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礦物
地球上的鉬含呈較少,較為分散,屬於稀有金屬元素,而且,鉬也不是以單質的形式存在,而主要是與硫結合成化合物,形成輝礦,或者與鉛組合在起生成鉛石。
一向「低調」的鉬像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總是遭到別人的誤解。最初,人們發現輝銅礦的吋候,看到它其貌不揚,帶著鉛灰色的光澤,故被誤以為是石墨。一直到了1754年,才有科學家研究發現,輝鉬礦中並沒有鉛,1778年一位瑞典化學家證實了這種礦物既不是方鉛礦,也不是石墨,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是一種新的礦物,含有新的元素,將其命名為,直到1781年科學家才將其從礦石的化合物中分離出來。
輝鉬礦形成於高溫熱液礦床,通常會與黃鐵礦、黃銅礦、石英、螢石等伴生。一戰時期,鉬的產量飆升至100噸左右,而到了二戰時期,又增長至10000噸,現在全世界鉬的產量已經超過13萬噸,其中,美國、智利、中國、加拿大,俄羅斯是最主要的產地我國在遼寧、陝西和河南擁有三大鉬業基地年產量位居世界前列。
不懼炮火的堅忍
坦克,號稱「陸戰之王」,自發明以來,已成為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戰期間,英國就開始使用坦克了,為了在攻擊敵人的同時保護好自身,一些坦克身上安裝了75毫米厚的錳鋼板,但這除了使坦克更為笨重之外並無其他幫助。
到了二戰時期,坦克開始大展神威。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德國的虎王坦克(又名「虎Ⅱ坦克」),這種坦克重達70噸其裝甲有100到180毫米厚,據說當相距2.5千米時,敵人的坦克仍然可以被它正面擊穿,可謂所向披靡,無可抵擋。儘管如此,這仍未挽回德國的敗局。原因在於德國佔據的鉬礦被盟軍轟炸導致德軍失去了金屬鉬的來源。
金屬錸的唯一來源
19世紀,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元素的周期性,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雖
然這張表還不夠完善,但是博學多識的門捷列夫已經預測到一些那時候尚未發現的元素。後來的
化學家在他的指引下,陸續發現了一些新元素,一次又一次證實了門捷列夫預測的準確性。1925
年,幾位德國化學家發現了金屬錸,使其成為最後一個被發現的穩定元素。雖然此後人們也發現了一些新元素,但它們都易於衰變,性質很不穩定,鐵,是一種銀白色的重金屬,室溫下的密度為2102克/cm,大約相當於鐵的3倍,鋁的8倍,跟自然界中的「密度大王」金屬鋨相差無幾,密度大表明其物質組成極其緻密,非常堅硬,耐磨,耐腐蝕。它最大的優點是極高的熔點,高達3180℃,在天然元素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碳、鎢。
優異的物理性質賦予了錸非同尋常的「魅力」,使其在製造噴射引擎等領域大展身手。比如美國研製生產的F-15鷹式戰鬥機,動力強大,能夠快速轉向而不減速,這主要得益於它強大的發動機。很顯然,持續高速旋轉的飛機發動機扇動空氣,不斷地摩擦生熱,如果金屬的熔點過低,肯定是不行的。F100滿輪扇發動機的潤輪溫度大約是1399℃,而它所採用的合金材料中含有大約3%的錸。
然而,金屬錸屬於稀有元素,它的總量只佔了地殼物質組成的十億分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經探明的金屬錸的儲量也就只有1萬噸左右,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國、加拿大、秘魯和俄羅斯等國家,而且這僅有的金屬錸也不是以獨立形式存在,而是賦存於輝鉬礦中,這是錸原子替換了輝鋁礦中的鉬原子所致。當化學家用輝鉬礦冶鍊金屬鉬的時候他們發現在煙筒的沉渣中有氧化錸,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金屬錸是人們提鍊金屬鉬的副產品而已。在輝鉬礦中,錸的含量極低,通常為00%左右,在人們剛剛發現金屬錸的時候,科學家試圖將其從礦物中提取出來而費盡周折,直到1928年,他們才從660公斤輝鉬礦中提取出了1克錸元素,其稀有程度堪比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