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惲《詠薔薇詩》賞析: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2021-01-08 榆木齋

柳惲《詠薔薇詩》賞析: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枯木

《詠薔薇》

【南朝】(梁)柳惲

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春閨不能靜,開匣理明妃。

曲池浮採採,斜岸列依依。

或聞好音度,時見銜泥歸。

且對清觴湛,其餘任是非。

薔薇是薔薇科薔薇部分植物的統稱,同屬著名品種有月季、玫瑰,被合稱為「薔薇三姐妹」,其中習慣把花朵直徑大、單生的品種稱為玫瑰或月季,小朵叢生的稱為薔薇。

薔薇是原產我國的著名傳統名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最早關於薔薇三姐妹記載在先秦文獻中有多處,比如《詩經·渭陽》曰:「何以贈之?瓊瑰玉佩。」,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尸佼所著的《尸子》有:「楚人賣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櫝,薰以桂椒,綴以玫瑰。」,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有「其石則赤玉玫瑰。」,不過,現在大都認為「玫瑰」指的是美玉寶珠(顏師古:珠之尤精者曰玫瑰),也有人認為漢代上林苑已經栽培薔薇玫瑰之類花卉。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在南北朝時期薔薇已經廣為栽培,《太平寰宇記》載:「梁元帝竹林堂中,多種薔薇。」,南北朝梁朝栽種薔薇風氣隆盛,當時不少著名詩人多有薔薇詩詞傳世,比如謝朓、王褒、劉緩、蕭綱、蕭繹、柳惲等,我們選取柳惲的《詠薔薇》詩略做點評。

柳惲(465年—517年),字文暢,河東解州(今山西運城)人,南朝(梁)著名詩人、音樂家、棋手,南齊司空柳世隆之子。梁天監元年(502午)蕭衍建立梁朝,柳惲為侍中,與僕射,著名史學家沈約等共同定新律。以後在朝中,歷任散騎常侍、左民尚書,持節、都督、仁武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又「徵為秘書監、領左軍將軍」;曾兩次出任吳興太守。「為政清靜,人吏懷之。」,梁天監十六年(517年)卒,贈侍中,中護軍。

柳惲文武全才,《南史·柳惲傳》記載,柳惲神射,「嘗與琅邪王瞻博射,嫌其皮闊,乃摘梅帖烏珠之上,發必命中,觀者驚駭。」。善弈棋,「梁武帝好奕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惲為第二焉。」。另外,柳惲還精醫術,通曉醫學精妙之道。還擅長佔卜,著有《卜杖龜經》,可惜他的著述均己散佚。

柳惲在梁朝以多才多藝著稱天下,梁武帝評價:"吾聞君子不可求備,至如柳惲,可謂具美。分其才藝,足了十人。"。並且柳惲是齊梁時期頗有成就的詩人之一,幼時以擅長賦詩聞名,晚年在吳興任官也作許多詩篇。代表作有五言律詩《江南曲》、《搗衣詩》、《從武帝登景陽樓》、《獨不見》等。其中不少詩詞中的名句被後世多作為經典引用。

這首五言宮體詩《詠薔薇》,是柳惲的又一名作,也是較早描述薔薇的優美詩詞,風格清新自然,詞語明快婉麗,氣度恬淡閒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優美的詩詞。

「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葳蕤」: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在自家院庭院中栽植幾株薔薇,枝葉繁茂,團花錦簇,非常美麗。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薔薇花即便沒有微風吹拂,也無須搖動,就有清香撲鼻,沁人心脾,花瓣遍地飄落,落英繽紛,如此美景讓人心醉。

「春閨不能靜,開匣理明妃。」,「春閨」指女子的閨房,亦指閨中女子,這裡指閨中女子。「明妃」即漢元帝時期宮女王嬙王昭君,因不肯賄賂畫工,結果沒有得到寵幸,後來遠嫁匈奴,和親故事原為流傳,成為四大美女之一。晉代避晉文帝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又稱之為明妃。然而這裡明妃並非指王昭君,而是用「明妃」代指女子梳妝打扮的胭脂之類的化妝品。該句大意為:貴重的女子看到美麗的薔薇花,不由得心生嚮往,於是打開梳妝盒整理打扮起來。

「曲池浮採採,斜岸列依依。」,這句描寫庭院景色,曲折迴繞的水池裡,浮萍片片,水中的蕩漾,水池邊柳樹依依,隨風搖曳。其中的「採採」和「依依」分別形容浮萍和垂柳的樣貌。

「或聞好音度,時見銜泥歸。」,樹上有鳥兒在鳴叫,歌喉婉轉,空中的燕子呢喃,在雲中穿梭,時而銜來春泥壘窩,一派優美的春日風光。

「且對清觴湛,其餘任是非。」,看到如此美景,自然樂得享受,至於其他事,任他是是非非,暫且斟滿清酒,品花賞景,樂得逍遙自在。

柳惲這首《詠薔薇》詩,採用白描手法,刻畫細膩,從薔薇花的優美花姿,到薔薇花的清香怡人,以及落英繽紛的優美畫面,然後展開,轉到屋內,美人閒不住,精心裝扮,不辜負這美景,進一步描寫了小院的春日風光,柳樹依依,浮萍點點,樹葉裡黃鸝鳴叫,天空中燕子在穿梭,寥寥幾筆,繪出了一派優美的春天畫卷,有花、有樹、有鳥、有美人,錯落有致,各有情趣,面對如此美景入此良辰,一切雜事都會拋擲腦後,自然會飲酒品茗,吟詩作賦,盡情享受這大自然的饋贈。

《詠薔薇》風格清新,樸素自然,一掃宮體詩慣有的追求辭藻靡麗風格,也沒有輕豔的格調,反而是格調穩健大氣,氣度恬淡閒適,毫不雕飾,含蓄雋永,回味無窮,尤其是「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句,堪稱千古以來詠嘆薔薇花的最佳名句,值得品評傳誦。

2019/4/25榆木齋

相關焦點

  • 「今日作家」葛永薈/ 風中的花語(散文)
    風中的花語文/葛永薈風中薔薇花 水粉 葛永薈江南早春二月的微風就像是少女柔弱純情的手,輕輕地,淡淡的,有些羞澀,有些潮溼,有些微涼,微微顫抖。又是宿雨初收,滿街風清氣潤。「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忽然想起王架的這句詩來。在我早年的想像之中,無論是在文學作品裡還是在美術作品的畫幅上,野薔薇就是那種風情萬種的花朵,可是,當我第一眼看見那些柔弱的花時,卻讓我驚異於一直還停留在想像中的薔薇花竟是這樣的普通而纖弱。
  • 薔薇花的眼睛:孟郊的3首薔薇詩,以儒、釋、道的思想相望一生
    然而,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三首薔薇詩,竟然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道、釋三家思想。從這三首詩裡,我們也可以窺見出孟郊的心情,在儒道釋三教的浸染中,所產生的變化。而薔薇花,它們目睹了所有的一切。1.道教神物:仙機織鳳凰【和薔薇花歌】孟郊仙機札札織鳳凰,花開七十有二行。天霞落地攢紅光,風枝嫋嫋時一颺,飛散葩馥繞空王。忽驚錦浪洗新色,又似宮娃逞妝飾。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賞析】花落了雖又重開,燕子離去了還會回來,然而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是換不回來的,表現了暮春時節的景象和詩人的感受。詩049桑茶坑道中【宋】楊萬裡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 「當代詩人詠夏天」宋玉秋 卷
    夏季是一個多彩的時節,也是一個溢滿詩情的時節,既有「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司馬光)的熱烈,也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的明豔;既有「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範成大)的生動,也有「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的鮮活;既有「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白居易)的悠然,也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的靜謐,甚至還有「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 滿架薔薇一院香。六月,在詩詞裡邂逅最美的薔薇花!
    「買笑花」從此成了薔薇的別稱。六月,讓我們一起,在詩詞裡邂逅最美的薔薇花吧!《春殘》李清照春殘何事苦思鄉,病裡梳頭恨最長。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種薔薇》李之世薔薇豔豔燦朝霞,引蔓抽莖的的花。此地無冬常似夏,故教紅萼管春華。
  •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一日一花一詩:並蒂蓮文:枯木《詠同心芙蓉詩》【即便是詩詞愛好者,熟悉杜公瞻的人也不多,可是他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貢獻卻很大。《說文解字》云:「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而並蒂蓮則是荷花中的變異品種,一莖產生兩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莖上連在一起,因而俗稱並頭蓮、合歡蓮、瑞蓮等,為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機率僅約十萬分之一。「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 桃花源詩刊第19期同題詩(詠牡丹)
    第19期同題 詠《牡丹》本期出題老師:花漫九州七律 詠聊齋牡丹仙子文/鍾靈毓秀賞牡丹文/雲淡風輕豔冠群芳第一香,風情萬種蝶蜂狂。人間絕色嗔天后,焦骨靈姿動洛陽。魏紫姚黃真富貴,清顏雪蕊更堂皇。七律 詠牡丹文/淡雅幽蘭羅裙曼舞茜紗紈,翠黛苞絨倚玉欄。舞動仙姿驚墨客,搖來紫萼喚青鸞。貴妃醉酒花間寐,天子題詩月下歡。
  • 詠物詩句_描寫詠物的50首古詩
    卜算子·詠梅 - 宋代·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落花 - 唐代·李商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 「詩詞鑑賞」十一首詠雲的詩詞,看雲捲雲舒,靜看流年!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自古以來雲就是文人墨客吟的對象,歌詠雲的文賦不勝枚舉,多有精粹之作。或是"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的物是人非,或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情有獨鍾,或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滿懷豪情,雲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輕盈飄逸的美感,更啟迪我們去思考去追尋雲的精神品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心中有塵,自有雲卷,心境坦然,自有雲舒。
  • 狗尾草,隨風搖!
    古往今來,狗尾草是鄉間最普遍也最卑賤的一種野草,農人從春天到整個夏天乃至秋天,一直都在努力拔鋤它,可總也除不盡,它總是那麼笑模笑樣、茁壯茂盛地生長,抽出肥大壯碩的花穗,在風裡自在地招搖。狗尾草是它的俗名,也有的地方叫狗尾巴草、谷莠子、毛姑姑、毛毛草,它的大名兒叫做「莠」,一年生禾本科植物。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落花》(唐·李商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那些淺紫色,明黃色的菊花,曾經綻放在陶淵明的籬笆旁,羅含的宅院中,色與香至今仍被吹捧,它們不害怕深秋的露水,卻畏懼每天的殘陽,多希望永遠留在人們的鸚鵡杯中,常駐富貴人家的宴席上。有夢想的人就如同這菊一樣,能力極強,英雄渴望用武之地,最害怕被雪藏。這首詩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施展抱負的高遠理想。
  • 風動衰荷寂寞香,斷煙殘月共蒼蒼丨聽一曲雨打殘荷的風雅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落紅無處,寒寂的河畔,月落烏啼,那麼遙遠又那麼清晰。雁歸,霜降,花落到碎,似葉枯,似殘荷,怕歲月老去,怕落花殘碎。欲眼望不穿,寒聲寂,隨蒼茫生飛,那時的人,那時的香,那時的碎,那時的嫵媚,等到良人歸,幾度黃昏東去,獨念落花魂。
  • 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賞析
    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唐代】元稹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譯文寒露來臨,驚訝發現時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見菊花次第變黃。千家萬戶前,風兒好像掃著落葉,晴空萬裡上,大雁好像隨著太陽南飛。
  • 描寫月亮的詩句 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2、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4、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6、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謝榛、崔銑重陽時節登高詩賞析〔附〕當代文人詠龍山及畫龍山作品
    通過賞析他的詩,我們可以領略「山水安陽、文化安陽、歷史安陽」在一位旅安詩人眼中的魅力。遠眺九龍山九龍山碑亭九龍山廟九龍山,西晉左思《魏都賦》中稱之為「龍山」,山頂曾有北齊高僧稠禪所建雲門寺,唐代稱為光嚴寺,時日既久,隳之無存,後來因有「九龍聖母」於此生九龍的民間傳說,遂稱「九龍山」,並立廟於此,即九龍山廟。
  • 傳統花木詩畫品【81】——淡然相對玉簪香 | 不分晚妝梳洗罷,摘來髻上抵瑤簪.
    當百卉之搖落,聳孤秀於清商。故得列君階除,遠彼塵坌。蓮花出水而不染,水仙凌波而盈盈,脫塵去俗,理固當然。而玉簪生於塵埃之中,卻娟秀雅致,獨具清新,不作扭捏之態,不以豔色誘人,的確不同它花。它玉作筋骨,冰為精魂,素心未展,含情待人。誠如元代劉因所詠:玉簪花於夜間開放,與秋月相映,只覺淡然晚妝,洗盡鉛華。「披拂西風如有待,徘徊涼月更多情。」(孫鐸)別有一種含蓄雋永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