底會不會滅絕?這些對於人類來說或許有意義,但是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其實除了浪費時間瞎想意外,並不會有太多實際意義的存在。
  • 科學家首次復活動物大腦,它對人類的生命探索有何指導意義?
    在過去人們的認知裡,當一個人心臟停上跳動就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死亡,可是科學家研究探索發現,有少數人存在假死現象,心臟停上跳動後並不代表著這個人已經死亡,有可能通過一些心臟復甦技術還能活過來,因此後來科學家將死亡又重新進行了設定,那就是心臟停上跳動同時大腦停上活動,也就是腦死亡,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 宇宙這麼大,動不動就幾百億個星系,那人類存在有何意義?
    宇宙到底有多大動不動就幾百億個星系,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地球就非常大了,在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中非常渺小,科技發達的如今宇宙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在它的面前我們的地球就顯得微不足道,而我們如今的科技卻只能探測宇宙930億光年,更深的宇宙的深處我們還沒有能力探測到。
  • 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是什麼?科學家的答案讓人大失所望
    從古至今人類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都從消失過,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古人通過夜觀星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到科技逐漸發展的近代人類通過望遠鏡去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而現如今隨著科技漸趨發達,航空事業不斷發展,人類開始深入太空探索宇宙無窮的奧秘,因此人類尋找傳聞中的外星人的希望也更大了。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是如何探索這個終極奧秘的?
    宇宙從何而來?這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奧秘。終極的奧秘激發新想法和新實驗。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空間、時間和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自然法則從何而來?宇宙如何「知道」演化運行?為什麼自然法則產生了一個生命如此熱情的宇宙?
  • 人類或是僅存的高級文明,是否還有繼續探索宇宙的意義?
    筆者:三體-小遙一直以來,有關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對很多科學家來說,人類未必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智慧生命體,如果這是一個概率問題,那麼結果更值得人類不斷探索。但也有一部分觀點認為,人類或許是最後一代智慧文明,我們能夠從太陽系中找到最直接的線索。眾所周知,金星和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人類從進入太空時代開始就對此進行了探索,不過至今都沒有找到有關生命存在的痕跡。
  • 人類和宇宙為什麼會存在?這又有什麼意義?答案讓人害怕
    人類和宇宙為什麼會存在?這又有什麼意義?答案讓人害怕我們都知道,宇宙的產生是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在這一場大爆炸之後,宇宙當中的原子核經過匯聚,誕生了藍巨星,而隨著藍巨星能量的釋放,不斷的誕生了大量的新物質,最終出現了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以及像地球這樣的行星。
  • 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智慧文明,我們是繼續探索宇宙還是保持現狀?
    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演化,終於誕生了人類的祖先。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的最遠古祖先就是早期的這些簡單生命,而這些簡單生命是由最基本的一些有機物演化而來。地球的這種生命起源的模式同樣也適應於宇宙的其它生態星球。那麼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多嗎?答案是多到無法統計,就拿直徑約15萬光年的銀河系來說,有著數千億顆恆星,類地行星的數量可能多達百億以上。
  • 人類的存在有何意義?科學家表示,或許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
    人類的存在有何意義?科學家表示,或許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世界上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不是偶然或者巧合,凡存在即是合理。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物種高達上千萬種,只不過人類看起來卻是獨一無二的,憑藉著自身的智慧,僅僅用了數百年的時間進化成了地球上的「老大」,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不得不引起人類的懷疑,我們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 熵增定律為什麼讓人絕望?被愛因斯坦稱第一,預示宇宙命運
    宇宙浩瀚無比,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歇,很多科學家在宇宙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讓人感到高興,但是有一條消息被人類發現了以後,人類卻不希望是真的。這個就是熵增定律。
  • 研究反物質有何意義?聽聽專家怎麼說
    當今可見的世界主要由物質構成,但物理學家曾假想,宇宙誕生之初曾產生了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然而,出於某種原因,反物質似乎不存在於自然界。20世紀30年代,著名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最早提出了反物質的預測,愛因斯坦也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那反物質到底是什麼?研究它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