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融飛燕子,春風花草香。伴隨春天的腳步,人們陸續走向郊野,種樹播綠。
4月8日上午,習主席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做到四季常綠、季季有花,發展綠色經濟,加強森林管護,推動國土綠化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回望神州大地,你挖坑,我扶樹,你埋土,我踩實……從黃河兩頭到長江兩岸,從黃土高坡到閩贛山川,植樹成為廣袤土地上的靚麗風景,在春日裡映出一片綠色希望,是社會公眾建設美麗中國的標誌性體現。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綠水、青山、藍天是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標誌。回顧走過的路,中國人以蹄疾而步穩的精神做這件事已經幾十年,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為中華大地綠色版圖不斷擴容發揮了重要作用。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種樹播綠,才有鮮氧綠洲。植樹造林、綠化大地,以此涵養水源、淨化空氣,是建設生態文明和改善環境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和國土綠化建設力度,「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觀念深入人心,各地愛綠、植綠、護綠之行蔚然成風。時至今日,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新中國成立初的8.6%增至21.66%。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另據美國航天局根據衛星數據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儘管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她仍展現出向生態文明轉變的領導者姿態。」美國著名生態學者小約翰·柯布,曾專門撰文點讚美麗中國建設。無疑,中國的「綠色奇蹟」是值得世人讚嘆的!取得成績的同時,還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看到,我國生態欠帳依然很大,缺林少綠、生態脆弱仍是一個需要下大氣力解決的問題。
讓山川林木蔥鬱,讓大地遍染綠色,讓天空湛藍清新,讓河湖魚翔淺底,讓草原牧歌歡唱……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也是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要求。無疑,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汙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為此,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今年兩會上,習主席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些重要論述和實踐要求,為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道至簡,關鍵在幹。
「藍圖」變實景需要持之以恆的國家行動,需要務實有效的政府舉措,更需要「從我做起」的個人努力。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都應以生態文明為鏡,自覺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做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事情,摒棄破壞環境和侵害生態的惡行,努力形成人人崇尚生態文明、人人尊重自然環境的社會風尚。我們相信,全社會同心向生態、上下齊攻堅,必能實現藍天常在、碧水長流、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