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在200萬年前進化以來,智人(Homo sapiens)這幾個人類的近親就在地球上行走。這些古人類生活在不同的棲息地和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有些人甚至交叉交配。
雖然可能不止一個人達到了重大的技術和認知裡程碑,如控制火,開發石器工具,或創造衣服,今天只有我們,智人,生存下來。
學者們對我們目前的排他性有很多爭論。一些人提出,智人更好的技術能力可能使我們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可能吃的食物更多樣化,或者比其他人類更擅長跑步。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在一項發表在《一個地球》雜誌上的新研究中,一個來自義大利、英國和巴西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證明,這個因素是導致其他古人類滅絕的主要原因。
作者認為,這一發現可以作為當今人類面臨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一個警告。
「即使是動物王國裡的大腦發電站[人屬],在氣候變化過於極端時也無法生存下來,」該研究的作者之一、那不勒斯費德裡科二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帕斯誇裡·拉亞說。「考慮到我們目前造成的混亂,人們應該注意這一點。」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只關注了六個已被確認的人屬物種:能人、埃加斯特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他們忽略了其他化石,因為可用的化石記錄太有限,無法進行分析。
通過使用包含2754份考古記錄的化石資料庫,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這些物種在不同時期生活的位置——將化石證據和與每個物種相關的工具與不同的地點和時期聯繫起來。
他們還應用了一種被稱為「過去氣候模擬器」的統計建模技術,該技術利用現有記錄來重建過去500萬年的氣候條件,包括溫度和降雨。
人類學家喬治·曼齊說:「這幅圖展示了氣候災難所造成的巨大影響。」
在五種滅絕的物種中,有三種——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就在這些物種滅絕之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突然的、強烈的氣候變化。這三種動物的氣候都變得更冷了,海勒伯根西斯和尼安德特人變得更乾燥了,而直立人變得更溼潤了。根據Raia的說法,平均每年的溫度變化大約是4到5攝氏度。
研究人員進一步評估了這些物種對滅絕的脆弱程度,他們試圖確定它們對氣候隨時間變化的耐受力,利用它們在不同地點的存在作為它們偏好生態位的線索。
研究小組確定,直立人和海德堡龍在消失之前,由於氣候變化,它們失去了超過一半的生態位。尼安德特人大約損失了四分之一。食物來源可能隨著棲息地的改變而減少,寒冷可能威脅到適應溫暖氣候的物種的生存。
這種對氣候的解釋並不一定意味著其他導致物種滅絕的因素也不重要——作者指出,與智人的競爭,例如,可能使尼安德特人的情況更糟——但Raia和他的同事相信,他們的分析揭示了過去智人滅絕的「主要因素」。
來自猶他大學的考古學家泰勒·費斯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已經被研究和爭論了很多,但是其他古人類物種的消失卻很少受到關注。他說,這項新研究首次嘗試了解多個人屬物種是如何在大範圍的空間和時間裡滅絕的。
「但我認為現在就否定其他潛在的滅絕機制還為時過早,」費斯補充道。他指出,一些物種有限的化石記錄使得我們很難全面了解其他物種所能適應的環境或氣候條件。
同樣,羅馬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的人類學家喬治·曼齊(Giorgio Manzi)也指出,要解釋過去的人屬物種的消失,應該考慮許多因素。曼齊不是這項研究的參與者。
他說,氣候變化和物種滅絕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一個並不總是導致另一個:「至少在過去的一百萬年裡,我們知道各種各樣的氣候突變和環境危機。這些環境並不總是導致物種滅絕。」
儘管如此,Manzi相信新的研究為氣候變化會產生重大影響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理由。
「這提供了一幅圖片,顯示了氣候災難對不同物種的人類種群產生的巨大影響,」Manzi說。
預計到2100年,地球溫度將比工業化前高出5攝氏度,未來還將面臨更多的氣候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