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放圖,單獨看到這兩位女性,你會想到什麼?我以為她們是外國明星,美麗優雅。
再看大圖,拿著「鋼絲球」,參加頒獎典禮,沒想到她們是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Doudna(珍妮弗·杜德納)。
圖片是領科學突破獎,獎金300萬美元(約2000萬人民幣)
今年10月7日,她們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人民幣),其實她們研發的CRSIPR編輯技術,幾乎被公認會獲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和獲獎者不確定而已。如今懸念揭曉,這是第一次,有且僅有兩個女科學家獲得該獎,並且獲獎的技術,只有不到10年的歷史。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對於這個獎項不多談,只想談談這兩個科學家,尤其是杜德納,集美貌才華於一身,並且家庭幸福,琴瑟和鳴,兒子還很帥氣(17歲,喜歡數學),她是怎麼做到這麼人生贏家?
開心的家人
杜德納很幸運,在她六年級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本書《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作者:詹姆斯·沃森,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本書點燃了她對科學的興趣。與其說是因為一本書,不如說是因為她的家庭教育,保護了她的好奇心。
小時候的杜德納
杜德納的父親是密西根大學的英語文學博士,母親是擁有教育學碩士學位的家庭主婦,因為父親到夏威夷大學任教,他們舉家搬到夏威夷,而母親在社區大學教書的同時,又取得了亞洲歷史碩士學位(厲害呀)。杜德納曾說,家裡擺滿了各種通俗科學書籍,她從小喜歡數學和解謎,而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還會討論稀奇古怪的想法。
父親送的那本書引起了杜德納的興趣,等到杜德納在希洛中學(公立學校)就讀時,聆聽了一場講座,看著癌症研究中心的女教授,向學生們解釋為什麼細胞會變成癌細胞,她簡直迷的不行!
課堂上的杜德納
雖然她並沒有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但是女教授解釋的很生動,充滿智慧的魅力,而杜德納迫切地想知道:生命從何而來,而我們又為何在這裡?於是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那樣的科學家。」
有時候人們會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女生學不好數學,女生學不好科學,面對否定的訊息,如果接受了負面評價,就真的會放棄繼續,結果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刻板印象。《終身成長》裡寫道,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當你不幸被貼上否定標籤時,會害怕自己正如標籤所說。
講解基因剪刀模型
好在杜德納並不如此,她更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面對一個高中輔導員的否定:「女孩做不來科學研究」,她選擇了反擊:「等著瞧吧,我做給你看。」這個輔導員顯然不了解她,就武斷地下結論,給予否定,讓杜德納很不服氣,她要用事實說話,而不是臆測。
在同學們忙著玩耍、戀愛的時候,杜德納選擇學習,儘管她很美貌,但不同的成長背景和愛好,讓她「像個怪胎」,她學會更堅強、承受更多壓力,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成長。高中畢業後的暑假,她也沒有去外面大玩特玩,而是去了夏威夷大學一座著名細菌學家的實驗室。
年輕時的照片
等到杜德納正式學習生物化學,她才深切體會到學術道路的艱苦,她也不禁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據說在大二時,她曾要把專業換成法語,而法語老師顯然對她有了解,勸了她一句,還是專心搞科研吧!
杜德納並不總是充滿自信的,她也會懷疑自己:「我真的有能力成為一名生物化學家和成功的科學家嗎?」尤其是當她來到哈佛醫學院讀研究生時,周圍都是非常優秀的人,她不太自信(比如雙非在清北)。
年輕時的照片
有一天下午,她的導師Jack Szostak(也是諾貝爾獎得主)走向她,問她對一項實驗的看法。或許對於導師這是件小事,但對於杜德納卻是難以忘懷的突破性時刻:一個功成名就的大科學家,問一個小小研究生的意見。杜德納意識到,自己的意見受到重視,「或許我應該信任自己。」
獲得諾貝爾獎的風光無疑是人生的高光時刻,但這背後的艱辛只有自己能夠體會。打開杜德納在伯克利大學的介紹頁,1991-1994年她在科羅拉多大學做博士後,1994年是耶魯大學助理/副教授,1999年成為耶魯大學教授,2002年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職至今。2011年,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在一場學術會議後開始跨洋合作,由此CRISPR橫空出世。
兩位科學家的生活照
曾經看到一道填空題: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______。對於杜德納來說,「我熱愛科學,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做什麼研究,晚上上床最後一件事還是想這個。」對於這樣的女科學家,人們不免好奇她的感情生活,事實上,她和老公也是在實驗室相識的!她在做博士後期間,和老公在一個項目上合作,兩人興趣相投,相愛相伴。
杜德納的丈夫
有人問杜德納,對於女性有什麼建議。她說,大膽的投入,如同自己是主人一樣,不要躊躇,然後明智的選擇伴侶,不論是孩子、職業還是生活方式,擁有支持自己的伴侶,有助於女性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杜德納的先生也是「學霸」,是耶魯大學的分子生物和化學系博士,在加州大學拿到博士後獎金,現在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學教授,所以他們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還是同事,在一棟大樓上班的那種!夫妻一起出席頒獎典禮的舊照,乍一看以為是明星走紅毯。
夫妻出席領獎合照
杜德納是在睡夢中被《自然》雜誌的記者打電話叫醒,報告獲獎喜訊的,「我在夏威夷的一個小鎮長大,再給我1億年,我也無法想像自己能獲獎。」杜德納既震驚又快樂,在這之後想必同她的夥伴沙爾龐捷一樣,到辦公桌前撰寫下一步研究計劃……
兩位科學家的合照
科學家的性別對科學而言無足輕重,人們不應基於性別帶來的優勢或劣勢來進行判斷,可是偏見是現實存在的,很多困難也是現實存在的,比如那個職場女性無數次被問到的問題:「你要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此次諾貝爾化學獎的頒發,對於那些願意投身科學的女性或許是一種鼓勵,「當女性投身科學研究時,也能發揮影響力」(沙爾龐捷)。對於更大範圍的女性,或許是思考:我真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我做出了人生的正確選擇嗎?我真的能做好自己決定去做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