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前幾天呢大麥我看到了一個粉絲的評論深有感觸,這個粉絲表示,自從玩慣了星際2,都不知道當年是怎麼玩了十多年的星際1的?
確實,我這幾年來一直都玩的是星際爭霸2,前段時間想重新回味一下星際爭霸1的劇情時,發現遊戲中的操作變得非常不適應,結果才玩了不少半小時就關閉遊戲了。這時候才體會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
那麼為何星際1和星際2兩者之間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今天大麥就來和各位說說星際爭霸2給玩家們帶來的操作習慣上的改變。
在星際1看來,星際2簡直是在用腳本操作
星際1的老玩家應該都知道,遊戲中的建築物是沒辦法像星際2那樣進行組合編隊的。對於玩家來說想要快速造兵一般就是選擇使用編屏的方式。在幾個兵營集中的區域用shift+F1/F2/F3這樣的操作,來劃分建築模塊。
雖然這樣的操作基本上和編隊相差不大,但是玩家切換到指定屏幕以後,還要多一部手動去選擇兵營造兵,無形中這將增加操作步驟。而對於星際2來說,有一些玩家會將建築物集中編隊,在前線作戰的時候,就無需再切換戰場,在前線作戰的時候,就能繼續生產後援部隊了。
不僅如此,星際2的神族在建築編隊上更加容易,一旦玩家兵營都開啟折躍門以後,直接按快捷鍵W,就能一鍵選中所有已經開啟折躍門的兵營,在水晶矩陣的範圍內快速刷兵。這在過去星際1時代,簡直就是腳本般的操作。
而對於蟲族來說,因為所有的單位都是從基地中生產的,但有時候基地的位置卻又相隔得比較遠,因此不少玩家習慣將每一個基地都單獨編隊,而不對呢僅用123這三個編隊來完成。所以,對於蟲族玩家來講有時候鍵盤上的編隊數量還都可能不太夠,當然了這是極端情況。
除了基地的編隊,另一方面就是單位的編隊了。星際2一個編隊組合下可以容納幾乎無上限的部隊,而星際1隻能12個,不用多說相信絕大部分玩家肯定是偏愛星際2這種設計的。我記得一個粉絲總結得非常到位:在星際1你是一個士兵,而在星際2你就變成了一個將軍。
星際2帶給了玩家絲滑般的體驗
當然,讓玩家覺得玩過星際2以後就再也回不去星際1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星際2採用了3D建模以後,遊戲內的單位在行動起來會非常順滑,絲毫不會有星際1那種2D建模的頓挫感。不少玩家都表示,玩過星際2以後,再去玩星際1就會感覺遊戲怎麼一頓一頓的。雖然高清重製版的星際1幀率得到了大幅度的優化,但是暴雪依然沒辦法解決遊戲內單位的動作幀數過低的問題。
還有就是單位的碰撞體積問題,由於星際1的單位都是2D貼圖,因此碰撞體積很大,所以就容易造成擁堵的現象,戰鬥的時候後排單位經常被卡在後面沒辦法正常輸出。而星際2呢,玩家很容易操控單位硬擠過去,在陣型上的排列星際2會容易不少。
不過,星際2也因為單位的碰撞體積變小,所以很容易有聚團的問題,這讓戰鬥的節奏被大幅度的提高,也讓一些老玩家有些許的不適應。但總的來說,更快的戰鬥節奏和更好的遊戲體驗,讓星際2時期加入了不少的新玩家。
客觀來說,論技術力星際2早就和星際1不在一個層面了,前後兩者的遊戲運行原理和操作習慣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就像當年在星際1叱吒風雲的教主Flash,到了星際2也因為無法適應遊戲節奏最終只是成為了一個比較普通的一流選手,無法達到頂尖選手。
可以說,星際2和星際1這兩款遊戲在玩法思路上就有比較大的差距,對於比較專業的玩家來說的確會造成比較大的不適應,甚至有時候會發生牴觸的現象,這也是習慣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但總的來講,時代還是在進步的,我們在懷念經典的時候也應該去嘗試新內容,
好啦,今天的星際爭霸系列就說到這了~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