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科學家們已驗證滅絕的動物還會出現,比如,銀背鼷鹿,銀背鼷鹿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蹄類生物,在1910年時,人類首次發現了它,並記錄了它的形態特徵。但由於棲息地被破壞,銀背鼷鹿很快就瀕臨滅絕,自從1990年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它們。
隨後,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將這個發現報導了出來,同時文章中還指出,雖然在科學界,人們把銀背鼷鹿列為滅絕後重新發現,但對於當地人來說,他們從來就不覺得銀背鼷鹿滅絕過。
銀背鼷鹿是已知的最小的有蹄類動物,是偶蹄目鼷鹿科鼷鹿屬,又稱越南鼷鹿,別稱越南老鼠鹿,它的體型只有兔子那麼大,可以隱藏在草叢和灌木叢,令人難以發現。
銀背鼷鹿是食草動物,進食少量植物就能存活,不會留下活動痕跡,一旦有動靜,鼷鹿就會迅速鑽進草叢裡躲藏起來。
比如陽彩臂金龜
單看這個生物的名字,許多小夥伴肯定誤以為是一種龜,實際上陽彩臂金龜並不是龜,而是一種甲蟲。從生物學分類上看,陽彩臂金龜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金龜科的成員。
陽彩臂金龜是一種小型的甲蟲,它的體長平均在0.5公分左右,它的前胸背板綠色有金屬光澤,鞘翅棕色,基部和側緣具棕黃色斑點。雖然它的同科成員大都是害蟲,但是,陽彩臂金龜則不同,它的主要棲息地為腐木,並不會對農林造成傷害。
早在1982年,陽彩臂金龜就被宣布滅絕。但是,在2011年,它再次被研究人員在我國的三明市發現。
為什麼滅絕了的動物會再次出現?
所謂滅絕動物,我們可以直觀地從字面上理解到它指的就是那些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但是,這裡的消失是專業人員判斷它已經消失。比如,大海燕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海雀、巴巴裡獅子這種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獅子,以及阿特拉斯棕熊這種原本生活在非洲的熊。
當然,由於某種動物是否滅絕,我們主要是通過相對也比較長的一段觀測時間得出結論。當科學家們判定某種動物滅絕的時候,也就是該物種較長時間沒有被專業人員尋找到出沒的痕跡。
但是,地球的環境本身也比較複雜,我們人類也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個角落。即便每個物種生活的環境特徵比較明顯,但也難免存在我們不曾察覺的地方。這便是為什麼我們偶爾也會發現個別曾經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在地球上
事實上,僅僅是時間上與我們更近的這300年時間,就涉及到了多達300多種野生動物從地球上消失,而且,它們都不曾像銀背鼷鹿那樣幸運地再次被人類看到。或許,部分人會覺得這個世界上少了某些動物又怎樣,人類社會文明還不是照樣快速發展。
但這樣於己無關的態度,其實在很大成面上來說還是認知不夠。要知道,我們人類也同其他動物一樣,我們可以在地球上繁衍多久的時間,完全取決於這個世界的宜居性。
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這說明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現在某些動物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變化而滅絕,倘若在地球變得完全無法容納現有生命之前,人類依然沒有找到下一個適合自己生存的星球,那便意味著現在滅絕動物的命運終將會在人類身上上演。
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離不開大自然界中各類生物的相互作用,而人類不過是其中的一員罷了。