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會滅絕嗎?會是什麼時候?

2020-11-26 澎湃新聞

作為地球的一個物種,人類會滅絕嗎?最簡單的答案是:會。化石記錄顯示,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滅絕。幾乎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物種,超過99.9%,都滅絕了。

一些物種留下了後代,但大多數物種——如蛇頸龍、三葉蟲、雷龍等——則徹底消失。其他人類物種也是如此。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直立人都消失了,只留下智人(Homo sapiens),也就是正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我們。人類正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問題並不是會不會滅絕,而是什麼時候滅絕。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暗示這樣的滅絕即將來臨。掠地小行星的威脅是媒體的最愛,火星則經常被認為是人類未來逃避滅絕災難的去處。此外,氣候危機的威脅也一直在持續。

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寒冷冬天,食物短缺導致霸王龍迅速滅絕

人類堪稱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物種,但也存在弱點。作為大型溫血動物,我們並不能很好地應對環境破壞引起的生態劇變。體型較小的變溫動物,如海龜和蛇類等,可以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生存好幾個月,這也是它們歷經多次滅絕事件倖存下來的原因。新陳代謝較快的大型動物,如霸王龍或人類等,則需要大量的食物,而且要頻繁進食。在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代或小行星碰撞後的「撞擊冬季」等災難過後,短暫的食物鏈中斷會對這些動物造成嚴重影響。

人類的壽命較長,一個世代的時間也很長,後代很少。緩慢的繁殖過程會使動物難以從種群崩潰中恢復,這也減緩了自然選擇,使動物難以適應快速的環境變化。這就註定了猛獁象、地懶和其他巨型動物的滅亡。此外,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的繁殖太慢,也無法承受或適應人類的過度捕獵。

因此,人類也是脆弱的,但我們有理由認為自己能夠避免對抗滅絕,這或許是獨一無二的。人類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物種,分布廣泛、數量眾多,而且極容易適應環境,這一切都表明我們會在地球上逗留相當長一段時間。

無處不在的人類

人類無處不在,很難被徹底消滅

首先,我們真的是無處不在。當生物體在地理上分布足夠廣泛時,就能在災難事件(如小行星撞擊)和大規模滅絕事件的間隔期間生存得更好。大的地理範圍意味著一個物種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一個棲息地被破壞,它們可以前往另一個棲息地生存。

分布範圍較小的北極熊和大熊貓如今已瀕臨滅絕,而有著巨大活動範圍的棕熊和紅狐則境況尚可。人類是所有哺乳動物中地理分布範圍最大的,遍布所有大陸,活躍在遙遠的海洋島嶼、沙漠、苔原和雨林等各種棲息地。

我們不僅無處不在,而且數量眾多。人類目前約有78億人口,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我們的生物量超過了所有的野生哺乳動物。即使假設一場流行病或核戰爭消滅掉99%的人口,也有數百萬人能存活下來,重建家園。

不挑食的動物反而能存續更久

我們也不挑食。從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中倖存下來的物種很少依賴單一的食物來源。這其中就包括雜食性哺乳動物,或者諸如短吻鱷和鱷龜這樣的食肉動物,它們幾乎什麼都吃。人類的食物中也包括成千上萬種動物和植物。根據所能獲得的食物,我們既可以是食草動物,也可以是食肉動物,當然更多的還是雜食動物。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像其他任何物種那樣只通過DNA來適應環境,而是通過習得行為,也就是文化。人類是動物,屬於哺乳動物,但我們又是如此怪異、特殊的哺乳動物。我們在動物界中與眾不同。

我們不是用幾代人的時間來改變我們的基因,而是利用智力、文化和工具,在幾年甚至幾分鐘內就改變我們的行為。鯨類花了數百萬年才演化出鰭狀肢、尖齒和聲吶。但在幾千年裡,人類就發明了魚鉤、船舶和尋魚器。文化演變甚至超過了病毒的演化。病毒基因的突變可能需要幾天時間,但說服別人洗手或許只要幾秒鐘。

文化演化不僅比基因演化更快,而且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對於人類,自然選擇造就了一種具有智能設計能力的動物,這種動物不是盲目地適應環境,而是有意識地重塑環境以適應其需要。馬進化出研磨用的臼齒和複雜的腸道,適應了以植物為主的食物。人們則馴養植物,然後砍伐森林,種植莊稼。獵豹演化出極高的速度,在追逐獵物時保持優勢,而我們卻大量飼養不會奔跑的牛羊。

我們的適應性是如此獨特,甚至有可能在一次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如果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能有10年的預警時間,那人類可能會儲存足夠的食物來度過寒冷和黑暗的歲月,從而挽救大部分人口。像冰河時期那樣的長期破壞也可能會導致大範圍的衝突和人口崩潰,但文明很可能會保留下來。

不過,這種適應性有時會讓我們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我們太聰明了。改變世界有時意味著將世界變得更糟,製造新的危險——核武器、環境汙染、人口過剩、氣候變化、流行病……。因此,我們也通過核協議、汙染控制、計劃生育、廉價太陽能、疫苗等手段來降低這些風險,希望逃脫自己設下的每一個陷阱。

到目前為止,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

相互聯繫的世界

悲劇事件可能會導致人類文明的崩潰

人類的全球文明也發明了相互支持的方式。世界某地的人們可以向其他地方的弱勢群體提供食物、資金、教育和疫苗。但是,互聯互通和相互依存也會造成脆弱性。

國際貿易、跨境旅遊和發達的通訊把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在一起。因此,華爾街的金融賭博可能會摧毀歐洲經濟,某個國家的暴力會引發地球另一端的極端主義仇殺,新型病毒的蔓延也可能威脅數十億人的生命和生計。

這一切都表明我們的樂觀情緒很有限。智人已經存在了超過25萬年時間,歷經冰河時期、火山爆發、流行病和世界大戰等無數災難。可以想像,我們應該很容易能再延續25萬年甚至更長時間。

當然,悲觀的場景也可能出現,我們或許會看到自然或人為災難導致社會秩序的普遍崩潰,甚至是文明崩潰和大部分人口的消失。那將是一個殘酷的後末日世界。即便如此,人類還是有可能存活下來,利用之前社會的遺留物作為生活資料,就像電影《瘋狂的麥克斯》裡呈現的那樣。我們或許會回歸自給自足的農業,甚至再次成為狩獵採集者。

這樣看來,人類免於滅絕的門檻很低。或許問題並不在於人類能否在未來的三、三十萬年中存活,而在於我們能否做得更多,而不僅僅考慮生存。

原標題:人類將在什麼時候滅絕?

相關焦點

  • 人類什麼時候會最終滅絕?
    當然,目前看來,最有可能致使人類滅絕的「導火索」來自地球內部,或者說來自人類自身。地球遭遇「宇宙事件」的概率其實遠低於人類爆發核戰爭、生物化學武器戰爭的概率。生態破壞、環境汙染、臭氧消失已經帶來了氣候劇變,人類正在承受惡果。
  • 人類什麼時候會最終滅絕?
    恐龍的滅絕已經證明,宇宙某處的一顆小流星就能把地球折騰的夠嗆。那些規模巨大的高能「宇宙事件」,比如伽馬射線風暴、黑洞吞噬、星系碰撞和宇宙大爆炸,分分鐘就可以摧毀地球。在宇宙巨人面前,人類卑微得像螻蟻一樣,可以被輕易地消滅。當然,目前看來,最有可能致使人類滅絕的「導火索」來自地球內部,或者說來自人類自身。地球遭遇「宇宙事件」的概率其實遠低於人類爆發核戰爭、生物化學武器戰爭的概率。
  • 人類會滅絕嗎?如果人類註定會滅絕,那麼人類努力的意義是什麼?
    人類滅絕是一定會發生的,而我們能做的,是讓那一天晚一些到來。人類會滅絕嗎?其實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都可能在未來滅絕。這是因為,地球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遠古至今,大氣層的成分以及含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再者,地球溫度也經歷過好幾次大冰期和間冰期的循環,一旦地球突然降溫,人類也會因為無法適應溫度而滅絕。我們要知道,人類雖然是此時地球的霸主,但人類能夠適應的,只是此時的地球環境,一旦地球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人類就有可能滅絕。
  • 蚊子會產生什麼影響,人類可以將其全部滅絕嗎?
    而在我們生活之中,可能有一種生物是令我們比較討厭的,那就是「蚊子」,隨著氣候的轉變,可以說如今的蚊子也是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了,不僅在夏季經常出沒,並且還在冬季的時候出現。所以說,很多蚊子基本上都已經進化成了我們「難以想像」的局面。全世界蚊子多少,會產生什麼影響?
  • 身形巨大的恐龍什麼時候滅絕的,假如人類和恐龍一個時代會發生什麼?
    恐龍的滅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1.65億年後,約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的末期)滅絕了。 如果將地球從恐龍開始的時刻到今天的所有時間壓縮為365天(一個日曆年),那麼恐龍將在1月1日出現,並且在9月的第三周滅絕。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根據它們的間歇平衡理論,在物種進化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穩定後會出現短期的劇烈變化;屆時,一些老物種將滅絕,一些新物種將出現。也就是說,大約幾百萬年後,一定數量的物種滅絕後,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滅絕為新物種的形成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據統計,自寒武紀以來,已有15次明顯的滅絕事件。
  • 人類如果滅絕,地球上會出現其他主宰者,會出現「新人類」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今年年初火爆各大影院的《流浪地球》告訴我們:未來的地球的環境十分惡劣,而這一切都源於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
  • 人類在未來會不會滅絕
    6600 萬年前,曾經稱霸地球表面生物鏈 1.6 億年的恐龍被基本滅絕 6500 萬年後,風水輪流轉,一個叫作人類的生物又開始稱霸地球表面的生物鏈 你可能會問,恐龍會滅絕,那麼人類呢,是不是最終也會被滅絕?
  • 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滅絕,人類比它們還弱小,什麼時候會滅絕?
    在知道了恐龍的滅絕史之後,不少人也在擔心:人類會在什麼時候滅絕?恐龍的滅絕說起恐龍,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因為恐龍曾經作為地球的霸主,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在電競圈,有著這麼一句至理名言:「一代版本一代神。」實際上,這句話放在生物圈也非常合適。
  • 如果人類滅絕,地球會發生什麼?
    如果人類消失了,我們的地球、城市和工業會自然發生什麼?是什麼驅使人類走向滅絕?1、一種不同的天際線目前有幾種理論在解釋人類的滅絕,我們不太可能在瞬間消失。然而,想像我們突然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也許是一種未被發現的、人類特有的病毒,魏斯曼說--是探索人類離開地球會發生什麼的最有力的方法。在魏斯曼自己的研究中,這個問題首先把他帶到了城市,由於突然缺乏人類的維護,城市會發生一些最劇烈和直接的變化。
  • 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地球上會有人類出現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化進程。人類屬於哺乳動物,根據已掌握的化石證據,在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早期的似哺乳動物和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到了1.42億年前的侏羅紀,各種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佔據了地球上的統治地位,而哺乳動物則為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
  • 為什麼會有五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什麼時候會來臨?
    什麼是生物大滅絕?「生物大滅絕」這個詞彙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但是很少人真的了解這事咋回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話說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地球上至今為止已經生活過100億種物種。比今天的人類都多,但是絕大多數的物種,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
  • 如果蚊子滅絕,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蚊子可以通過吸血快速傳播各種疾病,據統計,蚊子傳播的疾病數量達80多種,可以說是對人類百害而無一利。既然大家如此討厭蚊子,它們對人類也沒有貢獻,那讓它們消失,會發生什麼事?對人類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有些人認為,蚊子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環,如若蚊子一夜之間滅絕,一些以蚊蟲為食的生物,如青蛙、蜘蛛、蝙蝠、蜻蜓等,同樣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蝴蝶效應般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其實不然,就以剛才列舉的幾種生物來說。
  • 人類會怎麼滅絕?
    但人們又是從什麼時候起、才真正對人類滅絕這件事展開思考的呢?縱觀人類歷史,一直到最近幾個世紀,人們才意識到,人類、以及一切人類認為有意義的事物,最終都有可能徹底消失。也是直到近幾百年,人們才意識到,實體宇宙可以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毫無目的」地永遠存續下去。儘管來得略晚,但這卻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甚至堪稱人類最偉大的成就。因為人類只有意識到自己在拿什麼做賭注之後,才會真正對自身負起責任來。
  • 人類滅絕後,地球會怎樣?
    來源:百科故事大全這是一篇關於人類滅絕後地球的圖文,你想知道當人類滅絕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的嗎
  • 30億年後,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撞」,會導致人類滅絕嗎?
    30億年後,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撞」,會導致人類滅絕嗎?作為地球這顆藍色星球的主人,人類一直都非常關心自身的「命運」,害怕自己會和其他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一樣,也難避免滅亡的命運。而從人類的科技水平來看,目前想要避免「滅亡」的命運,仍然是非常不現實的。而根據科學家的觀測,距離我們銀河系254萬光年之外的仙女星系,正以每秒鐘300公裡的速度,也就是1/100的光速,在向銀河系移動。預計在30億年之後,銀河系和仙女星系會發生碰撞,之後融合成為一個星系。那麼屆時會導致人類的滅絕嗎?首先星系相撞,其實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兩個物體相撞一樣。
  • 人類滅絕之後,會發生什麼?
    如果地球上的所有人類立刻滅絕,會發生什麼?
  • 如果人類放任新冠病毒不管會導致人類被滅絕嗎
    這還是在世界各國對病患進行醫學幹預的前提下的結果,那麼如果世界各國全都對新冠病毒放任不管也可能導致人類滅絕嗎?病毒和細菌儘管都會導致人患病,然而病毒和細菌其實具有明顯的不同點。事實上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在人類有史以來遇到過的各種傳染病中並不算高。目前各國的新冠死亡率數據差異很大,然而從全球平均死亡率來看要比非典高達6%的病死率低很多。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病毒更是有高達90%的致死率。比新冠致死率更高的SARS、MERS、伊波拉、愛滋病、狂犬病不都沒導致人類滅絕嗎?
  •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所有存在的威脅,我們都可能避免滅絕!
    2020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會滅絕嗎?簡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化石記錄顯示,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滅絕。幾乎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物種,超過99.9%,都滅絕了。當然也一些留下的後代。但是大多數都滅絕了蛇頸龍、三葉蟲和雷龍滅絕了。其他人類物種也是如此。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但是這些生物是整體物種的代表嗎?物種通常要持續多久才能滅絕?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