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通道熱電偶溫度測量系統,精度為0.25℃電路圖

2020-12-07 電子發燒友

3通道熱電偶溫度測量系統,精度為0.25℃電路圖

ADI 發表於 2013-11-14 11:17:37

  電路功能與優勢

  圖1中的電路在功能上可提供高精度、多通道的熱電偶測量解決方案。精確的熱電偶測量要求採用精密元件組成信號鏈,該信號鏈應當能夠放大微弱的熱電偶電壓、降低噪聲、校正非線性度並提供精確的基準結補償(通常稱為冷結補償)。本電路可解決熱電偶溫度測量的全部這些難題,並具有±0.25°C以上的精度。

  圖1中的電路顯示將3個K型熱電偶連接至AD7793 精密24位 Σ-Δ型模數轉換器(ADC),以測量熱電偶電壓。由於熱電偶是一種差分器件而不是絕對式溫度測量器件,必須知道基準結溫才能獲得精確的絕對溫度讀數。這一過程被稱為基準結補償,通常稱為冷結補償。本電路中ADT7320 精密16位數字溫度傳感器用於冷結基準測量,並提供所需的精度。

  對於需要在熱電偶提供的寬溫度範圍內進行高性價比的精確溫度測量而言,這類應用非常受歡迎。

  

  圖1. 多通道熱電偶測量系統(原理示意圖:未顯示所有連接和去耦)

  電路描述

  圖1中的電路專為使用 ADT7320同時測量3個K型熱電偶而設計,該器件是一款±0.25°C精度、16位數字SPI溫度傳感器。

  熱電偶電壓測量

  採用熱電偶連接器和濾波器作為熱電偶與AD7793 ADC之間的接口。每個連接器(J1、J2和J3)都直接與一組差分ADC輸入相連。AD7793輸入端的濾波器可在信號到達ADC的AIN (+)和AIN(−)輸入端之前降低任何熱電偶引腳上疊加的噪聲。AD7793集成片內多路復用器、緩衝器和儀表放大器,可放大來自熱電偶測量結點的小電壓信號。

  冷結測量

  ADT7320精密16位數字溫度傳感器用於測量基準結(冷結) 溫度,其精度在−20°C至+105°C溫度範圍內可達±0.25°C。 ADT7320完全經過工廠校準,用戶無需自行校準。它內置一個帶隙溫度基準源、一個溫度傳感器和一個16位Σ-Δ型 ADC, 用來測量溫度並進行數字轉換, 解析度為 0.0078°C。

  AD7793和ADT7320均利用系統演示平臺 (EVAL-SDP-CB1Z)由SPI接口控制。此外,這兩個器件也可由微控制器控制。

  

  圖2. EVAL-CN0172-SDPZ電路評估板

  圖2顯示帶有3個K型熱電偶連接器的EVAL-CN0172-SDPZ 電路評估板,AD7793 ADC, 和ADT7320溫度傳感器安裝在獨立柔性印刷電路板(PCB)的兩塊銅觸點之間,用於基準溫度測量。

  圖3是安裝在獨立柔性PCB上ADT7320 的側視圖,該器件插在熱電偶連接器的兩個銅觸點之間。圖3中的柔性PCB更薄更靈活,比小型FR4類PCB更具優勢。它允許將ADT7320巧妙地安裝在熱電偶連接器的銅觸點之間,以儘量降低基準結和ADT7320之間的溫度梯度。

  

  圖3. 安裝在柔性PCB上ADT7320的側視圖

  小而薄的柔性PCB還能使ADT7320快速響應基準結的溫度變化。 圖4顯示ADT7320的典型熱響應時間。

  

  圖4.ADT7320典型熱響應時間

  本解決方案較為靈活,允許使用其它類型的熱電偶,如J型或T型。本電路筆記中,選擇K型是考慮到其更受歡迎。實際選用的熱電偶具有裸露尖端。測量結位於探頭壁(probe wall)之外,暴露在目標介質中。

  採用裸露尖端的優勢在於,它能提供最佳的熱傳導率、具有最快的響應時間,並且成本低、重量輕。不足之處是容易受到機械損壞和腐蝕的影響。因此,不適合用於惡劣環境。但在需要快速響應時間的場合下,裸露尖端是最佳選擇。若在工業環境中使用裸露尖端,則可能需對信號鏈進行電氣隔離。可使用數字隔離器達到這一目的 (見www.analog.com/icoupler)。

  不同於傳統的熱敏電阻或電阻式溫度檢測器(RTD), ADT7320是一款完全即插即用型解決方案,無需在電路板裝配後進行多點校準,也不會因校準係數或線性化程序而消耗處理器或內存資源。它在3.3 V電源下工作時的典型功耗僅為700μW,避免了會降低傳統電阻式傳感器解決方案精度的自發熱問題。

  精密溫度測量指南

  下列指南可確保ADT7320精確地測量基準結溫度。

  電源: 如果ADT7320 從開關電源供電,可能產生50 kHz以上的噪聲,從而影響溫度精度。為了防止此缺陷,應在電源和VDD. 之間使用RC濾波器。所用元件值應仔細考慮,確保電源噪聲峰值小於1 mV

  去耦: ADT7320必須在儘可能靠近 VDD 的地方安裝去耦電容,以確保溫度測量的精度。推薦使用諸如0.1μF高頻陶瓷類型的去耦電容。此外,還應使用一個低頻去耦電容與高頻陶瓷電容並聯,如10μF 至 50 μF 鉭電容。

  最大熱傳導: 塑料封裝和背面的裸露焊盤(GND)是基準結至ADT7320的主要熱傳導路徑。由於銅觸點與ADC輸入相連,本應用中無法連接背面的焊盤,因為這樣做會影響 ADC輸入的偏置。

  精密電壓測量指南

  下列指南可確保AD7793精確地測量熱電偶測量結電壓。

  去耦:AD7793必須在儘可能靠近AVDD 和 DVDD 的地方安裝去耦電容,以確保電壓測量的精度。應將0.1 μF陶瓷電容與 10 μF鉭電容並聯,將AVDD去耦到GND。此外,應將0.1 μF 陶瓷電容與10 μF鉭電容並聯,將DVDD去耦到GND。 更多有關接地、布局和去耦技巧的討論,請參考Tutorial MT-031 和 Tutorial MT-101

  濾波:AD7793的差分輸入用於消除熱電偶線路上的大部分共模噪聲。例如,將組成差分低通濾波器的R1、R2和C3放置在AD7793的前端,可消除熱電偶引腳上可能存在的疊加噪聲。C1和C2電容提供額外的共模濾波。由於輸入ADC 的AIN(+)和AIN(−)均為模擬差分輸入,因此,模擬調製器中的多數電壓均為共模電壓。AD7793的出色共模抑制(100 dB最小值)進一步消除了這些輸入信號中的共模噪聲。

  本方案解決的其它難題

  下文總結了本解決方案是如何解決前文提到的其它熱電偶相關難題。

  熱電偶電壓放大:熱電偶輸出電壓隨溫度的變化幅度只有每度幾μV。本例中所用的常見K型熱電偶變化幅度為41μV/°C。這種微弱的信號在ADC轉換前需要較高的增益級。 AD7793內部可編程增益放大器(PGA)能夠提供的最大增益為128。本解決方案中的增益為16,允許AD7793通過內部基準電壓源運行內部滿量程校準功能。

  熱電偶的非線性校正:AD7793在寬溫度範圍(–40°C至 +105°C)內具有出色的線性度,不需要用戶校正或校準。為了確定實際熱電偶溫度,必須使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所提供的公式將參考溫度測量值轉換成等效熱電電壓。此電壓與AD7793測量的熱電偶電壓相加,然後再次使用NIST公式將兩者之和再轉換回熱電偶溫度。另一種方法涉及查找表的使用。然而,若要獲得同樣的精度,查找表的大小可能有較大不同,這就需要主機控制器為其分配額外的存儲資源。所有處理均通過EVAL-SDP-CB1Z以軟體方式完成。EVAL-SDP-CB1Z以軟體方式完成。

  欲查看完整原理圖和EVAL-CN0172-SDPZ的布局,請參見 CN-0172設計支持包:www.analog.com/CN0172-DesignSupport.

  常見變化

  對於精度要求較低的應用,可用 AD7792 16位Σ-Δ 型ADC 替代 AD7793 24位Σ-Δ 型ADC對於基準溫度測量,可用 ±0.5°C精度的 ADT7310 數字溫度傳感器替代±0.25°C精度的 ADT7320. AD7792和ADT7310均集成SPI接口。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具有0.5°C精度的隔離式4通道熱電偶/RTD溫度測量系統
    它支持所有類型的熱電偶(帶冷結補償),以及電阻高達4 kΩ的任意類型RTD(電阻溫度檢測器,雙線式、三線式或四線式連接配置)。RTD激勵電流可針對最佳噪聲和線性度性能編程。RTD測量精度達到0.1°C(典型值),K類熱電偶測量精度達0.05°C(典型值),這是因為將16位數字溫度傳感器ADT7310用於冷結補償。
  • 集成放大器冷結補償的熱電偶溫度測量系統
    集成冷結補償的K型熱電偶測量系統(原理示意圖:未顯示所有連接)電路描述熱電偶是一種廣泛用於溫度測量的簡單元件。它由兩種異質金屬的連接結組成。這些金屬在一端相連,形成測量結,也稱為熱結。熱電偶的另一端連接到與測量電子裝置相連的金屬線。這種連接形成了第二個結——基準結,也稱為冷結。為了得出測量結的溫度(TMJ),用戶必須知道熱電偶所產生的差分電壓。
  • 利用熱電偶和ADC實現高精度溫度測量
    熱電偶廣泛用於各種溫度檢測。熱電偶設計的最新進展,以及新標準和算法的出現,大大擴展了工作溫度範圍和精度。目前,溫度檢測可以在-270°C至+1750°C寬範圍內達到±0.1°C的精度。為充分發揮新型熱電偶能力,需要高解析度熱電偶溫度測量系統。能夠分辨極小電壓的低噪聲、24位、Σ-Δ模/數轉換器(ADC)非常適合這項任務。
  • 基於Cortex-M3的微控制器熱電偶測量系統
    DAC為12位單調式,但其輸出精度通常在3 LSB左右。此外,雙極性電晶體引入了線性誤差。為提高DAC輸出的精度並消除失調和增益端點誤差,ADC0會測量反饋電壓,從而反映負載電阻(RLOAD)兩端的電壓。根據此ADC0讀數,DAC輸出將通過原始碼糾正。這樣就針對4 mA至20 mA的輸出提供了±0.5°C的精度。
  • ADI實驗室電路:集成冷結補償的K型熱電偶測量系統
    AD8495熱電偶放大器為測量K型熱電偶溫度提供了一種簡單的低成本解決方案,且包含冷結補償功能。AD8495中的固定增益儀表放大器可放大熱電偶的小電壓,以提供5 mV/°C輸出。該放大器具有高共模抑制性能,能夠抑制熱電偶的長引線可能會拾取的共模噪聲。如需額外保護,該放大器的高阻抗輸入端允許輕鬆添加額外的濾波措施。
  • 通過熱電偶和調製電路實現寬量程溫度檢測
    通常來講,為了保證在完整的溫度範圍內的測量準確性,我們需要同時對溫度傳感器和信號調理電路進行精確的調整與配置。本文將對基於熱電偶的溫度測量器件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其精度的關鍵因素,並提出準確、經濟的技術方案以保證熱電偶的測溫效果。
  • 熱電偶應用中冷結點補償的應用實例
    另外,熱電偶的魯棒性、可靠性和快速響應時間使其成為各種工作環境下的首選。當然,熱電偶在溫度測量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線性特性較差。除此之外,RTD和溫度傳感器IC可以提供更高的靈敏度和精度,可以很理想地用於精確測量系統。熱電偶信號電平很低,常常需要放大或高解析度數據轉換器進行處理。如果排除上述問題,熱電偶的低價位、易使用、寬溫度範圍可以使其得到廣泛使用。
  • 如何測量熱電偶
    溫度可以通過不同方法進行測量,測量的成本和精確度也因此各不相同。熱電偶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測量溫度的傳感器,因為熱電偶相對而言價格便宜而且精確度高,並且其測量範圍相對較寬。熱電偶Seebeck電壓如果直接連到測量系統上連接到測量系統上會產生附加溫差電路,因此不能通過簡單地同電壓表或者其他測量系統連接而進行測量。
  • 工業熱電偶測量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
    但是,作為變化量E型 工業熱電偶 僅為K型的2/3。總之,K狀態與溫度、時間有關,當溫度分布或 工業熱電偶 位置變化時,其偏差也會發生很大變化。故難以對偏差大小作出準確評價。  九、測量系統漏電影響  絕緣不良是產生電流洩漏的主要原因,它對 工業熱電偶 的準確度有很大的影響,能歪曲被測的熱電勢,使儀表顯示失真,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 常用溫度測量技術及其接口電路
    其中電阻值以一個比率形式給出(R/R25),該比率表示當前溫度下的阻值與25℃時的阻值之比,通常同一系列的熱敏電阻器具有類似的特性和相同電阻/溫度曲線。以表1中的熱敏電阻系列為例,25℃時阻值為10KΩ的電阻,在0℃時電阻為28.1KΩ,60℃時電阻為4.086KΩ;與此類似,25℃時電阻為5KΩ的熱敏電阻在0℃時電阻則為 14.050KΩ。
  • 基於熱電偶的測溫儀表冷端補償方法
    熱電偶是一種常用的溫度傳感器,是利用熱電效應,並根據冷熱端溫度差產生的熱電動勢測量溫度,且具有測量精度高、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在測溫儀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通用的冷端補償方法由於其結構複雜,噪聲大,線性度差會對測量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
  • 溫度採集系統電子電路設計攻略 —電路圖天天讀(171)
    目前市場中大多數溫度採集卡的測量範圍、測量方式及測量精度在出廠時就已經固定。因此必須將熱電阻接成單臂直流電橋,將其阻值變化轉換為電壓變化信號。再將這個電壓信號放大到0~10V範圍送A/D轉換電路。   熱電偶測溫原理硬體電路   熱電偶的輸出是一個隨溫度變化的電壓信號 ,它必須加上冷端補償電路才能正常工作,並且它的輸出也要轉換為0~10V的範圍 A/D轉換電路。
  • 精準的矽晶片溫度檢測——顯示測量精度為±0.1°C
    溫度傳感器工業應用中使用的溫度傳感器種類繁多,各有其優缺點。鑑於有許多文本詳細介紹了各種溫度傳感器的操作,我不再贅述,只是提供一些總結。熱電偶熱電偶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中等精度的高溫測量方案。事實上,PT100傳感器是行業中使用最廣泛的RTD,因使用材料鉑製成,且在0°C時電阻為100 Ω而得名。雖然這些器件無法測量熱電偶那樣的高溫,但它們具有高線性度,且重複性較好。PT100需要精確的驅動電流,從而在傳感器上產生一個與溫度成比例的準確的壓降。PT100連接線的電阻導致傳感器的電阻測量出現誤差,所以開爾文連接是最典型的傳感器使用方法,因此出現3線或4線傳感器。
  • 熱電阻與熱電偶的測量原理及區別
    熱電偶是工業上最常用的溫度檢測元件之一。其優點是:    ①測量精度高。因熱電偶直接與被測對象接觸,不受中間介質的影響。    ②測量範圍廣。常用的熱電偶從-50~+1600℃均可邊續測量,某些特殊熱電偶最低可測到-269℃(如金鐵鎳鉻),最高可達+2800℃(如鎢-錸)。
  • 溫度傳感器簡介:熱敏電阻,熱電偶,RTD和溫度計IC
    β(β)是熱敏電阻的材料常數,以開爾文為單位。該值通常在數據表中提供。T是熱敏電阻的實際溫度,單位為攝氏度。然而,有兩種簡單的技術用於線性化熱敏電阻的行為,即電阻模式和電壓模式。電阻模式線性化電阻模式線性化將正常電阻與熱敏電阻並聯。如果電阻器的值與室溫下的熱敏電阻器的值相同,則線性化區域將在室溫附近對稱。見下面的圖3。
  • 精準的矽晶片溫度檢測——精度為±0.1°C
    溫度傳感器工業應用中使用的溫度傳感器種類繁多,各有其優缺點。鑑於有許多文本詳細介紹了各種溫度傳感器的操作,我不再贅述,只是提供一些總結。熱電偶熱電偶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中等精度的高溫測量方案。事實上,PT100傳感器是行業中使用最廣泛的RTD,因使用材料鉑製成,且在0°C時電阻為100 Ω而得名。雖然這些器件無法測量熱電偶那樣的高溫,但它們具有高線性度,且重複性較好。PT100需要精確的驅動電流,從而在傳感器上產生一個與溫度成比例的準確的壓降。PT100連接線的電阻導致傳感器的電阻測量出現誤差,所以開爾文連接是最典型的傳感器使用方法,因此出現3線或4線傳感器。
  • 熱電堆檢測器工作原理 非分散紅外氣體傳感器電路
    NDIR系統的數據採樣速率範圍限制在3.5 Hz至483 Hz之間,以便具有最佳的噪聲性能。 熱電堆檢測器工作原理 為了理解熱電堆,有必要回顧熱電偶的基本理論。 如果在絕對零度以上的任意溫度下連接兩種不同的金屬,則兩種金屬之間會產生電位差(熱電EMF或接觸電位),此電位差是結溫的函數(參見圖2中的熱電EMF電路)。
  • 歐工有話說:熱電偶溫度測量儀表中常用的測量元件
    最近,歐工一直在被客戶諮詢什麼是溫度測量儀表中常用的測溫元件?其實,測問元件在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就是「熱電偶」。熱電偶」是可以直接測量溫度,並把溫度信號轉換成熱電動勢信號,通過電氣儀表(二次儀表)轉換成被測介質的溫度。
  • 適用於K型熱電偶的集成熱電偶至數字轉換器
    這兩款IC 都能夠將一個K 型熱電偶輸出轉換成數字數據。這些調理器IC 對熱電偶輸出電壓進行放大和數字轉換,並將本地溫度疊加到上述結果,提供冷端補償。MAX6675 以12 位(0.25°C)解析度測量從0°C 至+1023.75°C 的K 型熱電偶溫度。MAX6674 具有10 位(0.125°C) 解析度,測量從0°C 至+127.875°C 的熱電偶溫度。
  • 熱電偶和熱電阻的區別及設計方案
    目前國際上應用的熱電偶具有一個標準規範,國際上規定熱電偶分為八個不同的分度,分別為B,R,S,K,N,E,J和T,其測量溫度的最低可測零下270攝氏度,最高可達1800攝氏度,其中B,R,S屬於鉑系列的熱電偶,由於鉑屬於貴重金屬,所以他們又被稱為貴金屬熱電偶而剩下的幾個則稱為廉價金屬熱電偶。熱電偶的結構有兩種,普通型和鎧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