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2020-11-22 騰訊網

17世紀末的一天,最後一隻渡渡鳥在模里西斯茂密的叢林中吐出了最後一口氣。在熱帶叢林中無拘無束的繁衍了數個世紀後,這一物種因為人類而過早的迎來了自己的末日,要知道人類抵達這座島嶼還不足百年。人類對捕獵的嗜好,對棲息地的破壞,同時還帶來了入侵物種,抹殺了渡渡鳥數百萬年的進化,輕而易舉的就讓它從地球表面上消失。

自此,渡渡鳥作為首個因人類而滅絕的著名案例而紮根於我們的良知中。我們也曾試著用渡渡鳥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它們又肥又懶智商又低——而正如受歡迎故事的走向那樣,它們的這些特點導致了其不可避免的命運。

但根據古生物學家Julian Hume所說,事實上我們大錯特錯了。他專門研究已滅絕動物的化石,還會用工作上的一部分時間來為渡渡鳥正名。他對一隻渡渡鳥骨骼標本進行3D數字重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一種結論——更快、更矯健而且比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要更加聰明。Hume說:「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又大又肥又臃腫,只會在地上跑的傻鳥。渡渡鳥非常適應模里西斯的環境。」而人類無止境的開發才是渡渡鳥滅絕的真兇。

我們錯的不止這一點,因為渡渡鳥其實不是人類導致滅絕的第一種生物——絕對不是。其實早在人類見到渡渡鳥的數千年前,我們就已經在大肆摧毀著全球的動物群。Hume說:「在渡渡鳥滅絕的之前和之後,必定有著很多的滅絕事件。」

如果標誌性的渡渡鳥並非我們導致滅絕的第一個物種,那是什麼動物能獲此「殊榮」呢?

四處遷徙的人類

我們已經習慣認為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是人類歷史中較近期的事情。不過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令人信服的古生物學證據可以駁斥這一觀點。

Hume說:「當人類開始遷徙後才出現了真正的問題。」具體的遷徙起始時間點還有爭議,不過最新的推算表明致使人類持續繁衍遍布全球的大遷徙開始於原始人類——尼安德特人和其他古人類親戚,還有智人——走出非洲和東南亞,距今約有12.5萬年。證據在這個地方變的有趣起來。隨著人類離開祖先的土地,並且在接下來的數萬年裡前往開拓歐亞大陸、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化石記錄顯示出在這些大陸上的大型動物的滅絕也出現了平行上升。

「隨著原始人類走出非洲,你就能見到這種異常規律的滅絕模式,」新墨西哥大學的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Felisa Smith表示。正如她和同事在2018年《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每當我們的祖先踏足一個新地方,就有化石記錄表明這裡的大型動物——大象、熊、羚羊和其他生物的巨型史前近親——會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滅絕,最多不超一千年。這種快速滅絕的時間尺度在過去的數百萬年裡都沒有出現過。Smith說:「你見到的都是和人類有關的,很驚人。」

早期滅絕的物種中如果有一些還活在當今的地球上,看似會像是奇幻野獸。比如說,「有一種和犰狳很像的動物,叫雕齒獸,體型跟大眾的巴士差不多,」Simth告訴Live Science說。雕齒獸在距今約12000年前的上個冰河期的末尾從美洲大陸上消失——這可能和早期抵達美洲的人類有關。歐亞大陸上生活的巨型洞穴熊比現在的灰熊要重上幾百斤,它們的種群數量在距今約4萬年前急劇下降,大約和人類開始在它們棲息地生活繁衍的時期相同。

是什麼使得大型動物尤其容易受人類分布的影響呢?對於初來乍到的人類來說,巨型動物可能象徵著食物或者是威脅。此外,此前從未見過人類的動物們可能沒有警惕這些新來的陌生物種,或許這也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攻擊。和其他那些繁殖速度更快的小型動物不同,巨型動物的繁殖速度更為緩慢,所以比起其他物種來說,種群數量也更少。Hume解釋說:「所以如果你殺死了很大的比例,那它們的繁殖速度跟不上,就無法恢復種群數量。」

造成威脅的不止是打獵——人類導致的火災的擴散也摧毀了大片的棲息地,並且加劇了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食物競爭。比方說,人們認為由於大量捕食相同種類的食草動物,飢餓人類數量的增加促使了短面熊的滅絕。短面熊生活在南美洲,體型碩大,站立起來的高度可超3米,在距今大約1.1萬年前滅絕。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也被證明是一些巨型動物的末日組合——著名的猛獁象在距今約10500年前滅絕。Hume說:「如果把氣候變化和一種負面的人類活動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場災難。」

答案?

所有都表明,人類幾乎是從人類歷史的一開始就已經在系統性的抹殺我們周圍物種的存在。「我們的遷徙促使了一場全球災難,」Hume說,「我們真是一點都不討喜。」不幸的是,我們接過了祖先的衣缽,在1000年前殺光了馬達加斯加河馬,在600年前的紐西蘭又讓恐鳥絕種,在106年前大量捕殺旅鴿,還有成千上萬個物種的滅絕。而目前物種的持續滅絕,我們也難辭其咎。

但仍沒有回答之前的問題,首個滅絕的動物是什麼?重點是:人類導致物種滅絕的可靠數據最早只能追溯到距今約12.5萬年前——但這不意味著人類還在非洲的時候就沒有導致動物滅絕過。事實上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人類在遷徙出非洲之前就已經對其他物種釋放自己的捕獵天性了。

Smith的研究揭示了12.5萬年前的非洲動物平均體型僅有世界其他大陸上的物種的一半。「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陸之一,所以非洲大陸上的動物也應該有著類似於美洲和歐亞大陸那樣體重大約在100公斤的平均體型,」Smith說,「但事實上它並沒有證明非洲的原始人類在12.5萬年前就已經對巨型動物產生了影響。」

本質上來說,由於剩下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非常善於殺死一個生態系統中體型最大的生物,所以我們可以做一個相當可信的推斷,即當時在非洲的原始人類導致了更久以前的物種滅絕。

可是仍然無法確定哪個物種的滅絕才是「第一個」——不過Smith大膽的猜測道:「可能是象科中的某個物種。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古乳齒象還是劍齒象。」——後者是種巨獸,光象牙就有3米長。

未來的線索

對於最初的問題,我們可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人類導致物種滅絕能教會我們如何在未來更好的保護物種。

以往的滅絕事件表明,當一種動物消失後,尤其是巨型動物消失後,會有著深遠的生態影響。沒有了它們的塑造效應,整個地貌會發生轉變,植被和物種多樣性也會發生改變。Smith也發表過研究文章,顯示出在過去一千年裡全球巨型動物種群的縮減導致它們排放的甲烷總量下降——對全球氣候有著潛在的變革影響。此外,當某種動物滅絕後,這艘「巨輪」上所承載的依附物種也會迎來滅頂之災。渡渡鳥滅絕後,靠渡渡鳥糞便生存的模里西斯蜣螂也隨之滅絕了。

Smith說,理解過往人類導致的滅絕能幫助我們弄清環境影響是怎樣的,以及未來我們如何通過保護剩餘的物種來限制影響。即便是渡渡鳥的滅絕也提供了線索,幫助我們保護當前的生態系統。Hume正在從事一個項目,為渡渡鳥化石周圍沉積物中的花粉孢子進行編錄登記,以便詳盡的重現出渡渡鳥曾經生活過的繁茂的棕櫚密林。這能夠幫助環保主義者使用曾經生長在這裡的植被來重新野化這座島嶼。「我們實際上在用人類到達前,渡渡鳥曾經生活的環境中的那些植物和樹木來進行重建,」Hume說。

當我們把渡渡鳥逼到滅絕後,就失去了一部分天堂——更不用說在此前已經滅絕的成千上萬的物種。但或許有了後見之明,還有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的意願,有些錯誤是可以改正的。

相關焦點

  • 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物種是什麼?
    經過幾個世紀在熱帶灌木叢中的搜尋後,這個物種過早地死去了,死在來到這個島上不足100年的人類手中。由於對捕獵的嗜好、棲息地的破壞和入侵物種的釋放,人類破壞了數百萬年的進化,以至於迅速時這種鳥從地球表面上消失。從那時起,渡渡鳥就成為了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典型例子。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但是這些生物是整體物種的代表嗎?物種通常要持續多久才能滅絕?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
  • 10個因人類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
    10個因人類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從上個世紀初到現在的100年當中,有300餘個物種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2000餘個物種在滅絕的邊緣。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人類對於動物的影響愈漸增多,其中有10個物種,就是因人類滅絕的,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第一個是巴巴裡獅,也是北非獅,它本來是鬥獸場中的常客,後來因為人們對它的大量捕殺,數目愈漸減少。1922年。最後一頭巴巴裡獅被擊殺。第二個是袋狼,他因為身上有和虎相似的花紋,又被稱之為塔斯馬尼亞虎。因為幼崽和袋鼠一樣在育兒袋成長,才叫袋狼,這個物種在1936年宣布滅絕。
  • 被人類滅掉的第一個物種是什麼?值得深思的話題
    在熱帶灌木叢中經過幾個世紀無憂無慮的生活之後,這個物種在人類手中遇到了它的終點,人類在不到100年前來到了這個島。由於人類對狩獵的嗜好、棲息地破壞和入侵物種的釋放,人類破壞了數百萬年的進化,並迅速將這種鳥從地球上清除。
  • 全新世滅絕事件——物種滅絕的背後人類是應該取利還是保衛?
    太平洋基於考古學及古生物學在70個不同島嶼發掘的研究發現,大量的物種因人類自3萬年前在俾斯麥群島及索羅門群島橫渡太平洋而滅絕。估計在太平洋就有約2000種鳥類因人類的到達而滅絕。>現今物種滅絕的速度估計是地球演化年代平均滅絕速度的100倍。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可以抵禦極端環境,沒有健全的生態系統,人類將面臨更多的風險,例如沒有植被來冷卻空氣中的熱浪,或者因沒有紅樹林吸收海浪而發生更多的沿海洪水。隨著人類越來越靠近曾經的野生環境,我們也面臨著更高的風險,例如受到動物傳播疾病和野火的威脅。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物種滅絕是21世紀地球面臨的重大災難。科學研究證實,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時有一個物種滅絕。按照這個速度,現有的物種中有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這次物種滅絕是人為事故今天的滅絕原因與史前不同,主要是因為有一位明星演員:人類。雖然滅絕確實很早以前就開始了,目前98%的物種已經不復存在,但滅絕的速度已經大大加快。生態學家估計,在過去的50年裡,成千上萬的物種已經滅絕。他們預測,如果保持這一速度,現存物種的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目前,面臨危險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什麼角色?
    現在,隨著地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上升,科學家擔心,我們正走向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引發這場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 人類:自誕生後就開始造成滅絕 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並不是近現代才有的現象。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現在,隨著地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上升,科學家擔心,我們正走向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引發這場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地球歷史上的5次重大滅絕事件人類:自誕生後就開始造成滅絕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並不是近現代才有的現象。古生物學家朱利安·休謨認為,這一問題始於12.5萬年前,那時人類剛剛開始走出非洲,遷移到歐亞大陸、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 為什麼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生存環境喪失人類破環生態環境,削平山頭,河流改道,破環森林植被,這些人為導致了環境突變,很多生物失去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而且這種現狀仍在繼續,在瀕臨滅絕生物中,有超過一半的物種都是破環生存環境所致。2.
  • 10個被人類「親手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它在兩個月前滅絕了
    10個被人類「親手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它在兩個月前滅絕了各位看官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歷史演講家。歷史是一面我們前行的指明燈,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看到社會的影子,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人類本身也是一種動物,隨著我們的發展,很多動物的家園都被我們人類「親手滅絕」了。我們今天就要說10個被人類「親手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它在兩個月前滅絕了。第一個是巴巴裡獅,巴巴裡獅以往分布在 北非,由 摩洛哥至 埃及。一般認為最後的巴巴裡獅消失在1922年,第二個是袋狼,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
  • 地球經歷過幾次物種大滅絕?(史前物種大滅絕)
    從距今約3.77億年前的晚泥盆紀至早石炭紀之際發生了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或稱為晚泥盆紀大滅絕,呈現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因發生在晚泥盆法門階的早期而被稱為法門大滅絕,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石炭紀與泥盆紀交接,兩事件中間間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二次大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78%的海洋物種滅絕。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距離人類最近的恐龍大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導致其它幾次滅絕的原因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雖說物種大滅絕一事聽上去非常可怕,但是仍然有很多生物存活了下來,尤其是海洋生物,當它們藉助了天然的屏障後,理應可以讓不少物種得以存活,然而發生在二疊紀到三疊紀之間的滅絕事件竟讓96%的海洋物種滅絕,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事件所產生的原因一直不明,令人意外的是《自然-地球科學》中的一篇研究報告曾指出
  •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發布 人類活動成物種滅絕首因
    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記者馬維輝 北京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生態安全的保障。結果顯示,我國9302種大型真菌中,已有1種屬於疑似滅絕,9種極危,25種瀕危,62種易危,受威脅物種共計97種。據了解,「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編制工作於2008年啟動,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百萬物種瀕臨滅絕
    據每日科學網7日消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日前發布一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報告警告稱:全球物種正在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物種加速滅絕可能對世界各地的人們造成嚴重影響。這也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份全球自然損失評估報告。
  • 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
    環境保護生物學家、動物學家、生態學家、古生物學家和環境科學家,眾多科學家越來越確信人類的活動正在對生物圈造成巨大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正在進入地球上即將發生的第六次大滅絕的早期階段,也被稱為「全新世滅絕」或「人類世滅絕」。
  • 史上發生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最嚴重,90%以上的物種消失
    奧陶紀大滅絕也稱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因發生在奧陶紀而得名。、超級地幔柱滅絕事件,為第二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這次滅絕呈現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因發生在晚泥盆法門階的早期而被稱為法門大滅絕,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石炭紀與泥盆紀交接,兩次事件時間相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二次大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78%的海洋物種滅絕。該滅絕事件五次物種大滅絕中時間持續最長的,大約持續了兩百多萬年或更長。
  • 物種滅絕這件事,什麼時候輪到人類?
    兩年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稱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 。近一百年來,物種的滅絕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百倍左右。2015年的一項報告指出,自1900年後,至少已有447個物種滅絕,包括69種哺乳動物、80種鳥類、24種爬行動物、146種兩棲類動物和158種魚類。無脊椎動物物種等難以統計。下面這些動物,只是近一百年來滅絕動物非常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