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總問這個問題:滅絕的動物還會回來嗎?他說他喜歡恐龍,喜歡猛獁象,喜歡劍齒虎,喜歡渡渡鳥,喜歡雕齒獸,喜歡白鰭豚,……但是它們消失了。
它們真的還會回來嗎?回來以後,人類的世界會發生什麼改變呢?恐龍,這種大型的物種,我不敢想像,假如食肉恐龍回來,人類怕是難以抵擋的。但是像渡渡鳥、白鰭豚這些萌萌可愛的小物種重返世界,那是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喜訊的。
孩子在問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想,他一定也是在想像,想像假如這些消失的動物又重新回到我們身邊的情景。我也隨著孩子的想像去想像了。
想像到這,也真是巧了。《你好,渡渡鳥》和我們的想像不謀而合。在讀這本書之前,恰好,孩子們很喜歡看一些動物類的圖書,其中包括已經滅絕的動物的科普書。所以,在此之前,孩子們知道了誰是渡渡鳥。
渡渡鳥,又叫愚鳩、孤鴿、多多鳥、嘟嘟鳥,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它屬於走禽鳥類,據載,歐洲人來到了模里西斯島之後,大肆獵殺渡渡鳥,再加上人類飼養的動物對渡渡鳥的獵食,還有老鼠偷吃渡渡鳥,都加劇了渡渡鳥的滅絕速度,它的滅絕時間推算在1681年。
孩子記住了渡渡鳥,是因為它的名字疊音,好記,渡渡,有人認為來源於土耳其語doido,意思是「傻瓜、笨蛋」,也有人認為是荷蘭語dodoor,意思是「懶漢」,兩種說法聽起來都是貶義的,這大概和渡渡鳥的習性、體型有關,雖然長著翅膀卻不會飛,行動笨拙。可是在孩子眼中,它分明是憨實可愛的。而我們更傾向於第三種說法:那就是博物學家大衛·達曼認為渡渡鳥的叫法就是直接取自渡渡鳥叫聲的擬聲詞。
孩子說如果渡渡鳥沒有滅絕,該有多好。也許,渡渡鳥真的沒有滅絕,它們只是隱藏起來了。
《你好,渡渡鳥》裡,只有喜歡各種各樣的鳥的瑪莎能發現那隻奇特的鳥——渡渡鳥。
經歷過被人類獵殺的渡渡鳥能信任瑪莎,是因為她是單純的。雖然渡渡開始有點害羞,但是很快它對瑪莎表示了好感。純淨的孩子贏得了動物的信任。他們彼此之間是友好的,成為了朋友。
正因為孩子的單純,所以險些因為說漏嘴給這隻渡渡鳥再惹來麻煩。但是瑪莎很快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所以她提醒渡渡鳥躲起來,而她自己也以孩子本有的單純想像「騙」過了那些急於想知道渡渡鳥蹤跡的居心叵測的人們。這是保護渡渡鳥而不得已的欺騙。
出於安全起見,瑪莎沒有去看渡渡鳥,時間流逝,跨過四季,瑪莎再去看渡渡鳥,可是找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找到它。直到,她聽見樹叢裡發出一陣沙沙聲……
她找到了它,還發現還有另一隻它,以及一個蛋。
瑪莎找到渡渡鳥是欣喜的,渡渡鳥看到瑪莎也是高興的,而它的另一半露出的也是放心的微笑。它們回來了,希望不會再離開。
或許渡渡鳥的回歸只是瑪莎一廂情願的想像,但是作者通過這個故事,也在提醒人們保護動物。如果不是人類活動的幹擾,很多動物不致於滅絕。
當人們從郵遞員的嘴中得知瑪莎有一隻渡渡鳥時,有人出於好奇趕來看,有人想來採訪報導,而有的隨身帶來的卻是捕鳥網、鳥籠,文字裡說有的是來自動物園,不論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是捕鳥網、鳥籠分明是人類的佔有私慾,那個舉著捕鳥網的人豎眉、八字鬍,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這樣的人怎麼能讓他帶走渡渡鳥呢?
人類的私利心寫在了臉上。有人認為把動物關進動物園是保護它們,但是假如沒有獵殺,大自然才是動物最好的家。
短短的故事,孩子的想像,但是真誠地呼籲人們能夠一起來保護動物,還它們安寧的自然之家。
從書中的圖畫裡,結合瑪莎做的鳥類觀察表裡,孩子還能從中認識不少鳥類,就像上面這張圖中,除了渡渡鳥,還有右上飛在空中的海鷗、停在樹上的黑色的烏鶇、還有一隻漂亮的鴿子,以及站在地上的三隻蠣鷸(看到它長長的尖尖的嘴,我還誤以為是已滅絕的黑監督吸蜜鳥)。
這本故事繪本,也可以說是一本簡單的鳥類科普繪本。
故事的另一層面,是關於友誼。
在孩子的世界裡,有純真的友誼。孩子和動物、孩子和孩子之間有著純真的友誼,沒有利益衝突,無需防備戒心。
對待朋友要真誠,雖然渡渡鳥不像人類那樣會去分析、判斷,但是它一定也是能感知到瑪莎的真誠的,所以他們很快建立了友誼。
童言無忌,瑪莎無心跟郵遞員說出了關於她的這位朋友的秘密,但是恰恰是這也證明了渡渡鳥在瑪莎心目中的地位,她是真心地把它看待為自己的朋友,很順其自然地與別人分享了這份友誼帶給她的快樂。後來才意識到這樣的分享卻是對渡渡鳥安全的威脅。
當她意識到自己說漏嘴可能帶來的潛在危害後,又趕緊去和朋友道別。而後瑪莎出於保護渡渡鳥的目的,撒了善意的謊言。並且出於安全起見,沒有去見渡渡鳥。但是,卻止不住對這位朋友的想念,直到後來終於再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