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
更新了教師信息名錄
其中,出生於1994年的
工學博士李晟曼
已經出任湖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2020年7月,李晟曼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大學方面介紹:李晟曼專注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據悉,李晟曼曾獲國家獎學金、知行獎學金等榮譽。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網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誠信前行」國獎經驗分享會順利舉辦》,其中李晟曼介紹了自己的學習經驗。李晟曼講述她整個博士生涯的科研經歷:持續三年日復一日實驗,每天兩個實驗室的來回奔波,積澱了今天的成就,論文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還展示了自己的科研經歷:從一開始的研究測試,到後來寫文稿、畫圖,再到後來的投稿被拒,最後被成功接收和出刊,過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經歷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當科研遇到坎坷時,要勇於直視困難從而克服它們,而不是通過小套路來欺騙自己。據華中大光電研究生公號介紹,李晟曼在科研之餘,熱愛生活,積極參加活動,是一名運動健將。她一直堅信:唯有強健的體魄能讓自己在工作和學習當中遊刃有餘。曾經獲得包括2015-2016年馬鞍山冬季5km長跑的冠軍,凱默杯羽毛球團體賽冠軍,光電學院黨支部羽毛球賽亞軍等榮譽。不少網友稱讚李晟曼:有顏又有才,後生可畏不過,在知乎「如何看待湖南大學(985)李晟曼只有26歲且沒有海外經歷直接拿副教授職稱?」的問題下,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有網友也表達了對李晟曼學術能力的認可。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年教師招聘公告就提到,學院計劃未來三年引進50名海內外優秀青年教師,包括有正式編制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崗位。
招聘的要求是,具有較大學術發展潛力以及較強創新能力。記者注意到,在招聘崗位與需求一欄規定,具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經歷者優先,而非必須。
90後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不奇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
比如,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學者劉惠穎在2019年8月底已經擔任了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李晟曼所在的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也有一名「90」後教授李東。出生於1990年的李東於2018年擔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還有出生於1991年的湖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陳少威,本科就讀於廈門大學,2011年獲得直接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資格。
更早以前,還有被媒體多次關注的中南大學教授級研究員劉路。2012年,當時只有22歲的中南大學學生劉路被破格聘用為母校的教授級研究員,一時萬眾矚目。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