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作品究竟有沒有深度?為什麼說法非常極端,你又是怎樣認為的
動漫作品如今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與此同時也會出現很多問題,那就是許多人針對於動漫的劇情所做出的討論,其中就有動漫作品有沒有深度這個問題是最容易被大家討論的,就我個人的查閱來看,發現這裡面有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那就是有人的言論是認為動漫其實是有深度的,但也有的人則認為動漫是沒有深度的,並且表示,如果說你認為動漫有深度,那就是讀書讀少了。整體來說,大家都是出於一概而論的狀態,個人認為要了解動漫有沒有深度,首先要知道動漫是什麼?
動漫是內容的載體
動漫是內容的載體,這一點來說,無論是書籍,電影,電視劇等等都是一樣的,作者所要反映的內容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每一種表現形式都會有優勢和缺點,所以我們無法說究竟哪一方更好,只能是說,你更青睞於哪一種,因此,動漫既然是一種內容的載體,那麼理論上,動漫自然是可以有深度的,動漫一樣可以拍攝成猶如梵谷,莫奈一樣的抽象派,印象派之類的藝術作品。利用動漫的形式,你甚至可以拍攝成一部科普類,科教類的作品都是可以的,所以說,無論是怎樣的形式,全看創作者的定位究竟是什麼,書籍一樣可以變成毫無營養的作品。
動漫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我們了解了動漫是一種內容的載體後,接下來就看看動漫的主要作品,很簡單,那就是娛樂。事實上從古至今,許多中藝術表現形式也都是建立在娛樂的基礎上的,例如古典文學名著,許多文學名著在當時就是娛樂的,包括戲劇,戲曲等等,是時間的沉澱讓這些表現形式,或者是作品成為了經典。因此對於「娛樂」二字,我個人是認為沒有什麼問題的,至於究竟怎樣的作品是經典,不是你我來定義的,而是時間來定義的,動漫作品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娛樂為主,這也是毫無爭議的事實,答案很簡單,人們需要消遣,需要放鬆,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作品來滿足大家。
娛樂作品又會不會出現有深度的內容呢?
答案是一定的,只不過表現有不同而已,質量有高低而已,這其中不得不涉及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好看」,因為動漫是娛樂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謂的「大眾傳播」,因此這類作品永遠是要以「大眾」為基礎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文青,或者是學者,或者是假文青,因此需要在「娛樂和深度」方面做出一個良好的平衡,要有深度的前提,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主要功能是什麼,例如《進擊的巨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沒有深度呢?自然是要有的,但會不會因為考慮娛樂性呢?自然更是要有的,所以這不是在上課,而是在娛樂的同時,可以讓你去思考一些東西。
或許在有的人看來,把《進擊的巨人》歸類到有深度的作品還是太過於牽強了,事實也的確是如此,再例如《魔法少女小圓》也是一樣的,我們也可以通過過去的許多文學著作,書籍等等去找到這些作品的靈感來源,但我們依然能把這些作品歸類到有營養的範疇,讓人們在喜歡的同時去發現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不是強制性的,而是觀眾自己喜歡並且願意去發現的,這就是娛樂作品最大的功能。而這些娛樂作品也正是因為建立在大眾的基礎上蓬勃發展,才會使得有人願意去利用這種表現形式來刻畫更有深度的內容。
所以,在動漫發展的道路上,我們能夠看到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今敏的《未麻的部屋》,《紅辣椒》,大友克洋的《老人》,《阿基拉》這樣帶有思想性和深度的作品出現,這些作品從動漫這個大家庭來說,確實是屬於小眾,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動漫的發展,所以說才會出現這樣優秀的作品,才能使得動漫作品百花齊放,因此在討論動漫究竟有沒有深度的時候,我們不能去全盤否定,更不能以單一的形式來判斷動漫能不能出現優秀的作品,而是要整體來看,並且首先要了解動漫的本質作品究竟是什麼才可以。
人類的發展,事實上一直都是建立在先輩的基礎上的,無論是科學還是文學,再或者是藝術都是一樣的,並且每當一種表現形式出現了變化,也意味著表現形式的複雜化,即使是娛樂性的作品,為了滿足今天觀眾的需求,也要不斷地打磨,我們多讀書是為了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把讀書當作是炫耀的資本,許多動漫作品自然是建立在許多經典著作,甚至是宗教的基礎上,但我們也要知道的是,我們有了動漫這樣的技術,這本質上也是一種進步,建立在先輩基礎上應運而生的動漫作品,究竟有沒有深度,能不能流傳下去更不是我們今天的人隨意下定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