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恆星,大小只有太陽的10%,但它的行星,卻是木星的10倍!

2020-10-18 博科園

中央蘭開夏大學的最新天文學研究表明:圍繞小恆星形成巨型行星的速度,可能比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正如現在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研究那樣,安東尼·默瑟博士和迪米特裡斯·斯塔馬特洛斯博士新行星形成的研究,挑戰了我們對行星形成的理解。紅矮星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類型,它們是小恆星,大小是太陽的10%到50%。

儘管紅矮星的質量很小,但人們發現紅矮星擁有比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大10倍的巨型行星。這些大行星的形成機制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恆星周圍的巨型行星,如我們的太陽,被認為是由塵埃顆粒逐漸積聚成越來越大的天體而形成。然而,與太陽相比,紅矮星很小,周圍似乎沒有足夠的物質來形成如此大的行星。研究小組使用英國分布式高級計算研究(DIRAC)超級計算設備,模擬紅矮星周圍的原行星盤的演化。

原行星盤是在所有新生恆星周圍發現的緻密氣體和塵埃旋轉結構。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這些年輕的圓盤足夠大,它們就可以碎裂,即碎裂成碎片,形成氣態巨型行星。這一理論預測,巨型行星的形成發生在幾千年內,從天體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時間尺度非常快。行星可能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尺度內圍繞小恆星形成,這一事實令人難以置信地興奮。研究表明,行星的形成特別「強勁」:其他行星甚至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在小恆星周圍形成。

因此行星的多樣性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多,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行星在形成時非常熱,其核心溫度達到數千度。這樣的熱行星在還很年輕的時候,就相對容易觀察到。它們沒有內在的能量來源,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變得越來越微弱,直接觀察它們的機會窗口很小。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仍然可以通過它們對主星的影響來間接地觀察到它們。到目前為止,在小紅矮星周圍已經發現了許多這樣的行星。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中央蘭開夏大學耶利米·霍羅克斯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斯塔馬特洛斯博士說:這是我們第一次不僅能夠在計算機模擬中看到行星的形成,而且能夠非常詳細地確定它們的初始性質。發現這些行星屬於『快速而猛烈』的類型,它們形成得很快,而且它們的溫度出人意料地高,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未來對非常年輕紅矮星周圍行星的觀測,將能檢驗這一新理論的預測。

博科園|研究/來自:中央蘭開夏大學

參考期刊《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DOI: 10.1051/0004-6361/20193695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木星大小的恆星發生爆炸,威力是太陽上的10倍!
    10倍的恆星耀斑從一顆幾乎和木星一樣大的超冷恆星中爆炸出來。L矮星位於250光年之外,名為ULAS J224940.13-011236.9,只有我們太陽半徑的十分之一,幾乎和太陽系中的木星一樣大。在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領導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周圍恆星的光學觀測,發現了色球層中發生的大規模恆星爆炸之前,大多數望遠鏡都無法觀測到它的亮度。
  • 天文學家提議最大行星上限:10倍木星質量
    不過,現在是時候可以清晰界定了——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行星質量的上限,可以限定在木星質量的4~10倍。這意味著:從理論上說,宇宙最大行星——氣態巨行星(類木行星)的最大質量上限是10倍於木星質量。我們知道,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一顆行星,質量1.8986×1027 kg,相當於317個地球質量,或者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但只有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 「巨嬰」行星已有10倍木星大,還在長
    木星是我們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最近科學家觀察到離地球僅330光年處一顆行星的體積是木星的10倍大,而且分析顯示它還是嬰兒期的行星,體積還在增大。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通過克卜勒(Kepler)望遠鏡發現了這顆名為2MASS 1155–7919 b暗淡的行星。它在距離一顆年輕的恆星很遠的軌道上繞行。那顆恆星的年齡只有大約500萬年,相比之下,太陽已有46億年的歷史。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太陽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地球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是太陽,直徑約為139.2萬公裡。但是還浩瀚的宇宙中,太陽也是只能算一個中等大小的恆星。比太陽大的恆星數不勝數,例如大犬座VY,雖然大犬座VY的大小很有爭議,但是現在普遍認為它的體積為太陽的30億倍,太陽在它真的太渺小,就像把一滴水扔到大海裡差不多!但是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比大犬座VY還要大的恆星,那就是位於盾牌座的一顆紅色特超巨星-盾牌座UY,它已經超越大犬座VY,成為了目前最大的恆星。
  • 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太陽系的第二恆星嗎?
    太陽中的73.5%為氫(質量佔比),24.9%為氦,其他元素的含量很少。另一方面,木星是太陽系中質量第二大的天體,而且這顆行星很特殊。木星的成分不但與太陽相近,幾乎都是由氫和氦組成,而且木星本身也在向外發出熱量。據估計,在木星表面下方約7萬公裡的核心區域,溫度高達3.5萬度。
  • 木星為啥是失敗的恆星?因為太陽太霸道了,那未來它會成為恆星嗎
    木星常被天文學家們稱為「失敗的恆星」,就是因為它沒有成為像太陽那樣有核聚變燃燒的星體。那麼木星有可能被引燃成為一顆恆星嗎?理論上當然有可能,而且技術上也很容易,因為只要給它增加質量就行了!然而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也可以說在可預見的未來,木星永遠不會成為一顆恆星。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體積是我們所在的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從這兩方面來說,在太陽系中,木星是當之無愧的「行星之王」。不過行星其實是宇宙中的一種常見星球,銀河系中這種星體也非常多,天文學家這認為銀河系中有了1000~4000億顆恆星,但是行星的數量恐怕還要多上幾倍,在如此龐大的基數面前,比木星大的行星當然是存在的。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不過行星其實是宇宙中的一種常見星球,銀河系中這種星體也非常多,天文學家這認為銀河系中有了1000~4000億顆恆星,但是行星的數量恐怕還要多上幾倍,在如此龐大的基數面前,比木星大的行星當然是存在的。在這個行星系統中還有克卜勒-88c,它的質量幾乎和木星一樣,而克卜勒88b的質量和天王星質量差不多,相當於10多個地球的質量。相比於地球來說,它的這倆「兄弟」也是很大的啦。克卜勒88d比木星的質量還大3倍,那它就是最大的行星,堪稱「行星之王」了吧?實際上不是的,可以說它還差得遠!
  • 行星的上限設定為木星質量的4至10倍,行星將被新定義?
    很少有天文學術語比「行星」一詞更具分裂性。儘管冥王星在2006年的降職長期以來一直是持續不斷的科學辯論的焦點,但還有其他更大的世界處於危險之中。確實,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想,在不再被視為行星之前,行星有多大。在最近將行星的上限設定為木星質量的4至10倍。更大的物體根本不是行星,而是褐矮星,所謂的「失敗之星」。
  • 地球第九大行星或是黑洞:10倍於地球質量但只有保齡球大小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關於太陽系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的問題,它圍繞太陽的軌道遠遠超過海王星和冥王星。2016年,邁克·布朗(Mike Brown,他將冥王星降級)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他們提出了太陽系外圍存在一顆行星,這讓科學界感到震驚。據美國媒體10月3日報導,奇怪的事情正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發生。
  • 銀河系最大的恆星,體積相當於太陽的18億倍
    在諾大的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佔到了99.8%, 其體積是木星的1000倍,而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可想而知太陽的體積有多大,甚至可以容納
  • 嚴格來說,木星不能稱為真正的行星,更不是恆星?
    在太陽系行星的家族中,木星可謂是鶴立雞群了,它的體積和質量分別達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
  • 木星能成為恆星嗎?
    要是太陽系也有兩顆恆星,那該多有趣啊!假定要把太陽系內部的某個星體升級為恆星,誰最合適呢?當然是木星了。八大行星之中,木星最大。在太陽系的整體質量中,太陽佔據了99.86%的份額;在剩下的0.14%之中,木星獨佔一半以上,達到了0.1%。也就是說,其他所有大行星加起來也沒有木星大。如果地球放到木星旁邊,就可以看出來地球的渺小和木星的巨大。
  • 它被稱為「超級木星」,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自從四百年前望遠鏡發明以來,天文學家就對天然氣巨人木星非常著迷。在它不斷旋轉的雲朵,眾多的衛星和巨型的紅色斑點之間,這顆星球上有許多引人入勝的事物。但是也許有關木星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徵是它的大小。
  • 恆星都比行星大嗎?《自然》:小恆星比大行星小7倍的奇異星系
    從體型來看,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爭氣的就是木星了,它的半徑是太陽的十分之一。如果把太陽比作籃球那麼大,木星就像個桌球,地球則像顆小米粒。放眼整個宇宙,大多數星系跟太陽系差不多,恆星的質量一般都比行星大,才能約束周圍的行星,共同構成一個星系。木星的質量雖大,卻也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宇宙中會不會有一些行星的體積比恆星還要大呢?
  • 已知最大的行星,個頭比最小恆星大了300倍,卻還得圍繞恆星運行
    恆星和行星都是宇宙中的常見天體,不過通常恆星的質量都比行星大得多,因此有著較強的引力,所以在一個有恆星和行星的系統中,通常都是行星圍繞恆星轉的,比如在我們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恆星,它自己就集合了整個太陽系99.86%的可見物質,因此是太陽系中的絕對統治者,所有的星體都在圍繞太陽運行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它的半徑僅有木星的84%,這讓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第一次發現它的時候,曾經一度以為自己測算出錯了。 不過,雖然大小趕不上木星,但是EBLM J0555-57Ab大的質量卻是木星的85倍,這就導致它小小的體格擁有巨大的能量,如果人類生活在EBLM J0555-57Ab之上,那麼,人類感受到的引力,大約是地球的300倍左右,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 木星成分和太陽相似,太陽死亡後其質量將增加,想變恆星不容易
    木星常被稱為「失敗的恆星」,雖然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但它的質量比其他七大行星都大得多,它自己就相當於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的2.5倍,實在是行星中的龐然大物。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則是地球的1300倍,它的元素組成和太陽很相似,都是以氫元素為主,約佔75%左右,氦元素可佔10%,如果它的質量再不斷增大的話,那麼它是有成為恆星的可能的。
  • 地球是死去的恆星嗎?太陽未來是不是也會變成行星?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因為前陣子看到某神發表了一段言論,大意是太陽將在一段時間後死去,木星將頂替太陽的位置,而且太陽系裡的行星都會有這樣的輪迴。儘管這不具備一點科學性,但他們認為恆星和行星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事實上會是怎樣嗎?
  • 木星比銀河系中某些恆星大,那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成恆星呢?
    很明顯,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木星,木星像一大勺冰淇淋,平均半徑為69,911公裡。那麼為什麼木星是行星而不是恆星?簡短的答案很簡單:木星的質量不足以將氫融合成氦。EBLM J0555-57Ab大約是木星質量的85倍,接近恆星的質量——如果它再低一點,它也不能融合氫。但是,如果我們的太陽系不同,木星會點燃成一顆恆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