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態章魚生活的海域相對平坦和開闊,缺少了珊瑚礁和礁石的掩護,它們幾乎時刻暴露在捕食者的視線之下,柔軟的身體宛如海底遊走的「大肥肉」。它們沒有堅硬的甲殼、突出的棘刺,也沒有明顯的毒性,但,它們演化出了獨特的求生技能。
比如,假裝自己是條比目魚。圖片:Jurgen Freund / NPL
擬態章魚能通過複雜的肌肉網絡,控制體表色素層中「色袋」的縮放,從而在身體表面顯示出多種多樣的顏色和斑紋,只需要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讓自己融進背景;它們還可以通過特定部位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改變體表的構造和質地,使自己和被模仿的物體更加一致,進而從捕食者的眼前「憑空消失」。
「消失」在淺色砂石中的擬態章魚。圖片:lowneystudio.com
匍匐在深色海底的擬態章魚。圖片:tonywu.photoshelter.com
除了這些常規的防禦技能,擬態章魚還有一項「獨門絕技」,它們能從身體形態和行為特徵上去模仿另一種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擬態,並且,它們不光能靜態模仿,而且能動態地模擬其它生物特定的行為動作。
瞧好了,這馬上就要變身。圖片:Jurgen Freund / NPL
超級變變變!繪圖:翼狼Elang
據科學家觀察,擬態章魚至少能夠模仿十多種當地的海洋生物。它們模仿的對象通常都是有毒的,比如海蛇、蓑鮋[yóu]、海葵、比目魚和水母等等——對於躲避捕食者,這顯然是精明的選擇。
真假比目魚、蓑鮋、海蛇。圖片:i.pinimg.com
擬態章魚可以將身體拉長,只伸出其中的兩條腕足,並朝著相反的方向來回扭動,憑藉著黑白相間的條紋,假裝一條有毒的海蛇;它們也能懸停在水中,撐開八條腕足模仿蓑鮋有毒的棘刺;或是把腕足併攏並拖在身後,壓扁身體變成葉片形,就如同比目魚一般;它們還能將身體團起,並將腕足垂在身後均勻散開,隨著水流上下沉浮,來模仿有毒的水母。總之,擬態章魚渾身都是戲。
就是這麼能演。來源:Beyond The Water Surface / YouTube
擬態章魚無愧於海中的表演藝術家,它們能精準地模仿其它生物的體色、形態、遊速和動作。更令人嘆服的是,擬態章魚不僅會模仿不同的生物,還會根據碰見的特定情形,合理地選擇被模仿的對象。比如,當遇到富有攻擊性的雀鯛魚時,擬態章魚會隨機應變模仿雀鯛魚的天敵——海蛇。
這隻戲精似乎在模仿躄魚。圖片:thumbs.dreamstime.com
它們的擬態技能不僅僅能用於防禦,也能用來捕食。生物學家們觀察到,擬態章魚會模仿成求偶的海蟹,誘使另一隻海蟹接近而成為它的盤中餐。
戲精的世界你們人類不懂。圖片:dl0.cre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