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九大行星或是黑洞:10倍於地球質量但只有保齡球大小

2020-12-03 資本精英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關於太陽系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的問題,它圍繞太陽的軌道遠遠超過海王星和冥王星。2016年,邁克·布朗(Mike Brown,他將冥王星降級)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他們提出了太陽系外圍存在一顆行星,這讓科學界感到震驚。

據美國媒體10月3日報導,奇怪的事情正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發生。柯伊伯帶(Kuiper Belt)中的許多大型巖石天體,主要是小行星和彗星,正沿著一條與太陽系大部分軌道垂直的奇怪軌道高速運行。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的理論物理學家雅各布·舒爾茨(Jakub Scholtz)告訴《大眾力學》(Popular Mechanics):「很可能有什麼東西使它們保持在這些軌道上。」可能是黑洞。

一項全新的理論表明,它可能根本就不是一顆行星。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它可能是一個古老的原始黑洞---它很小,「可以放在你的手掌裡。」來自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傑姆斯·恩溫(James Unwin)告訴《大眾機械》雜誌:「原始黑洞通常形成於宇宙早期,因為它們通常是由於物質在原始分布中的密度過大而形成的。」傑姆斯·恩溫和朔爾茨(Scholtz)共同撰寫了這項研究。

據《天文學》(Astronomy)雜誌報導,「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瞥見了三種類型的黑洞:恆星質量的黑洞、中等質量的黑洞和超大質量的黑洞,比如M87星系中心的黑洞。許多質量極小的原始黑洞被認為在大爆炸後不久就蒸發了。」

儘管還沒有直接的觀測結果,但太陽系邊緣存在某種物質的證據是令人信服的。除了柯伊伯帶天體令人困惑的軌道轉移外,科學家們還在研究一種叫做「微引力透鏡」(microlensing)的現象,以幫助解釋他們的理論。

天文學家有時會將望遠鏡對準大的星團,比如銀河系的中央。從這些恆星前面經過的物體會扭曲我們對它們的看法,導致它們閃光。肖爾茨說:「如果(經過的物體)質量足夠大,距離其中一顆恆星足夠近,它實際上會使光線彎曲,並輕微改變恆星的亮度。」

其他從恆星前面經過的物體,如棕矮星和白矮星,也會引起亮度的短暫變化,因此科學家必須分析閃光的持續時間,以確定罪魁禍首。這「相當於那些質量很大的物體」,肖爾茨說,比如說,一個原始黑洞。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說法,如果這個由普通物質構成的神秘行星確實存在,天文學家們認為,要在300至1000個天文單位之間的距離上繞太陽公轉,需要1萬至2萬個地球年的時間;它的質量也可能是地球的5到15倍,大約是海王星的大小。

然而,如果這個神秘的物體是一個原始的黑洞,它會小得多。姆斯·恩溫和朔爾茨提出,這個五倍於地球質量的原始黑洞的半徑大約為5釐米,大約是一個橘子的大小。一個10倍於地球質量的原始黑洞大概有一個保齡球那麼大。

如果科學家們是對的,那麼發現這麼大的原始黑洞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儘管如此,該研究小組仍致力於挖掘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的最新數據。他們希望能夠發現由暗物質和暗反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潛在伽馬射線爆發,這種相互作用圍繞著假設的原始黑洞。

但這一切對地球意味著什麼呢

朔爾茨說,「簡而言之,放鬆。它不會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威脅生命。」「在這個距離上,黑洞的引力作用就像行星一樣,」「它對地球的影響為零。」相反,它可以幫助解決生命中一些最大的謎團。原始黑洞見證了宇宙中一些最神秘粒子的誕生。朔爾茨說,例如,理論計算表明,原始黑洞可能是在宇宙溫度剛好適合對希格斯玻色子物理敏感的時候產生的,傑姆斯·恩溫說,「我們不理解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聯繫,而一個小黑洞是思考這些事情的絕佳場所。」如果他們假設的黑洞的確存在,而且是我們可以探測的,它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傑姆斯·恩溫開玩笑說,「我們有很多有問題的核廢料,那是一個傾倒它們的好地方。」

最終,他們認為,他們只是提出一種假設,「說它是一顆行星,並把它當作行星來尋找,你是在限制你用來實際搜索這個東西的工具。」

相關焦點

  • 如果第九行星是個保齡球大小的黑洞會怎麼樣?
    請注意,一個10倍地球質量的原始黑洞大小和一個保齡球差不多。這張截圖來自一篇論文,其中有一個直徑大約4英寸的黑色圓面,據計算,這等於一個5倍地球質量的黑洞的大小。研究人員說,10倍地球質量的黑洞有保齡球那麼大。
  • 體積像保齡球,質量卻如10個地球,第九大行星或是這種類型的黑洞
    所以,黑洞的確是一種十分可怕的天體,如果真有這樣的天體來到我們地球附近,那無疑將是可怕的毀滅性災難。然而,近日美國有兩位天文學家表示,還未被發現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黑洞,它的質量相當於10個地球,然而體積只有保齡球大小,但是它的引力卻和10個地球相等。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人類所生活的地球,不過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顆,圍繞著太陽作運轉的活動。曾經的人類可能對於宇宙太空一無所知,甚至用神話故事來詮釋人類之外的世界。不過隨著人類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知道了地球之外的並不是神話,而是運轉著的無數星體。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是個保齡球大的東西,然而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是天文學家們通過柯伊伯帶中部分星體的引力攝動現象發現還有一個質量大約相當於地球10倍左右的星體沒有被我們發現,這個極為可能存在的還未被發現的星體,一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潛在的「第九大行星」,又被叫做「行星x」。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可能是個小黑洞,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
    每個星系中央除了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黑洞。黑洞的定義是由重力塌縮後形成的星體,具有質量、自轉和事件視界。按質量大小,可分為超大質量黑洞、中介質量黑洞、恆星黑洞和微型黑洞。而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學界一直議論紛紛的「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微型黑洞。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的行星定義重新修訂後,冥王星(1930年發現)從太陽系行星降級為矮行星,為此引發了學界長期兩極爭論。其實在當初冥王星發現後,科學家就發現它和其他的行星有點不同。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恆星)運行的天體,它們有足夠大的質量使自身因為重力而成為圓球體,並且能清除鄰近的小天體。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大行星,所以冥王星就降級成為了矮行星,同時,太陽系就只有八大行星的存在了。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爭論,冥王星之外是否存在難以捉摸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
  •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科學界出現兩種假說,第九行星或是一個黑洞
    首先是來自達勒姆大學的研究人員雅各布·舒爾茨和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詹姆斯·昂溫,他們提出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原初黑洞的假說,並將假說發表在了《物理評論快報》上。原初黑洞也是科學家提出的一種黑洞模型,一般的黑洞是通過恆星坍塌形成的,而原初黑洞則是在宇宙大爆炸早期由於物質出現超高密度形成的。
  • 太陽系第九行星是黑洞?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後,太陽系現在只剩下八大行星,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內應該存在第九顆行星。有的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外圍有一顆是地球五倍大的行星,有的則猜測它是一個只有蘋果大的,但是質量有地球10倍的原生黑洞。
  • 太陽系內有一個「橙子」大小的黑洞?科學家:可能是「9號行星」
    可是科學家發現,即便開除了冥王星的「球籍」,在海王星之外還有一個未知引力源,它質量巨大,從未現身……最近,兩位物理學家提出一個新觀點:我們應該檢查一下太陽系中是否存在一個古老的的黑洞,雖然這個黑洞小到只有一個橙子大小,但它的質量已經頂得上行星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個黑洞可能就是未知引力的來源,它就是所謂的「9號行星」。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解釋就是有一顆質量非常大的天體影響著它們,而我們在進行軌道計算的時候,並沒有將這顆可能存在的巨大天體質量考慮其中,所以才出現了太陽系邊緣天體運行軌道異常的情況。由此科學家猜測,太陽系邊緣有可能存在著一顆行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0倍左右,距離太陽450億至1500億公裡,繞太陽運行一周需要2萬年的時間。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黑洞周圍或有成千上萬顆「黑洞行星」,質量可達地球的3000倍
    其中圍繞在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的物質吸積盤會因吞噬物質發出電磁輻射,可以被科學家檢測到。過去科學家認為,超大質量黑洞強大的引力會導致黑洞周圍有如死亡區域。比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周圍3200光年內,強大的輻射會將任何類地行星的大氣剝得一乾二淨(哈佛科學家認為這範圍誇大,應該只有100光年左右)。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
    第九大行星之謎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曾經的第九行星冥王星被剔除出行星行列。這是因為在2005年,天文學家發現鬩神星(小行星序號:136199 Eris)質量比冥王星質量高出27%。這意味著,如果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的話,那麼鬩神星就應該是第十大行星,這樣下去在海王星外圍有很多這樣的小天體都可以被稱為行星。
  • 「第九行星」是什麼?有3種科學猜想
    太陽系有4顆巖石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在這4顆內行星之外,有一條小行星帶,再往外有2顆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和2顆冰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再往外是第二條小行星帶(柯伊伯帶)。「第九行星」——10倍地球質量的巨行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太陽系中有一個黑洞?擾動太陽系的神秘行星X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6顆天體雖然以不同速率運轉,但其運行軌道卻擁有相同的傾角,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而自然條件下碰巧出現這一情況的機率只有1/14000(0.007%)。
  • 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科學家新的猜測有可能實現嗎?
    我們現在雖然還沒有觀測到「P9」,但是有人通過計算機模擬推測了它的參數:距離太陽200至800個天文單位,質量是地球的5—10倍,繞太陽一圈的3萬年。以上這些是對太陽系邊緣外圍可能存在第九行星過去的猜測結論,認為它是一顆質量遠大於地球的超級行星,如果是巖質行星,那就是一顆超級地球。
  • 或存在一顆迷你黑洞,只有一個柚子大小!
    科學家卻發現,宇宙中或許存在一顆迷你黑洞,只有一個柚子的大小,這是真的嗎?太陽系或存在「第九大行星」雖然如今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的行星。但某些體積較小的行星是非常難探測的。
  • 隱藏於太陽系最外圍的神秘「第九行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天文學界正式將原「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劃為矮行星,這也就意味著,冥王星將不再作為太陽系的行星。自此,學界公認並且能被準確觀測的,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八大行星」。
  • 1毫米大小黑洞來到地球毀滅過程會是怎樣的?
    黑洞質量雖然都集中在奇點上,但由於奇點是沒有大小的,科學的描述為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曲率無限高,溫度無限高。不管黑洞質量多大,奇點都是無限小的。史瓦西半徑是與質量成正比的。根據公式計算,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為2952米,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8.8毫米,這個半徑約1毫米的黑洞質量也就是地球約九分之一。地球質量為5.965×10^24kg,火星質量為6.4219×10^23kg,火星質量約為地球的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