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陸地上的巨型動物較為罕見,所以現代智人難以想像自己現在站著的土地上在幾萬年前可能就有巨型動物的腳印。眾多考古研究指出,在大約四萬年前地球上大多數陸地都分布著巨型動物,其中我們較為熟知的就有猛獁象和劍齒虎。差不多是同一個時期,人類向澳大利亞大陸遷徙,該大陸上也存在著十多種巨型動物。但之後該大陸上的巨型動物開始走下坡路,最後逐漸消失。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澳大利亞陸地上的巨型動物滅絕的呢?
過往的研究認為,巨型動物的滅絕是發生在人類遷徙到該大陸上之後的,因此它們的滅絕與人類有關係。其中的主流觀點則認為,人類為了獲取食物團結起來圍捕那些巨型動物,導致了至少13種史前巨型動物的滅絕。從人類活動因素出發去思考動物滅絕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種慣性思維,因為近兩三百年的歷史中因為人類而滅絕的動物數不勝數。那麼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巨型動物真是被原始人類趕盡殺絕的嗎?
對此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的一支研究團隊展開了相關的調查項目,最後得到的結果與以往的研究有些不同,他們認為持續乾旱、水資源減少、火災頻繁等自然因素是將那些史前巨獸推向滅絕深淵的原因。據了解該研究團隊在過去十年裡對昆士蘭州一處名為「南沃克西」的遺蹟進行考察研究,並且發現了該遺址在4萬年前至少生活著15種巨型動物,其中可能存在尚未被認證的物種。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從對該遺蹟的研究中發現並沒有人類與史前巨獸搏鬥的痕跡,而且從以往的考古情況來看,澳大利亞史前人類分布的地方和史前巨獸分布的地方並不重合,很多甚至沒有交集。這似乎說明了原始人類與史前巨獸接觸的機會並不多,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是環境與氣候的日益惡化導致了史前巨獸無法適應變化,最終只能走向滅亡。目前該研究尚未得出最終結論,因此還有很多細節值得研究。
昆士蘭州博物館的館長霍克納爾表示,這項研究有可能會更正人類對史前巨獸滅絕的認知,並且讓人們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氣候和環境變化上。將如今人類關注的焦點轉移在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上是非常有意義的,這能使人類正視自身在過去兩百多年裡對氣候環境所造成的的加速影響。
地球歷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幾乎都是氣候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導致的,總而言之還是驗證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面臨全球規模的自然災害,地球上任何一個物種都無法抵擋得住。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能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就儘量去避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