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使用SmartSolo地球科學儀器在密集臺陣採集
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中國新疆開始密集臺陣採集,利用遠震地震事件的接受函數方法研究地殼厚度。研究人員在25公裡測線上部署了50個SmartSolo IGU-16HR 3C三分量地震儀,部署間隔為500米,使用這種調查方法比常規臺陣密集。這個項目成功檢測到日本、印度尼西亞發生過6.0級以上的地震,該信號信噪比高,主頻約為2Hz,從震源中心到接收點用時56秒。
SmartSolo IGU-16HR 3C於2018.08.17 15:35:01監測到了印度尼西亞地區,震源坐標點為7.372°S, 119.802°E的6.7級地震信號。從震源中心到接收點用時56秒,震中距離大約是6500公裡。
2018年9月17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在北京通州宋莊地區進行「通州-首都副中心城市地下結構調查」項目,工區為城市環境,旨在調查該地區地下空間結構。
本次調查使用可控震源施工,採集2條二維測線和1個小型三維測區,施工環境為城市郊區,成功探測到地下活斷層位置,為城市發展建設的地質安全提供保障。
隨著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不斷深入,前期規劃的勘察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微動探測是一種無損、高效、方便的勘探方法,在確定地層結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本項目採用線性陣列方式布置地震臺站,通過相鄰臺站的相關處理和反演,所得速度結構與鑽孔所得速度結構高度一致。與圓形陣列相比,該方法在城市環境中更實用,能充分發揮節點地震儀的優勢。微動探測深度與陣列布置有關,陣列的最小間距為5米,使用7臺儀器組成一個陣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在0 ~ 60米的深度範圍內確定地層速度結構,地層分析結果經鑽孔資料基本一致。
「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間地球物理組合探測技術」子項目,歸屬於「城市地質調查」工程下設的「成都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承擔。工作周期為2018—2020年。主要目標任務是開展成都市城市地球物理組合探測技術研究,針對成都市不同工況、不同地質條件,利用不同的精細地球物理組合探測技術,解決城市隱伏斷裂分布形態、特殊巖土體埋深及厚度、不同地層巖性的精細劃分等城市地質問題,最終形成一套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地球物理組合探測技術體系。
2019年6月,SmartSolo震動感知裝備在中國成都進行城市地下空間調查。城市地下空間調查難度較高,地面、地下建築物眾多,大型障礙物對物探點位布設影響較大。工區內部設障礙包括水域、大型商業廣場、政府辦公區、地鐵、道路、市政設施等。由於工區內開發程度較高,商業廣場、居民小區、政府辦公區等均有地下停車場和地下設施,此次項目採用適合於水泥地面使用的三角基座也不會影響耦合性,非常適合城市使用,便捷簡單。
2018年6月到8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與西澳大學合作,在新疆喀拉通克礦區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短周期密集地震監測,使用100臺SmartSolo IGU-16 5Hz。在完成數據採集之後,採用背景噪聲成像方法對2018年6月到8月的連續波形數據進行分析,獲取了礦區下方淺層地殼(0-1.3km)三維剪切波速度結構。
2020年5月,在比利時Turnhout,法國客戶使用2100道SmartSolo完成了二維地熱勘探項目。由於疫情期間施工限制,小隊由10餘人組成,兩周完成了部署、採集、數據提交等全部工作。甲方在現場查看時也對設備的效率非常滿意,與小隊直接籤署了下一個地熱項目的合同,並且仍然採用SmartSolo設備。
此次地熱項目中白天採用可控震源,而且因為SmartSolo連續採集的特點,在夜間採集的數據可作為被動源數據進行處理,讓客戶有更多選擇。另外,雖然項目涉及為二維項目,但每個SmartSolo獨立進行採集,讓客戶在項目中也可以按三維排列進行數據處理。歐洲客戶都笑稱可以將項目作為2.5維項目。這個特點在其他項目中也有體現,很多客戶在項目中可以更改排列,根據野外情況更加靈活的處理數據。
以上文章來源於SmartSolo科學儀器設備領導品牌,延伸和增強人類的感官能力,幫助人類輕鬆感知複雜世界!目前可應用於煤炭、地熱等能源礦產、環境震動監測、地震等自然災害監測、水利工程安全監測、航空航天、鐵路橋梁、機械、醫療保健、家居、農業、製造業和商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