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輩人大多數相信一句俗話,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怎麼個靠法呢?在家要孝順父母,相互照顧;在外要信任朋友,互幫互助。那時網際網路交際不流行,交際互動多靠電聊或面對面溝通,洽談事情也多靠戶外活動或千裡迢迢相會。
對於交際,我還是更喜歡有荷爾蒙發散的面談接觸,更容易做到信任、交心,從而成為知己。只不過,過往的交際方式放到現在網際網路高度佔用我們時間的年代,卻是鞭長莫及的。
現在大多人都沉迷於一個有一個的社交軟體,以及一款又一款更新功能和外貌的電子產品,這就導致許多年輕人又一個共同的社交問題:「為什麼我在職場上交不到朋友?」
鴻鵠會的學員中有人問道:「我工作7年,交不到1個朋友,都是萍水相逢之交。是我方式不對,還是職場交際本就如此?」
從職場中擴展並培養自己的人脈圈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那麼今天,我想從用戶運營的角度來談談,如何擴展並維護我們的職場人脈圈?
誰都知道,「互幫互助」是朋友關係維繫的前提,互幫互助包含「金錢、力氣、精神」,你至少要備著一個。
而職場是利益為主的戰場,不論是合作、同事、人情或人脈擴展,都一定是用價值來作為交易的。你本身有什麼價值,決定了你能擴展到什麼樣的人脈;你的價值多大、保質期有多長,則決定了人脈圈的質量與寬度。
人脈本身,是一種可交換價值的體現。在這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潛規則本質:
一是,人脈的意義不在於群體之中你認識了誰,而是你吸引了誰,
二是,人脈的證明不是你主動與多少人打交道,而是多少人願意主動與你打交道。
為什麼我說,人脈擴展要有用戶運營思維?這是因為,所有的項目運營背後都有一套較為全面的用戶分析邏輯,項目與用戶之間的關係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用戶喜歡什麼、欠缺什麼、什麼時候需要,解決用戶問題的方式和能力,就是一個項目存在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就是你擴展人脈中需要體現的東西。
我見過不少企業,做完了90後的生意,現在又想做00後的生意。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失敗的企業,更多是因為他們只用第一人稱代入的方式思考00後喜歡什麼,比如說唱、追小鮮肉、玩電競、追網劇等等。
但實際上,00後可能跟他們年輕時一樣,內心真正想要的是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奮鬥、對這個世界有嚮往等等。
項目價值與用戶畫像不匹配,又怎能求得用戶留存呢?所以我常說,在擴展職場人脈的時候,應該結合對象的習慣改變自己的社交方法,而不是自我代入改變他的習慣。
職場擴展人脈也是如此!比如說,我一個老頭子喜歡世界盃這麼多年,如果公司裡有年輕小夥子想巴結我,那肯定不能請我去看NBA全明星賽吧?
展現個人價值,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人情商的體現。有人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是情商高,但實際上,情商高的人不論見到誰,都只會說最正常的人話。
每個項目經理在做項目投放時,都會按部就班地先找不同投放渠道並進行分析,目的只為把引流效果和投放數據價值最大化。
職場尋找人脈、擴充人脈也是同樣道理。在更為貼合你三觀與發展的圈子中找到適合的人,才能把他慢慢變成你的生死之交。打比方說,你想擴展領導層資源,就不能天天下班了跟畢業生去團建吃飯混KTV;喜歡藝術,就不能去酒肉party裡找人閒聊打發時間。
精準引流人脈有兩個方法:
一是,分析不同人脈圈的人群以及利與弊。
拿酒吧來說。街頭小巷的酒吧以唱歌跳舞為主,裡頭絕大多數人群可能都是紈絝子弟;但江畔河岸的酒吧,清淨放鬆,還能洽談生意。相比之下,後者的環境氛圍更有可能促進有效人脈發展。
二是,如果有機會,多參加小而精的私密聚會,而不是大而廣的社交party。
世上所有事物都一樣,求精不求量,以稀為貴。有效的職場人脈是能確保在有需要時可兩肋插刀的人,而不是你看著一群熟悉的面孔吃瓜看戲看你倒地。
一開始就從精準之地引流來的人脈,後續能幫你節省很多維護人脈的精力,而且留存率也會大大提升。你每一次所選的人脈池,將決定你未來人脈圈的寬度、高度與堅硬度。
我講一個案例。有學員問我:「校長,為什麼職場同事不能發展成朋友?我該不該跟相處得好的同事談心?」
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同事與朋友有區別,在你決定把一個同事當成朋友來看待之前,首先你要判斷,你與他的關係到底是「交際」還是「交往」?交際的範疇很大,可以理解為一個人脈池,辦公室就是一個很大的人脈池。而交往是一個培養信任感和親暱感的過程,是過濾之後剩下來的。
那些下班後還可以、並願意與你談天說地、聊想法、再逐漸聊人生和聊心事的同事,發展成朋友的概率比較大。如果你在工作配合、日常相處和團建互動中能看得清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甚至在離職之後還能繼續聯繫,那麼他自然是你的精準人脈,留下他自是有所幫助的。
為什麼總有人被騙進傳銷?為什麼哲學百教和宗教這麼多年還能影響深遠?這是因為其『本質精神』在發揮力量。
『本質精神』放到職場人脈上,相當於你身上所散發的精神力量和能量氣場。這決定了你是否能把千辛萬苦擴展回來的人脈留存並穩定下來;也正好是別人判斷你是否能成為他們不斷挖取核心價值的標準之一。
維護職場人脈需要很全面的用戶運營邏輯和方法。
在運營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對方事業的起起落落,人性中的不完美,脾性中的不和諧甚至是陰暗面,但絕對不要根據一個人的地位高低來決定Ta是否應該是你的頂級人脈,一定要根據Ta和你的關係好壞和Ta對你的幫助多少來決定。
從餐桌酒杯的舉杯之交,到周末約喝咖啡的知心之交,需要走非常長的一段路。你時刻要做的事是,分析對方的喜好,並讓自己的付出更加投其所好。當然,這不意味著你要為了用戶留存而改變自己的本質或是降低自己的底線,你只是要換一種對方更喜歡的方法而已。
在網際網路便攜社交滲透的年代,我想提醒你的是,雖然網際網路線上社交方式很多也方便,但不要以此作為最主要的人脈維護方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天天捧著手機在社交軟體上與人聊天溝通的。運營人脈並保持良好交流,把用戶運營思維用到你的人脈維護上,說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與他們共同進步,融入同一個圈子才是最主要的。
不要把線上社交完完全全地替代線下社交,線上的用戶體驗感永遠不會像線下的社交那麼的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最有力量的行為如擁抱、讚賞或肯定的眼神,都不是線上行為可以代替的。老朋友之間該見面還是要見面,該手寫的書信還是要手寫。
記住:保持一種獨特的線下社交方式,也會讓別人記住這麼特別的你。
對了,忘了說,如果你想到了退休年紀還有那麼幾個可以深交喝茶、聊子女成長的朋友,那麼,請一直保持誠心誠意的方式維護你的人脈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