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盤點:那些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生存風險」

2020-07-28 參考消息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25日發表文章《什麼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稱,從外星人入侵地球到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圍繞著什麼可能最終導致人類滅絕,目前存在著多種理論。然而在研究這個問題的人當中,普遍的共識是:人類生存面臨的另一些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更高。對於這些風險,研究人員稱之為「生存風險」。下文列舉了一些被研究人員最為看重的風險。

英國劍橋大學的生存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盧克·肯普解釋說,生存風險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說的「常規」風險或威脅。肯普研究了人類歷史上的文明湮滅和如今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他向趣味科學網站的記者表示:「用典型的術語來說,風險應該由危險本身、風險承載體表現出的脆弱性和風險的暴露性所組成。你可以從小行星撞地球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在這個例子中,危險本身就是小行星。脆弱性在於我們無法阻止它發生——即缺乏幹預系統。危險的暴露性則是小行星確實可以某種方式或形態撞上地球。」

以核戰爭為例,歷史和流行文化讓我們深深記住:核戰爭是人類生存面臨的最大潛在風險之一。如果各國生產高濃縮鈾,隨著國家之間的政治緊張關係升級,我們面對這種威脅的脆弱性就會加大。這種脆弱性決定了我們的風險敞口。

和所有的生存風險一樣,對於核戰爭可能會消滅地球上多少人口,目前還沒有可靠的估計。但預計大規模「核冬天」——核戰發生後氣溫驟降、食品生產受限的時期,其原因是核戰後的大量煙塵進入大氣層,阻擋陽光照射到地球上——所造成的影響將是極其深遠的。肯普說:「根據我看到的大多數建模,那絕對是非常可怕的。它可能導致地球上的大量人口死亡,但其本身似乎不太可能導致人類滅絕。」

二、大流行病

濫用生物技術是另一個讓研究人員夜不能寐的人類生存風險。這是利用生物學來製造新產品的技術。讓卡西迪·納爾遜特別擔心的一個問題是:人們濫用生物技術,製造致命且快速傳播的病原體。

作為英國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生物安全小組的代理領頭人之一,納爾遜研究人類面臨的生物安全問題,比如新型傳染病、大流行病和生物武器。她承認,經過人工合成、極具傳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體可能比天然的病原體要危險得多,其有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消滅地球上的大量人口。

儘管存在這方面的擔憂——尤其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但納爾遜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並不是實驗室中製造出來的病毒。)她說,雖然科技進步讓人們製造人工合成病原體的門檻穩步降低,但「那也意味著我們抵禦這種風險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三、從氣候變化到人工智慧

討論人類生存面臨的威脅幾乎肯定無法排除氣候變化這一項,這種現象已經在推動地球上的多個物種走向衰落和滅絕。它會導致人類也遭遇同樣的命運嗎?

伴隨著氣候變化而來的問題——食物無保障、水資源稀缺和極端氣候事件——註定會在某些區域範圍內日益威脅人類的生存。但展望未來,氣候變化也是肯普所說的全球範圍內的「生存風險倍增器」,那意味著它會放大人類生存面臨的其他威脅。

關於人類滅絕的這種思考也凸顯了生存風險之間的相互關聯。歷史告訴我們,大多數文明的湮滅是由幾個相互交織的因素造成的。

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另一種思考角度:人類面臨的生存風險或許不一定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不過,它可能會限制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發展潛力——不管是我們進行星際旅行的能力,還是達到某種程度的技術主宰。納爾遜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我們的生存構成了幾乎同樣大的威脅。換句話說,它粉碎了我們關於人類存在目的的看法——有些人可能認為,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進步。」

屬於這一類別的一個突出風險是人工智慧:研究人員認為,人類無意中開發出的智慧機器人可能會對我們實施廣泛監控,或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超過人類。它們將篡奪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主導地位。對許多人來說,這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了身而為人的意義。

四、人類本身?

無論這些風險有多麼廣泛,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人類在決定這些風險的嚴重程度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那麼如果人類滅絕的最大風險就是人類本身呢?

這是薩賓·羅曼的研究重點。作為生存風險研究中心的一名副研究員,他研究了人類歷史上包括羅馬帝國和復活節島在內的文明,對社會演變和文明湮滅進行建模。羅曼認為,大多數生存風險是人類「自己製造的」,根源於這些社會和它們創建的體系。在他看來,人類對持續增長的迷戀導致了剝削、星球破壞和戰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只會讓我們今天面臨的一些最大威脅進一步加劇,並加大人類面對這些威脅的脆弱性。

他把我們的文明比作一排多米諾骨牌,風險並不在於推動多米諾骨牌的那一下,而是它面對這種威脅的脆弱性。羅曼說:「在任何微小的擾動面前,(多米諾骨牌)都很脆弱。」

肯普同意這種邏輯。他說:「當人們問我『人類面臨的最大生存風險是什麼』時,我傾向於在回答中『打曲線球』:(糟糕的)國際合作。」這聽上去或許有些離譜,但正因為如此,研究人類滅絕的潛在原因包含著一種務實的追求:它能闡明人類自身在加速或減緩生存威脅方面發揮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是什麼導致人類未來可能走向滅絕?
    關於最終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有多種理論,從外星入侵到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甚至到人類自己。但所有觀點的背後都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即對人類生命的某些風險比其他風險更可信。在這一領域,研究人員給這些風險取了一個名字:他們稱之為「存在風險」。什麼是存在風險呢?別急,接著往下看。
  • 盤點一下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真可謂是無所不吃。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有多少動物是被人類吃到絕跡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盤點一番: 1.渡渡鳥 渡渡鳥的全身羽毛是藍灰色的
  • 盤點那些瀕臨滅絕的鳥類,你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如今5G到來,也證明了人類科技力量又邁向了新的臺階,然而科技發展的飛速也讓很多鳥類失去了自身的棲息地,加上一些人為的環境破壞以及肆意捕殺,這也導致了很多鳥類瀕臨滅絕,今天就為大家盤點那些快要消失的鳥類,可能你再也見不到了。
  • 何種因素會導致人類滅絕:核戰爭、流行病、人工智慧
    這項任務並非易事,多種因素可能導致人類滅絕,從外星人入侵到災難性小行星碰撞地球,同時,科學家有一個普遍的共識,那就是某些對人類生命的風險比這些災難性事件更可能發生。這是非常可怕的,會導致許多居民在該階段死亡,但該事件似乎不太可能導致人類徹底滅絕。
  • 真的是人類活動導致了物種滅絕嗎?可能人類不用完全背這個鍋
    而在地球歷史上的某些時刻物種的滅絕率很高,例如,在過去的5億年,地球至少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當時地球上超過四分之三的生物在短時間內滅絕。現在,人類活動正在影響全球的生態,我們可能已經在親身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生存下來。一些人提出,智人更好的技術能力可能使我們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可能吃的食物更多樣化,或者比其他人類更擅長跑步。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
  • 人類生存面臨哪些風險?| 六分鐘英語
    我們將看看人類文明是否能承受住這些風險,並了解一些相關的詞彙。 Do you really think humans could become extinct and end up as dead as the dodo?你真的認為人類會滅絕,像渡渡鳥一樣死透了嗎?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盤點那些給人類帶來可怕病毒的幾種動物
    盤點那些帶給人類可怕病毒的幾種動物原始人類過著狩獵和採集生活,基本沒有所謂的傳染病,一直到人類進入了農耕社會,開始馴養家畜,人和動物接觸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傳染病接踵而來。那麼,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給人類帶來可怕病毒的動物:1:蝙蝠。全世界共有16科185屬962種。
  • 如果人類放任新冠病毒不管會導致人類被滅絕嗎
    這還是在世界各國對病患進行醫學幹預的前提下的結果,那麼如果世界各國全都對新冠病毒放任不管也可能導致人類滅絕嗎?病毒和細菌儘管都會導致人患病,然而病毒和細菌其實具有明顯的不同點。我們人類和病毒的博弈很早就開始了,甚至可能當人還沒進化為人之前就開始了。
  • 是什麼導致澳大利亞的巨型動物滅絕?真的是人類獵殺嗎?
    差不多是同一個時期,人類向澳大利亞大陸遷徙,該大陸上也存在著十多種巨型動物。但之後該大陸上的巨型動物開始走下坡路,最後逐漸消失。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澳大利亞陸地上的巨型動物滅絕的呢?過往的研究認為,巨型動物的滅絕是發生在人類遷徙到該大陸上之後的,因此它們的滅絕與人類有關係。
  • 小行星60度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原因?人類也面臨滅絕風險?
    在科學之中,恐龍滅絕的原因可以說有很多「假說」,然而對於恐龍來說,「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是研究最多的。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研究人員最新模擬數據指出,建立在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們發現這顆小行星是以「最致命的,最大的」角度撞擊了地球,所以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科學家:地球可能已經進入第六次大滅絕了,元兇是誰?
    科學家考古後推斷,這次大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氣候變冷,早期的很多生物無法適應,最終紛紛滅絕。第二次大滅絕出現在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滅絕事件,至少持續了200萬年,78%的海洋生物消失。而這一次滅絕的原因,可能也是氣候變冷導致的。
  • 第6次生物大滅絕即將到來,盤點人類若是毀滅,原因不外乎5種
    ​地球上曾經經歷過超過5次以上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當然這僅僅只是人類能夠窺探到的歷史上地球所經歷的部分。每一次的生物大滅絕都至少導致地球75%以上的生物都滅絕了,尤其是發生在二疊紀和三疊紀時期的生物大滅絕。大約有97%以上的生物都遭遇了滅種,如今雖說地球生物看似還紛繁複雜,但其實僅剩餘不到巔峰時期的1%。
  • 人類還能夠在地球生存多久?答案可能讓我們感到沮喪
    大多數的人們都認為,人類在地球的生存時間是有限的,那麼人類還能夠在地球生存多久呢?可能有人會說,我們在地球再生存幾十億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想像挺美好,可現實卻非常殘酷,當我們進行一系列分析之後,你就會發現,答案可能讓我們感到沮喪。
  • 盤點那些因人類出現後滅絕的10個動物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了,在人類出現之前有很多生物的存在,提到滅絕的動物,我們腦海中第一個可能想到的是恐龍,很幸運的是人類沒有生活在那個時期。  但自人類出現後,有很多動物都是因為人類而滅絕,到今日我們也只能通過圖片來了解那些動物的長相和習性了。
  • 人類的演化悲劇,可能是地球上最先滅絕的生物。
    因此,一些研究者認為,人類可能是地球上最先滅絕的物種或存活時間最短的生物之一。研究發現:人類在基因遺傳上出現衰敗傳遞現象,這可能是人類天然演化缺陷。這種缺陷決定了人類的終極宿命。人類的演化命運類似於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除良幣」現象,當劣幣更適應市場需求環境時,良幣必然會被劣幣驅出市場。相比那些演化進程緩慢的低等物種,因其龐大的數量、穩定的結構,對外界的依賴度低,反而更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 末世猜想:可能導致人類滅亡的威脅
    ,除了從核戰爭到生物工程可能引發的傳染病,還有其他可能毀滅人類的危險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今天,人類自作孽造成的滅絕風險已遠遠高於發生自然滅絕事件的概率。要想解決現有的人類生存風險以及可持續問題,我們還得應對許多其他挑戰。人類在未來幾萬年內,首先面臨的是本次間冰期(兩個冰河期之間的時期)的結束。
  • 肉食動物比植食動物更易滅絕?新研究顛覆認知,人類確實錯了
    野生動物整體的生存狀況似乎與人類的生存狀況相反,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高的同時,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在這其中,人類活動因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人造垃圾對陸地和海洋環境的汙染,商業開發森林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等等,因此我們每年幾乎都能看到有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告急。
  • 肉食動物比植食動物更易滅絕?新研究顛覆認知,人類確實錯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野生動物整體的生存狀況似乎與人類的生存狀況相反,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高的同時,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該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植食動物滅絕的風險要比肉食動物要高一些,這顛覆了人類對於肉食動物的傳統認知。人類對肉食動物的傳統認知是怎樣的?在該新發現被提出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肉食動物滅絕的風險要大於植食動物,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植食動物的食物來源比較固定,而且食物量比較充足,因此它們往往不需要為食物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