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秋季,家用電器領域內的傳統CRT電視,其市場依舊潛力巨大,只是誰都知道,如果它沒有一連串技術與設計方面革新的話,其銷量肯定不可能像現在這麼龐大。
改變帶來生氣,同時也帶來了消費者對這一領域產品的期待。要說2005年CRT電視的變化,一個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向寬屏轉變。
誰都看出來了,現在不僅僅是筆記本電腦,電視等家電產品,事實上更是在向寬屏方向轉變。就實際的市場效果來說,一些像海信、康佳和創維這些先知先覺者,早就成為了CRT電視產品變革後最早的受益者。
當然,另一個改變,自然就是降價了,在相應的價格調整之後,CRT電視銷量確實大增。但這一降價是相當有限度的,而且從秋季CRT電視優勢與前景剖析分析,它的行情,遠比其他電視品種要穩定很多。
這是一個不改變就滅亡的時代,就秋季CRT電視來說,改變及即將迎來的改變,還有很多,但無論如何,所有這些改變,是否真可使傳統彩電找到對抗平板電視的發展方向,甚至讓CRT電視再成為中國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寵兒,事實上還是個未知數。
而就眼下CRT電視營銷現狀來說,特別是與平板電視比較而議,也只能用喜憂參半四字來形象。
下面就針對秋季CRT電視的優勢與前景做一番簡要的剖析。
多數家庭用戶不看好CRT電視前景,數碼發燒友反而關注其獨特優勢
在2005年下半年,市場上部分寬屏CRT電視在經過技術上的改進及降價後,銷量在部分城市也可與平板電視抗衡了,特別是像海信、康佳、創維這樣的大品牌,更是如此,不過這是不是意味著普通消費者就對CRT電視前景十分看好呢?
事實並非如此,儘管不少消費者選購了CRT電視這一產品,但那也是在性價比的驅動下的經濟行為,如果平板電視價格達到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也會毫不遲疑的選擇後者的。
不過一些所謂的「內行人士」並不這麼看。在這個數字時代,誰都可以了解「發燒友」這三字的份量。在筆者看來,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行家裡手,否則,他們就不是什麼「發燒友」,而只能是「燒錢友」了。事情明擺著,不懂,如何發燒法呢?而在如何看待CRT電視這個問題上,他們除了有高性價比方面明智的選擇外,更有一份對技術上的客觀認知。
事實上在外人看來,那些家電入門者往往對不太懂的東西,過分昂貴的東西,會不看好,而發燒友則會極力關注那些新品,新技術。可眼下的事情卻是相反的,CRT電視往往被後者看好,而前者呢,似乎已經借數位電視的革命,完成了腦袋的革命,已經在尋找一切機會和銀子,來更換自己的舊款式CRT電視了。也是,早就看著煩了,早點把平板電視請進家才好呢!
而國內一般的內行消費者,特別是那些發燒友們,往往會對身邊的推薦CRT電視,他們的理由也相當簡單,作為普普通通的消費者,不少高清CRT電視性能相當出色,在綜合功能和顯示效果上與那些新技術產品比較,一點也不差呀,就算設計吧,也前衛著呢,時尚著呢。當然,價格除外。
入門者與發燒友,一個門外,一個門內,做出如此相反的選擇,為什麼?
其實就國內CRT電視向平板電視的發展歷程來說吧,咱們的電視機產業確實有其特殊性,正在在經歷著變革,或者叫「市場格局的重新洗牌」,此時,對企業內功的要求,已經在提升了,而此時,生產CRT電視的廠商,由於積累相當厚重,渠道堅固,因此對重塑品牌形像自然相當有利,可對另外的廠商,並非就一定是大好機會了。
不錯,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生產國,佔據了全球產量的50%以上,此外LCD模組製造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LCD模組生產國,並將在未來平板產業快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事情還有另一面呢,正如一些行家說的那樣,「如果企業應對的策略不正確,就有被淘汰出整個電視機生產隊伍的可能。」就說技術吧,與CRT電視相比,LCD電視還是有不足的,譬如它的黑白度就明顯不如CRT。
CRT彩電價格開始趨向平穩,平板電視反開始跌破「心理底線」
在CRT彩電的降價帶動了銷量後,從入秋後的行情看,特別是與平板電視的行情比較看,CRT彩電價格開始趨向平穩。
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已經慢慢感受到了它的「魔力」,即這類彩電的清晰度確實比不上液晶電視,但人家價格確實便宜,而且色彩反而更豐富,對於居家過日子的老百姓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理性選擇。而在設計方面,CRT彩電也體現出了自己的優勢,經過改進,它們也開始擁有平板彩電的曼妙身段,外觀平直且機身更加輕巧。
另外一個價格開始趨向平穩的原因,就是像康佳、海信、創維、松下、夏普等彩電巨頭,他們發現自己的產品事實上已經體現出了自身的高性價比優勢,因此降價過於頻繁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於是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個怪現像:CRT彩電價格開始趨向平穩,平板電視反開始跌破「心理底線」。
說怪也不怪,畢竟現在的價格行情也是變化得快,譬如這平板電視吧,據說已經跌破6000元「心理線」了,而且國產品牌充當了「價格先鋒」,換句話說,國貨降價最厲害。據一些媒體的說法,這樣一來,「將使國產品牌的性能價格比更具誘惑力」。
其實無論你是不是宣稱國內房地產市場在持久俏熱,房子空在那兒是明擺著的。同樣,價格是否是拉動平板電視市場火爆的重要原因,你到市場上看看,問一下那些愁眉苦臉的經銷商,就清楚了。
理性的廠商終於站了出來,表達了對CRT電視的關注,市場自然也回報之,譬如,TCL的CRT電視仍然佔主流位置,就是一個例子。其實CRT技術也在發展著,譬如向超薄化和平板化發展,就是一個例子。
現在洋品牌也看出來了這一點,據說三星也要在薄型CRT電視上加大投入,而據媒體報導,一些彩電龍頭品牌看到CRT電視的巨大農村市場,8月9日,創維對外宣布,聯手CCTV舉行數場主題為「創維情·文化行」活動。該活動主要面對農村市場,將縱貫多個省份三四級城市和鄉鎮,意在爭奪廣闊的農村市場。這些,比起店家片面宣傳平板電視優勢,不是顯得更有說服力?
國內CRT彩電消費潛力不小,做平板是否值得反讓人擔憂
家電行業開始出現另一種趨勢,即國內CRT彩電消費潛力不小,做平板是否值得反讓人擔憂,這確實是個問題。
儘管LCD的優勢多多,譬如它與CRT電視比較,優勢是對比度和解析度,可如果你是投資者,會選擇投資給誰呢?要知道開辦一家LCD電視製造工廠的成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咱們先說一個讓人高興的新聞吧,康佳日前宣布其安徽平板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年產能擴張到百萬臺以上。據業內人士評估,伴隨著國內市場營銷攻勢的強勢推進和海外業務的爆炸式增長,康佳產能再次擴軍將平板帶入規模戰的快車道。
不過在筆者看來,平板的基地化策略並非就如媒體說的那樣「被中國家電企業運用自如」,至於平板電視的規模化競爭時代是否正在加速到來,也值得商議。要知道,儘管眼下LCD面板產量在提高,價格也在下降,可CRT電視銷量依舊相當強勁,就算要被淘汰,沒個相當漫長的時間,也是不太可能的。
於是業界有一種說法:做平板,風險大,不值得。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大屏幕分會秘書長趙漢鼎,他認為我們在平板電視方面缺乏核心技術,缺乏競爭優勢。
他的這一判斷也是基於相當客觀的事實,因為在平板電視方面,我們缺乏核心技術。顯示器成本幾乎佔到平板電視的85%,而我們缺少的正是平板顯示器的生產技術和能力。我國每年出口彩色電視機6000萬臺,但是真正的平板電視卻非常少。原因在於,我們的平板電視附加值太低。
而對於CRT彩電,一些廠商依舊情有獨鍾呢。譬如彩虹集團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西民就認為,目前平板電視的廣告宣傳被整機企業所主導,過分渲染了平板電視的成長性。
綜上,儘管眼下CRT彩電的發展確實讓人喜憂參半,但綜合幾個方面的見解,你很容易看出,無論從市場還是從應用的角度看, CRT彩電至少存在10年,其技術和應用方面的競爭優勢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國內廠商要做的,就是要保護並充分發揮CRT產業鏈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