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外的圓盤終於露出了它的真實面貌

2020-07-29 GET資訊

一些超大質量的黑洞通過吸積盤宣布它們的存在,但位於銀河中心的龐然大物,一直不顯山不露水。

現在,天文學家已經終於發現了黑洞中模糊發光的圓盤上的物質,很久以前就懷疑過,但從未見過。

紐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Elena Murchikova說:「我很驚訝,我們實際上看到了它。」

研究人員在6月6日《自然》雜誌上報告稱,在智利北部使用Atacama大型毫米/亞毫米表Array或ALMA對吸積盤進行了觀測。

銀河超大質量的黑洞名叫薩吉塔裡斯(Sagittarius A*),是400萬倍太陽質量的巨大天體。但是,當黑洞吞噬了它們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時,Sgr A*會挑食。

黑洞外的圓盤終於露出了它的真實面貌


Murchikova說,這樣的「充氣不足」的黑洞「沒有足夠的食物供應」可以讓周圍的氣體明亮地發光。

此前,科學家曾看到一團熱氣體(約1,000萬克爾文斯)在Sgr A*周圍散發高能X射線,以及在黑洞上空盤旋的星星和天然氣雲。

但這些氣體源似乎並不被安排成一張整潔、軌道運行的圓盤。Murchikova和同事們把重點放在氣體冷卻器上,大約1萬千克文裡,位於Sgr A*2800億公裡以內。

她解釋道,只觀察熱氣,就像在沙漠中集中研究地球氣候一樣。「這兩種類型的氣體都應落入黑洞裡,」Murchikova說,「你需要一張全景。」

阿爾瑪測量了冷氣體通過觀察粒子在特定波長的光。這些光子發射電子和質子時氣體結合形成氫原子。

當默奇科娃和同事們觀察黑洞周圍的光子分布時,他們看到一塊長方圓盤,中間有空隙,黑洞位於那裡。

黑洞外的圓盤終於露出了它的真實面貌


在磁碟的一側,光波長被伸展,或者被還原。在另一邊,光被噴射或變藍。

這個發現意味著磁碟的一面正在向地球移動,這清楚表明磁碟正在旋轉。

穆奇科娃說:「我從來沒想過我能看到這種有組織的輪換。」

加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Anna Ciurlo說:「我認為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她並沒有參與這項工作。她的團隊在夏威夷使用Keck望遠鏡尋找紅外波長光碟的標誌,但沒有發現什麼。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終於看清銀心黑洞真實面貌,地球原來一直被它「特別關照」
    黑洞在宇宙中到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科學家還不是很清楚。一些小的黑洞,因其吸光科學家是無從知道它們的存在的。因此,要想了解黑洞,科學家還是將希望寄托在超大質量黑洞身上。於是,科學家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們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它是目前人類所知的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因此也被科學家們認為是研究黑洞物理屬性的最佳目標。
  • 銀河系中心黑洞,「真實面貌」有幾何?
    「黑洞」——這可能是很多小夥伴脫口而出的答案。當然,「黑洞」這個答案不能算錯,但顯然也不是完整的回答。今天,我們通過銀心「真實面貌」這一話題,分享銀心黑洞的了解進展。銀心黑洞為哪般?黑洞,是一類無法直接觀測的天體,因而至今也沒有辦法直接「看清」。特別是一些小的黑洞,其本身因無法直接觀測到,而其對周邊星際的影響又相對微弱,在若干光年的距離上,幾乎很難知道它的存在。對比小微型黑洞,大型黑洞特徵就相對突出。
  • 我們都被騙了銀河系並不是圓盤狀,這才是真實的銀河系地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句詩就是描寫的月亮,把月亮比作圓盤,在古時候古人無法對月球進行多方面的探測,於是只能根據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進行描寫,古人將月球比作月盤,言外之意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心中認為月球的形狀是一個圓盤,再後來我們真正的開始探索月球之後,才發現月球並不是盤狀物,而是一顆球體。
  • 黑洞終於有了真實照片,那麼你可知道,黑洞也會消失嗎?
    黑洞終於有了真實照片,那麼你可知道,黑洞也會消失嗎?以前在網際網路上,我們只能根據數據看到天文愛好者和科學家繪製的黑洞圖片,但現在它有所不同,因為第一張真正的黑洞照片誕生了,事件視野望遠鏡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望遠鏡組成,終於成功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照片,並在世界六個地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宣布這個突破性的天文領域進展,那麼你知道黑洞的知識嗎?
  • 看過了黑洞'打嗝',看過了黑洞'噴射',這一次我們終於看到了黑洞真身! !
    地球上的人類,始終無法看到它們的真正面貌…【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都看不見黑洞?】這其實,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黑洞實在是….太小了。  二也是因為,連光本身都逃不出黑洞,又如何直接觀測黑洞呢?這第一點,還得從黑洞的形成說起。
  • 終於發現了銀河系黑洞周圍的吸積盤
    一些超大質量的黑洞通過尖叫的繞行氣體熱盤宣布它們的存在。但是銀河系中心的龐然大物卻害羞而嫻靜。現在,天文學家們終於發現了黑洞微弱發光的吸積物質的吸積盤,人們長期以來一直懷疑它,但從未見過。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埃琳娜·默奇科娃(Elena Murchikova)說:「我們真的看到了它,我感到非常驚訝。」研究人員在智利北部使用Atacama大毫米/亞毫米陣列或ALMA觀測了該盤。 6月6日的大自然。
  • 黑洞模擬機展示了生物進入黑洞的後果,真實情況會有那麼可怕嗎?
    引言:在宇宙中,越是神秘的天體越是能夠引起人類探索的欲望,黑洞就是神秘天體的代表。人類研究黑洞將近一百年了,直到最近我們才拍攝到它們的真面目。都說黑洞有著強大的引力,會將任何靠近的物體撕碎。那麼如果有生物活著進入黑洞,它會經歷什麼呢?
  • 日本科學家歡呼:感謝中國天眼技術支持,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
    日本科學家歡呼:感謝中國天眼技術支持,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 天眼是人類用來了解宇宙的重要科技,中國的天眼也是世界上直徑最大,敏感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理論上中國天眼最遠能接受到137億光年外的電磁信號
  • 日本科學家歡呼:感謝中國天眼技術支持,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
    日本科學家歡呼:感謝中國天眼技術支持,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天眼是人類用來了解宇宙的重要科技,中國的天眼也是世界上直徑最大,敏感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理論上中國天眼最遠能接受到137億光年外的電磁信號而那個時候,地球都還沒有誕生呢,當然,這只是理論中的情況,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不過中國天眼倒是發現過一顆脈衝星,
  • 天體愛好者們期盼許久的黑洞樣貌終於要出現了
    據中科院消息,全球天文學家的宇宙觀測團隊ETH(Event Horizon Telescope),對黑洞歷時兩年的觀測,預定於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點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公開發布人類拍攝的首張黑洞照片,這張照片將展示視界望遠鏡收集到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信息。由視界望遠鏡EHT捕獲的黑洞照片,是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視界的真實面貌,將是今年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
  • 太陽質量的65億倍 揭秘黑洞與人類的百年淵源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間,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全球同步公開,黑洞與人類的百年淵源也終於將步入新的階層。黑洞的謎團就此拉開直至104年後的今日,我們才見識了黑洞的直觀面貌。    黑洞是一種體積被極端壓縮的物體,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它擁有高達連光子都無法逃逸的質量。因此,我們看到的黑洞僅是一團黑色的謎團,其中心的真實面目人類根本無法看見。既然註定看不到,那麼為何要大費周章的給黑洞拍照呢?    首先,黑洞中心的陰影是它存在的強有力的證據,也是現有科學結論強有力的認證。
  • 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
    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我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我國建造的天眼工程,這項工程的目的就是捕捉宇宙射線,看能否揭開宇宙的奧秘。中國天眼是世界上直徑最大,敏感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理論上來講,能接收到137億光年外的電磁信號,這個距離,難以想像。
  • 驚奇 | 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終於等到它!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21:07,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終於在中國上海天文臺的一間會議室揭開了面紗。       這張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essier 87中心的黑洞,是目前人類已知最大的黑洞。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 實驗證明可以從黑洞中提取能量
    ,現在,這一理論終於得到了實驗驗證。而在事件視界之外,一個延伸的時空區域隨著黑洞的旋轉而被拖動,變得扭曲起來,這種效應被稱為「慣性系拖拽」。這就是彭羅斯機制的由來。1969年,羅傑·彭羅斯提出,事件地平線外的一個區域稱為「齧齒層」,這裡的拖幀效應最強,可以利用它來提取能量。根據彭羅斯的計算,如果一個物體掉進了「齧齒層」,就會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會被甩到事件視界之外。
  • 基普·索恩:為什麼說《星際穿越》裡的黑洞是最真實的樣子?
    它以接近光速旋轉著,將宇宙的物質一點點地吸引過去。(這就是引力,相對論超詭異的。)理論上講,黑洞本是一顆恆星,然而它最終沒有熄滅或爆炸,而是像做塌了的蛋奶酥一樣,坍塌成一個小小的、不可逃逸的奇點(singularity)。一道光輪環繞著裡面的球形大漩渦,看起來似乎既從上面彎過去,也從下面彎過去了。電影中展示的「黑洞」形象。為什麼黑洞看起來會是這個樣子?
  • 1.3億光年外,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神秘的黑洞盤!
    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旋渦星系NGC 3147中心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物質薄圓盤,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在這樣一個低亮度的活動星系中,黑洞盤的存在讓天文學家感到驚訝。NGC 3147等特定類型星系中黑洞被認為是「飢餓」的,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的引力捕獲物質來定期供給它們。因此,令人困惑的是,有一個薄圓盤圍繞著一個飢餓的黑洞。
  • 黑洞釋放出巨大能量,驅動類星體產生,亮度超過整個星系
    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黑洞,它們是空間中密度超乎想像的緻密區域,任何東西(即使是光)都無法逃脫。當這樣一個質量為太陽數百萬倍或數十億倍的黑洞吞噬物質時,它被一個旋轉的氣體圓盤包圍著。當這個圓盤中的氣體落向黑洞時,它會釋放出巨大能量。
  • 層層透視大宇宙黑洞
    黑洞是裡面究竟發生著什麼,其實我們並不知道, 我們面對的是目前人類的大腦不能理解的東西。它們就像組織者,能把東西聚在一起,新發現會不會改變我們對黑洞的看法?是時候改變一下看法了,黑洞不僅僅是一片黑暗。去掉籠罩在外部的甜甜圈形狀的冷塵,就會露出由宇宙碎屑構成的巨大圓盤,它每小時旋轉幾百萬公裡,這裡就是黑洞享用盛宴的地方。
  • 黑洞的三維形狀到底是什麼樣的?黑洞的二維照片是如何拍攝到的?
    圖:簡單的黑色圓盤,似乎周圍有一個環,這是對視界的一種過度簡化的描述。最古老的插圖是簡單的圓形,黑色的圓盤,擋住了它後面所有的背景光。為什麼當時的學者會這麼設計呢?想想黑洞的性質就知道了。黑洞的質量非常大,體積非常小,以至於它表面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 原始行星圓盤旋轉軸從內向外傾斜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與千葉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通過阿爾瑪望遠鏡觀測處於成長期的年輕原始行星圓盤,發現圓盤從內側到外側,其旋轉軸逐漸傾斜,而且圓盤內部的星際塵埃可能正在開始聚結成長。  恆星與行星系統是由星系中漂浮的氣體(主成分為氫分子)及塵埃組成的分子雲由自身重力收縮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