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聯手輝鉬礦催生新型快閃記憶體

2021-01-07 人民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將石墨烯和輝鉬礦(分子式為MoS2)兩種具有優越電性能的材料相結合,製成了新型快閃記憶體的原型,在性能、尺寸、柔性和能耗等方面都很具前景。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誌上。

  輝鉬礦在自然界的儲量十分豐富。兩年前,該校納米電子學與結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這種礦物卓越的電子特性。數月後,他們又闡釋了構建高效輝鉬礦晶片的可能性。在輝鉬礦晶片誕生之後,輝鉬礦快閃記憶體也相繼面世。這是此種新材料在電子工業領域應用的重要一步。

  此次,科學家更是獨出心裁,將輝鉬礦獨特的電子特性與石墨烯優異的傳導性相結合,構建了新型快閃記憶體的原型。它不僅能夠儲存數據,即使是在缺乏電力的情況下,其仍能保持數據的正常存儲。這種存儲器對於照相機、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印表機等電子設備而言,可謂是理想的「能量帶」。

  新電晶體快閃記憶體原型在設計中借鑑了「場效應」幾何學,其與三明治結構近似:位於中間的輝鉬礦薄層能夠輸送電子,底部由石墨烯製成的電極會將電力傳送至輝鉬礦層,而上方也將包含由石墨烯組成的元件,這有助於電荷的捕獲和數據存儲的實現。

  事實上,石墨烯和輝鉬礦有很多共性。兩者都具有超越現存矽晶片和電子電晶體物理限制的潛力。每層化學結構僅有單個原子厚度,也賦予了它們機械柔性和微型化的巨大潛能。雖然石墨烯是很好的導體,但輝鉬礦的半導體性質卻很優越。輝鉬礦的電子結構中具有理想的「能量帶」,而石墨烯則沒有。這允許它能輕易地在「開啟」和「關閉」狀態中轉換,並因此能減少用電量。

  科研人員表示,將這兩種材料相結合能使他們在微型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而使用這種電晶體也將為製成更具柔性的納米電子器件提供幫助。目前該快閃記憶體只能儲存少量數據,但由於輝鉬礦比矽更薄,因此對電荷也更加敏感,這將為實現更高效的數據存儲提供巨大可能性。(張巍巍)

 

相關焦點

  • 石墨烯聯手輝鉬礦
    石墨烯聯手輝鉬礦  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將石墨烯和輝鉬礦(分子式為MoS2)兩種具有優越電性能的材料相結合,製成了新型快閃記憶體的原型,其在性能、尺寸、柔性和能耗等方面都很具前景。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誌上。  輝鉬礦在自然界的儲量十分豐富。
  • 屬於戰爭的金屬「輝鉬礦」
    一直到了1754年,才有科學家研究發現,輝鉬礦中並沒有鉛,1778年一位瑞典化學家證實了這種礦物既不是方鉛礦,也不是石墨,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是一種新的礦物,含有新的元素,將其命名為,直到1781年科學家才將其從礦石的化合物中分離出來。
  • 控制激子新方法有望催生更節能電子設備
    原標題:控制激子新方法有望催生更節能電子設備 據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官網近日報導,繼首次發現室溫下控制激子(exciton)流的方法之後,該校科學家更進一步,找到了新方法來控制激子的某些特性並改變它們產生的光的偏振,有望催生更節能的電子設備。
  • 全球鉬礦產量統計及市場現狀分析
    主要礦物是輝鉬礦(MoS2)。天然輝鉬礦MoS2是一種軟的黑色礦物,外型和石墨相似。18世紀末以前,歐洲市場上兩者都以「molybdenite」名稱出售。1779年,舍勒指出石墨與molybdenite(輝鉬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他發現硝酸對石墨沒有影響,而與輝鉬礦反應,獲得一種白堊狀的白色粉末,將它與鹼溶液共同煮沸,結晶析出一種鹽。
  • 輝銻礦 Stibnite
  • 金堆城鉬礦選礦工藝與技術
    1 礦巖類型及礦石性質金堆城鉬礦是典型的的斑巖型鉬礦床,礦體分北露天和南露天。 北露天礦巖類型主要為花崗斑巖和安山玢巖,南露天上部主要礦巖類型為石英巖,下部主要為安山玢巖。輝鉬礦呈細脈浸染狀嵌布,粒度一般在 0.027 ~0.045 mm,與石英、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等關係密切。
  • 中美科學家強強聯手,造出新型鋰電池,9分鐘能充電80%
    不僅僅是晶片,手機電池也遇到了升級瓶頸,各國都在尋找新型原料或製作方案來提升電池性能。據筆者了解,現階段不少科研團隊都在研究石墨烯電池,但受到技術限制,至今為止尚未有團隊真正攻克石墨烯這一新型材料。不過,雖然在石墨烯這一方向碰壁,但在其他方向科研人員已經有所突破。
  • 石墨烯的應用和用途
    要了解石墨烯的潛在應用,首先必須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第一次人工合成石墨烯;科學家們真的把一片石墨一層一層地解剖,直到只剩下一層。這個過程被稱為機械剝落。由此產生的石墨單層(稱為石墨烯)只有1個原子厚,因此是最薄的材料,當它對元素(溫度、空氣等)開放時不會變得不穩定。
  • 【微專題】南丹——多金屬礦床出產的輝銻礦、鐵斧石和方解石
    拉麼礦床最近發現了與毒砂和菱鐵礦共生的藍鐵礦(Vivianite),最大單株晶體長度可達6釐米,直徑2-5毫米。大廠礦出產的藍鐵礦,晶形常呈薄板狀,標本高5釐米。 南丹礦區曾有數量較大的一批輝鉬礦標本上市,最大晶體直徑達到6釐米;典型特點是,輝鉬礦晶體全部被包裹在圍巖之中,因此只能將圍巖敲掉才能看到它的晶形。
  • 國防科技大學方糧:快閃記憶體技術進展及新型存儲技術
    從移動存儲到大系統構成,如今的快閃記憶體應用變得極為廣泛,快閃記憶體構成的固態SSD表現出很好的特性,目前主流的SLC/MLC/TLC都已經有存儲產品投入應用。縱觀整體存儲市場,SSD與傳統磁碟PK,以及前者獲得更加廣泛的普及,關鍵依然在於價格。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了解現今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發展進程,以及更多的新型存儲技術。
  • 新型鋁石墨烯電池壽命70年,一分鐘內充滿電,你還會用燃油車?
    我們深知這個道理,於是在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提升科研資金,培養高科技人才,催生出一系列高科技產物,為我國各領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而我國科研人員也經過不懈努力,研究出了一款黑科技電池。這項黑科技可以達到充電5秒鐘,通話兩小時。比之前網上流傳的oppo手機的充電速度還快很多。
  • 三星發現全新半導體材料:內存、快閃記憶體迎來革命-三星,無定形,氮化硼...
    近些年,三星SAIT圍繞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2D材料展開了集中攻關,尤其是圍繞石墨烯取得了多項突破,包括石墨烯勢壘三極體、新的石墨烯電晶體、大面積單晶體晶圓級石墨烯製造新法等等,並在加速它們的商業化。三星認為,無定形氮化硼有望廣泛應用於DRAM內存、NAND快閃記憶體的製造,特別適合下一代大規模伺服器存儲解決方案。
  • 三星發現全新半導體材料:內存、快閃記憶體迎來革命
    近些年,三星SAIT圍繞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2D材料展開了集中攻關,尤其是圍繞石墨烯取得了多項突破,包括石墨烯勢壘三極體、新的石墨烯電晶體、大面積單晶體晶圓級石墨烯製造新法等等,並在加速它們的商業化。 無定形氮化硼擁有無固定形狀的分子結構,內部包含硼原子、氮原子。
  • 一種採用分離柵極快閃記憶體單元實現可編程邏輯陣列的新型測試結構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種新型測試結構,採用雙分離柵極快閃記憶體單元創建配置元件。SST的分離柵極快閃記憶體單元作為嵌入式應用的領先NVM解決方案而被業內熟知,這歸功於其與代工廠提供的基線邏輯工藝的兼容集成、低功耗且高度可靠的厚氧化層多晶矽間擦除、非常有效的源極側通道熱電子(SSCHE)注入編程、低電壓讀操作以及高耐用能力。
  • 淺析石墨烯行業產業的發展
    科學家利用石墨烯研製出新型的場效應電晶體,其能將開關頻率提高1000多倍,可廣泛應用於未來的電子設備和計算機中,使之功能更強,性能更優異。科學家首次研發出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號的雙向無線廣播技術,有望研製出更快捷高效的網絡。英特爾公司研發出可大規模生產的三維電晶體,採用三維電晶體的晶片能減少能耗和提高性能。
  • 電子真能像水一樣流動 或催生低功率電子設備
    現在,以色列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文稱,他們首次觀測到電子的這一奇特行為,這一最新研究有望催生低功率電子設備。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沙哈爾·伊拉尼教授說:「理論表明,液態電子可以做到其他類電子做不到的事情。但要獲得清晰而確鑿的證據,證明電子的確可以形成液態,我們希望能直接看到其流動的情形。」
  • 世界第一大鉬礦誕生記
    >     □譚勇 周強 蔡春楠 焦冰君    2019年,被譽為「全國地質調查院的一面旗幟」的河南省地質調查院(以下簡稱「省地調院」)的一項找礦成果聞名全國——歷時10餘年完成了省自然資源廳在「中國鉬都」欒川部署的深部找礦項目,累計新增資源量鉬319.40萬噸,三氧化鎢44.98萬噸,相當於31個大型鉬礦
  • Carbon:基於石墨烯新型生物材料的研製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聚合物摩擦學組基於石墨烯新型生物材料的研製和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石墨烯具有突出的力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將其作為增強填料可顯著提高生物材料的力學性能。基於此,研究人員開展了一系列基於石墨烯複合生物材料的製備及其在生物醫學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