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價值鏈下中國光伏產業競爭力評價及路徑選擇

2020-11-30 OFweek維科網

  1.1 指標體系的建立

  本文以評價目標即全球光伏產業鏈競爭力評價作為一級指標,以產業鏈上遊、中遊、下遊以及支撐能力作為二級指標,分別選擇美國、德國、中國、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韓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十個國家作為評價對象。其依據是通過分析十國數據比較十個國家所處產業鏈階段,從整體角度出發判斷中國光伏產業在國際上所處的階段,並運用因子分析對指標進行分析評價以此為依據對全球光伏產業鏈進行競爭力評價並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提出路徑提升方案。具體指標確立如表1所示。

  本文採用的數據是上述十個國家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的多晶矽產量、太陽能電池產量、裝機容量等13項數據,原始數據來源於歐洲光伏產業協會(EPIA)、國際能源機構(IEA)、中國光伏產業聯盟(CPIA)、OFweek太陽能光伏網、SEIA-SOLARZOOM光伏太陽能網。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時,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一定的處理,主要包括數據的標準化。標準化是為了消除不同數據間的量綱不同和數量級的影響。對數據進行標準化的公式如下:xij=(xij-xj)/Sj。其中:xj=∑ni=1xij/n,S2j=∑ni=1(xij-xj)2/(n-1)。在標準化數據的基礎上,展開計算與分析。

  1.2 因子分析

  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對全球光伏產業鏈競爭力水平進行比較分析。對數據資料進行適用性檢驗,運用SPSS21.0軟體,通過計算得到KMO值為0.701>0.7,巴特利特球星檢驗統計量對應的P值為0.00<0.05,說明滿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條件。根據因子分析原理,建立相關係數矩陣,得出前4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4.642%,已能夠代表原始數據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4個因子進行分析。為使提取的因子更具命名可解釋性,採取方差最大法進行因子旋轉,簡化因子載荷矩陣的結構,經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2。

  從表2可見,第一公共因子在X1、X3、X5、X7、X9等5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且指標體系包含了產業鏈的上中下遊,可將其命名為「總量因子」;第二公共因子在X2、X4、X6、X13等4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代表各國光伏產品的產量增速狀況,主要反映了光伏產業增長狀況,可將其命名為「增速因子」;第三公共因子在X8、X10等2個指標上有較大的載荷,為裝機容量增速和新增裝機容量增速,主要反映了光伏產業市場需求變化,可將其命名為需求因子;第四公共因子在X11、X12等2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光伏產業創新環境以及技術支撐力,可將其命名為「技術因子」。可以看出,因子命名與之前構建的光伏產業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二級指標名稱基本吻合,這既可以證明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性,也可以說明運用因子分析的可信性。

  運用回歸法計算出因子得分係數矩陣,進而得到各因子得分。利用各因子得分,用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計算出因子綜合得分並排序,計算公式如下,結果為表3:

  F綜=0.326F1+0.215F2+0.185F3+0.12F4

  從表3的綜合因子看,排在前4的國家的因子分析綜合得分均大於0,分別是中國、德國、美國、日本,而其餘國家的綜合因子得分均小於0,這說明排在前4位的國家的產業鏈競爭力強,在光伏產業生產環節中處於領先地位,且從數據顯示結果來看,處於綜合排名第一的中國得分0.864,相比排名第二的德國得分0.326高接近三倍,這說明中國在光伏產業鏈中處於優勢地位,中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優先的國家政策支持,生產率高,與其他各國相比在生產上佔優勢。從總體來看,各國皆處於產業鏈不同階段,發展程度不同,發展差距較大。

  從各公共因子上來看,從總量因子來看,排名基本與綜合排名一致,可以反映各國產業鏈競爭力狀況,中國、德國、美國排名靠前,2013年,中國多晶矽產量、電池產量、裝機容量均居全球第一,因此排名第一。從增速因子來看,處於前列的國家依次是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亞和義大利,日本作為光伏產業新興國家,發展迅速,無論是在上遊的多晶矽產量,還是中遊的太陽能電池產量以及下遊的光伏裝機容量都有了較快發展。2013年日本光伏電池新增裝機量為6GW,相比2012年的2GW,同比增長了200%,增長速度驚人。這與日本國力的增強,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密切相關。從需求因子來看,排名前列的分別是德國、美國、中國、義大利、日本,2013年德國、美國裝機容量分別達到4GW、3.5GW。我國新增裝機量達10GW,同比增長122%,居全球首位。從支撐能力因子來看,排名前列的分別是韓國、日本、美國、德國,擁有優越的太陽能自然資源、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先進的技術支撐,為光伏生產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從綜合因子來看,中國、美國、德國、日本排名靠前,具備光伏生產必須的技術、資金、政策、環境支持,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上競爭力強。

相關焦點

  • 餘江陳銳張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及「中國路徑」
    因此,在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以戰略性與前瞻性的視角思考如何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中國路徑」達到產業發展的「中國目標」,實現產業發展被動受制於技術路徑轉向主動引導技術路徑,從而在全球化競爭中高起點地建設新興產業創新體系,真正做到創新驅動發展。
  • 科技城|雙循環另一核是建立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憑藉自然稟賦,勞動力多,資源低價,加入了全球的產業分工體系,我們的產業發展戰略主要是出口為主,基本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低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勞動密集產業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原來憑藉人口紅利的優勢逐步消減,以至於現行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發展的邏輯難以持續下去,於是傳統產業在下滑和衰落。
  • 芮明傑:「雙循環」另一核是建立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為了進一步理解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中國現代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是什麼。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憑藉自然稟賦,勞動力多,資源低價,加入了全球的產業分工體系,我們的產業發展戰略主要是出口為主,基本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低端。
  • 積極應對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的挑戰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全球經濟活動組織模式的數位化變革正在加速演進,從研發、製造直至最終消費等價值鏈不同環節的數位化水平顯著提高,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功能模塊化和碎片化趨勢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則利用其在新一代技術領域的優勢,試圖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壟斷地位。
  • 光伏產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
    光伏作為新能源發展的主力軍,更是前景可觀。放眼「十四五」,光伏發電的經濟性與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光伏行業告別補貼,進入平價時代,需求全球共振、裝機規模再攀新高的大拐點或將到來。 我國光伏市場在過去幾年實現了高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光伏電網裝機累計達204.3吉瓦,連續五年居全球首位。
  • 蒙牛印尼工廠運營一周年全球乳業價值鏈布局成效凸顯
    蒙牛一直將東南亞作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印尼工廠的建成,是繼紐西蘭蒙牛雅士利工廠後,蒙牛在海外建成的第二家工廠,也是蒙牛在東南亞建立的首個乳製品生產基地,這將提升蒙牛在整個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力。如今,蒙牛以優秀的成績證明了選擇印尼市場的前瞻性。
  • 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的地位
    中國旨在加快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減少對晶片進口的依賴。但是,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價值鏈涵蓋了多個領域,例如設備,材料,軟體,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我上一篇文章的結論之一是,中國的投資通常側重於提高晶片製造能力和獲取現有技術,而沒有真正關注新技術研發。
  • 光伏逆變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利好政策推動光伏逆變器產業發展
    在冷氫化技術的推廣下,中國多晶矽的生產製造優勢有望獲得更大提升,預計中國多晶矽產量在 2023 年將達到 42.7 噸。集成電路是上遊原材料中電子元器件中的一種。在市場需求增加以及政策扶持的雙重推動下,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由 2014 年的 490.6 億美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841.3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4.4%。中國光伏逆變器上遊集成電路行業已逐漸形成「設計-製造-封測」的專業分工格局,且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環渤海地區。
  • 新形勢下新機遇 TUV萊茵2019質勝中國光伏盛典將引領行業破局
    上海2018年9月7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9月7日,由全球領先第三方檢驗、檢測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集團(以下簡稱「TUV萊茵」)主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協辦的「2019質勝中國光伏盛典」在上海成功舉辦新聞發布會,為新一年的光伏盛典預熱,正式宣布明年光伏盛典選址蘇州,並啟動了「質勝中國優勝獎」各組別評選
  • 2020光伏產業再爆發
    >全球光伏發電成本的大幅下降背後,佔據了全球70%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鏈功不可沒。中國光伏行業幾經曲折,目前已經形成了成熟且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可同步參與國際競爭並在產業化方面取得領先優勢的新興產業之一。1、從產業規模看,2007年起國內光伏各環節產業規模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 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到底有多強?
    這一天,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中國經濟周刊》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經濟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論壇的主題正是「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超過400位來自政商學界的重量級嘉賓共聚一堂,探討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之道。方位走向遠方,先要看清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到底有多強呢?
  • 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歷史邏輯、現實意義與路徑探索
    對於中國而言,促進位造業與服務深度融合既是發展環境變化的客觀要求,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動變革,對於破解當前製造業發展矛盾,促進服務業的轉型發展與優化升級,提高我國製造業、服務業國際分工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借鑑發達國家經驗,立足當前國情世情,新時期中國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要圍繞要素結構提升、用戶價值提升、製造效能提升和拓展服務提升4個重要目標探索實現路徑。
  • 光伏產業有望成為高質量發展樣板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我國光伏市場仍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達到了11.5GW,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產業規模還在持續增長。」10月22日,2020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金壇長蕩湖峰會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辦。
  • 政策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光伏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
    光伏作為新能源發展的主力軍,更是前景可觀。放眼「十四五」,光伏發電的經濟性與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光伏行業告別補貼,進入平價時代,需求全球共振、裝機規模再攀新高的大拐點或將到來。  我國光伏市場在過去幾年實現了高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光伏電網裝機累計達204.3吉瓦,連續五年居全球首位。全國光伏發電量全年達到224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26.3%。
  • 2018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1)全球光伏產業呈現爆發性增長  太陽能屬於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具有儲量大、永久性、清潔無汙染、可再生、就地可取等特點,因此成為目前人類所知可利用的最佳能源選擇。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三位科學家研製成功單晶矽電池以來,光伏電池技術經過不斷改進與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術。
  • 日本核危機或成就A股四大光伏股票投資良機
    根據最新消息,日本強震後的核電站洩露事件給全球核電行業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其他替代能源卻意外迎來了加速發展的契機.對光伏發電向來謹慎的中國,準備將規劃目標提高一倍以上。中國能源規劃(海通證券)  太陽能產業在過去的十年裡增長了40倍。人們清楚地意識到日漸減少的化石能源不僅無法滿足人類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同時帶來了全球變暖的惡劣後果,並且其世界範圍內的供需不平衡已經影響到了國家安全和日常生活。
  • 十年回首,中國光伏已成全球第一
    德國之後,西班牙等光照條件好的國家相繼頒布鼓勵政策,歐洲光伏市場被點燃。 2004年,全球光伏產業迎來全面爆發元年,中國光伏企業也步入高光時刻。 在歐洲市場的刺激下,尚德的組件出口金額在2004年翻了10倍,公司利潤接近2000萬美元。2005年12月,完成了私有化的尚德成為中國大陸首家登錄紐交所的民營企業。
  • 光伏建築為能源深度綠色轉型提供現實路徑
    光伏建築一體化研究院(簡稱「BIPV研究院」)成立於2017年,以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為核心主導思想,定位於標準制定及政策研究、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推廣、人才培養及合作交流的綜合性平臺機構,系統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理論、路徑和實踐參考。
  • 中國光伏產業十年發展歷程回顧
    在這十年裡,「光伏」正在逐漸變得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光伏產業已經快速成長為世界工業之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中國的光伏產業也已經連續多年雄居世界第一位。  十年,在工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但正是在這十年裡,中國的光伏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並一步步地走向了世界的頂峰。
  • 這一光伏產業全球論壇秀洲開幕
    2009年,鈣鈦礦材料首次應用於光伏發電。與晶矽材料相比,鈣鈦礦材料作為一種人工合成的晶體材料,其材料配方能不斷調整、迭代,從而能不斷提高材料性能,降低製造成本。2019年9月,首屆全球鈣鈦礦光伏技術與產業化論壇在江蘇蘇州成功舉辦,引爆全球高效發電技術革命。近一年來,鈣鈦礦技術發展不斷加快,眾多高端科研機構和知名企業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於鈣鈦礦光伏技術創新與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