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 觀
#工行暴利?#
年報信息顯示,去年工商銀行以2626.49億元的淨利潤,蟬聯2013年A股「最賺錢公司」寶座。緊隨其後的為「同門」公司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2013年淨利潤分別實現2146.57億元和1663.15億元。對於工行,在很多人為其賺錢能力「叫好」時,也有人批判其「賺錢」來得太容易。
5月10日,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參加清華五道口金融全球論壇時說,如果工商銀行要報出來稅後利潤兩三千億,全國人民都會罵。有媒體報導稱,因為其言論恐導致中信證券失去承銷工商銀行即將發行的優先股資格,中信證券日前罰扣王東明兩個月工資。
@夢想隨風: 站在職業的角度,王東明此話是不該說,但其道出銀行暴利的現實卻無可厚非。在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銀行盈利卻鮮受影響,並非完全靠其經營能力取得。監管部門應從諫如流,加快放開金融業,這樣才能終結銀行暴利。
@美人蕉212:在正常的市場經濟情況下,銀行與實體企業應當同呼吸共命運。面對宏觀經濟減速,企業業績持續滑坡,許多中小企業甚至水深火熱,銀行利潤卻壘如山高。這雖不算違法,但有違商業道德,受到批評實屬正常。這種行業之間的利益不平衡,如果聽之任之,則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
@XSpeculator:銀行旱澇保收,並非靠其經營「硬實力」取得。銀行暴利的根子在利率管制和貸款規模限制上,物以稀為貴,想不賺錢都難啊!面對「暴利」指責,銀監會和銀行不該諱疾忌醫,閉口不談,而應多聽意見,加快放開金融業,終結銀行暴利。
在近日召開的2014中國金融論壇上,工商銀行副行長鄭萬春表示,「中國工商銀行的貸款平均利息只有6.3%,應該說是非常低的,而利息收入只佔總收入的一半」。很多人認為,這是鄭萬春隔空回應了此前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對工行的暴利批評。
@月明星稀:目前工行的利差收入已經接近國際市場的利差收入。數據顯示,工行的利息收入佔所有收入的比重在50%左右,還有25%的收入來源於債券投資,25%的收入來源於其他綜合性金融服務,包括作為債務融資工具的承銷商。銀行利潤,取之有道。
@叨陪鯉對:傳統經濟學認為只有生產勞動才能夠創造財富,銀行等服務業自己不能創造財富。實際上,虛擬經濟也是創造財富的。金融業創造財富,主要是通過對資產的有效配置實現的。中國金融業配置了資源,賺取了利潤,所以不僅不應該被抨擊,反而應該大力肯定。
@王琦的圍脖:銀行是否暴利,爭論沒用。現階段應該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從體制和機制上打破金融的壟斷地位,理順已經被嚴重扭曲的經濟金融關係,解決金融業與民爭利的問題。要讓銀行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主體,讓金融與經濟的關係不再顛倒和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