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適合做科學家。」對不起,剛剛拿了諾貝爾化學獎

2020-10-20 成長的阿Q

開頭先放圖,單獨看到這兩位女性,你會想到什麼?我以為她們是外國明星,美麗優雅。

再看大圖,拿著「鋼絲球」,參加頒獎典禮,沒想到她們是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Doudna(珍妮弗·杜德納)。

圖片是領科學突破獎,獎金300萬美元(約2000萬人民幣)

今年10月7日,她們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人民幣),其實她們研發的CRSIPR編輯技術,幾乎被公認會獲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和獲獎者不確定而已。如今懸念揭曉,這是第一次,有且僅有兩個女科學家獲得該獎,並且獲獎的技術,只有不到10年的歷史。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對於這個獎項不多談,只想談談這兩個科學家,尤其是杜德納,集美貌才華於一身,並且家庭幸福,琴瑟和鳴,兒子還很帥氣(17歲,喜歡數學),她是怎麼做到這麼人生贏家?

開心的家人

01 一本書和一場講座:「一定要成為那樣的科學家」

杜德納很幸運,在她六年級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本書《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作者:詹姆斯·沃森,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本書點燃了她對科學的興趣。與其說是因為一本書,不如說是因為她的家庭教育,保護了她的好奇心。

小時候的杜德納

杜德納的父親是密西根大學的英語文學博士,母親是擁有教育學碩士學位的家庭主婦,因為父親到夏威夷大學任教,他們舉家搬到夏威夷,而母親在社區大學教書的同時,又取得了亞洲歷史碩士學位(厲害呀)。杜德納曾說,家裡擺滿了各種通俗科學書籍,她從小喜歡數學和解謎,而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還會討論稀奇古怪的想法。

父親送的那本書引起了杜德納的興趣,等到杜德納在希洛中學(公立學校)就讀時,聆聽了一場講座,看著癌症研究中心的女教授,向學生們解釋為什麼細胞會變成癌細胞,她簡直迷的不行

課堂上的杜德納

雖然她並沒有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但是女教授解釋的很生動,充滿智慧的魅力,而杜德納迫切地想知道:生命從何而來,而我們又為何在這裡?於是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那樣的科學家。」

02 女生不適合做科學家VS回去專心搞科研吧

有時候人們會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女生學不好數學,女生學不好科學,面對否定的訊息,如果接受了負面評價,就真的會放棄繼續,結果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刻板印象。《終身成長》裡寫道,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當你不幸被貼上否定標籤時,會害怕自己正如標籤所說。

講解基因剪刀模型

好在杜德納並不如此,她更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面對一個高中輔導員的否定:「女孩做不來科學研究」,她選擇了反擊:「等著瞧吧,我做給你看。」這個輔導員顯然不了解她,就武斷地下結論,給予否定,讓杜德納很不服氣,她要用事實說話,而不是臆測。

在同學們忙著玩耍、戀愛的時候,杜德納選擇學習,儘管她很美貌,但不同的成長背景和愛好,讓她「像個怪胎」,她學會更堅強、承受更多壓力,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成長。高中畢業後的暑假,她也沒有去外面大玩特玩,而是去了夏威夷大學一座著名細菌學家的實驗室

年輕時的照片

等到杜德納正式學習生物化學,她才深切體會到學術道路的艱苦,她也不禁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據說在大二時,她曾要把專業換成法語,而法語老師顯然對她有了解,勸了她一句,還是專心搞科研吧!

03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熱愛

杜德納並不總是充滿自信的,她也會懷疑自己:「我真的有能力成為一名生物化學家和成功的科學家嗎?」尤其是當她來到哈佛醫學院讀研究生時,周圍都是非常優秀的人,她不太自信(比如雙非在清北)。

年輕時的照片

有一天下午,她的導師Jack Szostak(也是諾貝爾獎得主)走向她,問她對一項實驗的看法。或許對於導師這是件小事,但對於杜德納卻是難以忘懷的突破性時刻:一個功成名就的大科學家,問一個小小研究生的意見。杜德納意識到,自己的意見受到重視,「或許我應該信任自己。」

獲得諾貝爾獎的風光無疑是人生的高光時刻,但這背後的艱辛只有自己能夠體會。打開杜德納在伯克利大學的介紹頁,1991-1994年她在科羅拉多大學做博士後,1994年是耶魯大學助理/副教授,1999年成為耶魯大學教授,2002年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職至今。2011年,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在一場學術會議後開始跨洋合作,由此CRISPR橫空出世。

兩位科學家的生活照

曾經看到一道填空題: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______。對於杜德納來說,「我熱愛科學,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做什麼研究,晚上上床最後一件事還是想這個。」對於這樣的女科學家,人們不免好奇她的感情生活,事實上,她和老公也是在實驗室相識的!她在做博士後期間,和老公在一個項目上合作,兩人興趣相投,相愛相伴。

杜德納的丈夫

04女性成長何去何從:坦率面對挑戰

有人問杜德納,對於女性有什麼建議。她說,大膽的投入,如同自己是主人一樣,不要躊躇,然後明智的選擇伴侶,不論是孩子、職業還是生活方式,擁有支持自己的伴侶,有助於女性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杜德納的先生也是「學霸」,是耶魯大學的分子生物和化學系博士,在加州大學拿到博士後獎金,現在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學教授,所以他們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還是同事,在一棟大樓上班的那種!夫妻一起出席頒獎典禮的舊照,乍一看以為是明星走紅毯。

夫妻出席領獎合照

杜德納是在睡夢中被《自然》雜誌的記者打電話叫醒,報告獲獎喜訊的,「我在夏威夷的一個小鎮長大,再給我1億年,我也無法想像自己能獲獎。」杜德納既震驚又快樂,在這之後想必同她的夥伴沙爾龐捷一樣,到辦公桌前撰寫下一步研究計劃……

兩位科學家的合照

科學家的性別對科學而言無足輕重,人們不應基於性別帶來的優勢或劣勢來進行判斷,可是偏見是現實存在的,很多困難也是現實存在的,比如那個職場女性無數次被問到的問題:「你要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此次諾貝爾化學獎的頒發,對於那些願意投身科學的女性或許是一種鼓勵,「當女性投身科學研究時,也能發揮影響力」(沙爾龐捷)。對於更大範圍的女性,或許是思考:我真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我做出了人生的正確選擇嗎?我真的能做好自己決定去做的事情嗎?

相關焦點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從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了109次,擁有178位獲獎者。諾貝爾化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
  • 諾貝爾化學獎女科學家
    中新網10月7日電(劉丹憶)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國和日本3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2018年——美國科學家Frances H.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國和日本3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轉載)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化學獎揭曉。Doudna是第6位和7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Emmanuelle Charpentier, 1968年出生於法國朱維西。1995年從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目前任職於德國馬普病原體科學研究所。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剛剛,2018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女性科學家再獲諾獎
    科技日報記者 房琳琳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左右,從瑞典皇家科學院傳來消息,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女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爾德 ,和來自美國的科學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實驗室的格雷戈裡·溫特,以表彰他們有效利用生物進化的力量在能源和製藥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阿諾爾德將分得900
  • 2019諾貝爾化學獎: 二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歷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從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了109次,擁有178位獲獎者。諾貝爾化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阿諾德是第五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此前獲獎的女性包括居裡夫人母女,以及在1964年得獎的英國科學家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和2009年得獎的以色列科學家約納特(Ada Yonath)。喬治·史密斯現年77歲,美國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學教授。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奇和擁有美國、土耳其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表他們發現了細胞修復自身DNA的機制,為創新癌症治療手段提供了廣闊前景。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詹妮弗·杜德娜(左)和艾曼紐·夏龐蒂埃(右)在昨天的推送中,我們獨家採訪了沃爾夫基金會主席、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Dan Shechtman),對基因編輯為何能拿獎做出了詳細解讀。兩位新晉諾獎女科學家在今年2月就獲得了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沃爾夫化學獎,而因疫情錯過給兩位優秀科學家親手頒獎的丹·謝赫特曼主席獨家透露正在為明年的盛大頒獎禮做籌備。
  • 美日科學家榮獲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10日宣布,三名科學家因發現塑膠材料可以製成半導體的功能而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三人將分享91.5萬美元的獎金。  美國科學家艾倫·黑格、艾倫·馬克迪爾米德以及日本科學家白川秀城等三名科學家因發現塑膠材料的導電性功能而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 唯一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自稱「只是把實驗室搞砸」
    原創:湯波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作者:湯波編輯:Yuki昨天,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能榮獲一次諾貝爾獎,可謂是科學家科研生涯的巔峰時刻。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
  • 2名基因編輯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2019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201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按照諾貝爾的遺囑,化學獎頒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在整個評選過程中,獲獎人不受國籍、膚色以及宗教信仰限制,評選的第一標準即成就的大小。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得主是日本的田中耕一,是一位既沒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也不從事學術研究的醫用測試儀器研發的普通職員,因與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於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應該也是最令人意外的諾貝爾獎了。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 唯一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自稱「只是把實驗室搞砸的傢伙」
    今天,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能榮獲一次諾貝爾獎,可謂是科學家科研生涯的巔峰時刻。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科學家遺憾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也有一些幸運的科學家卻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當然後者屬於「鳳毛麟角」。
  • 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然而,這一學科卻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過化學獎。通過梳理過去100多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名單,可以發現,除了化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生物學科研究獲獎的次數超過20次,物理學科研究獲獎的次數也高達20次,甚至農學方面的研究也獲得了一次化學獎。2007年-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情況如下: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以表彰他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2018年: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密蘇裡大學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及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實驗室格雷戈裡·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獲得2018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 「肽類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