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稱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 。
近一百年來,物種的滅絕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百倍左右。
2015年的一項報告指出,自1900年後,至少已有447個物種滅絕,包括69種哺乳動物、80種鳥類、24種爬行動物、146種兩棲類動物和158種魚類。無脊椎動物物種等難以統計。
下面這些動物,只是近一百年來滅絕動物非常小的一部分。
中國犀牛
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
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
它們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雖然長得兇神惡煞,但他們卻是膽小不傷人的動物。除了那些作死,喜歡挑釁動物的人類。
據說這種動物如果陷入困境或者受傷時,會用頭上的角猛烈衝向敵人。畢竟溫柔的小白兔急了也會咬人。
但因為曾流傳犀牛角的藥用價值很高,使得它們從遠古時代就開始遭到大量的捕殺。近代受到的捕殺更甚。所以到了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基本蹤跡全無。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動物應該最怕人類說自己吃了很補有藥用價值之類的話,一般這樣的謠言一出來,就意味著這個物種可能會被吃滅絕。
旅鴿
旅鴿,和斑鳩長得很像。主要活躍在北美洲東北部。
聽它的名字就知道,是一種喜歡說走就走的鴿子。它們還有一個特別悽慘的名字,叫做漂泊鴿,是近代鳥類滅絕中最著名的代表。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平均每天都有五萬隻旅鴿被人殺死。有記錄顯示,美洲白人曾經一次性殺死過二十五萬隻旅鴿。雖然這種鳥的繁殖能力很強,但實在是遭不住人這樣殺啊!
1900年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殺死。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叫「瑪莎」的雌性旅鴿,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動物園中死掉,代表著旅鴿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
袋狼
袋狼,外表長得像狐狸。因為和袋鼠一樣,母狼會把孩子放在育兒袋裡,所以叫袋狼。
袋狼的嘴可以張開一百八十度,身上的斑紋很像虎,所有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塔斯馬尼亞虎。
袋狼曾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州徽上,就有兩隻袋狼。
因為被牧民懷疑是「殺羊魔」,袋狼遭到大肆捕殺。但實際袋狼很可能是替澳洲野狗背了鍋。
等到人們發覺袋狼快滅亡準備挽救時,已經來不及了。
1936年,最後一隻叫做班傑明的袋狼因動物管理員的疏忽,在太陽下暴曬而死。
從此再也沒有了袋狼的消息,如今科學界普遍認為袋狼已經滅絕。
臺灣雲豹
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臺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生性膽小,怯懦怕人。它們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
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和棲息地被破壞,再也沒有見到過臺灣雲豹的蹤跡。
在2016年的時候,臺灣學者宣布,其可能已經滅亡。
加利福利亞亞洲棕熊
加州灰熊是棕熊中的一個亞種。
1848年,加利福利亞沿海的山谷和山坡發現金礦,人類大量湧入棕熊的居住地,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1922年最後一隻加州灰熊被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牧場主槍殺了。現在要想看加利福利亞棕熊,只能去看加利福利亞的州旗了。
阿拉伯鴕鳥
一種被人吃滅絕的鴕鳥,阿拉伯鴕鳥。
阿拉伯鴕鳥是一種非常古拉的動物。根據史料顯示,阿拉伯鴕鳥曾在唐朝時就已經被活著出口到中國。
可能因為它肉多,所以阿拉伯鴕鳥一直都是人獵殺的對象,等到熱兵器批量生產的年代,獵殺程度更高。
最終導致這種鴕鳥在1966年後滅絕。
小瀑布山狼
小瀑布山狼是灰狼的一種。雖然已經來到了食物鏈的上層,但由於他們喜歡捕食羊等家畜,被人類安排上了捕殺名單。
在1940年,經過人類孜孜不倦地捕殺,小瀑布山狼走進了滅絕名單。
日本海獅
日本海獅棲息在日本海,尤其是在日本列島及朝鮮半島的近岸地區。
1900年代初,日本漁獲紀錄中顯示有3200隻海獅被捕獵。
雖然海獅的肉並不好吃,但人們仍然會捕殺它,然後用它的油脂點燈,用它的內臟製成藥材,用它的毛皮製成毛革用品。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底戰爭又破壞了它們的棲息環境。
1940年代,日本海獅終於被殺至滅絕。據記錄,日本海獅光被獵殺了的數量就有16500只。
上面這些只是在近一百年內滅絕的動物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而那些有幸還沒滅絕的動物,過得也沒有多好。
覓食困難、無冰立足的北極熊。
為滿足人類的支配慾而失去自由的動物表演。
被人類丟棄的垃圾套住的動物!
被偷獵殺死的大象。
因為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而死掉的北極熊!
而放肆傷害它們的人類呢?我們又過得怎麼樣?
一起來看看人類的生存環境:
所以,n年之後滅絕的動物,會是人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