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惹的禍:白毛動物恐將滅絕

2020-12-04 中國日報英語點津

北極狐、白鼬的一身白毛非常美麗,但這些白毛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融入環境、躲避敵人的攻擊。然而,近年來由於氣候變暖,冰雪覆蓋期縮短,本應和冰雪融為一體的白毛反而在無雪的暖冬變得格外顯眼,更容易被捕食者發覺,白毛動物數量也因此急劇下降。科學家警告說,未來白毛動物可能會徹底消失。

《每日電訊報》網站截圖

White-furred animals are in danger of dying out because climate change is causing a fall in snow cover, leaving them exposed and vulnerable, a new study suggests.

一項新研究指出,白毛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因為氣候變化導致冰雪覆蓋範圍減少,從而讓白毛動物難以藏身、易受攻擊。

Scientists in Poland have been following the worrying case of the white-coated weasel, which sheds its tawny covering in the winter for a milky coat allowing it to blend effortlessly into its icy environment.

波蘭的科學家們一直在跟蹤調查白鼬這種令人擔憂的狀況。白鼬在冬天會褪去黃褐色的皮毛,長出雪白皮毛,以便輕鬆地融入冰雪環境中。

But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between 1997 and 2007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permanent snow cover in Biaowiea Forest, Poland, halved, from 80 to 40.

但是研究人員發現,1997年至2007年間,波蘭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被長期冰雪覆蓋的時間從80天縮短到了40天。

It means that the little creatures are being caught out in a completely unsuitable environment, where they are easy prey for predators like foxes and crows.

這意味著這種小動物將和環境格格不入,容易成為狐狸和烏鴉等捕食者的獵物。

The team at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found that on days when there was little winter snow cover, the number of white-coated weasels they managed to capture fell to as low as 20 percent of the total, suggesting the rest had been killed.

波蘭科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冰雪覆蓋範圍很小的日子裡,他們能捕捉到的白鼬的數量下降到了獵物總數的20%,這意味著另外那部分白鼬都已被殺死。

Previously they would have been dominant, because their coats would have given them a survival advantage.

先前捕獲的獵物基本都是白鼬,因為它們的白毛給自己帶來了生存優勢。

The problem is likely to affect other white-furred mammals and birds living in areas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such as the Arctic fox as the snow cover increasingly gives way to a landscape of greens and browns.

在一些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那裡的其他白毛哺乳動物和鳥類很可能也被這個問題困擾,比如北極狐,因為越來越多本應被冰雪覆蓋的地方露出了綠草和黃土地。

Scientists have recorded 21 mammal and bird species which turn white in the winter to hide themselves in snowy landscapes including the mountain hare, the Siberian hamster, the collared lemming, the white-tailed jackrabbit and the willow ptarmigan bird.

科學家記錄了皮毛會在冬天變白以在冰天雪地裡藏身的21種哺乳動物和鳥類,包括雪兔、西伯利亞倉鼠、環頸旅鼠、白尾長耳大野兔和柳雷鳥。

《每日電訊報》網站截圖

Author Dr Karol Zub, told The Telegraph: 「Definitely the same rules apply to all seasonally moulting mammals and birds.

研究報告的作者卡羅爾·祖布博士告訴《每日電訊報》說:「同樣的規律肯定適用於所有季節性換毛的哺乳動物和鳥類。」

「According to studies on showshoe hares during periods when hares are colour mismatched weekly survival probability decreases by 3.3 - 6.5 percent. This seems not to be a big effect, but the cumulative effect over winter can seriously influence mortality of the species.

「根據對白靴兔的研究,當白靴兔的顏色不能融入環境時,它們單周的生存機率下降了3.3%-6.5%。這聽起來似乎影響不大,但是整個冬天的累積效應將會嚴重影響這類物種的生存。」

「It is very probabl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hite weasels and stoats will disappear completely from many areas of North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在不遠的未來,北歐和北美許多地區的白鼬很可能將完全消失。」

"They will either be replaced by brown morphs or they will evolve and moult later in the season, being only partly white for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它們要麼被棕色的變種鼬取代,要麼進化成更晚換毛、白毛期相對更短的白鼬,而且在白毛期時,身上也只有部分白毛。」

Researchers also carried out tests using toys of brown and white-coated weasels to see if the colours were actually making a difference to predators.

研究人員還用黃鼬和白鼬玩具做了測試,看顏色是否對捕食者有影響。

When they set up camera traps they found dozens of animals, such as foxes, wolves and birds of prey had approached the white toys, but none had shown interest in the brown versions.

研究人員布好相機陷阱後,他們發現狐狸、狼和食肉鳥等數十種動物都接近過白色玩具,但沒有動物對棕色玩具表現出興趣。

The authors say both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ecrease in white-coated weasels is due to an increase in detection by predators in a less snowy environment.

作者稱,這兩項研究都表明,白鼬數量下降緣於在冰雪覆蓋減少的環境中捕食者更容易發覺白鼬的存在。

The researchers are hopeful the animals will learn to adapt, but say they cannot rule out the animals vanishing entirely.

研究人員希望白鼬能學會適應環境,但也指出不能排除這種動物就此滅絕的可能性。

《每日電訊報》網站截圖

Weasels that do not change colour in the winter, are more likely to survive to pass on their brown-coated genes, increasing the numbers of the darker species.

那些在冬天不會變色的鼬鼠更可能生存下去,進而把褐毛基因傳遞給下一代,導致黃鼬數量增加。

Dr Zub added: 「We should not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natural selection. We hope that along with future climate warming, autumn temperatures will also increase, providing an additional signal to the weasels to delay their moult.

祖布博士補充道:「我們不應低估自然選擇的力量。我們希望在未來氣候變暖的過程中,秋季氣溫也會隨之升高,能夠向鼬鼠額外傳遞延遲換毛的信號。」

The resear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Scientific Reports.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

英文來源:每日電訊報

翻譯&編輯:丹妮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時間:2020-10-2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近日,網絡流傳著因為飢餓難耐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的關注和心酸。
  • 三大颶風首次齊聚"發飆" 全球氣候變化惹的禍?
    2017年風暴帶來的極端降水和巨大的地理影響範圍與氣候變暖的影響是相一致的。毫無疑問,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放大了風和風暴潮對沿海地區的影響。那麼,在氣候變化迅速的時代,人為因素在颶風的加強中貢獻了多少?據《大西洋月刊》報導,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資深科學家凱文·坦伯特估計,對於「哈維」而言,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可能貢獻了30%的總降水量。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氣候變化,北極垂危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最近的衛星照片顯示,北冰洋上的海冰數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僅次於2012年;北極冰層面積縮至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
  • 近期北極圈最高溫達38度,北極熊或將滅絕,氣候變化能被忽視多久
    7月20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篇研究稱:北極熊可能會在2100年滅絕。研究者提到,這只是保守估計,現實當中北極熊的滅絕速度只會更快。氣候變化還要被忽略多久?是時候出手拯救地球了!無論能不能拯救地球,我們先出手再說,將來無論發生什麼,你可以對孩子們說,我們當年為此都做了什麼什麼。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周一發布的一項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餓死北極熊並迫使它們滅絕。該研究預測,北極熊這一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在百年內幾近滅絕。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報告稱,在部分地區,由於海冰消融縮短了北極熊捕食海豹的時間,北極熊已經陷入數量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除了對當地物種造成的毀滅型打擊,人類活動也悄然改變了湖泊、洞穴等沉積物中的氣候信息。馬達加斯加的氣候如何變化,以及氣候變化與生物滅絕的關係常因當地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古氣候記錄的多樣性而備受爭議。
  • 馬達加斯加狐猴瀕臨滅絕 氣候變遷恐敲下「喪鐘」
    馬達加斯加狐猴瀕臨滅絕 氣候變遷恐敲下「喪鐘」 2019-12-24 18:56:58 ,且氣候變遷可能是將它們逼入絕境的「喪鐘」。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在一項發表在《一個地球》雜誌上的新研究中,一個來自義大利、英國和巴西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證明,這個因素是導致其他古人類滅絕的主要原因。
  • 氣候變化對鳥類前期的影響,揭示鳥兒為什麼變少了!
    首先從科學的角度來回答南方春天為什麼很少見到燕子了,我認為是「氣候變化」惹的禍!煩惱的家雀氣候變化是指除在類似時期內所觀測氣候的自然變異之外,由於直接或間接的人類活動改變了地球大氣的組成而造成的氣候變化。它被認為是威脅世界環境、人類健康與福利和全球經濟持續性的最危險的因素之一。
  • 國外媒體:氣候變化導致猛獁象等哺乳類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者發現,氣候方面的變化,是導致哺乳類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在過去五萬年裡,猛獁象和犬齒鼠就是其中的不幸者在五萬到三萬年前間,44公斤以上級別的,有65%慘遭滅絕,還有一些小型動物。這樣大規模的滅絕何以發生,學術界已經爭論了一個多世紀。五萬年前,全球氣候變冷、乾燥,在21000年前達到冰河時代,從那以後,氣候開始變暖,逐漸適宜人類、植物生存。
  • 氣候變化是北美阿拉斯加的馬匹滅絕之罪魁禍首
    南方網訊  美國科學家經研究指出,距今約12500年前,氣候變化是造成在北美阿拉斯加地區的馬匹滅絕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此前人們所猜測的由於當地獵人的捕獵泛濫所造成的。那一次氣候變化還致使北美大陸70%的動物滅亡,其中包括所有的馬匹種類。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導致許多北極熊最早在2040年出現飢餓和繁殖失敗。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北極熊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澳洲珊瑚裸尾鼠滅絕--首個因人為引起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環境局於2月19日宣布,棲息於大堡礁附近一帶的珊瑚裸尾鼠正式確認絕種,成為全球首種證實因氣候轉變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有學者表示,海平面上升,棲息地出現極高水位和破壞性風暴潮頻發,這些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導致其滅絕的根本原因。據2016年一份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令珊瑚裸尾鼠10年間,失去97%的棲息地。
  • 氣候變化或能影響雄性動物生殖能力,嚴重的可導致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由持續性極端高溫天氣對雄性生殖能力所構成的影響,或能解釋眾多由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影響,比如物種滅絕。圖丨熱浪下的城市(來源:Frank Neulichedl)領導此項研究的東英吉利大學生物科學系 Matthew Gage 教授說:「我們此前就知道生物多樣性正在受氣候變化影響,比如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會減少生物的數量,而過於劇烈的溫度變化則有可能會導致局部滅絕,但造成這些現象的具體原因和具體的影響程度都很難說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只有少數物種在最後一次滅絕之前存活,也就是大約11000年前。相互競爭?在大西洋的另一邊,面對氣候變化,一場類似的資源爭奪戰也開始了。不過,這一次,猛獁象需要和馬競爭。動物牙齒和骨骼中的化學線索顯示了元素或同位素的變化,這些元素或同位素是針對食用特定植物或肉類的。某些植物元素的原子核中含有額外的中子,這種區別反映在食用這些植物的動物骨骼的同位素構成上。
  • 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圖)
    第1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1)第2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2)第3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3)第4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4)第5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5)     相關知識:世界上十大人類無法匹敵的動物
  • 北美觀察丨加州山火連年不止 到底是誰惹的禍?
    山火頻發今年又達歷史高點 都是「天氣」惹的禍?!《華盛頓郵報》:加州山火規模到達歷史高點,還在繼續增長。圖為消防員在納帕縣和山火做抗爭。自2003年以來,加州的大規模山火災害就頻頻發生。但今年的山火似乎來得有點早,而且勢頭十分兇猛,對此,很多專家表示,這是由於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造成的。今年一系列破紀錄的高溫使美國迎來最熱夏季,不久前,加州的死亡峽谷的氣溫已經達到了54.4攝氏度,創下了紀錄。而太平洋上的一場熱帶風暴給加州帶來的罕見雷暴天氣更是造成這次火情的直接原因。由於天氣太過乾燥,太多的雷擊在多處同時引發山火也造成了火勢的迅速蔓延。
  • 北極恐將夏季無冰,氣候變化重災區
    德國北極科考隊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整個活動耗資1.4億歐元,是極地考察項目中最昂貴、最複雜的一次。
  • 研究:未來百年小型動物成「主流」大型動物恐滅絕
    外媒29日報導,近期,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預測,隨著環境變遷,在未來100年裡,適應能力更強的小體型鳥類和哺乳動物,將逐步成為動物中的主流,而大體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則將面臨滅絕的風險。  據報導,研究團隊集中分析了近15500種陸上哺乳動物和鳥類,分析內容包括它們的身體特徵、生存環境、體型和食物鏈等,並將結果瀕危物種的動物數據做了對比。  該團隊的評估結果顯示,總體而言,體型更小、繁衍能力更強、主要捕食昆蟲以及能夠在多樣環境中生存的動物會成主流,比如嚙齒類動物和鳴禽;而那些適應能力較差的大型動物很可能會滅絕,包括草原雕和黑犀牛等。
  • 科莫多龍唾液能殺人,血液能救人,卻因氣候變化將在30年後滅絕
    自從6500萬年前,地球的統治者恐龍滅絕後,除了在神話傳說電影裡能聽到龍的故事,現實生活中,唯有一種動物被人類稱之為龍,這就是科莫多龍。科莫多龍的學名為科莫多巨蜥,這種巨大的蜥蜴體長可達3米,體重可達150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