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滅絕這件事,什麼時候輪到人類?

2021-01-19 有兩夏子

兩年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稱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 。


近一百年來,物種的滅絕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百倍左右。


2015年的一項報告指出,自1900年後,至少已有447物種滅絕,包括69種哺乳動物、80種鳥類、24種爬行動物、146種兩棲類動物和158種魚類。無脊椎動物物種等難以統計。


下面這些動物,只是近一百年來滅絕動物非常小的一部分。



中國犀牛


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

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



它們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雖然長得兇神惡煞,但他們卻是膽小不傷人的動物。除了那些作死,喜歡挑釁動物的人類。

據說這種動物如果陷入困境或者受傷時,會用頭上的角猛烈衝向敵人。畢竟溫柔的小白兔急了也會咬人。

但因為曾流傳犀牛角的藥用價值很高,使得它們從遠古時代就開始遭到大量的捕殺。近代受到的捕殺更甚。所以到了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基本蹤跡全無。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動物應該最怕人類說自己吃了很補有藥用價值之類的話,一般這樣的謠言一出來,就意味著這個物種可能會被吃滅絕。


旅鴿


旅鴿,和斑鳩長得很像。主要活躍在北美洲東北部。



聽它的名字就知道,是一種喜歡說走就走的鴿子。它們還有一個特別悽慘的名字,叫做漂泊鴿,是近代鳥類滅絕中最著名的代表。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平均每天都有五萬隻旅鴿被人殺死。有記錄顯示,美洲白人曾經一次性殺死過二十五萬隻旅鴿。雖然這種鳥的繁殖能力很強,但實在是遭不住人這樣殺啊!

1900年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殺死。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叫「瑪莎」的雌性旅鴿,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動物園中死掉,代表著旅鴿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



袋狼


袋狼,外表長得像狐狸。因為和袋鼠一樣,母狼會把孩子放在育兒袋裡,所以叫袋狼。

袋狼的嘴可以張開一百八十度,身上的斑紋很像虎,所有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塔斯馬尼亞虎。



袋狼曾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州徽上,就有兩隻袋狼。


因為被牧民懷疑是「殺羊魔」,袋狼遭到大肆捕殺。但實際袋狼很可能是替澳洲野狗背了鍋。

等到人們發覺袋狼快滅亡準備挽救時,已經來不及了。



1936年,最後一隻叫做班傑明的袋狼因動物管理員的疏忽,在太陽下暴曬而死。

從此再也沒有了袋狼的消息,如今科學界普遍認為袋狼已經滅絕。


臺灣雲豹


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臺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生性膽小,怯懦怕人。它們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



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和棲息地被破壞,再也沒有見到過臺灣雲豹的蹤跡。

在2016年的時候,臺灣學者宣布,其可能已經滅亡


加利福利亞亞洲棕熊


加州灰熊是棕熊中的一個亞種。



1848年,加利福利亞沿海的山谷和山坡發現金礦,人類大量湧入棕熊的居住地,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1922年最後一隻加州灰熊被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牧場主槍殺了。現在要想看加利福利亞棕熊,只能去看加利福利亞的州旗了。


阿拉伯鴕鳥


一種被人吃滅絕的鴕鳥,阿拉伯鴕鳥。



阿拉伯鴕鳥是一種非常古拉的動物。根據史料顯示,阿拉伯鴕鳥曾在唐朝時就已經被活著出口到中國。

可能因為它肉多,所以阿拉伯鴕鳥一直都是人獵殺的對象,等到熱兵器批量生產的年代,獵殺程度更高。

最終導致這種鴕鳥在1966年後滅絕


小瀑布山狼


小瀑布山狼是灰狼的一種。雖然已經來到了食物鏈的上層,但由於他們喜歡捕食羊等家畜,被人類安排上了捕殺名單。



在1940年,經過人類孜孜不倦地捕殺,小瀑布山狼走進了滅絕名單



日本海獅


日本海獅棲息在日本海,尤其是在日本列島及朝鮮半島的近岸地區。

1900年代初,日本漁獲紀錄中顯示有3200隻海獅被捕獵。

雖然海獅的肉並不好吃,但人們仍然會捕殺它,然後用它的油脂點燈,用它的內臟製成藥材,用它的毛皮製成毛革用品。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底戰爭又破壞了它們的棲息環境。


1940年代,日本海獅終於被殺至滅絕。據記錄,日本海獅光被獵殺了的數量就有16500



上面這些只是在近一百年內滅絕的動物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而那些有幸還沒滅絕的動物,過得也沒有多好。


覓食困難、無冰立足的北極熊。


為滿足人類的支配慾而失去自由的動物表演。


被人類丟棄的垃圾套住的動物!


被偷獵殺死的大象。


因為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而死掉的北極熊!


而放肆傷害它們的人類呢?我們又過得怎麼樣?

一起來看看人類的生存環境:


所以,n年之後滅絕的動物,會是人類嗎?

相關焦點

  • 是時候想想人類滅絕的事了
    物種滅絕並不「可怕」,反而是重設物種演化的時鐘。考古學家認為地球上發生過5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都令地球「煥然新生」。或者可以說,沒有前面的物種滅絕,哺乳動物以及人類也很難有機會站到食物鏈的金字塔頂端。 發生在大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Permian)大滅絕事件,摧毀了地球上95%以上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地物種,包括當時橫霸地球的背鰭爬行動物和大型哺乳類爬行動物。
  • 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物種是什麼?
    他研究滅絕物種的化石,並用他職業生涯的一部分時間去糾正渡渡鳥的壞名聲。通過對渡渡鳥骨架的數字建模,他製作了一個三維數字重建圖,畫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鳥的形象,它比流行文化讓我們相信的更快,更健壯,更聰明。相反,渡渡鳥過早死亡的真正罪魁禍首是人類。但這並不是我們所犯的全部錯誤。跟人們普遍認為的相反,渡渡鳥並不是第一個被人類逼到滅絕的生物。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這次物種滅絕是人為事故今天的滅絕原因與史前不同,主要是因為有一位明星演員:人類。雖然滅絕確實很早以前就開始了,目前98%的物種已經不復存在,但滅絕的速度已經大大加快。生態學家估計,在過去的50年裡,成千上萬的物種已經滅絕。他們預測,如果保持這一速度,現存物種的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目前,面臨危險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一觸即發?毀滅人類,滅絕地球物種數個大災難!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比較火的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什麼時候會到來。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維持了35億年的生命,在最近的5億年裡自然災害造成了至少5次的物種大滅絕,分別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最近一次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當時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結束了恐龍的統治,並為哺乳動物打開了新的大門。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一觸即發?毀滅人類,滅絕地球物種數個大災難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比較火的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什麼時候會到來。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維持了35億年的生命,在最近的5億年裡自然災害造成了至少5次的物種大滅絕,分別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最近一次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
  • 人類會滅絕嗎?會是什麼時候?
    作為地球的一個物種,人類會滅絕嗎?最簡單的答案是:會。化石記錄顯示,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滅絕。幾乎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物種,超過99.9%,都滅絕了。一些物種留下了後代,但大多數物種——如蛇頸龍、三葉蟲、雷龍等——則徹底消失。其他人類物種也是如此。
  • 人類什麼時候會最終滅絕?
    科學家認為,每一種哺乳動物至少都能存活1到兩萬年,智人的話,最合理的假設是大約80萬到180萬年(已經過去了大約20萬年)。 不過,如今的人類已經是高等級的智人,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有足夠的食物來源。這使得人類特別的頑強,幾乎可以適應地球上的任何氣候和環境。所以,人類自己不太可能滅絕,除非遇到了「宇宙事件」,科學家預測,「宇宙事件」每一億年才發生一次。
  • 人類什麼時候會最終滅絕?
    科學家認為,每一種哺乳動物至少都能存活1到兩萬年,智人的話,最合理的假設是大約80萬到180萬年(已經過去了大約20萬年)。不過,如今的人類已經是高等級的智人,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有足夠的食物來源。這使得人類特別的頑強,幾乎可以適應地球上的任何氣候和環境。所以,人類自己不太可能滅絕,除非遇到了「宇宙事件」,科學家預測,「宇宙事件」每一億年才發生一次。一億年之後呢?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什麼角色?
    現在,隨著地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上升,科學家擔心,我們正走向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引發這場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 古生物學家朱利安·休謨認為,這一問題始於12.5萬年前,那時人類剛剛開始走出非洲,遷移到歐亞大陸、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化石記錄顯示,在人類到來後的幾百到一千年間,這些地區滅絕的大型動物數量顯著增加。如此驚人的滅絕速率堪比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時造成的非鳥類恐龍滅絕。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動物如此容易受到人類侵入的影響呢?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現在,隨著地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上升,科學家擔心,我們正走向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引發這場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地球歷史上的5次重大滅絕事件人類:自誕生後就開始造成滅絕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並不是近現代才有的現象。古生物學家朱利安·休謨認為,這一問題始於12.5萬年前,那時人類剛剛開始走出非洲,遷移到歐亞大陸、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對於生物個體來說,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對於生物種群來說,個體的死亡是正常現象。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很多人會認為這種說法危言聳聽,但細細思考也並無道理。
  • 人類正進行第六次滅絕?這件事務必引起重視,搞不好會同歸於盡
    目前人類已知有生命的地球,是一顆特別富饒多彩的星球,在沒有邊界的宇宙中,地球可以說是一顆比較年輕的星球,但它已經換了好幾輪霸主。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更有一些人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地球上正在進行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但是這些生物是整體物種的代表嗎?物種通常要持續多久才能滅絕?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在熱帶叢林中無拘無束的繁衍了數個世紀後,這一物種因為人類而過早的迎來了自己的末日,要知道人類抵達這座島嶼還不足百年。人類對捕獵的嗜好,對棲息地的破壞,同時還帶來了入侵物種,抹殺了渡渡鳥數百萬年的進化,輕而易舉的就讓它從地球表面上消失。
  • 曾被人們認定「滅絕」的物種,80年後卻再度出現,這是怎麼回事?
    尤其是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由於人類活動更加頻繁,更是加快了很多生物物種的滅絕速度,在全世界範圍內,生物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就像在維基百科上描述「滅絕動物列表」的那一句話:「這是一個動態的未完成列表,列表可能隨時出現變動,所以這個列表可能不會完整。」
  • 人類要滅絕?研究稱地球正進入第六輪物種大滅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裡,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這種情況,或許將成為早起受害者之一。
  • 《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從物種的滅絕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
    本書的作者丸山貴史本身也是動物圖鑑作家,親身參加過動物的調研工作,他用詼諧有趣的筆調,讓孩子們帶著樂趣獲取知識,同時也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思考——造成物種滅絕的原因是什麼,又是什麼讓某項瀕危物種「死裡逃生」?
  • 考拉或將被列為瀕危物種,人類只要活著,就在為物種滅絕做「貢獻」
    所以說我們處在一個大滅絕時代,而科學家們管這個叫做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場物種滅絕災難呢?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討的問題。 大家能不能猜一猜這幅照片顯示的是地球上的哪裡?這是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東海岸的大堡礁。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我們不知道這個臨界點是什麼,這很可怕。」花點時間思考一下「滅絕」的意義是值得的:一個物種徹底消失了。每次滅絕事件都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可怕的不僅是此類事件發生的頻率更高了,而且它們還會引發其他相關物種的滅絕。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悄悄來臨!科學家:人類所剩的時間已不多
    據報導,近日《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發布《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表示201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中設立的60個目標僅有7個成功完成,這意味著,此前科學家們預言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為了避免未來讓人類陷入困境,人類僅剩下幾年的時間來阻止這場災難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