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15:0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慶麗 市委報導組 陳遷
28歲的時候,你在做些什麼?是為了工作或學業奔忙,還是已為人父母,擔起了家庭責任?
再過3個月,建德市蓮花鎮齊平村人陳世豪,即將迎來自己的28周歲生日。出生於1990年的他,不僅已經從事鐵皮石斛種植6年多時間,管理著300多畝鐵皮石斛基地,成為全市有名的「農三代」,而且還著手研發起相關的深加工產品,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將這份「家族事業」朝著三產融合的方向不斷推進。
春節期間,走進齊平村中,只見一片碧綠的人工湖邊,佇立著一幢以透明玻璃房為主體的建築。門前綠草青青,間或有假山和鮮花點綴,周邊則是一個個整齊排列、種滿鐵皮石斛的連棟大棚;不遠處,「九仙石斛園」五個黃色大字,鑲嵌於紅底的大型顯示牌上,格外引人注目。
「一開始只是給家裡幫忙,後來要成立合作社,我媽問我敢不敢當負責人,我說有什麼不敢的,當就當!」直到現在,說起自己回鄉創業的經歷,陳世豪的語氣中仍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而他在看來,支撐這份闖勁的,除了鄉村振興的號召、年輕人的鬥志與幹勁外,還有來自從外公到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今年72歲的外公,曾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鎮上有名的養雞大戶,杭州市勞動模範。近年來,隨著建德全市畜禽養殖業的轉型,老人在主動退養後,又在兩年前開始「二次創業」,先後到江西、福建等地辦廠,經常在三省之間奔波往返。
母親許建茹,今年53歲,起先「女承父業」,辦起養雞場,2006年在全市帶頭種植鐵皮石斛,先後獲得杭州勞動模範、建德市勞動模範等稱號。2013年,九仙鐵皮石斛基地獲得由全國婦聯、科技部和農業部共同授予的「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稱號。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20多年耳濡目染中,陳世豪對這句話感同身受。
兒時幫父母養雞,終日早出晚歸,在雞糞的臭味與飼料的粉塵中度過。後來,家裡轉型種植鐵皮石斛,又曾遭逢大雪壓垮大棚,損失慘重,飽嘗農業「看天吃飯」的艱辛。但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一家人都不曾放棄,而是迎難而上,努力拼搏,這才創造出了當下的美好生活。
如今,接過父輩擔子的他,一方面鑽研鐵皮石斛的種植技術,與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以及貴州茅臺集團等知名企業合作,開發有機肥,從事深加工,誓要將鐵皮石斛「吃幹榨盡」;另一方面則是緊跟政策,大膽創新,從創辦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家庭農場起步,到如今積極推進三產融合,逐步增加農家樂、垂釣、水果摘採等休閒旅遊項目,2017年接待遊客達3萬多人次。
今年春節前幾日,在由陳世豪推動創建的鐵皮石斛觀光園裡,一場盛大的年會順利舉行。從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遊客的笑臉中,他看到了人們的認可,也堅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