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人類活動導致了物種滅絕嗎?可能人類不用完全背這個鍋

2020-12-05 怪羅科學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類歷史長河上許多人都為此付出代價,但無論如何死亡都是生命的終點,對一個物種而言也一樣,最終走向滅絕!

據估計,地球上曾經出現的物種99.99%都已經滅絕了,所有現存的物種,包括人類在內,都將在某一時刻滅絕。

而在地球歷史上的某些時刻物種的滅絕率很高,例如,在過去的5億年,地球至少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當時地球上超過四分之三的生物在短時間內滅絕。

現在,人類活動正在影響全球的生態,我們可能已經在親身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滅絕的速度在不同的物種之間隨著時間的演變明顯不同,因此,顯然不是所有物種都同樣容易滅絕的。

但是,是什麼讓一個物種更容易滅絕呢?或者說另外一些物種更不容易滅絕呢?

科學家們在記錄物種滅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還是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哪些物種更容易滅絕?

從現代滅絕的或瀕臨滅絕的物種中,我們可以發現種群數量是決定物種是否更容易滅絕的決定性因素。

當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很少時,這會導致遺傳多樣性的減少,也就是說它們應對隨機環境變化的能力就相對較弱。

如果一個物種的剩餘數量足夠少,一場森林火災,一場乾旱,甚至性別比例的隨機變化都可能最終導致該物種滅絕。

雖然人類活動導致許多物種滅絕,例如,巴巴裡獅、袋狼或渡渡鳥等等,但絕大多數滅絕發生在人類出現前。

古生物學家們像偵探一樣,他們通過化石樣本採集滅絕數據,到目前為止,對滅絕事件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

氣溫變化是一個重要因素,在地球歷史上,幾乎每一次全球氣溫的大幅上升或下降都導致了許多不同生物的滅絕。

圖為:大象比螞蟻更容易滅絕

所以物種選擇生存的地方就很重要了,地球上有些地方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相對較弱,比如南北極變暖情況是其它地方的兩倍。

然後是這個物種佔據的地理區域大小,很明顯分布廣泛的物種,它們滅絕的可能性比那些佔據一小塊區域或棲息地單一的物種要小的多。

還有一些隨機事件會導致物種滅絕,例如,那顆導致白堊紀末期75%的生命滅絕的隕石,直面隕石的生物絕對沒有生存的機會。

從這些隨機事件可以看出,一個「幸運」的物種比那些「適者生存」的物種更能代表地球生命的歷史。

圖為:因為人類滅絕的袋狼

「懶惰者」更不易滅絕

除了上面那些顯而易見的物種滅絕因素,還有一個生理方面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一個物種的代謝率。

代謝率被定義為該物種個體能量吸收和分配的平均速率,古生物學家研究了化石和活軟體動物的代謝率,發現新陳代謝率高的軟體動物比新陳代謝率低的更容易滅絕。

上文提到了「適者生存者」不如那些「幸運兒」,但通過軟體動物的例子,可能越懶惰的物種越不易滅絕。

在哺乳動物和果蠅中,代謝率越高則個體的死亡率就越高,因此代謝可能在多個生物學水平上對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由於代謝率與一系列生物特徵相關,包括生長速度、成熟時間、壽命和種群規模等等,所以這些特徵的任何一種可能都對一個物種的滅絕有一定影響。

圖為:對軟體動物的代謝研究

更多的是未知的因素

儘管科學家們對物種滅絕的驅動因素已經了解了很多,但我們知道的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有些我們永遠沒法知道。

有一個生態學名詞:背景滅絕,定義為沒有人類活動而產生的環境變化時,物種的自然滅絕。

也就是說,不管怎麼樣,都會有許多物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滅絕,即使在環境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下。

背景滅絕比率的波動幅度究竟有多大,或者有多小,人們還不是很清楚,但總的來說,大多數物種的滅絕可能都屬於這一類。

另外,生物群體變化如何影響物種滅絕的呢?例如,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發生在捕食者或競爭對手數量增加的時候,或者關鍵的獵物滅絕的時候。

圖為:樹懶表示也要保護

然而,化石記錄很難捕捉到這類信息,科學家現在還很難確定這種種群變化對物種滅絕有多大影響。

地球生命史上究竟有多少物種已經滅絕了呢?這可能永遠是個迷,我們對過去的生物多樣性知之甚少,甚至現在的也還沒有研究透徹,更不用說這些種群的滅絕模式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任何一個物種滅絕的脆弱性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物群體對環境變化的反應也不同。

最後

由於人類活動或其他相關的環境變化,哪些物種更容易滅絕,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研究範圍很有限。

雖然全球氣候變化導致了許多生物滅絕,但同樣也導致了一些新物種的出現。

不過,目前物種滅絕速度確實遠遠超過了背景滅絕水平,而且很可能已經是第六次大規模物種滅絕。

我們需要儘快了解一個物種(包括我們自己)為什麼容易滅絕,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一些人提出,智人更好的技術能力可能使我們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可能吃的食物更多樣化,或者比其他人類更擅長跑步。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
  • 揭秘人類滅絕的10種可能是什麼?2032年人類滅絕是真的嗎?
    對於人類滅絕一直有很多的說法,其實不只是人類,其他的生物也在面臨著滅絕,之前傳言人類會在2012年面臨世界末日,可是人類依然存在,現在又傳出了2032年人類滅絕的傳聞,難道人類真的會滅絕嗎?人類滅絕的10種可能是什麼?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闢謠:物種滅絕都是人類造成的?不要忽略了自然法則
    先說答案:物種滅絕當然不全是人類造成的了,它有人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更有自身因素,而且,整個世界上的生物並不是只有滅絕,也是有新的物種產生的。下面我們就來拆分開來,簡單的來說一下這個幾個問題。因此,地球上的5次生物大滅絕均與人類沒有任何關係,所以,說物種滅絕都是人類導致的,這個「鍋」我們不背。而從5次滅絕事件的原因看都是因為氣候變化、環境變化、地殼運動等等自然因素導致的。所以生物滅絕最大的因素就是自然因素。
  • 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物種是什麼?
    經過幾個世紀在熱帶灌木叢中的搜尋後,這個物種過早地死去了,死在來到這個島上不足100年的人類手中。由於對捕獵的嗜好、棲息地的破壞和入侵物種的釋放,人類破壞了數百萬年的進化,以至於迅速時這種鳥從地球表面上消失。從那時起,渡渡鳥就成為了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典型例子。
  • 人類自願滅絕運動開始興起,人類滅絕了,對地球真的是好事嗎?
    人類自願滅絕運動於1991年由樂斯·U·奈特創立,他是一位曾參與1970年代美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活動家,該運動的支持者認為,人口過剩存在多種危害,如物種滅絕、資源短缺等。而人類滅絕,則可以從根源上防止地球環境惡化。
  • 是什麼導致澳大利亞的巨型動物滅絕?真的是人類獵殺嗎?
    差不多是同一個時期,人類向澳大利亞大陸遷徙,該大陸上也存在著十多種巨型動物。但之後該大陸上的巨型動物開始走下坡路,最後逐漸消失。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澳大利亞陸地上的巨型動物滅絕的呢?過往的研究認為,巨型動物的滅絕是發生在人類遷徙到該大陸上之後的,因此它們的滅絕與人類有關係。
  • 中華鱘和白鰭豚滅絕罪魁禍首,三峽大壩不背這個鍋,但也不能免責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地球的生物到現在為止已經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更殘酷的事實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物種滅絕一直是地球生命生存年表上,階段性發生的時間。地球誕生生命以來的40億年,已經有95%以上的物種出現又滅絕了。
  • 人類眼睜睜看這個物種滅絕,為什麼不出手相救?這次真的該道歉
    大家一定嗤之以鼻,不就是一隻王八死了嗎?有必要這麼大動靜嗎?這個王八死亡可不簡單,因為它的死亡,是人類第一次,眼睜睜的看著這個物種滅絕了。人們常說什麼恐龍滅絕,這個動物滅絕,那個動物滅絕的,但是感覺離我們都非常遙遠。這隻象龜已經是地球上的最後一隻了。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他對一隻渡渡鳥骨骼標本進行3D數字重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一種結論——更快、更矯健而且比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要更加聰明。Hume說:「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又大又肥又臃腫,只會在地上跑的傻鳥。渡渡鳥非常適應模里西斯的環境。」而人類無止境的開發才是渡渡鳥滅絕的真兇。 我們錯的不止這一點,因為渡渡鳥其實不是人類導致滅絕的第一種生物——絕對不是。
  • 物種滅絕這件事,什麼時候輪到人類?
    兩年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稱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 。近一百年來,物種的滅絕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百倍左右。動物應該最怕人類說自己吃了很補有藥用價值之類的話,一般這樣的謠言一出來,就意味著這個物種可能會被吃滅絕。旅鴿旅鴿,和斑鳩長得很像。主要活躍在北美洲東北部。
  • 是什麼導致人類未來可能走向滅絕?
    看過一些災難電影的朋友都知道,在真正的災難來臨之前,人類顯得那麼脆弱和無力,就像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最終成為歷史的一部分。然而,在現實中也不一定不會發生導致人類大規模滅亡的災難,2020冠狀病毒算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因此,如果人類滅絕不是一個電影情節,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呢?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被認為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那次撞擊導致恐龍在內的約76%的物種滅絕,科的數量減少了11%。從物種自身的原因看,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會引發連鎖效應導致其他物種滅絕。比如老虎失去了野豬,寄生物失去了宿主。 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不是瞬間完成的,持續的時間可能長達幾十萬年。問題來了,我們目前是否處正處在第六次大滅絕之中?
  • 人類滅絕的可能性是中彩票概率的200倍,真的會在2021年終結嗎?
    人類文明真的會在2021年終結嗎?你會如何看待世界末日?儘管在過去已經發生過幾次令人震撼的世界末日了,過去人們對待它的態度是輕率的,帶有諷刺意味的,但我們怎麼能完全不去思考人類滅絕的後果?在接下來的任何一年裡,一段文明成功延續的機率有多大?在這一點上,科學家們有什麼要說的呢?
  • 阿爾卑斯山深處,發現物種滅絕秘密,科學家:人類很可能重蹈覆轍
    在火山噴發的過程中,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入空氣中,導致溫室效應,地球上開始下酸雨,腐蝕了植物,食草動物的食物來源減少被餓死,隨之食肉動物也開始缺乏食物,高溫環境又導致一些陸地生物和海洋生物滅絕,就這樣造成了物種大滅絕事件這次物種滅絕使得陸地生物減少了75%,海洋生物減少了95%,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不同,它們不是餓死了,而是被高度酸性的海水殺死的。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人類或是罪魁禍首
    隨著地球人口總數突破75億,加上人類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汙染、自然資源過度使用、肆意捕殺等等因素的存在,地球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物種滅絕速度大大加快,有科學研究稱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而《自然》雜誌也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
  • 鴞鸚鵡瀕臨滅絕不是因為它笨,把人類的鍋推給鳥兒真的好意思嗎?
    就拿前面說的鴞鸚鵡特點來說吧,不會飛是真的,遇到危險會裝死是真的,瀕臨滅絕也是真的,但「因為笨而使自己瀕臨滅絕」這一條就是徹頭徹尾的、不負責任的言論了。鴞鸚鵡瀕臨滅絕的原因不是別的,就是人類入侵,我們後面會詳細說明,先來分析一下鴞鸚鵡以上特點的成因。
  • 愛因斯坦預言,如果蜜蜂滅絕,人類就只剩下4年,這是真的嗎?
    他的理論讓我們人類認識了一個新的世界,把我們的想像力進一步擴大,讓很多的科幻情節變為了事實。愛因斯坦曾經做出過大膽的預言,如果世界上的蜜蜂滅絕,那麼我們人類的時間也就僅僅剩下4年。蜜蜂的勤勞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但是從古代到現在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滅亡,如今我們的人類還是一樣的在地球上生存,雖然說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距離我們人類的滅亡還相差甚遠。那麼蜜蜂的滅亡真的會引起我們人類的逐漸滅亡嗎?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物種滅絕是21世紀地球面臨的重大災難。科學研究證實,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時有一個物種滅絕。按照這個速度,現有的物種中有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現在我們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例如,6500萬年前,有超過10萬種植物,現在有20萬種。也就是說,如果一半的物種滅絕了,那就意味著滅絕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因為我們的地球從未見過如此多樣的植物。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幹擾,現代物種的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物種滅絕率從每天約一種增加到每小時一種。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什麼角色?
    現在,隨著地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上升,科學家擔心,我們正走向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引發這場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 人類:自誕生後就開始造成滅絕 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並不是近現代才有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